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震撼——一個“文明型國家”的崛起》2
(2011-07-07 14:26:14)
下一個
通過長達百年的不懈努力,我們已經建立了一個由上、中、下三層結構組成的強大的現代國家,形成了空前統一的政府、市場、經濟、教育、國防、外交、金融、貨幣、稅收體係。但我們國家又和一般國家不一樣,我們“文明國家” 的許多傳統並未隨著現代國家的建立而消失。恰恰相反,它們被保留了下來,而且在現代國家的載體中得到了更好發揮。
英國學者馬丁·雅克在2009年出版了一本頗有爭議也很有影響的書,名字叫《當中國統治世界》。盡管這個書名不太符合中國人的思維習慣和處世方式,但與其他學者不一樣,他在書中對中國“文明國家”這個概念作了比較正麵的闡述。他的一個主要觀點是:“世界上有許多種文明,比如西方文明,但中國是惟一的文明國家。中國人視國家為監護者、管理者和文明的化身,其職責是保護統一。中國國家的合法性深藏於中國的曆史中。這完全不同於西方人眼裏的國家。”他關於中國是“文明國家”的觀點對我們更好地認識中國崛起以及中國與西方的關係有所裨益,也啟發了我對“文明型國家”的部分論述。但是馬丁·雅克亦認為中國的“民族國家”和 “文明國家”兩種特性之間會有衝突,這種衝突“可能把中國拉向不同的方向”。他由此推斷中國今後可能在東亞以某種形式複活自己曆史上存在過的朝貢體係,以及中國人的種族優越感可能會導致對現有國際秩序的某種挑戰。從這個角度看,他似乎還沒有完全擺脫西方學者那種把“民族國家”與“文明國家”對立起來的思維方法。依我之見,今天的中國已經是一個把“民族國家”與“文明國家”融為一體的“文明型國家”,是一個把“民族國家”和“文明國家”的長處結合起來的國家,這本身就是一個奇跡,體現了中華文明的巨大整合能力。
我認為,作為一個現代國家,中國接受了現代國家主權和人權的主要觀念。中國不會恢複朝貢體係,也不會擁抱種族優越論。我還認為,中國首先是一個現代國家,而中華文明的種種特質又使它與眾不同,這就是“文明型國家”與 “文明國家”在概念上的差別。前者融“文明”與“(現代)國家”為一體,而後者中的“文明”和“(現代)國家”則常常是一個矛盾體。作為“文明型國家”,中國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從未像現在這樣既古老又年輕,既傳統又時尚,既中國又世界。一個古老文明,同時又具備了現代國家的品質,兩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這就是今天的中國。中國“文明型國家”主要有八個特征。這八個特征又可以被簡稱為“四超”和“四特”。“四超”就是超大型的人口規模、超廣闊的疆域國土、超悠久的曆史傳統、超深厚的文化積澱。“四特”主要由“四超”衍生而來,即獨特的語言、獨特的政治、獨特的社會、獨特的經濟。這其中的每一點都包含了傳統“文明”和“(現代)國家”的融合。
超大型的人口規模
我們有世世代代生活在這片疆土上的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和歐洲相比,一個歐洲中等國家的人口也就是1400萬左右,所以中國的人口約等於100個歐洲中等國家之和。從曆史的角度看,中國今天的人口規模也是在自己漫長曆史中“百國之和”逐步整合而形成的。整個西方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4%,而中國人口占世界人口的 20%。隨著現代國家的建立,特別是現代教育體係的建立,受過教育和培訓的人民是我們“文明型國家”的最大財富。這麽巨大的人口都生活在一個經過充分整合的現代國家載體內,他們既受到傳統文明的熏陶,又接受過現代教育,所以產生的規模效應世界上無人可比。中國發展模式的一個特點就是:學習+創新+巨大人口產生的規模效應+影響中國和世界。中國的旅遊、手機、互聯網、高速鐵路等行業的迅速發展,都體現了這種規模效應。許多境外企業投資中國都有一個口號,隻要能在中國做到第一,就能做到世界第一。從更廣的意義上看,由於人口效應,中國隻要改變自己,往往就能改變世界。比方說,中國汽車產量和銷量已經世界第一,隨之出現的就是整個世界汽車工業開始了某種麵向中國的轉型。這個趨勢隨著中國的崛起正在開始擴大到越來越多的領域,如旅遊、航空、影視、體育、教育、新能源、現代化模式等。
超廣闊的疆域國土
中國幅員遼闊的疆土也是在漫長的曆史中逐步“百國之和”而形成的。雖然俄羅斯和加拿大國土麵積比中國還要大,但它們從未經曆過“文明型國家”意義上的那種整合曆程。前蘇聯曾嚐試創造過“蘇維埃民族”,但隨著蘇聯的解體而化為烏有,以少數民族為主的各個共和國紛紛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