天下雜談

原創或轉帖,天下大事、國家大事、社會百態、個人小事,以供賞閱,以文會友。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國樂宗師的永恒之謳

(2011-07-07 19:21:42) 下一個

國樂宗師的永恒之謳

—— 記 中華民樂團第四屆音樂沙龍

·張新·

繼休斯頓中華民樂團成功舉辦三屆音樂沙龍之後,第四屆音樂沙龍於 6 月 17 日在東方藝術教育中心推出。本屆音樂沙龍的主題是紀念國樂宗師劉天華音樂專輯,演奏家們以二胡,琵琶的獨奏、齊奏形式,演奏了劉天華的“良宵”“光明行”“空山鳥語”“虛籟”“飛花點翠”等經典作品,受到現場百餘聽眾的熱烈歡迎。

劉天華 ( 1895 - 1932 ),詩人 劉半農 之弟,音樂家 劉北茂 之兄, 江蘇 江陰 人,為 中國近代 作曲家 演奏家 音樂教育家 ,對於傳統 中國音樂 的推陳出新,及 民族樂器 的改革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作為民國初年的一位作曲家,他為中國樂壇留下了不朽的十首二胡金曲,琵琶曲及大量練習曲。作為演奏家,他對傳統樂器二胡、琵琶的改革、定製更是具有開啟先河的意義,特別是將二胡以全新的獨奏樂器形象展現在音樂會舞台,奠定了當代中國二胡弦樂之王的地位。作為音樂教育家,他力促將民樂納入專業音樂教育軌道,革新記譜法,致力於中國傳統音樂的保存和研究,搜集整理民間音樂,創立中國民族音樂學等獻出畢生心血,卒年僅 37 歲。

為了紀念這位傑出的國樂大師,民樂團這屆的音樂沙龍的演奏別具意義。第一首作品是由五支二胡演奏十大金曲之一的“良宵”,這首樂曲寫於 1927 年,原名“除夜小唱”。除夕之夜,幾位學生到老師家過年,屋裏喜氣融融,室外鞭炮四起,不時傳來孩子的嘻鬧聲,作曲家心情十分暢快,遂對學生說:我好久沒作譜了,想作一個小小的二胡曲,作為今天的紀念。說著就邊拉邊記,一氣寫成了這首即興之作,也成了音樂結構短小,形象鮮明,聽來過耳不忘的名作。在這首作品中,他用中國的民間傳統音調為核心,借用歐洲的單二部曲式,自如地將二者相結合,表達了一種喜悅、灑脫的心境。是作曲家成功地應用歐洲作曲技法的曲例,也成為二胡曲中流傳最廣、演奏最多,音樂會上最受歡迎的作品 。

一曲甫畢,五支二胡又在鏗鏘有力的鋼琴節奏下,奏起了劉天華的另一首名曲“ 光明行”。此曲創作於 1931 年,劉天華時年 37 歲。此時的他,作曲技巧更加成熟,駕馭二胡的功夫也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這使他具備了足夠的條件,能實現多年來的一個願望:用二胡來表現重大題材,改變二胡在人們心目中固有的纖細、柔弱形象,給她一個嶄新的麵貌。於是一首裏程碑式的劃時代名作 “ 光明行 ”, 就在一代宗師的指間誕生。這是一首振奮人心的進行曲,旋律明快堅定,節奏富於彈性。用主和弦的分解進行構成的號角式音調,在樂曲中占主導的地位。全曲生氣勃勃,充滿勇往直前的進取精神和對光明前途的樂觀自信。

演奏中擔任鋼琴伴奏的是位高挑美麗的女孩,吳長璐音樂學校的學生 魯嘉怡。她就讀於糖城克萊蒙高中一年級,八歲學習鋼琴,參加全美鋼琴教師協會演奏考試,獲得奏鳴曲獎和國家級優勝金獎,並入載協會出版的年度全國優秀鋼琴學生名錄。她還獲得了英國皇家音樂學院鋼琴業餘段最高級八級證書。她上中學起師從吳長璐學習古箏和國樂,並以優異的演奏獲得休斯頓青年藝術家音樂會獎。

   民樂團青年琵琶演奏家王竹夕,為觀眾特別演奏了劉天華創作的琵琶曲“虛籟”。她在演奏前向大家細致介紹了樂曲的背景和內涵,然後開始演奏。這支寫於 1929 年的琵琶曲,是劉天華三首琵琶曲中最為成熟的一首。表現了作者在寂靜的夜晚對中國民族音樂現狀的思索,和對振興民族音樂美好前景的展望,他思緒萬千,心潮起伏,對民族音樂的振興充滿了信心,一曲天籟之聲在心中流淌,於是揮就此曲。樂曲著重表現那種此曲隻應天上有的飄逸情感,坦然、超脫而富於情致。透過音樂的表層,呈現出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深邃意境。演奏中運用了大量的滑音、綽、注、打、帶、擻等左手技法,極力模仿了古琴的音響效果,樂曲意境的空靈給聽者更多想象的空間。在休大攻讀工業心理學博士的王竹夕,於上一屆沙龍首次登場,一曲“ 新編十麵埋伏”傾倒聽眾。她的演奏清新亮麗,音色柔美而韻味豐醇,音樂功底紮實深厚,是休斯頓地區多年難得一見的優秀琵琶手。

   由休斯頓二胡名家許瑞慶演奏的“空山鳥語”是一首標題音樂,是劉天華二胡十大名曲中技巧難度最大的一首,也是劉天華學習、借鑒西洋音樂創作和表演手法的成功實踐。此曲初稿產生於 1918 年,到 1928 年才定稿,整整磨了十年之久。弓法、指法、旋律、節拍,力求盡善盡美,終於造就了這件 20 世紀經典珍品。其胞兄劉半農先生曾以 “ 空山不見人,但聞鳥語聲 ” 來形容該曲的美妙意境。樂曲以擬聲手法模仿百鳥啁啾聲,似是而非是、非是而神似的音樂語言描繪出一幅疏密有致,情景交融 ,生機盎然的水墨卷軸,浸著夢一般的詩意。 許瑞慶的演奏美侖美奐,無懈可擊,一氣嗬成。

“飛花點翠”,崇明海門派琵琶名曲。 1916 年崇明派琵琶名家沈肇洲編印《瀛洲古調》時收入此曲。後劉天華以放慢加花手法進行加工,使之更加清雅秀麗,委婉流暢,帶有濃厚的江南樂韻。旋律清新秀麗,風格古樸,解題有兩種:一為飛花散在芳草上,表現出春意正濃;二為鬆柏青翠傲飛雪的清雅、高潔的意境。在琵琶技法的運用上,多以推、拉、吟、揉、打等技巧,使樂曲充滿傳統琵琶文曲所具有的那種輕柔細膩、淡雅秀麗、講究韻味和意境的特征。著名琵琶藝術家吳長璐率領她的四位弟子,李雪,張淑娟,吳亞力,王漫雲五支琵琶的陣營,來詮釋這首“飛花點翠”。演奏結束時,吳老師同她的四位學生接著展示一番別開生麵的即席交流。師生一問一答,妙趣橫生,這場演奏者同現場觀眾的互動,深入淺出,生動有趣,聽眾席上不時爆發出會心的笑聲和掌聲。我作為音樂沙龍的藝術總監,在每一屆的沙龍演奏上,都被吳老師學生的演奏所傾倒、歎服;從首屆的張淑娟,第二屆的胡 玄逸,第三屆的韓佳緣,到本屆的師生六人,都以嫻熟的演奏技巧,完美的音樂表現,認真的敬業精神,為曆屆的音樂沙龍添色增彩,成為自音樂沙龍活動開辦以來的一道靚麗迷人的景觀。我越來越感到,音樂沙龍離不開吳老師,也更離不開那些充滿愛心的廣大樂迷。

本屆沙龍的最後一支樂曲,是由我演奏的種子燈焰二胡套曲八首之一的“如來藏”。地,水,火,風,空,見,識,如來藏——八首樂曲傳達的是佛家對宇宙、大千世界的認識、體悟,反映了構成宇宙七大因素匯歸真理如來藏的認識,到達真理與美同在的崇高境界。此曲是中國著名作曲家劉文金根據台灣作家愚溪先生力作,獲 1996 文學創作類圖書出版金鼎獎的小說《袍修羅蘭》裏所敘述的一個優美動人的故事構思而成。袍修羅蘭這個名字是佛教語言,象征真理,袍修羅蘭也就是如來藏。之所以在紀念劉天華音樂專輯裏特別安排這首樂曲,是因為劉文金是繼承劉天華的音樂創作和主張最全麵,最出色的當代作曲家,這部二胡套曲又是當代二胡創作的頂級之作。第三屆音樂沙龍,即由我的學生廖芮獻親自演奏了二胡套曲中的“火”,受到觀眾和專家們的稱讚。民樂團將在以後的音樂沙龍裏,逐步將這八首樂曲向聽眾完整呈現。

本屆音樂沙龍在多位演奏家和聽眾們的支持下,又成功地劃上了一個句號。將於 7 月 16 日舉辦的第五屆音樂沙龍是西方音樂專輯,屆時,將由藝術家們用東方傳統樂器,來演奏西方經典名曲,這又將是一個精彩紛呈的夜晚。音樂沙龍對所有的聽眾一律免票入場,欲知詳情,請登陸民樂團網頁:( http://minyuehouston.blogspot.com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