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你常遇事小題大作,被情緒牽著鼻子走嗎?你常為生活中的小事耿耿於懷嗎?你相信一個人可通過改變自己的態度,來改變一生嗎?
每個人生活中都會有一些不如意的事情,而這些不如意的事情帶給每個人的影響又各不相同,有些人可能會因為這些不如意的事情而鬱鬱寡歡,也有些人會從中發現快樂!換一種角度看世界,世界就會因你而不同!
事分大小、輕重緩急,在每個人的心目中,都會自動將所麵臨的、接觸到的事情自動化分為大事、小事……一段時間內你的大事越多、小事越少,你的壓力就會越大,久而久之,你的生活就會被弄成了一場又一場的緊急事故。試想,一個人的精力畢竟有限,若是每天都去處理“緊急事故”……不知道可以維持多久。
雖然煩惱來無影去無蹤,但當煩惱來臨時,人們也並非束手無策。人要想排除煩惱的困擾,首先要學會寬容和忍讓,要去除嫉恨之心,要學會寬宏大度,要有“宰相肚裏能撐船”的雅量。同時要學會理解人、體貼人,能夠以誠待人,以情感人,不要為一些小事而耿耿於懷。
如果雙方都逞強好勝,矛盾就會愈積愈深,最後發展到勢不兩立的地步,既破壞了人際關係,又影響相互團結,還有損身心健康。所以,要善於調整自己的心態,學會排解生活中煩心的事情,任何煩惱都會冰消雪融。
你無法選擇你的老板、你更無法選擇你的出身,可是我們卻可以選擇換一種角度去看待問題。一個苛刻的老板,可以鍛煉我們的耐力;一個貧苦的出身則可以更加激發我們奮發圖強的鬥誌。
其實,上帝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隻是每個人麵對煩惱時,考慮問題的角度不同罷了。
凡事應該多往好的方麵想一想,心中才會有豁然開朗的感覺,眼前才會出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
學會忍讓,學會“化幹戈為玉帛”。隻有這樣,你才能知足常樂,才能不會經常為一些小事而生氣傷神。
人生是短暫的,所以,生活中不要因一些雞毛蒜皮、微不足道的小事而耿耿於懷,為這些小事而浪費你的時間、耗費你的精力是不值得的。英國著名作家迪斯雷利曾經說過:“為小事生氣的人,生命是短暫的。”如果你真正理解了這句話的深刻含義,那麽你就不會再為一些不值得一提的小事情而生氣了。
本書詳細分析了人們日常生活中生氣的原因和生氣引發的不良後果,通過事例說明了不要為小事生氣的重要性,還教會你消除生氣的方法。希望通過閱讀此書,能讓你從中受益,在生活中真正做到“不為小事生氣”,願你有一個健康的身體,願你每天都有一個好的心情。
何為生氣
天下有不如意事,不當忿激與爭。
——陳於陛
生活中經常有人為一些小事而生氣,其實他們也不想這樣做,但就是控製不了自己的心情。生氣不但影響了自己的身心健康,而且還影響到周圍的人際關係。
下麵我們來看看一位少婦時常生氣的例子。
從前,有個婦人,遇到不順心的事時就生氣,和鄰居、朋友的關係都搞得很僵。她非常惱火,想改吧,一時又改不了,於是終日悶悶不樂。
有一天,她和一個好友聊天時,說出了心中的苦悶。朋友聽完後就對她說:我聽說南山廟裏的老和尚是個得道高僧,他也許可以幫你解決這個問題!
於是,她去找那個和尚。對和尚說:“大師,我怎麽老是生氣呢?你能告訴我為什麽嗎?”
大師笑而不答:“哦,施主,請跟我來!”和尚把婦人帶到了一個小柴房的門口說:“施主,請進!”婦人很奇怪,但又不明白老和尚的意思,但她還是硬著頭皮走進了柴房!這時老和尚迅速把門關上並上了鎖,繼而轉身走了。婦人一看,就氣不打一處來:“你個死和尚,幹嘛把我關在裏麵啊?”“快放我出去……”
罵了很久,高僧也不理會。婦人又開始了哀求,高僧仍置若罔聞,最後婦人總算是沉默了。高僧來到門外,問她:“你現在還生氣嗎?”
婦人回答說:“我隻是在生我自己的氣,我為什麽會到這鬼地方來受罪。”
“連自己都不能原諒的人怎麽能夠原諒別人呢?”高僧拂袖而去。
過了許久,高僧又來問她:“還生氣嗎?”
“現在不生氣了。”婦人回答說。
“為什麽呢?”
“氣也是沒有辦法啊。”
“你的氣還沒有消逝,還壓在心裏,爆發以後仍會很劇烈。”高僧說完又離開了。
當高僧第三次來到門前時,婦人立即上前說:“我現在不生氣了,原因是不值得氣了。”
“還知道什麽叫不值得呀,看來心中還有衡量,還是有氣根的。”高僧笑著說。
當高僧迎著夕陽站在門外時,婦人這樣問高僧:“大師,何為氣呢?”
高僧把手中的茶水傾灑在了地上。婦人看了很久以後,頓悟,叩謝後回去了。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很多時候我們認為是別人傷害了我們,可從來都不知道從自身找原因,難道真的都是別人的錯嗎?仔細想想你就會發現:原來老天也很眷顧自己!朋友也從未曾主動離棄!
何苦一定要生氣呢?氣其實就是別人吐出了但是你卻接到口裏的那種東西,你吞下就會覺得反胃;你不在意它的時候,它也就會自動消失。
夕陽如金,皓月如銀,人生的幸福、快樂是享受不盡的,哪裏還有時間去生氣呢?
生氣就是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生氣就是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這是一句至理名言!
看到身邊一些瑣碎小事,我們就氣不打一處來!而且氣得特別厲害。要麽大哭一場,要麽喝悶酒,要麽瘋狂購物。其時這樣做又有什麽用呢!
如果我們有點事就大發脾氣,難道對方就能得到懲罰了嗎?結果隻能適得其反。如果我們生氣大哭一場,隻能把自己眼睛哭得紅腫;如果我們喝悶酒;隻能傷害自己的身體;如果我們瘋狂購物,也隻能揮霍自己的錢財;這其實都是在懲罰自己。
生氣不但解決不了問題,相反會把問題搞得複雜化了!
回過頭來想想,人生在世也就那麽幾十年,為什麽非要讓生氣來占據自己的生活空間呢?
來人世走這一遭真的是不容易的——靈魂從母體誕生,到飄飄蕩蕩不知往何處去,忘卻前塵舊事,再回到另外一個世界上去!多麽不易啊,幹嘛要有那麽多的煩惱呢?
佛說,煩由心生,而心呢?不過是一個大血肉團子而已。怎會生出那麽多的欲望呢?貪婪、嫉妒、虛榮……友情、愛情、親情……懦弱、堅強;高興、煩惱;爭強好勝、口蜜腹劍……
種種的欲望匯入本應清清朗朗的人世間,物欲橫流的時候,本是一張白紙的小小人兒,又怎禁得住各種欲望顏色的浸染呢?每個人生氣時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理由:受到極不公正的待遇了會生氣,受到他人的侮辱了會生氣,親人間的寡情薄意了,會生氣……總之,隻要人還活著,還有意識,就免不了生這樣或那樣的氣,即使知道那句“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還是免不了要生氣。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麵對困惑,心情難免會受到波動,但情緒反應卻又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濤大師開釋:“生命的完整,在於寬恕、容忍、等待和愛,如果沒有這一切,即使你擁有了一切,也是虛無。”還有的說:“上帝在關上一扇門的同時,一定會再為你打開另一扇窗。”
生氣就像一把刀子
沒有人製定具體的遊戲規則,但你明白那尺度在哪裏。
——蘇格拉底
發怒時候的樣子每個人都見到過,眉毛皺起來,臉部肌肉繃緊,非常難看。生活中每個人都會因事情的不順心而發怒,有的時候還會怒氣衝天。雖然發怒是一個人正常情緒的流露,但是如果經常發怒,不僅會給自己帶來身心上的疾病,而且會傷害到周圍的人——又有誰會願意整天聽你怒吼呢?
怒氣的產生,來源於一個人對外部世界的認識、解釋和評價,當然跟一個人的性格也有一定的關係。麵對同樣的一件事情,有些人非常坦然,有些人卻氣得臉紅脖子粗。
一般說來,憤怒情緒的發展有幾個階段。剛開始的時候,隻是臉部表情上的不愉快、氣惱或者低聲嘀咕;如果情緒激動的話,憤怒就會加劇,繼而渾身發顫、雙手抖動,甚至還會失去自控、大怒乃至暴怒,最後還會變成喪失理智的狂怒。富蘭克林說的好,憤怒是“起於愚昧,終於悔恨”。
如果能夠了解到憤怒情緒是逐步發展的,就可以測定憤怒時的狀況,以便及時地把怒氣消滅在萌芽狀態,相反,越是升級就越難以控製。
有一個名叫小虎的男孩,在他小的時候,脾氣特別壞,動不動就會生氣。有人稍微碰到他,他就會生氣。有誰惹他,他就會大聲地罵人,甚至用力地打人,要不然就會放聲大哭,仿佛要掀起屋頂蓋。每一次隻要他生氣了,大家就會躲得遠遠的,害怕被台風尾掃到。
有一次,他跟弟弟鬧別扭,他的牛脾氣上來了,氣得臉紅脖子粗,兩手插腰,一邊跺腳一邊罵。這時候媽媽靜靜地走了過來,拿著一個鏡子放在他的前頭。他看到了自己,眉頭緊鎖,麵容皺皺的,恐怖而好笑,原來生氣時是這樣的醜啊。從此以後,每次他隻要生氣就會聯想到自己生氣的臉,想到自己如此難看,也就不再亂使性子了。
生氣是一把難用的刀子
生氣是一把難用的刀子,如果沒有適當的運用它,很可能會傷害到別人,所以我們要選對時機去運用它。生氣像一場火災,而心則是滅火器或水,當火災發生時,我們應盡快壓製火苗,而不是還讓它繼續燒下去,畢竟當自己的房子燒起來時,沒有人想讓它燒下去,大家都是匆忙的拿水或滅火器去滅火。
生氣也是短暫的發瘋,生氣更是一把銳利的刀,隨時會切掉緣分。當一個人情緒失控,是因為生氣這個病毒正在擴大它的範圍,要想除掉這個病毒,就不要一直在想著別人的過錯,也要想想自己的過錯,也許這個病毒就不會感染到你了。
當長輩做錯事時,我們不要用惡劣的態度對待他,因為他是我們的長輩。如果晚輩做錯事時,我們一定要讓他改正,告訴他錯在哪裏,長大他就會慢慢知道了。
有人生氣時,會把生氣的表情寫在臉上,其實這樣很不好,因為這樣隻會讓大家都覺得你是一個脾氣壞的人,而且不好相處,所以人人都會對你避而遠之。
因此,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把生氣這把刀給修好,從而為自己所用。
一隻咬了主人的狗
在人生的道路上能謙讓三分,就能天寬地闊。
——卡耐基
攻擊——自衛的開始
有一位先生養了一隻狗,溫馴乖巧。可是有一天這隻小狗被鄰居的大狗咬傷了,鄰居馬上把它抱來歸還主人。當主人心疼地伸出雙手把小狗接過來時,卻沒有想到它竟然突然攻擊主人,緊緊地一口咬住了主人的手。
這時主人不但沒有生氣,反而這樣對鄰居說:“它咬我是因為它受傷了。”
這是小狗在受傷時候的本能反應,不是因為它恨自己的主人,而是為了自我防衛,以免下一次再受傷。這個時候主人如果誤以為小狗是蓄意攻擊他,一定就會生氣。
關懷———療傷的最佳良藥
如果我們覺得對方是針對自己發脾氣,一定也會生氣的,不是罵難聽的一句話,就是用冷漠去拒絕對方。
原因是我們也受傷了,也需要自我防衛。
如果我們可以看到:他對我凶,原因是他受傷了,事情就可以正確地解決。
我們要怎樣去麵對心靈受傷的一個人呢?首先他需要被了解並且被接納。
媽媽這樣對孩子說:“你今天在學校裏受委屈了,來,告訴我發生了什麽事情。”
太太對發脾氣的先生說:“你現在心情不好,除了我以外,還有誰惹你生氣了啊?”
而另外一位先生對沮喪的太太說:“一整天在家帶孩子真的非常辛苦,希望我為你做點什麽呀?”
這樣對方的情緒可以很快就穩定下來。在感受到被了解和被接納以後,他們很可能因為剛才失禮的表現感到內疚。
省思———突破的開始
《羅馬書》第十二章第二十節說:“你的仇敵如果餓了,就給他吃;如果渴了,就給他喝;原因是你這樣做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身上。”
何況很多人不是我們的仇敵,我們為什麽要和他們作對呢!。
有一次自己的腳趾受傷了,而別人從自己身邊經過時又碰到了它,痛得本能地大叫:“你為什麽踩我?很痛唉!”把對方嚇了一跳,他是故意踩的嗎?
其實他隻是無意中碰了一下,不是故意傷害你的。
心靈的傷口也是如此,有一個姐妹在電話中啜泣著說:“我覺得我快把我的孩子毀了,他們犯一點小錯誤,都會讓我氣得對他們怒吼,我知道我不應該說一些難聽的話,但這是沒有辦法控製的事情。”
我這樣對她說:“原因是你自己曾經受過特別深的傷害,沒有完全被醫治,而他們卻碰到了你的傷口。” 這個姐妹的傷口是自卑感。在不確定自己的價值的時候,以至於在孩子表現不好的時候,她就覺得好像自己被否定了一樣,憤怒隻是被否定以後本能的反應。 其實生活中許多事情都不是絕對的,隻要你心裏想得開就行,何必在乎別人怎麽看或者怎麽說呢?如果我們太在意別人的看法,那麽我們的生活一定會苦多於樂,畢竟我們沒有辦法改變他人的思想。如果想要自己生活得快樂,要使別人對自己感興趣而且有好感,克服人際交往中存在的過於敏感心理永遠是非常現實的一個課題。 廟在自己的心裏 理智是最高的才能,但是如果不克製情感,它就不可能獲勝。 ——果戈理 從前有一個名字叫亞瑟的男孩兒,一天晚上他想看西部牛仔的影片,所以不肯睡覺。“不行,”媽媽說,“太晚了,去睡覺。”亞瑟說道:“你要我睡我就生氣!”然後媽媽說:“那你就生氣吧!” 於是亞瑟就真的生氣了,而且氣得特別厲害。媽媽說:“夠了夠了。”可是還不行。亞瑟的氣像強勁的旋風掀走了屋頂、煙囪還有教堂的尖塔。爸爸說:“夠了夠了。”可是還是不行。 亞瑟的氣轉為台風,把整個城市掃進大海裏麵。後來爺爺又說:“夠了夠了。”可是還是沒有夠。 亞瑟的生氣引起了地球一陣顫動,這使地球的表麵裂開,就像是被巨人敲破的蛋殼一樣。 然後奶奶又說:“夠了夠了。”但是還是沒有夠。 然後亞瑟的氣就變成了一場宇宙震。地球、月球,大大小小的恒星還有行星,亞瑟的國家、街道、城市與他的家、庭院、臥室,到最終就隻剩下了小小的碎片,在太空中漂浮。亞瑟就坐在火星的碎片上想。想了又想,他問自己:“我為何要發這麽大的火?”他已經想不起來了。 有時候就是這樣,連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為何要生氣。但在生氣的時候,最好還是控製自己的情緒,如果不這樣的話,可能你傷害的是非常愛你的人。 下麵這個女孩就能很好地處理生活中的一些小事。 有一天,父親下班回家,一進門就看到了十多歲的女兒用他的工具正在修理東西,工具卻散落了一地,使客廳淩亂不堪,他看見後破口就罵,聰明的女兒在收拾幹淨以後就跑過來擁抱他,問道:“爸爸,你今天在辦公室裏肯定是遇到了什麽不愉快的事情了,對不對?” 這是個懂事的女孩子,她知道爸爸的怒氣並不是全針對她,他心裏麵一定還有別的事,她不但沒有生氣,而且能夠安慰她爸爸,這是多麽聰明的舉動啊。 現實生活當中是不是也常遇到下麵這些情況呢? 孩子放學回家以後重重地把書包一摔,問他發生了什麽事,他卻生氣地說:“你好煩喔!” 有時候太太問先生晚餐要吃什麽,先生卻這樣不客氣地說:“與你結婚這麽久了,我喜歡吃什麽你都不得不知道?” 先生下班以後回到家裏,看到太太抱著孩子沮喪地坐在客廳裏麵,就過去關心地問:“今天怎麽了?” 沒想到太太卻生氣地說:“你為什麽現在才回來?” 這時候,你真的沒理由著急和生氣,你隻需要解釋清楚就行了。 相遇,不是用來生氣的有一次小劉在回家的公交車上,轉程靠站時,乘客頓時多了起來。 一對上班族男女恰巧在小劉身邊,吸引了小劉的目光。 可能因為人多,男的不時地將手臂圍住女的,並輕聲的問“累不累?” “待會想吃些什麽?”隻見女的不耐煩地回答“我已經夠煩了,吃什麽還不知道,每次都要問我。” 男的顯出一臉無辜的表情,而後說了句令我印象深刻的話。 “讓你決定是因為希望能夠陪你吃你喜歡的東西,然後看到你滿足的笑容,把今天工作中的不愉快暫時忘掉。我的能力不足,你工作上所受的委屈我沒法幫你,我所能做的也隻有這樣了。” 女的聽了後,滿懷愧疚的說聲對不起。男的似乎重燃信心,說道“沒關係,隻要你開心就好。”而後親吻了女的頭發。 一會兒小劉就下了車,下車前再回頭看看這對情侶時,男的依舊保護著心愛的人。這樣的情景,讓小劉覺得自己今天在工作上也有些許不愉快,如果沒有聽到這一段對話,小劉回家後,可能也是一副臭臉麵對心愛的人,隻想到自己的委屈,卻忽視對方的感受,不自覺地傷害最親密的人。所以在踏進家門時,小劉告訴自己,難道我要像公車上那位女孩一樣忍心將自己的不滿帶給心愛的人嗎?不,我想我不能把工作上的情緒發泄在心愛的人身上,破壞了最親密的關係,並且主動給自己一個微笑。 相遇是緣,不是用來生氣的。當自己控製不住情緒時,想想這句話,應該會讓繁雜的生活,加些微笑的因子。 有一位金代禪師非常喜愛蘭花,在平日弘法講經之餘,花費了許多的時間栽種蘭花。有一天,他要外出雲遊一段時間,臨行前交待弟子要好好照顧寺裏的蘭花。在這期間,弟子們總是細心照顧蘭花,但有一天在澆水時卻不小心將蘭花架碰倒了,所有的蘭花盆都跌碎了,蘭花散了滿地。弟子們都因此非常害怕,打算等師父回來後,向師父賠罪領罰。金代禪師回來了,聞知此事,便召集弟子們,不但沒有責怪,反而說道:“我種蘭花,一來是希望用來供佛,二來也是為了美化寺廟環境,不是為了生氣的。”金代禪師說得好?“不是為了生氣而種蘭花的。”而禪師之所以看得開,是因為他雖然喜歡蘭花,但心中卻無蘭花這個防礙。因此,蘭花的得失,並不影響他心中的喜怒。同樣地,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牽掛得太多,我們太在意得失,所以我們的情緒容易起伏,我們容易不快樂。 曾經想一個人守著所沒有佛龕的空廟。 後來想明白,其實,廟在自己心裏,信仰是不需要佛龕的。 發怒與生氣 正義的怒火一旦燃燒起來,最驕傲的陰謀者也逃不了他的斧頭的嚴威。 ——莎士比亞 大家都聽過“怒火傷身”這句話吧。這句話說來其實並不準確,改為“氣大傷身”才妥當。中醫認為:氣,乃身之本也,氣順則體健,氣亂也就會體虧。喜歡生氣是肝火過盛所致,而生氣又反作用於肝、脾等內髒,擾亂其正常的運作並且引發疾病,是會短命的。林妹妹多愁善感動不動就生氣,用寶哥哥的話來說就是“愛使小性兒”。結果怎麽樣?二十來歲她就香消玉殞,而且空留了一腔幽怨。在曆史上,因為氣量狹小愛生氣而壞事的人多。 秦相李斯氣度狹小並且嫉賢妒能,所以釀成了“焚書坑儒”這樣的千古冤案;明將洪承疇小肚雞腸,後來投清叛國,所以背上了萬世的罵名。 怒與怒是不一樣的。發怒的人之所以發怒,原因是他們不滿世間的醜惡,他們為了民族大義而怒,為了天下公理而怒,值。生氣的人不被曆史所承認,但是敢於發怒之人卻多半為大家所熟知,其事跡也留傳千古。三國猛將張飛不滿督郵的貪贓枉法,於是“將其縛於樹而鞭”, 然後揚長而去,給老百姓們出了一口惡氣;抗金名將嶽飛麵對日益破敗的大好山河,寫下了“怒發衝冠憑欄處”的_______悲壯篇章,並用生命實踐了自己“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這樣的豪言;現代文藝的先驅魯迅先生塑造了阿Q、閏土還有祥林嫂等一大批典型的藝術形象,“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不但揭示了中華民族的劣根性,而且還鼓舞了人們鬥爭的信念和決心;民主戰士聞一多拍案而起,橫眉怒對國民黨的手槍;生物學家童第周怒斥外國學者對中國的蔑視等。 這樣一些敢於發怒的人才是我們民族的脊梁,是他們將“中華民族”這四個大字高高地舉起來,並且把這光榮的任務一代又一代地傳了下來。 但是現在的人往往太圓滑了,看到黑暗也不敢發怒,最多也隻是生氣。客車上人們看到扒手行竊不僅不敢聲張更不敢製止,一直等到小偷大搖大擺下車以後,大家才“張目伸頸”以表示自己如何“義憤填膺”。有的人在街上被搶了以後,滿街的人都沒有動,直到施暴者在人們視線中消失以後才有人站出來大歎“世風日下”。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成為嶽飛,但是個個卻朝著明哲保身的方向去走。沒人敢發怒的時候,也就是社會快要走向崩潰之際。每一個有正義感的人,勇敢地站出來吧,該發怒時就發怒。 製怒並不是說不怒。名家說過這樣一句話:“沒有憤怒的人生是一種殘缺。”當尊嚴被踐踏、家園被侵占、信仰被玷汙、同胞遭殘害的時候,如果你還不發怒,那也就不是人了。 該發時就發怒,對於一個談判家來說,尤其重要。 該發怒時不發怒,過分壓抑自己的情感,會讓你因壓力巨大而失去正常的分析判斷。 假如你是一個善於控製自己情緒的人,喜怒哀樂,從不表露在臉上,遇到突發事件,也能鎮定自如,即使是讓人難以接受的壞事情,也不會怒目圓睜,怒不可遏、暴跳如雷的現象 更不會在你身上表現出來。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任何事物都會在人的心底引起一定的情感反應,當外界事物強烈地影響人的情感時,人的反應就會越來越強烈,最後達到極限,這時,非以某種形式發泄出來不可。假如你是一位談判人員,你更會注意這方麵的修養和訓練,認為溫和有禮、不急不躁,是一位談判人員應持有的態度,在任何情況下絕對不可以為任何事情讓情緒爆發。不論談判對手表現如何,溫和還是強硬,有禮還是粗俗,你始終保持著自己的君子之風。這次談判,你拿出了極大的耐性,忍受著對方的無理取鬧和反複無常,即使在他們破口大罵,用力拍桌子摔板凳時,你也忍耐著,以禮相待。盡管如此,對方莫名其妙的言語行為仍是不斷,你心底陡生怒火,你努力壓製著,幾乎用盡了所有精力,不讓自己的情緒爆發。表麵上你是做得很好,但幾輪談判過去後,你卻感到精疲力竭,信心全無,覺得隻有痛快發泄後才能繼續談判。因為過分的壓抑是有害的,不僅會給你自身帶來相當大的壓力,還有可能因分散精力而失去正常的分析判斷。 在任何情況下對方故意激怒你很有可能是要看你的反應。你越壓抑自己,他們越會變本加厲,最後你的心理壓力會越來越重,自己把自己壓垮了,他們就有可乘之機提出苛刻條件,迫使你同意。所以,不管對方是否有意激怒你,在必要的時候釋放一下情感,讓情緒發泄出來,該發時就發怒,不但可以舒緩自己緊繃的神經,讓心情變得輕鬆,適當地釋放你的情緒,還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憤怒往往會使對方讓步,哭泣能換得對方的同情,恐懼會揪緊別人的心,冷漠則表明自己漠不關心或可有可無的態度。隻要你使用一些激烈的字詞並輔以適當的姿勢,便可能反過來讓對方搞不清楚你的真實意圖,從而自己減輕壓力。 發脾氣與生悶氣 氣度狹小就被逆境馴服,寬宏大量則足以把逆境克服。 ——華盛頓·歐文 發脾氣,就是將對某人或某事的不滿情緒用言語、動作等顯性行為發泄出來,是生氣的外在表現。生悶氣,也就是將這種不滿之情壓抑於心,不予外露,又稱“賭氣”、“窩火”,是內在表現出來的生氣。 從表麵上來看,兩者都是生氣,隻不過是表現方式有所不同。往深裏挖掘,發脾氣和生悶氣也並不是那樣簡單,前者有兩種可能性:一種是“純粹看一個人或一件事情不順眼,非得說說”,一種是“刀子嘴豆腐心,發泄的前提也就是為了對方好”;後者也存在兩種可能性:一是“懶得說你,愛怎麽樣就怎麽樣”,二是“不想傷了和氣,算了就算了”。如果選擇前者的第二種可能性還有後者的第一種可能性,現在還是會毫不猶豫地想:傷和氣又能怎麽樣啊?當然,這樣的前提是要真心地為發泄對象好。所以說,與人交往並不是表象的和睦,如果有不開心的事情一味去生悶氣,對方就永遠也不知道你心中所想的東西,而吵吵架鬧鬧情緒也並不一定都是壞事。 為什麽要寫這樣一些文字呢?是為正當的發脾氣正名!而討伐傷害自己的生悶氣! 下麵我們來看看愛生氣的小豔的故事: 正在上大學的小豔走進了心理谘詢室,剛一坐下,就向醫生講述了她憤怒的“控訴”: “在我考英語六級的頭天晚上,我姐姐帶著小孩來了。我對她們說,我第二天要考英語, 你們晚上還是回去吧。因為,他們好長時間沒有來我家走親戚了,那天我媽媽偏偏不讓他們走。姐姐家的兩個孩子很頑皮。我本想靜下心來再好好地複習一下,結果卻怎麽也看不進去,氣得我跑回自己屋裏就哭,以前的種種不順又被想起,結果越哭越傷心,幾乎是一晚上都在哭。第二天頭痛欲裂,昏昏沉沉地去考試,考得當然不理想。” 這位醫生聽完後說道:“看來你挺愛生氣的。從你剛才的談話中可以聽出,你有你自己的房間,一開始你完全可以說,讓她告訴兩個小孩子別鬧,說這樣不好,會影響小姨學習的。 這樣就可以互不幹擾,在你自己的屋子裏看書。可見,擾亂你心緒的並不是小孩呆在家裏所發出的聲音,而是你內心對於這件事的‘耿耿於懷’。因為你心裏太在乎這件事了,所以恐怕隻要意識到她們的存在,就會心煩意亂,更別說她們真的鬧出什麽響動來影響你了。”小豔聽罷點點頭:“是這樣,我覺得她們太自私了!我感到很委屈。每次我遇到重要的事情,總是無端地被別人影響,從而白白浪費了我很多時間和精力。 看著小豔那痛苦而又無奈的表情,醫生用理解的口吻說道:“你別著急,我們應該先弄明白你為什麽那麽容易受傷害。你有沒有想到,這主要應歸因於你以前處理問題的方式不對。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總要遇到許多麻煩,由於這些小麻煩沒有得到及時解決,結果產生了較壞的影響。久而久之,在你的思想中就形成了這樣一種思維定勢:一遇上問題,不是采取消極的反應方式如發脾氣、生悶氣等,就是隻注意其消極的一麵並對其加以誇大。如此就使得生氣成為你的較為固定的條件反應,乃至最終固化到你的人格當中去了。 正是因為遇事你沒有積極地去解決,才會覺得命運對自己不公,老是讓自己感到痛苦。 如果每個人遇到問題時,不是在那兒怨天怨地地鬧情緒,而是開動腦筋想辦法,或者主動地與富有經驗的長者和值得依賴的親朋好友談一談,讓別人從不同角度去啟發你,這樣很可能你的心裏就就豁然開朗了。 半年後,小豔滿麵笑容地來到心理谘詢室,向醫生道謝。 可是,現在國外有關專家研究表明,發脾氣比生悶氣好。因為,在大多數人看來,發脾氣一般都是有傷大雅的事情。但是,最近美國科學家所公布的一項研究結果表明,當人感到氣憤而想發脾氣時,如果能夠及時宣泄出來,會有利於自己的身體健康。 美國科學家的研究結果表明,那些不願意宣泄自己不滿情緒或喜歡抑製自己憤怒的人容易縮短自己的壽命。研究結果還顯示,那些活得長的研究對象基本上都屬於“有脾氣則發”的類型。生悶氣有兩種壞處:一方麵不利於心髒;另一方麵也會影響免疫係統的正常工作,並引起大腦內激素發生變化。因此,與其悶在那裏自己和自己生氣,不如宣泄不滿情緒更能有效地減少外界環境對人所產生的不利影響。 摔打物品 行善比作惡明智;溫和比暴戾安全;理智比瘋狂適宜。 ——勃朗寧 一天黃某的老婆做錯了事,被黃某奚落了一頓後,心裏特別不高興。飯吃一半她就不吃了,撅著嘴在那裏上網。黃某一看就知道自己錯了,就開始哄她吃飯。他說:“快吃飯吧,你看噘著嘴多難看。”並且把手裏的鏡子放在她麵前。誰知她拿過鏡子,一下摔得粉碎。這時,黃某心裏特別不好受。有道是“破鏡難重圓”,更何況,不能讓她養成摔東西的壞習慣,他最煩別人生氣時摔東西了。以前她也摔過兩次東西,他都沒有找到改變她的辦法,最後都不了了之,這次再也不能夠忍了。黃某掃了一眼桌子上的東西———印有他們兩個合影的搪瓷杯子,摔?又有些不忍心———當時黃某還是特別理智的。於是他抓起了不鏽鋼飯盒狠狠地摔在了地上,“當”的一聲,特別的過癮;見她沒多大的反應,然後又把飯盒的蓋子摔在了地上。 然後他又氣乎乎地說:“不是想摔東西嗎?大家一起摔好了。”她還是沒有反應,隻是在那兒默默地上網。真是夠失敗的!黃某隻好摔門出去了。 晚飯的時候黃某回來了,地上還是那個樣子,她還在上網。他不想把關係搞得太僵,先示弱了。他開始慢慢地掃地,然後把東西全部收拾幹淨了,並用錘子把飯盒修好了。但黃某一直沒有跟她說話。等晚上出去再回來時她已不在家了。但黃某並沒有擔心,最近她的好朋友來這裏出差,她一定是去那兒了。 這一去就三天沒有回來。黃某有一點著急了,怕她覺得委屈而憋壞了身體,又開始給她打電話。電話響了很久她才接。他的口氣不敢有絲毫的強硬,問她在哪裏。她說她已經回到自己宿舍了。黃某趕緊掛了電話去找她。他說該吃飯了,都是自己不好。“請你去外麵吃,想吃啥吃啥!”這一招還真的管用,她起來梳了頭並換上了衣服。 等吃完了飯,兩人都特別高興。黃某趁機說:“老婆,咱們以後都不要摔東西了,好嗎?”“我摔的又不是值錢的東西!”她還是有一點不服。“等你有錢了,可能你覺得電視機都不值錢了,也就把它摔了。不在於東西本身值不值錢,關鍵是這個習慣不好。”老婆說不過他,所以就不再說話了。 幾個月以後,老婆再沒有摔過任何東西,好像也沒跟他吵過架。她已改掉了亂摔東西的壞習慣。 在生活瑣事麵前,一定要保持冷靜,學會穩定自己的情緒,並且客觀地作出分析和判斷。 在憤怒的情況下,特別容易讓人做出失去理智的舉動,而且通常這樣的傷害都是沒有辦法彌補的。其實隻要自己忍耐一下,所有的事情都會輕而易舉地解決。 在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時,不能簡單地作出判斷,一定要學會處理矛盾的方法。一般采用下麵的幾個步驟:首先明確衝突的主要原因是什麽,雙方分歧的關鍵在哪裏;然後再進行冷靜地分析,最後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隻有這樣,才能保持和睦的家庭關係和鄰裏關係。 其次,要培養多方麵的興趣和愛好,如繪畫、書法、養花、集郵、下棋、跳舞、聽音樂、打太極拳等。這樣既可以修身養性,而且也能陶冶情操。 發怒要不得 我們生活於各種人際關係中,如職場中的人際關係、朋友關係、親子關係、夫妻關係等等。其中最令人感到頭痛的事,莫過於那些“無法控製自己的人”。在當今社會中,無法控製自己的感情、欲求的人,正在急速的增加之中。我們經常可以在報紙上看到這類型的人所引發的各種事件。生活中有很多小事情,如果你為了一些小事而生氣,不僅什麽事情也辦不了,還會破壞自己的好心情。 下麵就看看小王一天遇到小事情吧。 在一個晴朗的日子裏,可小王卻碰到了很不愉快的事。當他在家門口附近的光大銀行裏排隊等候換一張消費卡時,來了個氣質不凡的老太太,直接插隊到他前麵。小王很有耐心地告訴她應該排隊,自己也趕時間,十點鍾自己還得回公司開會。但那位老太太卻告訴小王坐在沙發上不用排隊,還告訴小王她有點頭暈。這時氣得小王半天說不出話,最後揚長而去。 不但事情不但沒有辦成,還讓自己白白浪費時間。 自殘身體 失望雖然常常發生,但總沒有絕望那麽可怕。 ——拜倫 一天,張同放學後在家做數學題。同在一個學校讀書的妹妹發現自己的零花錢少了兩元,就跑過來說是哥哥偷拿了。張同見妹妹打斷自己做作業,已經非常不高興了,又聽妹妹誣陷自己拿錢,就更加生氣了。於是,兄妹倆就為這件事爭吵起來。不久後,張同父母下班回家,聽到兩個孩子在吵架。當父親問清情況以後,拉過女兒對張同說:“你沒拿就算了,跟妹妹吵什麽,有什麽話可以跟妹妹好好說嘛,不要跟妹妹吵架。”當場還罵了張同幾句。張同覺得自己根本沒有拿妹妹的錢,心裏感到非常委屈。趁父親不注意,就悄悄地跑進廚房裏,拿起案板上的菜刀就朝自己手掌砍過去。聽到兒子一聲慘叫後,張同父母趕快跑了過來。麵對眼前的情景,父母真是心痛不已——張同倒在地上直打滾,案板上、菜刀上、地上,到處都是鮮血,兒子的手掌已經完全耷拉下來,半截手掌都快掉下來了。張同的父母趕快把兒子送到附近醫院進行緊急搶救。張同的病友以為他是因意外事故才使手掌受傷的。“當時流了很多的血,樣子非常嚇人,他媽媽都快哭暈過去了。”當他們聽說這個孩子是用菜刀把自己給剁傷了的時候。他們感到非常奇怪———這麽小的孩子怎麽這麽強,居然做出這樣的舉動。 醫生趕緊為張同施行了手術,手術之後張同恢複得較快。對於自己的一時衝動,張同感到非常後悔。他發現自己的手掌傷成這個樣子,特別是看到父母因為這件事為他流了很多眼淚時,心裏非常難過。事情發生後,張同所在學校的老師和同學都來看望了他。據其學校老師介紹,張同在學校成績一直很好,性格也較為開朗,還比較喜歡幫助其他同學,同學和老師都非常喜歡他。他們也沒有想到會發生這樣的事情。人不要因為一點小事去生氣,更不要走極端,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我們要學著擁有曠達的人生,因為曠達人生是荒原大漠式的人生,它能接受八麵來風,不拘泥小川,不徘徊窄巷,任狂風漫卷、沙走石飛,仍天高地廣。 人要學會曠達,隻有曠達的人生才具有像大海一樣的寬廣胸懷,百川入海…… 人生千姿百味,人人都隻能活一回。有坐享其成的福氣,就不會體驗挑戰人生的榮耀, 每個人各有各的活法,各有不同的悲喜哀樂。人生學會曠達,就不會再因生活中一些無謂的瑣事而斤斤計較;人生學會曠達,就會不再因生活中幾句逆耳的言語而耿耿於懷;人生學會曠達,就不會再因生活中此許所謂的煩惱而憂心忡忡;人生學會曠達,就會站在人生另一個高度上去看待和審視周圍的人和事;人生學會曠達,就能走在時代的前列,以一個過來者的身份出現在他人麵前。 記得有位外國作家曾說:“為小事而生氣的人生命是短促的。”那麽反過來說,心胸曠達的人生命將會是長久的,因為曠達者的生命與長天大海相連,經得起生活中的各種暴風驟雨。 下麵兩則小故事也許對你能有所啟發。 有一老鄉去趕集,買了一口鍋提在手裏,不料,突然隻聽“鐺”的一聲,繩子斷了,鍋子掉在地上摔破了,他連看也不看一眼,掉頭便走。人問何故,他說:“已經打破了,看它有什麽用?” 從前魏國東門有個姓吳的人,他的獨生兒子死了,可他卻一點也不憂傷,仍每天飲酒吟詩,快樂自在。有人不解地問:“你的愛子死了,永遠也見不著了,你難道一點也不悲傷嗎?” 他回答:“我本來沒有兒子,後來生了兒子,如今兒子死了,不是正和我從前沒有兒子時一樣嗎?那我又有什麽可憂傷的呢?” 確實,世事多變,人生無常,古雲:“達人撒手懸崖,俗子沉身苦海。” 自然通達之人,能夠看破事物的表相,優遊物外,而化解險境和憂煩;一般凡夫俗子卻總被世間的煩惱困惑纏縛而難以自拔。 天地間的萬事萬物,不論美與醜,善與惡,得與失……既是相對,亦非絕對,卻是無常的,緣生的。 在熱鬧的塵世中,看破了名利、得失的虛妄,放下了貪愛的執著,活也活得自在,死亦死得安然。 唯有曠達超然的態度,以樂觀、寬容的心去正視現實,眼下的世界才會越來越廣闊。 人生本來就是一場空,從空曠中走來,向空曠中走去,最後的結果是四大皆空。所以沒有什麽想不開的事,也沒有什麽放不下的物。況且,人生的歡樂是多麽少,時間又是多麽短;人生的苦難又是多麽深,該憂愁的事又是多麽多,又何苦把自己捆綁在世俗的小事之中呢? 曠達的人喜歡在荒原上散步,麵對紛繁的人生境況經常發出這樣的感歎:“快來看看這洪荒的宇宙,體驗這曆史的沉寂吧,別把自己寶貴的時光糾纏在一些無聊瑣事之中。試問一下,時過境遷,誰還對你爭我鬥的瑣碎小事感興趣呢? 看透了,看穿了,人的生命就獲得了自由和解脫,從斤斤計較的小圈子裏走出來,不在小事情上浪費自己,而能務其大者、遠者,創造人生的遠景宏圖。人生曠達了,心智自然也就不會勞累,就不會活得那麽拘謹和痛苦。區區小事不會給他帶來煩惱,不愉快的經曆也不能使他怨天尤人。曠達的人體諒他人,理解人生。歡樂的時候能放浪形骸,遇到挫折能順其自然,做事的時候能專心致誌,忘情的時候能忘乎所以。 ]看什麽都不順眼 一怒之下踢石頭,隻會痛著腳趾頭。 ——伊索 有個叫王述的人,曾在宰相王導手下工作。那時候的官府中人,常常談論一些哲學、邏輯方麵的問題,以為時尚。王導原本就是愛好學問的人,再加上權高位重,每每他話音剛落,就會博得一片叫好。一次,大家剛為王導喝了彩,王述就火了,他奮力將手中杯子摔向地板,呐喊道:“又不是什麽堯舜禹,怎麽他說什麽你們都說好!!”一場哲學探討就這樣被王述給攪黃了。 還有一次,王述在家裏吃雞蛋,他想用筷子去夾雞蛋,可夾了好幾次都沒夾到。王述立即勃然大怒,抓起雞蛋就把它扔到了地上。奇怪的是,雞蛋不僅沒摔碎,還在地上滴溜溜打轉。王述非常生氣,他飛快地跳了起來,抬腳向雞蛋踩去。誰知天不遂人願,王述這一腳竟然沒踩到。這下可把王述給氣死了,他彎身撿起了雞蛋,囫圇個兒塞進嘴裏,使勁嚼著,隨後把嚼碎的雞蛋奮力向前方吐了出去。 東晉的高僧支遁,住在會稽,他每年都要來京城建康會會老朋友,討論一下佛學心得。 有一次,支遁要回會稽,一些高官們為他送行。一個叫蔡子叔的先到了,他坐在距離支遁較近的座位上。過了一會兒,謝萬來了,他的位子距離支遁稍微遠點。中間,蔡子叔或許是要上廁所,離開座位出去了,謝萬就坐到了蔡子叔的位子上。蔡子叔回來以後,看到謝萬坐在自己的位子上了,什麽話也沒說,走上前去把謝萬從座位上抱起來,狠狠地把他摔到了地上,然後坦然自若地坐了下來。 謝萬從地上爬了起來,帽子掉了,衣服也擦破了,樣子非常狼狽,但是他並沒因此而生氣,隻是拍打了一下衣服上的塵土,撿起帽子,端正戴好,然後走到自己的座位上坐下來,對蔡子叔小聲說:“你這人真是奇怪,差一點把我的臉給弄傷了。”謝萬聲音剛落,蔡子叔聲如炸雷般對謝萬道:“我本來就沒考慮你的臉麵!” 王述和蔡子叔都屬於過於敏感的人。過於敏感者常常是那些性格內向、心胸不夠寬廣的人,他們總喜歡以想當然去觀察周圍的人和事,常常自以為是,其結果是心裏總有一堆難解的亂麻。應該說,過於敏感是一種極為不良的心理素質,如果不加以克服,不但會影響工作、學習,還會影響身心健康,使人際關係變得更緊張。 A 部隊的連長在軍人大會上不點名地批評了他們連隊一些不良現象,這時,部隊裏的戰士小李總感覺有的事好像是說他的。於是,大會過後的日子裏,小李吃不好飯,睡不好覺 他想去找連長談談,讓他說清楚是不是在批評自己。像這種情況以前也多次出現過,結果幾乎每次都證明小李的想法和判斷是錯誤的。但一遇到類似情況,小李總會又想入非非,不能控製自己。小李感覺領導和戰友們已經對自己產生了看法。 從這個短小的故事中就知道小李是過於敏感的人。過於敏感在很多人身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像一件芝麻般的小事,別人也許不在意,但對過於敏感的人來說,則有特殊的感覺,甚至心理上承受不了。 過於敏感常會給人帶來無窮無盡的煩惱。 小王在單位遇上一次升遷的機會,無論從工作成績、個人才能上看,還是從年齡結構、文化層次上看,他都具有一定的優勢,但出乎意料的是組織上任命的是小張。於是,小王輾轉反側,整夜難眠,冥思苦想。他感到決定其命運的四個領導中,自己與其中一個有過節,還有一個領導不太通融,他猜想一定是他倆從中作梗。他甚至把對方決定這件事時反對他的神情、舉動等都想象得栩栩如生。他越想越苦惱,越想越煩躁,整天坐臥不寧、寢食不安。 不久他發現,其實是他自己過於敏感,在心中製造了一起“冤假錯案”——兩位與他有過摩擦的領導一直非常欣賞他,並投了讚成票。過於敏感其實往往是自尋煩惱。那麽,如何加以克服呢?要避免這種狀態,就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不要妄加推測別人對你的評價。在日常生活中,看待周圍的人和事要用平常的心態和信任的眼光,不要總覺得時時處處都有人在注意你,認為別人和你作對,把一些小事看得過大。 第二,學會與人為善。集體生活中,大家朝夕相處,不可能沒有與矛盾。如果太敏感,因為一點小事不如意.甚至一句不順耳,就“蹦”、“跳”,動怒、發火。那多“沒勁”、多“掉價”。 要改變,必須寬容別人的缺點,學會揚長避短,吸取別人的長處。並切記你想得到別人的尊重和關心、你對別人就不要過分挑剔。這樣做,你就會漸漸地把自己融入集體中、別人接納了你,你就會看到自己的價值,擁有以前沒有的喜悅。 第三,期望值要適度。過於敏感的人,一般是那些心理壓力過大、急於追求成功,但又常常遭受一些磨難和挫折的人。因此,每做一件事,在確定目標、對預期結果進行設想時,注意不要把期望值定得太高,要把各種不利的因素充分考慮到,留有一定的餘地。 第四,心胸要寬廣。遇事要樂觀一些,大度一些。 過於敏感不可取不良情緒會影響正常思維,使注意力無法集中,在極端的情緒狀態下甚至會使人出現幻覺、錯覺或智力功能障礙等。下文中的小豔就是由於受負性情緒的影響,導致認知能力和自我意識變得狹窄,自我判斷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降低。 中專畢業的小豔21 歲。她曾做過幾份工作,不是因為錢太少、活兒太累,就是因為無法適應人際關係而辭職。今年春季,她幾經周折找到了一份相對輕鬆的工作,工資待遇也比原來要好一些。可是,工作半年之後她還是找不到快樂的感覺。她說她原來的不滿是對外界(如工作環境和待遇),可現在是對自己。她覺得自己的業務總被別人搶,為此還與同事發生了幾次爭吵。由於工作顯得被動,她常常擔心別人瞧不起自己,擔心老板年終不給自己發紅包,並常常因為這種心緒影響工作。她焦慮地問:“為何自己總有挫折感?有何捷徑能讓自己各方麵都超過旁人,讓老板欣賞自己?” 從上文中可以看出小豔是一個不斷尋找自我的敏感女孩,有強烈的與人溝通的願望。但是她太專注於自己,太敏感了,才不斷地質疑自己,過度的敏感常常會使自己覺得不如他人,不能適應環境,不能很好地與他人相處,並由此而感到羞愧、自責,認為自己沒有價值。如果長期沉溺於負麵情緒之中,並將自己與自己的感覺劃等號,勢必限製自我能力的發揮。 冤家路窄 仰不愧於天,俯不愧於人。 ——孟子 我的朋友王國明特別愛生氣。不是我背後誹謗他,是他自己也承認:“這世界怎麽老是亂糟糟的,惹得人氣鼓氣脹的。”說這話的時候,我正和他走在市中心的一條大街上。當時我們正要橫跨過街去,可站在標有人行橫道的斑馬線旁,就是過不了街。原因很簡單,流水似的汽車不留給你半點縫隙。這些甲蟲似的東西頂頭抵尾地連著跑,個個都裝成十萬火急的樣子,比織布機上的梭子還快,你敢跨出一步、拿生命當兒戲麽? 王國明還沒有結婚,任重而道遠,自然不敢輕率;我雖已有家庭,但孩子尚小,亦須小心安全以負人生之責任。好不容易等到前麵的路口出現了紅燈,你想可以過街了嗎?錯也! 這些鐵甲蟲一輛緊咬一輛地徐徐停下,就是不留下任何縫隙讓你過街。仿佛一旦行人從他車頭走過,就會出現一道銀河將他隔在天涯那邊似的。這下可好了,站在路邊觀賞鐵甲蟲吧: 花花綠綠的像瓢蟲;屁股噴著黑煙的像打屁蟲;還有一些駕駛員伸出頭和行人吵架的簡直就是臭蟲…… 我看王國明已經氣得口出胡言、視覺混沌、一副就要昏死過去的樣子,趕緊扶他到路邊坐下。有道是冤家路窄。半年不見王國明,他竟搖身一變,成了一名汽車駕駛員了。反客為主,這一下他不生氣了吧?錯也,我和他意外地重逢便是證據。那是個雨天,我打著雨傘經過一個路口,突然有一輛汽車擦著我的傘沿闖將過去,我驚出一身冷汗,同時聽見一聲急刹車,想來那車也受驚不小。 車上跳下一個人來,顯然是要向我討伐驚嚇責任了。那人走近,竟是王國明。待認出我時略顯一絲尷尬,接著是三分驚喜、十分熱情。一場驚險換來朋友重逢,值得。當晚便在小酒館再聚,王國明感歎道:“我這輩子是被汽車纏上了,真是魔鬼附身啊!”我說駕著這鋼鐵怪物,威風八麵,不再受氣了吧。他說:“鬼!氣才受不完呢。行人欺負你不是救火車,可以背對你在街中心踱方步,自行車嫉妒你比它多了兩個輪子,成天就在你的車頭前轉來轉去考驗你的刹車功夫;還有商販堵道啦、交通罰款啦、修路繞行啦、彎彎(進城的農民)亂竄啦、飛車擦掛啦……唉,氣得你肚子都要脹爆!” 這時,鄰桌一個自斟自酌的老者發話了,顯然他一直在聽著我們的談話。他說:“年輕人,到了酒館,還說什麽生氣呀!氣可複雜了,有靜氣、煩氣、怨氣、怒氣等等。人需養得一身靜氣,其他邪氣才能一消皆消。不然,邪氣浸淫,人就完了。”對老者的醉話,我們聽得模模糊糊。出酒館時,王國明瞥了那老頭兒一眼,嘟噥著說道:“神經病!” 人發怒時的醜態 彬彬有禮的風度,主要是自我克製的表現。 ——愛迪生 每個人都有七情六欲。在人的七情六欲中,有一種就是怒。梁實秋解釋說:“一個人發怒的時候,最難看。”這句話聽上去確實有點搞笑。不過,當一個人發起怒來的時候,臉紅脖子粗的樣子,倒真的是有損形象。不僅如此,發怒還容易做出一些不理智的事情。人們一憤怒,上帝就發笑;上帝一發笑,人就很難平心靜氣地去思考。在中國,有這樣一句俗話:“火從心頭起,怒向膽邊生。”意思是說,有的時候,人們隻是為了發泄心中一時的氣憤而做出傻事,往往會釀成不可挽回的大錯,所以,有人常常在為怒氣衝天之後所做的事情懊悔不迭。對一些容易動感情的人,就要把“製怒”二字送給他們,並建議他們把這兩個字貼在牆上當作自己的座右銘。 一個人之所以發怒,原因有很多,其中稱得上很重要的一條應該是受到屈辱。人生來都好麵子,為榮譽而發怒經常被看作在情理之中,不過也得分清情況:打得過還可以為自己保留麵子,如果打不過的話,就隻能是自取其辱了。 讓我們看一下《一隻狗的生活意見》這本書,聽聽聰明的狗發出的倡議:碰上憤怒的事——當然這都是由人引起的,你就把它當作是一頭豬好了,因為豬跟你畢竟是兩個世界的,無論它怎麽惹你,你也別理它。 人在發怒的時候,最害怕的就是找不到可以宣泄的對象,那種滋味真是不好受,讓人有快要瘋狂的感覺。因而有人一怒便摔東西,其實東西並沒有惹他;還有人發了怒,無處發泄,怎麽辦?索性左右開弓,打自己耳光!這種人的發怒,乃屬於俗人之怒,是一種無可奈何的舉動,不過有時候也能解氣。 其實,人在發怒的時候是最難看的。縱然他麵似蓮花,一旦怒而變青變白,也會麵色如土,再加上滿臉的筋肉扭曲,齜裂發指,那副麵目實在不僅是可憎而已。俗語說,“怒從心上起,惡向膽邊生”,怒是心理的也是生理的一種變化。人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時,很少不勃然變色的。年少氣盛,一言不合,怒氣相加,但是許多年事已長的人,往往一樣的暴躁。 一位70 多歲的老人,半身癱瘓,但每天早晨戴上老花鏡,必閱報紙,打開報紙,不久就要把桌子拍得山響,吹胡瞪眼,破口大罵。 因為,報上的記載,他看不順眼。可是自己心裏還想看,看了就慪氣。這時他的家人總想躲他遠遠的,誰也不願逢彼之怒。但過不多久,他就會一陣雨過天晴,怒氣也就消了。 詩雲:“君子如怒,亂庶遄沮;君子如祉,亂庶遄已。”這是說有地位的人,赫然震怒,就可以收撥亂反正之效。一般人還是以少發脾氣少惹麻煩為上。盛怒之下,不但自己的樣子很難看,而且,體內血球不知道要傷損多少,血壓不知道要升高幾許,總之是不衛生。而且血氣沸騰之際,理智不大清醒,言行容易逾分,於人於己都不相宜。 希臘哲學家哀皮克蒂特斯說:“計算一下你有多少天不曾生氣。在從前,我每天生氣;有時每隔一天生氣一次;後來每隔三四天生氣一次:如果你一連三十天沒有生氣,就應該向上帝獻祭表示感謝。”由此可見,減少生氣的次數便是修養的結果。 另一位同屬於斯多亞派的哲學家羅馬的瑪可斯·奧瑞利阿斯這樣說:“ 你因為一個人的無恥而憤怒的時候,要這樣的問你自己:“那個無恥的人能不在這世界存在麽?那是不能的。不可能的事不必要求。”壞人不是不需要製裁,隻是我們不必憤怒。如果非憤怒不可,也要控製那憤怒,使發而中節。佛家把‘瞋’列為三毒之一,“瞋心甚於猛火”,克服瞋恚是修持的基本功夫之一。 燕丹子說:“血勇之人,怒而麵赤;脈勇之人,怒而麵青;骨勇之人,怒而麵白;神勇之人,怒而色不變。”生而喜怒不形於色,那天賦實在太厚了。 清朝初葉有一位李紱,著《穆堂類稿》,內有一篇“無怒軒記”,他說:“吾年逾四十,無涵養性情之學,無變化氣質之功,因怒得過,旋悔旋犯,懼終於忿淚而已,因以‘無怒’名軒。” 是一篇好文章,而其戒謹恐懼之情溢於言表,不失讀書人的本色。 生氣如蛀蟲 容易發怒,是品格上最為顯著的弱點。 ——但丁 英國著名作家迪斯雷利曾說:“為小事而生氣的人生命是短促的。”對於這一句寓意深刻的名言,法國的作家莫魯瓦作過一些解釋:“這句話可以幫助我們忘記以前許多不愉快的經曆。 我們經常因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受到幹擾,有時甚至失去了自己的理智。人生在世不容易,但我們卻因為糾纏於無聊瑣碎的事而白白浪費了許多寶貴的時光。試問時過境遷,有誰還會對這些瑣事感興趣呢?不,我們不能這樣生活。我們應當把我們的生命貢獻給有價值的事業和崇高的感情。隻有這樣的事業和感情才能夠讓你的後人一代代地繼承下去。 哈裏·埃默生博士講述了一個很有趣的故事。 在科羅拉多河畔的一個山坡上有一株死去的大樹。根據生物學家的估計,這一株大樹屹立在那個地方已經有四百多年的曆史了。當初哥倫布在聖薩爾瓦多登陸的時候它已存在了。 在漫長的歲月中,它曾先後遭受過14 次雷電的襲擊;四個多世紀以來無數次的雪崩和風暴它都傲然挺過了。它巍然聳立在山上,從來都不曾畏懼過一切的強暴,然而在一群很小的、很不起眼的昆蟲的攻擊之下,它卻倒下了!這些昆蟲穿透它的樹皮,蛀空了它的樹心,用它們微弱的然而不間斷的進攻最終徹底瓦解了它的戰鬥力。就這樣一株參天大樹,一株幾百年來雷電劈不死、颶風刮不倒、任何東西摧毀不了的巨樹,卻讓一群小得可憐甚至是我們隻要用手指頭輕輕一壓就能夠把它們壓成爛泥的蟲子征服了。 很多時候,我們也像這株飽經風霜的老樹一樣。我們也能經受住生活中的各種風暴、雪崩、雷電的襲擊,卻讓憂鬱的“昆蟲”不知不覺地侵蝕我們的身心和情緒,最終讓我們失掉自己強壯的體魄。像這些憂鬱的“昆蟲”,不也是用手指輕輕一壓就可以成為一堆爛泥的區區的小東西嗎? 即使是英國作家魯迪埃德·基普林這樣非凡的人物,有的時候也會忘記上麵所說的一些至理名言的。他曾經起訴他的舅子,造成了美國佛蒙特州曆史上最有名的家族不和案。曾經有人專門對這個案子寫了書,這本書的名字就叫《佛蒙特州基普林的家庭之爭》。 人活在這個世上,是不可能事事都順心如意的,當你碰到煩心惱人的事情的時候,也就難免要生氣。日常生活中,理想的職業不能實現時、人事糾紛無法回避時、心裏的欲望得不到滿足時、夫妻生活不和諧時、子女突發意外以及見到了不公平或者是不合理的人或事等等,都是惹人生氣的。 有一位姓吳的和尚,在他104 歲的時候還能夠擔40 公斤的柴火上山。他有一首長壽歌訣曰:“酒色財氣四道牆,人人都在裏麵藏。隻要你能跳出去,不是神仙也壽長。”足見除酒、色、財之外,氣也是人們健康長壽之大敵。生活之中的大量事實告訴我們,生氣是沒有什麽作用的,它不但不能夠解決矛盾,反而還會直接導致人們不高興。 為人者,不要因為兼容瑕疵就覺得很遜色,比如說“江海之穢物不可勝計,而無虧其深也;五嶽之曲木不可營量,而無虧其峻也。”所以,一定要保持心境的平和,而且還要能夠理智地抑製情緒,這就是防止生氣的一個上策。清朝一東閣大學士閻敬銘寫的《不氣歌》,更道出了“過來人”的深刻體驗:“他人氣我我不氣,我本無心他來氣。倘若生病中他計,氣下病來無人替。請來醫生將病治,反說氣病治非易。氣之為害大可懼,誠恐因病將命廢。我今嚐過氣中味,不氣不氣真不氣。” 古語日:“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世間可笑之人”。人都有七情六欲,所以家裏事,家外事;公家事,私家事;他人事,自己事;原則事,非原則事;對的事,錯的事;大事,小事等等,都可以讓人生氣。” 古人曰:“怒則氣上,損其身。”《內經》雲:“氣血充和,百病不生,一有扶鬱,諸病生焉”;“怒者氣上……喜怒不節則傷髒,髒傷則病起於陰也”。《三國演義》中的周瑜“風雅超群,乃一代儒將”,戰場上智勇皆備蓋世無雙,但最終是中了諸葛亮的“三氣”之計,而英年早逝。 為了使自己不生氣,每個人都應該明白下麵這幾句話的意思,最好銘記在心。 為了小事發脾氣,回頭想想又何必。 別人生氣我不氣,氣出病來無人替。 我若氣死誰如意,況且傷神又費力。 所以,平淡低調是一種讓步,讓步不是退步。放棄是量力而行,明知得不到的東西,何必苦苦相求,明知做不到的事,何必硬撐著去做呢? 該是你的便是你的,不是你的,你也得不到。 憤怒是條死胡同 一個人切不可放任自己,他必須克製自己,光有赤裸裸的本能是不行的。 ——歌德 在《現代漢語詞典》中,對“憤怒”一詞的解釋是這樣的:因極度不滿而情緒激動。 其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憤怒是常有的事,它是情緒的一種亢奮的反應,這種情緒的亢奮既能反映人的脾氣性格,又能反映人的價值觀念和是非標準,真實地暴露了一個人的內心。 有一次,一輛小麵包車,將前麵一輛同向行駛的摩托車碰倒。騎摩托車的人是一個年輕的女子,因為驚嚇,她從地上爬起來以後,坐在馬路上一邊哭一邊不住地發抖,一時不知該如何是好。而那輛肇事的小麵包車司機下車以後,不是看這個女子受傷沒有,而是對那女子大聲嗬斥。麵對圍觀者的質疑,他卻一副毫不在意的樣子,並想趁亂溜走。這時,一個憤怒的聲音出現了:“你不能走!”另一位女子走了出來,“不要怕,請大家幫忙報警。”圍觀的人們好像是受到了感染,於是,大家有的報警,有的通知受害者的家人,另外的人看住了那位有溜走企圖的肇事司機。在這裏,憤怒的力量得到了昭示。 社會是一個充滿矛盾的社會。同樣一件事發生在同一個人身上,不同的視角會有截然不同的反應。例如,有一個人很喜歡占小便宜,每當他得手之際,就顯出洋洋得意的神態。但是,當他看到別人在做他曾經做過的事情時,他又立刻改換麵孔,變成了一位“正義”的維護者,不惜為此“醜陋”的現象而“憤怒”。這種憤怒是因為 “嫉妒”而產生的,它與正義沒有關係。 從醫學的角度來看,憤怒對於健康是極不利的,我們都可以經常聽到醫生的勸告:“不要生氣。”孔子就說過:“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從中我們可以看出,“靜”與“壽”之間是有著很大的關係的。 俗話說:“怒從心上起,惡向膽邊生。”在日常生活中,不乏因為一點很小的事情而釀成大禍的例子。飯店裏的鄰近的兩桌互不相幹的人,因為其中一桌上的人在走路的時候不小心踢倒了另一桌人放在地上的酒瓶子,如同受到了莫大的侮辱,雙目圓睜,嘴唇發抖,一副憤怒到了極點的神態。於是,雙方互不示弱,由一件小事而導致了一場混戰,以致警察出現。 想想看,這件事真的是讓人十分遺憾。如果當時有一方客氣一點,說聲“對不起”、“沒關係”一類的話語,也許就是個皆大歡喜的結局。本來朋友們在一起吃飯應該是很高興的,可就是因為這不合時宜的“憤怒”,攪得事情到了無法收拾的結局。 對每個人而言,在生活當中都應該少憤怒,不是因為你沒有憤怒的理由,而是因為你沒有憤怒的必要,因為在很多時候憤怒是要有代價的。有一首詩說:“哪怕你心中燃起熊熊烈火,也不要在你鼻孔中飄出絲絲青煙。”如果憤怒之火一定要給周圍造成傷害,那還是保持不憤怒的好,因為,憤怒並不是解決矛盾的根本手段。 沒有擺正自己的心態 人類最大的敵人就是胸中之敵。 ——塞涅卡 有時候,雖然一些事情讓你忍受不了,覺得受到不公平待遇,特別想發脾氣,但是為了顧及自己的顏麵,你就勉強忍了下來。但是你知道問題還是沒有解決,憤怒不滿的情緒仍然憋在自己的心裏,隨時都會被引爆。不巧的是,當你轉過身卻看見一個滿肚子怨氣的家夥正在對著你咆哮,他不自覺地把嗓門愈扯愈大,分貝愈升愈高,這時你的反應是,因為受到驚嚇而不知所措!視若無睹地掉頭走開?還是怒不可遏地反擊呢? 一般人都把在辦公室裏麵的爭吵看成是禁忌。凡是喧鬧、憤怒、輕佻、焦慮、悲痛和哭泣等一些情緒化的反應,都不要出現在工作場所。因為發脾氣也許是特別有效的手段,但是也非常危險,它會為你樹立更多的敵人。我們一直相信這樣一件事情:辦公室是冷靜而且理智的地方,那些情緒容易激動的人不要出現在辦公室。但如果你仔細觀察,很容易就可以感受到工作上所遭受的挫折、壓力、誤會、爭論和溝通不好等負麵情緒隨時都會存在的,並且潛藏在工作場所的各個角落。 美國曾經有兩個心理專家針對一些上班族作過這方麵的調查,結果得知有70%以上的人都承認他們曾經在辦公場所中有過焦慮、憤怒、哭泣等情緒化的反應。對這些上班族來說,這是個“秘密”,他們不希望被別人知道,以免使自己變得很窘迫。但實際上衝突乃人之常情,教導上班族“千萬別哭”、“千萬別發怒”,並不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問題。雖然爭執是一種冒險,但是如果彼此可以充分地掌握表達憤怒的技巧,反倒是一個學習並且溝通的好機會,能夠幫助雙方改進關係。 生活中愛生氣的人很多,原因是心態方麵的不平衡。有兩個和尚要過河,在河邊他倆看到一個女子望著腳下的流水發愁。這時,其中一個和尚便走向前去,對那個女子說:“別發愁,我背你過去吧。”然後他就把那個女子背過了河。那個女子說了一些感激的話以後就走了。那女子走了以後,這兩個和尚繼續趕路。過了很久,那個沒背女子過河的和尚特別不滿意地對那個背女子過河的和尚說:“你這個人太不像話了,佛門弟子不近女色,這也是咱們出家人最基本的一戒,你難道不知道嗎?但是你倒好,竟然把她背過一條河!你原來是一個花和尚啊。” 那個背了女子過河的和尚聽了特別詫異,說:“你怎麽可以這樣說呀,我早就把她放下了,但是你還沒有放下呀。” 在人生的旅途中,成敗得失、功名利祿、恩恩怨怨、是是非非時時刻刻伴隨著我們。如果我們把一些傷心的話、煩惱的事情、無聊的事情牢記在心中,永遠縈繞腦際,也就等於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和無形的枷鎖,活得又苦又累,以致精神萎靡,心力交瘁。遠離生氣,放平心態,對任何一件事情都能放得下,這樣才能達到生活的最高境界。 遭到訓斥和責罵 不輕易發怒,勝於勇士。 ——所羅門 如果領導者發現下屬在工作中出現失誤,或者下屬因為不留神而犯了個小錯誤的時候,應理智地對待下屬,不要火冒三丈、張口就罵。聰明的領導不會動輒就責罵下屬,殊不知,責罵會傷了和氣,少了士氣。與之相反,如果你用一些委婉的話語加以安慰,最終的效果就會大不相同。 鮑勃·胡佛是個有名的試飛駕駛員。一次,他準備駕機從聖地亞哥飛回洛杉磯時,有兩個引擎同時出現故障,幸虧他反應靈敏、控製得當,飛機最終才得以降落。雖然無人傷亡,但是飛機卻已麵目全非。他當時就想問題可能出在那架飛機的噴射機用油上,結果正如他想的那樣。 胡佛回到機場後,找到了那位負責保養的機械工。而這位年輕的機械工早已為自己犯下的錯誤而痛苦不堪,就等著胡佛的批評了。然而,出乎意料的是,胡佛當時並沒有責備那個機械工人,隻是伸出手臂拍了拍工人的肩膀,然後,要求那名機械工為了證明自己不會再犯錯,繼續為他修護飛機。 當時,那位機械工聽完胡佛的話以後很是吃驚。胡佛的這一做法相信已經足已讓年輕的機械工終身記住這一教訓。 但是,在一家公司做秘書的張帆的遭遇就不同了。一次,經理讓她給客戶發傳真,由於她的一時疏忽將傳真單發錯了,導致客戶埋怨而不再與公司合作了。事後,經理不但毫不留情地將她辭退,而且還在辭退前將她劈頭蓋臉地大罵了一番。 像他這樣的責備與抱怨早已於事無補了,因為錯誤已經犯下了。即使下屬犯了錯,即使你正在氣頭上,也不要口無遮攔,破口大罵。正確的做法應該像胡佛那樣,心平氣和地對待下屬。要知道,管理者應當盡量去了解和理解下屬,隨意責罵是不應該的。 有些事情,也許會在不經意間就能看到,比如:在人來人往的銀行營業廳,突然一名主管對櫃台的一位小姐高聲嗬斥起來。整個大廳在霎時間安靜下來,鴉雀無聲,眾人將目光一下子全投在那位小姐身上。而那位主管責罵完後,便轉身揚長而去……但是那位剛才被當眾訓斥的小姐,在後來的工作中卻一直低著頭,盡管她後來接待的客戶並不知道之前她被訓斥過。從中可以看得出,那位小姐之所以會這樣,就是因為她的自尊心受到嚴重傷害了。 有不少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就像那位銀行主管一樣,當員工犯錯時,當著眾人的麵就大聲嗬斥。殊不知,這樣會導致員工對工作產生抵觸心理。 領導者針對這種情況,需要做的就是學會用正確的方法疏導、減壓,不要把責備作為壓力的出口。作為領導者,你要明白,一味地責罰隻會使員工推卸責任,降低他工作的積極性。 所以,一旦錯誤發生,領導者需要學會控製情緒,用適當的方法給予批評。這樣那些下屬才不會記恨你。 作為一個合格的領導者,應該把巧妙的批評當作處理下屬失誤的一個最佳方法,並給予正確的指導。同時也要善於檢討自己,對於自己的責任要勇於承擔,也隻有這樣,才能讓雙方都和和氣氣地投入工作。 如果你要采蜜,不可弄翻蜂巢 偉大的心理學家席萊說:“我們極希望獲得別人的讚揚,同樣的,我們也極為害怕別人的指責。” 世界著名的心理學家史京納以他的試驗證明,在學習方麵,一隻有良好行為就得到獎勵的動物,要比一隻因行為不良就受到懲罰的動物學得快得多,而且更能夠記住它所學的。進一步研究顯示,人類也有著同樣的情形。我們用批評的方式,並不能夠使別人永久地改變,反而常常會引起憤恨,所以,批評和責罵不是說服別人的好辦法。 批評所引起的憤恨,常常會降低員工、家人以及朋友的士氣和情感,而所指責的狀況仍然沒有獲得改善。有一句名言說的好:不要抱怨鄰人屋頂上的雪,當你自己門口髒兮兮的時候。 本傑明·富蘭克林年輕的時候手腕不夠圓滑,後來跟人相處變得如此幹練,結果被任命為美國駐法大使。他成功的秘密——我不說任何人的壞話,他說:“我隻說我所知道的每個人的一切長處。“ 無論你是作為一個公司的上司或為人之父、為人之母,都要懂得批評和責罵對你的員工或孩子都不是解決問題的好辦法。就像卡耐基說的一句說:“想釣到魚,就要問問魚兒想吃什麽。” 卡耐基班上的一名學生,他無法使他三歲的女兒吃早餐。平時那套責罵、批評的方式都沒有用。因此做父母的就問自己:“我們怎樣才能使她要吃早餐?” 這個小女孩喜歡模仿她母親,喜歡感到自己已經長大成人。因此,有一天早晨把她放在一張椅子上,讓她做早餐。正當這緊要的一刻,做父親的踱進廚房,而她正在攪動早食物,於是她說:“瞧!爸爸,我今天早上做了自己的早餐。” 這天早上,她在沒有任何誘哄之下,吃了兩碗麥片。因為她對麥片產生了興趣了。她得到了一種重要人物的感覺,她發現做早餐是一種自我表現的方式。 所以,威廉·溫特爾說:“自我表現是人類天性中最主要的因素。”在現實生活中要想讓一件事情辦得更成功,用批評和責罵不如讓他自我表現更有效。 自私心理嚴重 一個人被稱為自私自利,並不是因為他追尋自己的利益,而是在於他經常忽略別人的利益。 ——屠格涅夫 《責井文》是宋朝許斐寫的,他在裏麵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一年夏天,院中的水井因天氣幹旱而枯竭。許斐當時非常生氣,而且他還責備枯井說:“我先前隻當你這好那好,哪裏知道你居然在關鍵的時候沒水了,從今往後,我寧可不做飯不喝水,也不會再卑躬屈膝地向你要水了。”他對這口枯井罵完以後,便回屋裏睡覺了。他在夢裏見到一個童子,滿麵塵土,嘴唇焦幹,說:“我是井神呀,使你鍋不生塵、衣服上不凝結汙垢的,是誰呢?你想過沒有?使你可以在筆硯濕潤以後奮筆書寫,而且在酒杯裏盛滿了酒、泛著月影、浮著花香的,你想一下這又會是誰呢?長久地救助你卻沒有索要任何功勞,這又是誰呢?一次喝不到水便結成怨恨,你為什麽如此缺少感恩之心呢?我這就去敲開天門,請求打開泉水的閘門,滿足你沒有止境的取水要求。”當許斐聽到這裏的時候,他從夢中驚醒了,隻聽到屋外響起了淅瀝的雨聲,卻不見童子出現。 這則故事令人深思。在現實生活中,“久濟亡功,一渴成怨”者不乏其人。比如一個朋友,曆來仗義疏財,極講義氣。有個熟人日子過得不景氣,三番五次地向他借錢,他都有求必應。 有一天,那人又來借錢,而且一張口還是一個大數目。但不巧的是,這位朋友正在投資做一筆生意,挪不出錢來滿足他。結果那人恨恨地走了,而且還說了許多陰不陰陽不陽的話。 許斐的《責井文》給了我們幾點很好的警示: 一是對待幫助過我們的人要懂得言謝,要心懷感激之情。 二是我們應該學會換位思考,在求助於別人的時候體諒別人的難處,不要動輒生恨。 三是要心胸寬闊,善待別人的無理取鬧。文中的井神遭到別人不講理的責備後,還肯上天“賣麵子”代人要水,這樣做表明了他具有博大的寬容之心,是令人心生敬意的。人生在世,像“枯井”這樣的人也是很多的,但“枯井”卻不會被人責罵。 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有個非常有趣的現象,那就是:有時我們為了表明立場,堅持自己是對的,常常會把生氣作為抗議的一個有效手段。 我們剛烈性格的形成正是在自私的“本我”操縱下作出的決定,正所謂“氣上心頭,河山變色。”生活有時候會徒生憎惡和厭倦,所以生命也就會因此而變得暗淡無光。 人人都有被一些言語行事激怒的時候。 小劉最近又與他的太太進行了一場“激戰”,起因是他太太公司分了一些衛生用品,小兩口在經過商量以後,準備拿出一些東西,送給兩家老人。然後小劉就按照合理、公平的原則,平均分配,給每家的都相等。 但是他的太太卻不想這樣做,她認為,是她分的東西,就應該給她娘家多一些;而小劉認為同樣都是老人,沒有必要分出個多少來。 他們開始爭執不休,直到怒火中燒。東西還沒有送過去,兩人反而鬧得關係緊張,這極大地影響了兩人的情緒。 可見,人們心中的怒火,就如同一枚定時炸彈,一旦點燃,便會迅速蔓延,一個接一個,到了最後,結局一定是烏煙瘴氣,令人不快的事情也會沒完沒了地發生。 一位乘客要買一張1 元5 角錢的車票,而售票員聽到以後,馬上就問這位乘客到哪兒下車。那乘客一聽,很惱火,說:“你問那麽多幹嗎!我就買1 元5 角錢的票!”其實售票員這樣做完全是出於自己職業的一種習慣,想核實一下線路的票價;而那位乘客發怒的原因顯然 是把售票員的意思誤解了,不斷地大聲嚷道:“你怕我少給你錢!你怎麽這麽囉嗦!”於是他們就吵了起來。 想想看,這是多麽平常的一件事。如果雙方當時都能心平氣和地說話,像這樣的衝突碰撞的事情就不會發生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在諸如購物、辦事、乘車等許許多多的經曆中,難免會遇到一些碰碰磕磕的糾葛,有時我們就會因為一些不經意的雞毛蒜皮的瑣事而爭執不休,甚至拔拳相向,頭破血流。這都說明了什麽?難道是人的心情不好?性格使然?抑或是一時衝動?環境造就而為?脾氣真的是很令人難以捉摸的一種東西。 心中怒火的消除,關鍵還在於自己,就是說首先要自己能把握好自己,無論是對是錯,最好先按捺住,給自己五分鍾的時間想一想,或者安靜一會兒,或者用一種有點笨的方法: 左三圈,右三圈,邊轉邊念:我不生氣,我不生氣。 滿腔怒氣隻要在想通了的情況下便會一點一點地消失,這時,人的心情也就會變得如晴朗的藍天一樣,一切都像是微風輕拂般舒暢。 “誠以守信,謙以待人。”這句話可以說是不可或缺的做人處世的美德。我們既不能因為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而與別人去爭吵計較,也不能為了名利做出一些於他人於社會不利的事情。 壞情緒堆積太多 計算一下你有多少天沒有生氣了。在以前,我每天生氣,有時每隔一天生氣一次,後來每隔三四天生氣一次;如果你一連三十天沒有生氣,就應該向上蒼表示感謝。 ——艾皮克蒂特斯 壞情緒每天都可能會有,如果運氣差的時候,一天有可能會有許多件不順心的事情,這個時候就要值得注意了,千萬不要把壞情緒堆積起來。 這樣的例子非常多,比如小李一天的遭遇: 小李早上起來的時候發現外麵在下雨。他平時最煩下雨了,因為一下雨他剛上了油的皮鞋會沾水,而且褲腿也會帶上泥巴;自己的西褲又是毛料的,舍不得在雨裏趟;如果換穿休閑褲吧,白色的休閑褲髒得更快。像這種毛毛雨又懶得打傘,打的又要排隊。這樣的天氣接女朋友也不方便,如果晚去的話,自己的女朋友萌萌又會噘著嘴巴氣跑了,然後幾天不理他。 小李躲在被窩裏這樣煩惱了一會兒,等他緩過神兒的時候,一看表,自己就開始慌了。 小李去上班的時候,公交車站牌下雨傘林立,傘下一張張臉翹首以待。小李看了看自己身上穿的毛料西服,決定打的。可是在這個時候出租車也不是好打的,好不容易等來了一輛空車,立刻有人蜂擁而上。三番五次都是這樣,小李隻恨自己沒有車。終於打上車了,剛一落座,一股涼意沁入屁股,他扭身一看,對那個司機嚷道:“哇噻,你這車上怎麽有水啊!” 司機回頭看了一下說:“ 這下雨天能沒有水嗎?”“但是在這車裏也不能有這麽多水啊!”“可能是剛才的乘客把傘放在車座上了吧。”這個時候小李已經憋了一肚子火,然後他就開始囉唆起來了: “早知道還不如坐公交車,白白糟蹋了我的毛料西褲。”然後小李拿紙巾去蘸屁股上的水,濕漉漉的紙巾立刻粉身碎骨,小李甩著手,碎紙屑粘著手不肯掉。“這人也真夠缺德的,竟然把濕雨傘放在座位上!”“真倒黴,別人把這放在車座上,我哪看得見……”小李就這樣和司機打了一路的嘴巴官司,窩了一肚子火,車一到站就趕緊買單下車。當小李走到辦公室的時候才發現,司機沒找自己零錢!自己不但坐了一屁股的水,而且還白送給了司機七八塊錢。小李不知道有多生氣。 小李剛進辦公室,有一位同事就通知他說,他的企劃方案沒通過,退回修改。那可是小李熬了幾夜的心血,全企劃室也隻有小李能拿得出這種像樣的方案來。再修改?說著容易做著難,不改!小李當時心裏既委屈又氣憤,他決定把企劃方案先擱到一邊等頭兒來找他再說。 可是小李沒想到,他在那兒等了一天,頭兒也沒來找他。 下班的時候外麵依然淅淅瀝瀝地下著雨,天依然陰著,小李依然打不起精神來。突然想起下午忘了給女朋友萌萌打電話,因為他們早上就約好了在下午要打電話,決定晚上到哪裏吃飯。一看表,六點了,趕緊打電話過去。辦公室沒人聽,估計萌萌早下班了。打她手機,半天才接。電話的另一端傳來萌萌尖利的聲音:“你那腦袋是不是被門夾啦?現在才睡醒?我已經跟別人約了!”說完以後,那邊“啪”的一聲,掛了電話。小李心想,都怪這鬼天氣!他愣在那兒半天都沒回過神來。 小李的壞情緒就是這樣一點一點堆積起來的,本來事情並不會那麽糟糕的。當我們遇到一件倒黴事,壞心情就上了身,如果不及時解決,在處理其他事情的時候還帶著壞心情,連鎖反應也就會因此而發生。心理學家對此研究發現,當一個人處於壞情緒的時候,下丘腦就會分泌出一種叫“多巴胺”的物質,這位“多先生”會讓你的情緒越來越抑鬱;當一個人在高興的時候,下丘腦同樣會分泌出一種叫“去甲腎上腺素”的物質,這位“去先生”就會使你的心情越來越舒暢。因此,心理學家建議:當壞情緒剛剛冒頭時,就立刻把它消滅掉,千萬不要讓壞情緒堆積起來,否則就會讓你的心情在“多先生”的感染中變得越來越糟。所以,在這方麵我們要學會“走一路丟一路”的好習慣,到了最後,身上的包袱全部都丟掉了,你也就會越走越輕鬆。 讓我們全麵解析一下小李的情緒,幫他丟一丟身上的包袱。其實,通過在小李身上發生的這些事情,你就會發現,是“多先生”還是“去先生”,這些都要看自己的選擇了。 在早晨,陰雨天與壞心情好像沒有什麽直接關係吧?而在小李的心裏已經有了一個思維定勢,即下雨=壞心情,按照這樣的路線走下去,心情能好得起來嗎?這在心理學上叫“暗示”。 小李看到下雨的情景,就不斷地向自己提出暗示:隻要下雨,自己就會倒黴。好像失眠的人總說自己老失眠一樣,所以總是失眠。其實小李可以去作一個調查:下雨天並不是那麽令人討厭,很多人特別喜歡下雨天呢!下雨時,可以聽著雨打玻璃的聲音安然入睡;雨水濾掉了馬路上的灰塵、噪音,讓空氣清新起來;有些人還會利用下雨來討好女朋友,給她送傘,和她共打一把傘,而且還可以在雨中漫步,趁著這個機會摟住她的肩……這樣從另一種角度來看待問題,陰雨天也就成了一個好的天氣,而且心情也會晴朗起來。 不就是在早上坐車坐了一屁股水嗎?你可以這樣想:慶幸的是沒坐一個煙頭、一攤油。 要有同事問你屁股上是什麽東西,你正好幽他一默:“我尿了。” 雖說自己的企劃方案被退回來要求重新修改一下,但小李完全可以這樣想:“為什麽不讓別人去修,唯獨讓我去做?正是因為我會做所以讓我去做,這不正證明我比別人強嘛!”重要的方案不可能一次通過,退回來修改,又不是從頭再來,應該是一件好事才對。如果想得通的話,就要站起來,主動去敲頭兒的門,然後問清楚,究竟是哪些地方需要修改,該怎樣去修改。主動與上司溝通,不但會使自己信心十足,而且還會使自己心情舒暢許多。 這樣,小李一天的疙瘩也就全都解開了,而且女朋友的約會也不會被忘了;就算忘記了也不要緊,小李可以再打一個電話過去,然後瀟灑地告訴她:“我馬上過去買單!”這個時候估計她也不會再生氣了,而且一定會樂壞的。 前麵隻是小李一天的倒黴遭遇,其實,在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中都會有這樣的體驗和憤怒情緒———也是通常所說的“發脾氣”。 在自尊心受到傷害的時候,或者是在工作當中受到挫折的時候,或被人欺騙、財物受到損失等情況下,我們常常都會以憤怒的情緒來應對,或是用這種方式發泄自己心中的不滿。 “憤怒”這種情緒體驗也是很正常的,因為憤怒真實地反映了一個人的立場和世界觀,反映了一個人內心的愛憎和好惡。所以,我們不能絕對地否定和排斥憤怒情緒。當我們從影片中看到抗日的愛國將士憤怒地向侵略者發起反擊時,難道我們不會對他們肅然起敬嗎? 但是,有人會在生活當中經常發火,會因為一些小事而發火,如此過多地發泄憤怒情緒,則說明他們的心理彈性空間小,對逆境缺乏合理的認知和良好的適應能力,他們的挫折感以及失望、痛苦這些情緒便很容易就產生了。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憤怒情緒過多這一現象是一種不良的行為模式,可由內心不合理的認知產生。憤怒情緒一方麵是由於從小錯誤習慣造成,因為發脾氣曾經給自己帶來好處,所以就將這一不良的行為模式保留下來。另一方麵是因為他們對周圍的人或事的期望值過高,往往期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在達不到自己要求時,就會大發雷霆,“怒從心中起”。 對於這樣的憤怒情緒,我們怎樣調整才能不出現或少出現呢?要想減少憤怒情緒: 第一,常發脾氣的人自身有迫切改變的願望; 第二,在發脾氣的時候,可以給自己一些適當地處罰,這種不良行為也就會很好的消退; 第三,要想方設法來改變自己對周圍人與事的看法,對不完美的現實要學會接納和包容。這樣,當你不如意、不順心時,你的心胸就會比較寬闊,就會容納下以前不能容納的事情,達到使自己以前的壞脾氣逐漸減少甚至完全消失的狀態。 判斷失誤 理智的自我教育和培養能帶來益處,而失去理智將帶來危害。 ——蘇格拉底 生活中,人們有許多時候都會因為一時的怒氣而結下苦果,成了再也解不開的心結。 國王有一隻跟隨自己多年的愛犬。有一天,他突然發現愛犬嘴角有血跡,同時還發瘋似地咆哮著,再仔細一看,發現愛犬渾身上下都沾滿了汙血。 國王很奇怪,他就跟在這隻愛犬的後邊,來到新生嬰兒的臥室裏,發現新生兒的搖籃裏血跡斑斑,而嬰兒已不知去向。再看愛犬正歇斯底裏地跳叫著,嘴角還沾著血。 國王想,一定是愛犬傷害了嬰兒,一怒之下,當場拔出劍來將愛犬刺死。與此同時,他突然聽到嬰兒的哭泣聲。國王循聲跑去一看,原來嬰兒在另一間屋子的角落裏,與一頭死狼在一起,死狼傷痕累累地倒在血泊中,嬰兒則安然無恙。沒有想到拚死保護嬰兒的愛犬,竟因國王一時的衝動而慘死。國王抱著嬰兒站在愛犬身旁悔恨不已。 這則故事告訴我們,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冷靜,衝動是理智大敵。 當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如果能用理智的心態去分析和解決問題,那一定會避免一些不應該發生的錯誤。 有一位分銷商,通過努力向顧客推薦了幾款營養食品。但幾天以後,這位顧客突然打來電話,電話裏明顯可以感覺到顧客的憤怒情緒。顧客的情緒十分激動,指責這位分銷商說,吃了他推薦的營養食品以後,身體原來的毛病越來越嚴重了,並口口聲聲說是分銷商欺騙了他,還說要到消費者協會去上告,要求這位分銷商給他賠償。顧客的言語蠻橫得難以入耳,並大有誓不罷休的架勢。此時,這位分銷商的心情可想而知,但他沒有因為對方的態度而生氣,他冷靜地向這位顧客解說,並最終因為他耐心和藹的態度使顧客冷靜下來。 隨後,這位分銷商主動上門看望這位顧客,並在他耐心細致的講解下,顧客終於明白現在身體所出現的一係列不適,正是因為產品在他身上起效後的排毒反映。 後來,那位分銷商對我說:“遇到問題的時候,關鍵是要冷靜。我從來就沒有懷疑過我們的產品。如果當時我跟顧客據理力爭、情緒不冷靜的話,也許最後的情況不會是現在這個樣子了。” 最後,在分銷商的鼓勵下,這位顧客繼續堅持食用營養食品,一個月後,這位顧客的身體得到明顯的改善,如今他也由一位消費者轉變成了這一營養食品業績優秀的分銷商。 這件事讓我們懂得,在遇到棘手的難題時,如果能冷靜應對,而不衝動地任由怒火發泄,定會避免犯下不可挽回的錯誤。一個優秀而成熟的人,就應該是一個非常理智而冷靜的人。 刀能殺死人,氣也能殺死人。這話的確不錯。諸葛亮三氣周瑜,把周瑜氣死了。有位老人,在他60 周歲時,兒女們回家給他過生日。在飯桌上,兄妹們為了一件事而爭吵起來,越吵聲音越大。這位老人製止兒女爭吵未果,氣得犯了心髒病,忽然倒地而亡。上述兩例就是“氣”確實能殺死人的明例。 生氣的原因很多,但歸納起來最根本的一條就是:主觀意識過濃,脾氣暴躁,遇到不順心、不順眼的事情,就火冒三丈,大發雷霆。因此,要想做到不生氣: 首先必須修心養性,努力改造主觀世界,遇事要冷靜沉著,說話要三思。 其次,為人處世要多聽對方的意見,千萬不可隻要求對方聽自己的,而自己不聽對方的。 最後,時刻嚴格要求自己,善於寬容他人。發生爭執時,盡量抑製自己少說話,最好一笑了之。 關鍵時候的“冷靜三秒鍾” “冷靜三秒鍾”雖然是個形象的說法,卻揭示出一個很深的哲理。在情緒衝動的瞬間,隻要能戰勝自我,迅速冷靜下來,才能戰勝對方。 俗語:千人千脾氣。作為一個生活在集體、或者家庭的人,誰都難免會遇到一些使人生氣、上火的事情。如果此時不能控製自己的情緒,冷靜對待,很可能會一觸即發,以火相攻,導致矛盾激化,使之雙方都處於被動和尷尬局麵,也容易傷害感情。所以,一定要謹記;“三思而後行。” 遇到急事時,你如果急躁與憤怒,對人對事沒有任何好處。當一個人大發雷霆時,思維往往被盲目性所控製,來不及判斷自己行動帶來的後果,甚至會失去理智,做出追悔莫及的蠢事來。《三國演義》張飛為了給關羽報仇,在極度悲憤中對部下發泄怒火,最後竟被部下割掉了腦袋。《水滸》中李逵聽信“宋江搶民女”的傳言,一怒之下竟砍倒了“替天行道”的大旗,並掄起板斧找宋江算賬,險些鬧出大亂子。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因為控製不住自己的脾氣,火氣一上來,不管不顧的事時有發生。他們在怒氣支配下摔東西,打人,罵街,有的為了“報複”、“出氣”,甚至行凶作惡,危及社會,傷害他人,最終也毀了自己。 從病理學的角度來看,急躁和憤怒可導致疾病,易怒還會破壞良好的心境,造成人與人之間的不睦等等。總之,無名怒火太盛,對人對己都是有害的。因此,千萬別再發火。遇事多做些分析,學會“冷處理”。遇到使你發急和動怒的人或事時,先降降溫再說。 所以,人呀,不能沾火就發,有氣就出,要學會“冷卻”。人們常說,西門豹性格急燥,他就腰佩帶軟韌的皮帶,隨時警示自己。林則徐則把“製怒”二字“,高懸案頭,以詞作為“座右銘”。他們二位這樣做,就是警示自己,在火頭上一定理智。 脾氣暴躁易怒 我們所有的知識都開始於感性,然後進入到知性,最後以理性告終。沒有比理性更高的東西了。 ——康德 從前有一位非常富有的寡婦,在社交圈內以樂善好施聞名。她有一個忠實又勤勞的女仆。 有一天,她的女仆心血來潮,想用一些辦法對她主人的慈悲憐憫進行一下探究,看看她的主人是否真正發自內心的真誠,還是為了自己的社會形象而作出的偽裝。 女仆在那天到了將近中午的時候才起床,翌晨又故技重施。女主人盛怒下對女仆施虐並鞭打她,以致女仆傷痕累累。這事傳遍鄰裏街坊,她不但失去了一名忠仆,而且聲譽大跌。 在社會上,這種人非常多。他們的慈善、謙虛都是在周遭環境優越下表現出來的。如果環境驟變,變得不盡人意,人們就暴露出原始的劣根性。有句話是這麽說的:“當周圍的人良善可親,我們也可以溫順有禮;如果周圍的人邪惡異常,我們很快也會變得張牙舞爪。”憤怒是一種具有破壞性的情緒,而且非常醜陋,它不但蟄伏在人心中蓄勢待發,而且對人的生活具有操縱的作用。 有時候想一想,憤怒就像是一個吹熄的蠟燭,會暫時蒙蔽人的雙眼,令人做事違背常理。 因此,傷害身心至深的本源是無法抑製的怒氣。當然,其他的情緒可以控製,憤怒也同樣可以控製。 有些生物無法在白晝看見任何東西,這是因為它們的天生構造的結果。一個充滿忿恨和痛苦的人,則無法認清任何真相。俗語說:“一個憤怒的人隻會破口大罵卻看不見任何東西。” 有人說,當憤怒的人停止發怒的時候,他們就會理智地把怒氣轉移到自己身上,就像存款一樣,會因此而產生利息,所以,痛苦的根源就是停滯在心中的怒氣。 個人在生氣的時候,到底是在跟誰慪氣呢?分明是在跟自己慪氣。而自己是自己最可怕的敵人,我們最知道自己本身的弱點,所以我們非常有必要徹底根除這個心腹大敵。 有時候,本來情緒就不是太好,再加上憤怒,就會讓火燃燒得更為熾熱。在盛怒之下,人會失去理智,變成傷人傷己的危險動物。個人的聲譽、工作、朋友及所愛的人,這一切都會因為憤怒而受到一些影響。心情的寧靜、健康都有可能因為憤怒失去了自我。 不把產生憤怒的原因放在心上,這是控製怒氣的一個有效的良方,藉著意誌力,把心智專注在有益身心的事上,以消除負麵的情緒。要對侮辱我們的人表現出平靜的一麵是不容易的。雖然身體並沒有受傷,但自我已感到受辱,因此便想反駁攻擊。麵對侮辱,而回報以謙恭與尊重的態度是非常困難的。然而,我們對日常生活中所麵臨的考驗如何處理,這是對人格的挑戰。 似乎每一個人從小都喜歡采取報複的行動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人們懷疑他人對自己有不利的行為,仇恨之火好像沒有辦法去熄滅。 光明與黑暗是相對的,也隻有光明的存在,才能驅散黑暗。是仁慈的愛,而非仇恨的心,才能把恨意抹殺掉。 生活當中,有些人心裏的怒氣會像刻在石上的字,持續了近一世紀般長久;有些人的怒氣則像寫在沙裏的字,易怒,但很快就消弭於無形;有些人的怒氣則如寫在水中的字般,不保留任何已成過往的想法。寫在風中的字是最完美的,讓那些侮辱和難以入耳的批評在無意 中擦身而過,這樣在他們的心中留下的永遠都是純淨與安寧,從內心中呈現出來的也是光可鑒人的一麵。 我們在遇到不公平待遇時,不免會產生氣憤不已的情緒,但在這個時候仍需抑製怒氣。 因為我們正處在受擾的心靈狀態中,心誌無法維持在正確的路線上。憤怒時,必須警覺自己的怒氣,不要接近導致憤怒的事物。在遇事生氣的時候,正是對自己進行觀測與分析的一個很好的機會,所以在這個時候就應該把握住自己,不斷地自我分析,這樣自我控製起來會更加有信心,那些愚不可及、毫無理智的事情也就不會出現了。 至高人品的人會在各方麵克己自勵,因此能夠從悲苦中釋放。 抑製怒氣的方法有很多,而且在態度方麵也不是所有的人都會采取同樣的方式。其中“時間延宕法”是一個頗具效果的方法。湯瑪士·傑佛遜為這個策略下了結論:“生氣時,在開口前數十下,如果憤怒還是沒有減退,這個時候就需要數到一百!” 我們可以借著重複這些使我們的信心及心靈上的平靜相應地增加,即使是麵對冷酷無情的人,也可以牢記釋尊所言:“倘若有人愚蠢地戕害我,我會還以無限的愛;愈是惡意與我相待,我就要愈以謙恭的態度相待;我在最後會因此而得到善果,而他卻會因此而落得惡名昭彰。” 一個德性崇高的人被一個邪惡的人侮辱,這個邪惡的人便猶如一個人抬頭向天吐口水般,唾液不僅沒有汙損了天,反而弄髒了自己。毀謗者宛如向人撒沙土的人一樣,塵土將隨著逆風吹到撒土者的身上,因此反受其害。 睿智之人是從來都不會向愚蠢的人主動發起挑戰的。有隻野豬曾下定決心想當森林之王,於是從休息的糞堆中挺立起來,跑到獅子的地盤上,想向森林之王挑戰。當然,獅子隻是嗅嗅這隻臭氣衝天的動物,不予理會便自行走開了———獅子連裂嘴怒吼的程序都免了。這則故事說明了:當一個聰明的人麵對心智愚蠢的人發起挑戰的時候,有德行的人沒有必要在那些愚蠢的人身上浪費時間。 回想我們所恨的人的一些優點,倘若我們對他拙劣的人格弱點視而不見,想象一下他的本質是善良的,以及以前做過的那些好事,怒氣也就因此而緩和下來,這時心裏才會充滿慈愛。 撒播一份慈愛給所有的人、事、物。也隻有常懷關愛及慈悲心的人,才有可能會得到更多的恩賜。 我們的思想不要被仇恨所蒙蔽,對於錯怪自己或傷害自己的人,我們不能用仇恨來對待,而心懷怒氣對自己比起對他人所造成的傷害,將有過之而無不及。因此,即使在仇恨的環境中生活,也要努力為自己營造一個充滿歡樂與愛的生活場景。 心胸狹隘 確切的人生是:保持一種適宜狀態的與世無爭的生活。 ——蒙田 那些性情非常急躁的人,一旦碰上點兒小的麻煩事,不是去尋求解決的辦法,而是首先怨天尤人,所發的脾氣比發生的問題還嚴重。結果是問題沒解決,已經鬧得全家雞犬不寧。 有這樣一個例子:一次小王家的電冰箱不知道因為什麽原因壞了,在啟動後不停機,這讓小王不由得發起火來。他說這冰箱是日本東芝原裝的,是改革開放後用僑匯券買的,質量保證沒問題,肯定不是因電業局驟然停電又送電造成的,便是老婆給電冰箱除霜做清潔時造成損壞。當時他的老婆對他說:“把入戶維修人員找來不就解決了嗎?”而小王當時一是顧慮那樣做花銷太大,二又怕入戶師傅是一個“二把刀”,而這冰箱是原裝的,怕他修不好再把原裝破壞了。 老婆見他這樣,好像是在跟自己過不去,就拿起電話把他的朋友小李找來。小李問明情況以後對小王說:“你這冰箱已快十歲啦,雖是東芝原裝但它容量隻有150 升,而且是被淘汰的老型號。如果換代買新型冰箱作價不過百元,如果把這冰箱賣給一個蹬三輪收家電的可能就值50 元錢。就因為這件兒老掉牙的家電,發這麽大的火您老兄值得嗎?”小王在聽到小李說過以後就樂了。 然後,小李還把自己的想法說了說。他說他自己的那台鬆下王子大冰箱也壞了,也是光啟動不停機。後來他到維修部谘詢,師傅告訴他類似這樣故障,買一個電冰櫃多功能控製器,自己把它串接在電源插座上便解決了。根據季節定好啟動間隔時間,而且還非常省事兒,沒有必要拆卸內部機件,隻花10 元就可以了。小李說自己已經使用了兩年,效果很好。小王很快就決定也買一個電冰櫃多功能控製器。 事情解決後,小李還不忘對小王進行了一通勸說。他讓小王在以後遇到事情時不要自己跟自己較勁,自己想不通可以與知心人商量。從此之後,聽說小王的脾氣小多了。 研究表明,心理狀態問題是人類保健的第三個裏程碑。如果心理狀態不好,那你算是白吃白鍛煉了。 有一個很有名的實驗是在斯坦福大學裏做的。將鼻管擱在被實驗者的鼻子上讓他呼氣, 然後再將鼻管放在雪地裏10 分鍾。如果冰雪不改變顏色,說明被實驗者心平氣和;如果冰雪變白了,說明被實驗者內疚;如果冰雪變成紫色了,說明被實驗者很生氣。把那紫色的冰雪抽出1~2 毫升給小白鼠打上,1~2 分鍾後小白鼠就死了。經過對紫色冰雪成分的研究表明,生氣容易得腫瘤。“誰在人前不講人,誰人背後無人講。”所以我在這裏要奉勸您一句:6+誰讓您生氣,您也不要生氣。 心理學專家提出了五個避免生氣的方法: 第一,躲避; 第二,第二,轉移,人家罵你,你去下棋、釣魚,沒聽見; 第三,第三,釋放,但要注意,人家罵你的釋放方法並不是讓你再去罵別人,是找知心 朋友談談,釋放出來,如果把事情放在心裏時間長了會得病的; 第四,升華,就是人家越說你,你越好好幹; 第五,第五,控製,這是最主要的一個方法,就是人家怎麽罵你都不怕。這一點很重要。 曾經有一位非洲總統問小平同誌,怎樣才能讓自己不要為小事生氣。鄧小平同誌對那位非洲總統隻說了一句話:“忍耐。”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忍耐不是目的,是策略。但一般人做不到,別人剛說一句他就暴跳如雷。小不忍則亂大謀呀。歐洲有個博學經典: “難能之理宜停,難處之人宜厚,難處之事宜緩,難成之功宜智。”在這四句當中,排頭的那句話的意思是,像那些很難的道理先不要講出來。哲理很深,很有用。 有人說,所有其他動物都沒有笑的功能,隻有人類有這個功能,但人類還不好好利用它。 俗話說:笑一笑,十年少。不是指年齡,是指心態。還有一句就是“笑口常開,健康常在”。 笑在人的生活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我們每個人都有笑的本能,為什麽不笑呢?美國還成立了一個微笑俱樂部,笑成了健康的標誌。哈哈一笑,皺紋沒了。笑能預防很多病。第一不得偏頭痛,第二不得後背痛,因為笑的時候微循環旺盛。通則不痛,不通則痛。笑在國際上已經成為一個健康的標準。笑既然有這麽多的好處,我們為什麽不學會笑呢? 曾經有人對老夫婦之間的壽命問題作了調查。調查結果表明,老太太的壽命平均比老頭兒長六年半。老太太們長壽的原因是因為很多老太太的最大優點就是從年輕時就喜歡笑,到老了還是愛笑。 有一位老師說,他在給學生講課的時候,每次都注意到了,笑的都是女同學,男同學就是不笑。 每個人都應該經常笑,笑幾下也許就可以多活幾年。可是在生活當中,有的人怎麽說他也不笑。他們不但不笑,還有個邏輯:“男兒有淚不輕彈。”正常人的眼淚是鹹的,而糖尿病患者的眼淚是甜的,悲傷者的眼淚是苦的,因為裏麵有肽、荷爾蒙。如果把眼淚長時間停在淚腺裏,不“彈”出來,會得病的。所以,對悲傷者來說,眼淚留著沒有任何好處,必須“彈”出來,隻有這樣才會使自己健康。 性格偏激 一個人能對自己的行為完全負責,這並不是一件小事。 ——高爾基 性格和情緒上的偏激,是做人處世的一個不可小覷的缺陷。早在三國時代,那位漢壽亭侯關羽,過五關,斬六將,單刀赴會,水淹七軍,是何等英雄氣概。可是他致命的弱點就是剛愎自用,固執偏激。當他受劉備重托留守荊州時,諸葛亮再三叮囑他要“北據曹操,南和孫權”,可是,當吳主孫權派人來見關羽,為兒子求婚時,關羽大怒,喝道:“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關羽看自己是“一朵花”,看人家是“豆腐渣”,說話辦事根本不顧全大局,不計後果如何,導致了吳蜀聯盟的破裂,最後刀兵相見,關羽也就落個敗走麥城、被俘身亡的下場。本來人家來求婚,同意不同意在於你,怎麽可以出口傷人、以自己的個人好惡和偏激情緒對待關係全局的大事呢?如果關羽少一點偏激、不意氣用事的話,那麽,吳蜀聯盟大約也不會遭到破壞,荊州的歸屬也可能是另外一種局麵。 關羽不僅看不起自己的對手,更不把同僚放在眼裏。名將馬超來降,劉備封其為平西將軍,遠在荊州的關羽對此極其不滿,特地給諸葛亮去信,責問說:“馬超能比得上誰呢?”老將黃忠被封為後將軍,關羽又當眾宣稱:“大丈夫始終不與老兵同行!”可見其目空一切,氣量狹小,盛氣淩人!其他的人就更不在他眼裏,一些受過他蔑視侮辱的將領對他既怕又恨,以至於當他陷入絕境的時候,眾叛親離,根本沒有人救援,最後促使他很快地走向敗亡。 在現實生活中,凡是不能正確地對待別人的人,肯定也不能正確地對待自己。見到別人做出種種業績,出了名,就認為那沒什麽了不起,甚至千方百計詆毀、貶損別人;見到別人不如自己,又冷嘲熱諷,借壓低別人來抬高自己。處處要求別人尊重自己,而自己卻不去尊重別人。在處理重大問題上意氣用事,我行我素,主觀武斷。像這種人物幹事業、搞工作,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在社會上恐怕也非常難以與別人相處。 偏激的人看問題始終帶著有色眼鏡,以偏概全,固執己見,總是鑽牛角尖,對人家的善意規勸、和平商討等一概不理不睬。偏激的人最好怨天尤人,牢騷太盛,成天抱怨生不逢時、懷才不遇,隻問別人給他提供了什麽,不問他為別人貢獻了什麽。偏激的人缺少朋友。人們交朋友喜歡“同聲相應,意氣相投”,都喜歡結交飽學而又謙和的人,那些始終認為自己比對方更加高明、開口就梗著脖子和人家抬杠、明明自己無理偏要辯三分的主兒,誰願意和他交往呢? 所以,大部分偏激的人人緣都很差。要想讓自己不偏激,平時在生活中要豐富自己的知識,增長自己的閱曆,多多參加有益的社交活動,同時還要掌握一些正確的思想觀點和思想方法,這樣才能更加有效地克服“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的偏激心理。 一個有主見、有頭腦、有思想、不隨人俯仰、不與世沉浮的人,無疑是具備值得稱道的好品質。但是,這還要以不固執己見、不偏激執拗為前提。無論是做人還是處世,頭腦裏都應當多一點辯證觀點。死守一隅,坐井觀天,把自己的偏見當成真理至死不悟,這是做人與處世的大忌,假如不認真糾正這種“關羽遺風”的話,很有可能使自己誤入人生的“麥城”而轉不出身來。 隻有解決了與什麽樣的人比、比什麽這兩個問題,我們才能走出不平衡的心理誤區和不安分的人生敗局。 每個人都要學會調控偏激情緒的方法,你隻有學會好調控好自己的情緒,你才會感到生活是多麽的美好! 調控偏激情緒的幾種方法 人的情緒是以認識為前提的。如果認識偏激以至錯誤,或者好高騖遠,想入非非,要求過分,就會與現實發生矛盾,有時,往往一念之差,造成千古遺恨。所以,我們要有意識地控製和調節自己的情緒,做情緒的主人。怎樣才能調控好偏激情緒呢?下麵就是幾種幫你調控好情緒的方法: 第一,躲避法 人在遭遇心理困境時,最先最容易采取的自救策略是躲避法,即回避、躲開、不接觸導致偏激情緒的外部刺激。比如,孔子在《論語》中講到的“非禮勿視,非禮勿聽”,就是一種躲避刺激的方法,它可以製止你的偏激情緒。另外“三十六計,走為上”,說的就是一種有效的躲避“策略”。不過,回避或逃脫是自欺欺人的防衛術,如果經常用這種方式來平衡自己的心理,將會妨礙甚至泯滅自己真正地追求和刻苦學習的意誌。 第二,轉移法 轉移法可以通過改變注意的焦點來達到目的。當自己情緒偏激時,可以做一些自己平時感興趣的事,從事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活動。 德國音樂家梅耶貝爾有次和妻子發生爭吵,為了控製自己的怒火,他彈奏了波蘭音樂家肖邦的《小夜曲》。當梅耶貝爾的手指剛接觸琴鍵,他的情緒立即安定下來,那恬靜優美的旋律,猶如溫存柔美的歉語匯成的一股清泉,衝走了妻子心中的怨怒。原來,《小夜曲》是根據18 世紀一首流行的愛情歌曲改編的,它喚起了梅耶貝爾夫婦對當年的熱戀情緒,相互恩愛的甜蜜回憶使怒氣漸漸消失,很快便重歸於好。音樂既能誘發人的激情,也能控製狂躁情緒的爆發,使人恢複理智。 俗話說:“風平而後浪靜,浪靜而後水清,水清而後遊魚可數。”等待“氣頭”過後,再仔細想一想,心平氣和地解決矛盾,往往會收到滿意的效果。 第三,釋放法 釋放法不是一味地在觀念上避開或轉移暴躁易怒的刺激,而是用行動給暴躁易怒找一條出路的排泄法,從而不讓這種偏激情緒積壓在心裏,造成心理疾患。例如,親人死亡是一件令人傷心的事,強忍不哭反而有害於身體的健康,淚水可以帶走體內的有害物質,也可以緩解悲傷和緊張。但如果痛哭不止,並持續不斷就屬於不正常了。遇到煩惱,找個知心朋友傾吐一下,把想說的說出來,就可以使心情平靜下來。人是理智動物,又是感情動物,偏離任何一方,都會產生心理障礙。所以,要學會發泄情緒,但發泄的對象、地點、場合和方法要適當,避免傷害別入。 第四,控製法 所謂控製法,就是加強思想意識上的修養,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堅強意誌從理智上來防止、克服暴躁易怒等偏激情緒的發生。曆史上廉頗與藺相如的故事就是典範。 廉頗居功自傲羞辱藺相如,而藺相如則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的崇高精神,“稱病不與爭”“引車避匿”。對於廉頗的侮辱,藺相如並非不惱怒,但他以高尚的道德修養控製了自己的情緒,避免了一場火並,結果感動了廉頗,負荊向藺相如請罪,由此二人達成了新的團結。 第五,升華法 升華法就是把偏激情緒與頭腦中的積極因素相聯係,把偏激情緒轉化為自己采取積極行動的推動力,並將情緒激起的能量引導到對人、對己、對社會都有利的方向,把個人受到的苦難或不公化作自強的決心與動力,激勵我們奮發向前。 跟自己過不去 情緒壓倒理智,這就是人間產生罪惡的原因。 ——歐裏庇得斯 人們常說,凡事多往好處想,該吃的吃,該喝的喝。有一則幽默說,一個人老是不順心,有一天出門不小心,一腳踩空掉到水裏,爬上岸一看,樂了———嘿!口袋裏還裝了一條魚。 以這種心態去生活,你就會過得很坦然,很快樂。 朋友,當你靜下心來,細細地想想,人這輩子確實不容易,走過多少路,經過多少事,麵對多少選擇,不可能總是春風得意、一帆風順,肯定會有許許多多不如意的事,說不定哪一天倒黴的事、不順心的事就會發生在你身上,這時的你,就得想開點,平淡地麵對生活,多勸勸自己,千萬別跟自己過不去。 特別是生活在當今競爭激烈的社會裏,每個人做事都不甘落後,總想幹出點成績來,但不經意中生活就會跟你開一個不大不小的玩笑,使你結結實實地撞上無情的“紅燈”,或事業失敗,或失業下崗,或愛情失敗等,這時你也許會埋怨生活對自己不公平,於是一味地怨天尤人。可這畢竟無濟於事,社會和他人又不會輕易地因這些怨歎而改變,這就是現實,任何人都回避不了的現實。這時候,你就得學會適應社會,主動地去承受它。心理適應能力強的人,對現實中的缺陷、不足及人生的種種煩惱總是報以樂觀、寬容的態度,能接受,把它看成一種自有一番道理的客觀存在,坦然麵對。一個人所追求的目標越高,其失敗的風險也就越大,所遭遇的挫折就可能越多。如果沒有豁達的胸懷,沒有較強的心理承受能力,就不可能頂住外部強加於我們的不幸和困難,就可能被方方麵麵的壓力所擊倒,就會心灰意冷,這時,你也會對生活失去信心,總覺得人活著沒有什麽意思。 可是,你再仔細地想想,你想不開、吃不下、睡不著,又有啥用,還不是自己跟自己過不去!並且人體的各種器官在心情煩惱或怒火中燒的情況下會處於緊張狀態,往往會引起失眠、神經衰弱等。若是長期處於憂鬱狀態,還會誘發其他心理疾病。這時的你就得學會泄怒。 你可以暫時避開,眼不見為淨,耳不聽則寧,或者是退一步海闊天空,或者是去遊泳、去向親友訴說,學會尋找心理平衡,尋找快樂,要想得通、放得下,沒什麽大不了,一覺醒來,太陽依然從東方升起,西方落下。 再往深處想想,人生不就是一個過程嗎,在不經意中得罪別人,同事間磕磕碰碰,甚至為某種利益而結怨成仇,於是讓自己在這種矛盾中生活,值得嗎? 說到底,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要想有一個好的心情,首先得戰勝自己。拿得起是一種勇氣,放得下是一種肚量;拿得起實為可貴,放得下,才是人生處世之真諦。 別跟自己過不去。每天給自己一個希望,我們將活得生機勃勃、激昂澎湃,哪裏還有時間去歎息,去悲哀,將生命浪費在一些無聊的小事上。生命是有限的,但希望是無限的。隻要我們別跟自己過不去,不忘每天給自己一個希望,我們就一定能夠擁有一個豐富多彩的人生。 有人說,生氣是拿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的。這句話千真萬確! 喜怒哀樂,人之常情!重要的是在生氣的那一刻要能夠更好地掌握分寸,那麽氣也許會自動消散掉。 對自己說一句:樂觀一些吧!生氣隻是徒勞無益的情緒發作而已,解決不了矛盾。我們需要的是理智、豁達。別人讓你生氣了,這是事實。事實已經存在了,你怎樣處理這個事實呢?事情都是可以改變的,心情也是一樣。最重要的在於每個人的心態。 走出心靈的圈子,外麵是一片非常廣闊的空間。你可以漫步在林陰小道,輕聲低唱;可以流連於熱鬧的大都市,感受別人的熱情。相信片刻之後,你肯定感覺生氣是一種多餘的心態,這實在是不值得的。 人生如此短暫,為何要與別人過不去呢?與別人過不去就是間接地與自己過不去。如果這樣來思考,這個世界也許會減少許多矛盾與摩擦。 俗話說: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其實誰都有自己的理論,都會盡可能地堅持自己的觀點。等到爭吵過後,也許很多人都有這種感覺:我這又是何必呢? 隻是那種浪尖上的情緒,很顯然不會一下子就能恢複平靜。所以,隻有時間才會給你改變的機會! 讓自己快樂開心起來吧!無論是誰的錯,我們都無法回避,為何一錯再錯呢?道歉其實隻是一句話、一個表情而已。假如這麽一個簡單的動作都不願意做的話,那麽你隻能讓自己停留在死胡同裏了。 走出來吧!讓我們的心情更加燦爛輝煌,讓我們的生活時刻充滿著陽光! 人生就是一個過程——別跟自己過不去 “別跟自己過不去”,一句平凡得不能再平凡了的話,對大數而言,充其量就是一句大白話。當自己靜心下心來仔細想想時,你會發現,生活在偷悅與煩惱同在的社會裏,在日常生活中,人們“跟自己過不去”的心境裏,因此,我們既傷神又傷心,既費時又費力。這種心境往往是源於以下特定情形和心境: 第一是生氣。 某大學畢業生,被分配到一個理想的工作單位,去報到時,在公共汽車上鋥亮的皮鞋卻連續被人踩了幾腳,而且對方不打招呼致歉,他很為惱火,原先的滿心歡喜一掃而光。到新單位報到時,還在生悶氣。生活中這類事不少,別人碰撞了自己,使自己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損傷,當別人已遠離自己而去時,自己則還耿耿於懷,再一次同自己過不去。 第二是內疚。 某人在一次歡送領導的茶話會上,出於誠懇,坦率他說了該領導的幾點不足。回到家以後,妻子怪他“怎麽能當麵讓領導難堪?”他於是澳悔不已。第二天到單位去,有的同事說他 像“炮筒子”,更使他坐立不安,一股自責的內疚感油然而生。“我為什麽這麽笨?”,“我可以找機會去澄清嗎?”-連串的問題浮現在腦際,徹夜難眠。在跟自己過不去的煎熬中,內疚是一種嚴重的創傷。內疚使你沉湎於過去了的事件,讓回憶占據了你寶貴的現實,讓疑慮充塞了你日常的生活,不僅是最大的精神浪費,也是一種殘酷的心理折磨。 第三是悲傷。 一位大齡姑娘經過艱苦努力,終於將在完成自己個人生活大事時,突然遇到不幸,男朋友出了車禍癱瘓。當得悉此事時,她哭得死去活來,在醫院當場昏了過去。此後幾個月,她還常常麵對男友的慘狀泣不成聲,好友遇禍,已經不幸,這姑娘過分的傷感,又使情緒染上了一層暗霜。車禍使她“過不去”,而悲傷更使她“過不去”,這實在是雙重的傷害。 第四是苛求。 有一位外語愛好者,經過艱苦努力,英文水平已達到可以進行著作翻譯的程度。他又發誓半年攻下德語,結果過度勞累,生了一場大病。事實上,人的體力和精神承受都是有一定限度的。超過自己的限度,去苛求不現實的“成功”,是對自己的迫害。 顯然,別跟自己過不去,這是一種心理保護的機製,是達到心理平衡的橋梁。不過說來容易,但真正嫻熟駕馭,卻不是輕而易舉的事。其實,生活中的你就應該學會用以下幾種方法來過自己平淡的生活。這樣你會覺得生活是如此的美好。 第一,生活就是端在手裏的那隻碗,幸福就是一碗水那麽簡單,如果你想擁有幸福快樂的生活,就要以一個良好的心態去看待物質與精神的雙重需求,兩者缺一不可。 第二,人的一切煩惱都比不上死更叫人痛苦,所以,世上再沒有比活著更值得慶幸的事了。明白了這個道理,那麽所謂的煩惱和擔憂便算不了什麽了! 第三,不快樂的事,當然會影響人的情緒,但是,如果不能正確判斷或理解事物,那對自己造成的傷害才是致命的。切記,將煩惱拒之門外,不要以這種惡性循環來左右你的生活。 第四,心理上的狹隘,觀察生活角度的偏頗,是一些人不夠快樂的原因之一,若能以大慧眼來看,拿創意的耳朵去聽,用彈性的心境去麵對,你就會享受到生活的另一番樂趣。 第五,不快樂的人最普遍的原因是因為他們總喜歡照著計劃生活。他們不是在享受人生,而是在等待將來發生的事情.生活就是一連串的問題,如果要快樂就要給心情放個假,沒有壓力的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 第六,你怎麽樣對待生活,生活就怎樣回饋你,隻有讓內心的自我永不消失,做你自己的上帝,而不是讓命運主宰你,快樂才會永遠跟隨。 第七,你的一切煩惱和痛苦都是因為欲求太高,背負的東西越多,便會覺得越累。如果你不患得患失,那麽,放下就是快樂。 說話口無遮攔 事業是欄杆,我們扶著它在深淵的邊沿上走路。 ——高爾基 在平時工作中,無論你在什麽樣的環境中工作,溝通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不管是對上司、下屬、同事、客戶等,都需要有良好的溝通技巧。然而,在職場中,難免會碰到許多不如意的事情,也會遭遇挫折。這時我們需要做自我溝通,自我調節心情,或者不斷地進行自我激勵。有時候我們在溝通時會不自覺地用一些否定式、命令式或“上對下”的說話方式。 如:“你錯了,話不能這麽說。”“唉呀,我跟你說過幾百次了,你這樣做是不行的。我跟你說的你怎麽就是不聽呀……”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強勢的建議是一種攻擊。在某些時候,即使一個人說話的出發點是善良的而且是懷著好意的,但如果講話的口氣太強勢、太不注意對方的感受,讓對方聽起來就會像是一種攻擊,很不舒服。因此,在溝通時,必須注意到對方的感受,畢竟每個人都有自我尊嚴感的需求,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被別人肯定、被別人讚美以及被別人認同和被附和,而不喜歡被別人否定和輕視。 所以,有時候即使雙方的意見不同,你也必須做到異中求同、圓潤溝通。有話直說,但口氣要委婉些。 古代的人造字是很有意思的,想想“我”這個字,看起來簡簡單單,其實裏麵有著很大的學問,而且還是用兩個字結合起來的一個字——“手”和“戈”。“我”字竟然就是“每個人手上都拿著刀劍、武器”。所以,每個人都經常做自我防衛,來保護自己。但是,在溝通時,人除了對自己進行防衛之外,也要站在別人的立場上來想問題。要善用同理心,學會控製自己的舌頭。 在適當的時候,說出一句漂亮的話;也要在需要的時候,及時打住一句此時你不該說的話。 所以說,我們必須學會不急於說話、不搶著說話,而是要想著說,絕對不要因為逞口舌之快而後悔,因為說出來的話不能像橡皮擦“立可白”一樣,說出來就永遠都擦不掉了。還有就是,在平時的工作中,我們必須學會情緒忍受力和挫折容忍力。因為一旦脾氣來了,福氣就會沒有了。在我們碰到棘手的問題時,必須先冷靜下來,切忌衝動行事。要先學會處理自己的心情,然後再處理棘手的事情,免得把這件棘手的事情弄得越來越糟糕。 一直以來就流行這麽一句話:“一個人的生命長度是上帝所給予的,但是,生命的寬度卻是由自己掌握在手中的。”的確,我們雖然不能控製生命的長度,但我們可以控製生命的寬度。 我們可以在工作和學習中做更好的溝通,使人際關係更圓滿,也使生命過得更漂亮、更有意義。夕陽如金,皎月如銀,人生的幸福以及快樂的生活尚且享受不盡,哪裏還會有空兒去生氣呢? 在某市打工的李某,被一“的哥”拳打錘砸了一頓。 那天上午十點左右,李某走到某路車站附近,但他走的不是人行道,這時正好有一位心情不好的司機開著一輛出租車路過,本來就生著氣呢,偏偏又遇上了一個在機動車道上晃悠的人,於是這個司機開著車從李某背後躥到他麵前,搖下玻璃就罵了李某一句。李某當然不服氣,便還了那司機一句。 此時正有一肚子氣的司機聽見李某還了他一句,拉開車門衝下來就打,李某雖然一直沒怎麽還手,可是司機一直不依不饒,追著李某打。路邊的行人紛紛來相勸,司機卻拿起了路邊店內的鐵錘,一下砸在李某的手腕處。 事後,在交警調解下,司機向李某道了歉,並且還賠償了醫藥費以及誤工費。這位司機對此解釋說,主要是看到李某人行道不走而走機動車道,心裏有點氣。話雖如此,隻因他的一時之氣,他不僅受到批評,還為李某付了不少費用,這讓他後悔不已。 朋友,千萬不要在生氣時任由自己的性子亂來。不,應該說是不要動不動就生氣,因為生氣會給你帶來各種各樣的麻煩。 工作上不順心 在人生的道路上能謙讓三分,就能天寬地闊。 ——卡耐基 以前,王太太和她的老公相處得非常好,但是到後來,她的性格脾氣變得一天比一天壞了。以前她老公酷愛釣魚,她認為老公情趣高雅,但現在她卻說老公不務正業;以前老公從不修邊幅,她認為在老公身邊多麽有安全感,但如今卻說老公拿不出手,甚至連出門時都不願與老公走在一起。 在家庭生活當中,王太太更是橫挑鼻子豎挑眼的,一句話——看什麽都不順眼。老公不明白王太太為何會轉變得如此快,以前她是多麽溫柔啊。當然王太太脾氣轉變是有原因的。 半年前,她所在的單位裁員,不幸的是,她被安排下崗。老公知道她心裏一定很不痛快,所以把情緒都發泄到自己身上。然而這種情緒已經嚴重地擾亂了他們原本快樂的家園,不僅僅是她老公感到極其痛苦,就連他們的寶貝女兒也常常感到家裏充滿了火藥味道。 在這個世界上,有些人總是過於脆弱和憂傷,那麽情緒就易失控。王太太的壞脾氣就是緣於內心的極度脆弱和憂傷。由於沒有了工作,她覺得自己的價值無從體現,繼而對生活失去了原有的興趣和追求,內心產生了一種自暴自棄的感覺,所以麵對丈夫和女兒時,就會生出一種不耐煩或者賭氣的情緒。作為王太太,她應該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在以後的生活中,一定會有更美好的明天。她應理解每個人的際遇都是不一樣的,應該重新擬訂自己的生活計劃,展開對未來美好的向往,有困難時想辦法,不要用發脾氣來解脫內心的痛苦。 人處在不同的環境當中,尤其是遇到困難、挫折,處於逆境之中的時候,往往容易心情抑鬱、煩亂,並由此影響到日常生活。此時便應自我安撫,向相反的一麵去設想一下。清代張廷玉認為:處順境則退一步想,處逆境則進一步想,最是妙訣。餘每當事務叢集、繁冗難耐時,輒自解曰“事更有繁於此者,此猶未足為繁也”,則心平而事亦就理。即祁寒溽暑皆作如是想,而畏冷畏熱之念不覺潛消。 每當艱難困苦的時候,能夠看到成績、看到光明、增加勇氣才是最重要的。相信事情總是會有轉機的。 往往有些人受到誣蔑、誹謗、冤枉、委屈之後,最容易生氣動怒,“製怒”便是此時修養的第一要點。要認識到:怒會傷肝,還會讓人在不冷靜的情況下說錯話、辦錯事,從而造成無可挽回的影響,帶來無限的追悔。每要動怒,先告誡自己“克製三分鍾”,想一想“天大事,總平常事”,從而使自己能夠淡然處之。對每一個人來說,製服怒氣都是最大的勝利。 當我們在受到委屈和誹謗時,最重要的是“想得開”,也就是要思想超脫。以平靜的心態去據理力爭。不必希圖別人更多的同情,尤要警惕傳遞閑言者搬弄是非,此時若以“無辯”去“息謗”、以“無爭”去“止怨”,未嚐不是高明的對策。要有“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之氣度,自信自己心胸坦蕩,便可以我行我素。 從前,在一個水池裏,住著一隻壞脾氣的烏龜。它跟兩隻經常來這裏喝水的大雁成了好朋友。後來,有一年,天旱了,池水幹涸,烏龜沒辦法,隻好決定搬家。它想跟大雁一起去南方生活,但是它不會飛,於是,兩隻雁兒用一根樹枝,叫烏龜咬著中間,雁兒各執一端,吩咐烏龜不要說話,就動身高飛。它們飛過翠綠的田野,飛過蔚藍的湖泊。地上的孩子們看見,覺得這個組合很有趣,拍手笑起來:“你們看啊,那隻烏龜很滑稽啊。”烏龜本來是洋洋得意的,聽到這些嘲笑後大怒,就想開口責罵他們。口一張開,就跌下來,碰著石頭死去了。 雁兒歎氣說:“壞脾氣多麽不好嗬!” 壞脾氣就像一隻刺蝟,一旦有人靠近它,就會發射出那如同火箭般的刺,用力的刺向敵人,不但傷害了別人,而且自己的心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如果刺傷到人的話,一當你刺進了別人的心,便無法挽回,即使你極力補救,那個曾經受傷過的傷口,依然存在,無法愈合。 為何就不能多說好話與別人說話呀?不是有一句話是這麽說的嗎:“多說好話,如口出蓮花。” 口出蓮花,不是比口吐毒刺要美麗動人嗎? 受到壞情緒傳染 凡是有良好教養的人都有一禁誡:勿發脾氣。 ——愛默生 “情緒鏈”可以叫做“情緒傳染”,它所指的是一個人的壞心情會影響到幾個人的好心情。外國有對此做了巧妙解讀的一個連環畫:有個小男孩兒心情不好,在路邊遇到一條小狗,便狠狠踢去,嚇得小狗狼狽逃竄;小狗無端受了驚嚇,見到一個西裝革履的老板便汪汪狂吠;心情不好的老板在公司裏逮住他的女秘書大發雷霆;女秘書回家後把怨氣一古腦撒給了莫名其妙的丈夫;第二天,這位身為教師的丈夫如法炮製,對自己一個不長進的學生一頓臭批;於是挨了訓的學生,也就是在這之前所說的那個小男孩兒就懷著一種很惡劣的心情回家了,在回家的路上又碰到了那隻小狗,於是他二話不說,又是一腳踹向了那隻狗…… 其實,這種“情緒傳染”是要特別注意的,在家庭中更是常見。因孩子生氣,因家務生氣,因性格不合生氣,因在外麵不順心生氣,等等。總而言之,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他們就會生氣。有的人還會在早晨起床就生氣,這樣一來就鬧得全家人一天沒有好心情;在晚上生氣,氣憤心情無法轉移,往往會造成“戰爭”升級;在吃飯時生氣,使大人孩子都氣不順,吃不好。有的人動不動就生氣。三天一小氣,五天一大氣,輕則爭吵、吼罵,重則連摔帶砸。 結果是夫妻不睦,四鄰不安,孩子不能安心學習,老人跟著操心歎氣。 有很多研究結果表明,如果家庭氣氛長期壓抑、沉悶的話,那樣很容易使一個人的神經係統發生紊亂,而且還會使免疫能力下降,患病的幾率也會明顯升高。這就是我們經常聽到的“情緒致病”。 怎樣才能防止“情緒傳染”?主要是要加強品格和心情的修養。要多一些理性,克服自己的蠻性。要能夠清醒地認識到,不能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而生氣傷身,這樣做是不值的。 家和萬事興,從容歲月長;隻要人長久,“麵包會有的”;“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不是調侃之語,是有其心理上的科學道理的。 人心情愉悅時,就能分泌更多的人體咖啡———內啡肽,使人精神快樂,健康長壽。不管做什麽事情,如果缺乏理智,或者是任性蠻幹,憑性子辦事,都是會傷人害己的,是有害無益的。於是有識之士便提供了一些相處的箴言:“如果是為一些小事而爭吵是愚蠢的,而為大事爭吵是無能的。所以,要做你該幹的事情,不要做一些無謂的精神消耗。” 以下幾種方法可以讓你避免受到情緒緒傳染: 第一,可以離開激怒的場所或者是對方。如果是火氣上來了,那麽這個時候一個眼神、一句話都可能會成為導火線。所以,三十六計,走為上策。請選擇離開現場保持頭腦的清醒,然後再仔細想一下,也許你就會認為真的是沒有什麽大不了的事情。 第二,可以暫時停一分鍾。一分鍾的時間是微不足道的,然而在發生事端前暫停一分鍾也是非常寶貴的。因為這一分鍾的暫停就會製止一場爭鬥,挽回一場災難,有時候還可以搶救一個生命。有很多人提出這樣的倡議:在吵得很激烈的時候,一定要暫時停下來一分鍾,在罵得咬牙的時候也要暫時停下來一分鍾,在棍棒拿起以前要暫時停下一分鍾,在你打算拚命的時候也要暫時停下一分鍾。也可以像美國第三任總統傑弗遜說的那樣:“先數到10,然後再說話,假如怒火中燒,那就數到100。”繃緊的弦就會稍稍地鬆弛下來。 第三,轉移注意力。發怒的時候在大腦中就會產生一個強烈的興奮灶,這個時候你就要建立另外一個興奮灶。在遇到倒黴事情的時候,你會越想越氣憤,那個時候你就不如把那件事情丟開,然後看看報,或者是看看電視,唱唱歌,洗個澡,做一些輕鬆的事情,這樣的話你會漸漸地發現原來生活可以是這麽美好。 第四,讓怒氣合理宣泄。如果你的怒氣膨脹起來,那麽你的胸口就會像有一團火,這個時候你也不要強行去壓抑它,因為強製壓抑的話反而會傷到身體。這個時候你可以先把自己單獨關在一間房屋裏或者是跑到沒有人的空曠的地方,然後再對著牆壁或對著空氣,任你打,由你罵,打完罵完以後,怒氣就可以得到消除,而且還不會傷害他人。所以,為了使你的形象逐漸高大,你要學會做一個有涵養、有教養的文明人,要學會控製自己,不要隨便就發怒。 人比人 氣死人 氣忌盛,新忌滿,才忌露。 ——呂坤 生活中,我們也許經常聽到妻子說自己的丈夫:“你看,別人家的老公多瀟灑、多威風。 三樓的阿強開個出租車,一個月掙三四千是不成問題的。對麵的老張坐在家中搞創作,每個月的稿費單就有幾十張,少說也有兩三千。你看你,錢沒錢,車沒車,單位又不好,我怎麽就這樣沒福氣,當初怎麽能看上你這種人呢?” “人比人,氣死人”,但人比人是一種較常見的心理活動,如果能以積極的心態進行比較的話,不僅沒有任何的害處,還可激勵人們的鬥誌,鼓舞奮發進取精神。反之,若用消極的心態攀比,不僅會迷失方向,甚至可點燃嫉妒之火,所謂“人比人,氣死人”,就是嫉妒心理作怪的惡果。最重要的在於你與人比什麽,怎麽去比。 現實生活中“人比人,氣死人”的事雖然並不多見,然而通過攀比把人氣得夠嗆的事依然不少見,尤其在一些私心較重、心理欲望較高的人群中發生的概率會更高些。這些人往往心胸較窄,總喜歡以己之長比人之短,好計較個人名利得失,這樣越比就會越感到自己是“吃了虧”或“運氣不好”,甚至埋怨自己“生不逢時”。假如有一天看到自己的同事、同學當了官、發了財,學業上有了些成就,自己的心理就不平衡,總想著當初他學習不如自己、進步也沒自己快,但就是不去追究他以後努力的原因或動力。當然,社會上的事情錯綜複雜,不排除機遇與運氣方麵的因素,凡事都要公平、合理是根本不可能的。對此需要有一顆平常心,這樣就可以省去許多麻煩。如果你斤斤計較、什麽都要比個高低的話,那麽早晚掉進泥坑裏也是避免不了的。 “有比較才有鑒別”是一句人人所知的名言,如果我們在與他人的比較中把自己擺到一個客觀、公正的位置,實事求是地進行比較,既有自知之明,又有知人之明,這樣越比心胸就會越開闊,越比越會及時發現自己在哪些方麵不足,從而明確自己前進的方向,激勵自己就此奮發進取。 有這樣一句名言:“弱者的思路是嫉妒,強者的出路是競爭。”當我們在與別人作比較時,為何不改變一下自己的思維方式呢?變消極的心態為積極的心態,變嫉妒為競爭,那麽必然就會迸發出一種非常大的動力,在人生的舞台上就會演出更加精彩的一幕。 人生在世,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是在所難免的,有些人或事甚至會讓你暴跳如雷,大動肝火。科學家提醒說,那些容易生氣的人需要注意了,生氣所引發心律不齊的心電圖比一般心律不齊的心電圖來得更加混亂,也更加不穩定,因此它是最致命的。假如希望自己能夠擁有一顆“奔騰的心”,那麽請努力地學會控製自己的情緒吧! 人比人,氣死人 俗話說:“貨比貨得扔,人比人得死。” 生活中常有這樣的例子:本來小兩口生活得幸福自在。可某一天妻子對丈夫說:“你看人家隔壁的老張,衣冠楚楚,哪像你這樣邋遢”,丈夫聽後臉色馬上由晴變陰,盡管當時不一定言語,但心中總覺得不痛快。過一會兒,丈夫怒氣衝衝地說:“你若看重生活上追求吃喝穿戴,工作上馬馬虎虎的人,那你就幹脆找人家去”,妻子隨便一句比較的話,使丈夫的尊嚴受到傷害,由此,妻子在丈夫心中也失去了不少光彩,一場舌戰也常由此爆發。 其實生活中還常有這樣的情況,有的女人羨慕別人的丈夫會體貼妻子,會幹家務,卻不知他妻子正抱怨他不會掙錢,沒有社會地位,不像個男人,沒出息;有的女人羨慕別人的丈夫會掙錢,去哪兒都風光,自己也能穿金戴銀,光彩耀人,回到家中就能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卻不知她丈夫每天都在為她的嘮叨或責罵頭痛,甚至恨不得不回家;有的男人羨慕別人的老婆溫柔、漂亮,走出去又體麵,又風光,卻不知她的丈夫常常為她的“柔情似水任意流”而苦惱,為她的“漂亮全世界”而受煎熬。 幸福的家庭,家家有一個快樂的源泉,然而無論多麽幸福快樂,也總有揮之不去的缺憾。 要不人們怎麽會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呢?。 如果說人生是加減法,那麽有得必有失,幸福不可比。因為它沒有止境,沒有標準,如果硬要比較的話,你永遠都是吃虧的一方,因為比較時常常忽視了自己的幸福。即身在福中不知福。要想心理平衡的話,就幹脆別去比。所以,生活中的人們應該懂得這樣一個道理: 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生活中,隻有知足者才能常樂。可是,人生活在社會之中,很難不與他人相比較。而比較的內容,大而言之,可以是成就之大小、地位之高低、經濟之優劣;小而言之,可以是妻子是否美麗賢惠,丈夫是否英俊瀟灑,孩子是男是女,聰明與否……特別在熟人或同學、同事相遇之時,這種比較就會很自然地在雙方心中暗暗進行。而比較之後,又難免要生出種種感慨來。 與不如己者相比,當然可以聊以自慰,甚至可以比出一種優越感來,但與優於自己的人相比,則很容易比出自卑感、失落感,或是比出一股不平之氣……。 如果自己想通了,就不氣了。因為,世間沒有絕對的公平合理,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會受到不公正待遇,在這時候,隻有自己控製自己的心情才行。如果任其膨脹,越想越生氣,對身體便會產生危害。喜歡和人比高低的人,會經常心情鬱結。清·石天基《長生秘訣》說: “每遇不如意事,即將更盛者比之,心即坦然大樂矣。”如古人雲:“他騎駿馬我騎驢,仔細思量我不如,回頭看見推車漢,上雖不足下有餘。” 情緒影響健康 做自己情緒的奴隸比做暴君的奴隸更為不幸。 ——畢達哥拉斯 生氣和抑鬱都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時常見的一種情緒體驗,通常人們說的生“悶氣”、發“悶躁”就是此類情緒的表現。抑鬱和胡亂發脾氣就是動不動因一些瑣碎的小事而大發雷霆,這種不良的情緒對人的心理及身體會造成很大的危害。 《紅樓夢》裏的林黛玉不僅有才華,而且純潔又真誠。但自幼羸弱多病,多愁善感。在“風霜刀劍嚴相逼”的賈府,她又不會像薛寶釵那樣曲意逢迎、八麵玲瓏,而是經常鬱鬱寡歡,茶飯不思,夜不能寢,淚水漣漣。當她聽說心上人賈寶玉與薛寶釵結婚時,一氣而厥,悲憤而逝。從情緒心理角度看,正是因為她內心的抑鬱情緒而造就了自己的悲劇。 人的一生當中,如果處境不好,如家庭不和、疾病傷害、親友死別、天災人禍、意外損傷等,不僅可造成對抗情緒,也會使人趨於心理封閉,不願在他人麵前表現出心理的真實狀態,什麽事情都憋在心上。有句話說得很對,人一旦憋得太久了,身體自然而然地就會生起病來,從另一個角度說鬱鬱寡歡本身就屬於一種病。 憂鬱是一個病魔,精神長期抑鬱可促使人們很早就會衰老,是導致種種疾病的一個重要因素。據國內某醫院調查資料顯示:精神愉快、性格開朗的人,到60 歲仍能工作,患老年病的占30%;而精神受過嚴重創傷、性格沉悶內向的人,到50 歲時工作精力就減退一半。 情緒和健康是緊緊相聯係的。在心理學家的眼裏,情緒就是“生命的指揮棒”、“健康的寒暑表”。現代醫學家則認為,身體本身就是疾病的良醫,有85%的疾病是可以自我控製的,而情緒就是人們不可忽視的一個因素。 有個病人38 歲,肝區疼,去醫院作檢查,醫生告訴他:“不得了,你肝髒長了一個瘤,7公分,已經轉移了。”他一聽腿都軟了,當時就站不住了。回到家以後,他整宿沒睡,到天亮更疼,又去看醫生。醫生說:“你是肝癌晚期,我也沒辦法,你喜歡吃什麽就吃什麽,喜歡玩什麽就趕緊玩吧。”一次他的上司去看他,順便問了一句:“你有什麽心願未了嗎?”他回答道: “別的沒什麽,我最大的遺憾是沒見過北京天安門。”單位滿足了他的心願。他在北京看過天安門後,有人說,既然到了北京,不如四處看看有什麽好的醫生。結果他就去了北京一家醫院,一個老教授極認真、仔細地為他作了檢查。他問:“我得的什麽病啊?”“你沒有病,你是嚇出來的,很多人都像你一樣是囊腫,誤診為癌症,結果精神崩潰、一病不起了。實際上,什麽病也沒有。”醫生跟他這麽解釋後,他豁然開朗了,回到家以後又能吃又能喝了,也能夠上班了。他說,幸虧想看一下天安門,要不然可能早就成骨灰了。 良好的心理狀態是生活幸福、事業成功的要素之一。若是一個人能保持心理平衡,那就什麽病都不易得,即便有時候得了病也是很快就能好起來。情緒對身體健康起著十分強大的作用,有時候這種作用有時十分明顯。 好情緒是福有這麽一首小詩:“你要是心情愉快,健康就會常在;你要是心境開朗,眼前就是一片明亮;你要是經常知足,就會感到幸福;你要是不計較名利,就會感到一切如意。” 情緒是什麽? 情緒是人對客觀事物的反應,是主觀對客觀感受的外在表現。如果我們保持一份好心情和樂向上的精神狀態,提高適應環境的能力,就能使自己進入灑脫豁達的境界,從而掌握生命的主動權。 世界醫藥學的鼻祖、希臘著名醫生希波克拉底也曾說:“軀體本身就是疾病的良醫。”可見,人的情緒對健康影響極大。愉悅的心情,會給人以正麵的刺激,可減輕病情,有益於健康;而苦惱消極的情緒則會給人以負麵影響,誘發各種疾病,並使已有的病情惡化。 但是,我們自己完全有能力來支配自己的情緒、做情緒的主人。如果我們能有一個好的心情,提高適應環境的能力,保持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使自己進入灑脫豁達的境界,那就掌握了生命的主動權,就能健康長壽。人的命運完全掌握在自己手裏。生命在於運動,但更離不開一個好的心情。 如果我們讓情緒做了我們生命的指揮棒。那麽我們就不懂得“放下”,從而我們的沮喪也會增多,如果我們不讓情緒做我們生命的指揮棒,懂得“放下”,我們的世界則會更廣闊。 美好的情緒也會帶給我們好運。許多成功人士,個性上都不免有所缺憾,但他們卻能揚名立身。因為他們能夠正確調整心態,不讓壞的情緒隨心所欲的傷害自己。 俗話說得好: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的確,一個人的喜怒哀樂,不僅是他對周圍環境刺激的主觀反映,也往往決定著他的生死存亡。樂觀的情緒使人積極向上,充滿朝氣,低靡的消沉隻會使人頹廢,一蹶不振。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會看到有些人得了點小病便精神萎靡,整天愁眉苦臉,疑神疑鬼,情緒低落,自感病入膏肓,其實許多人則是杞人憂天。 在醫學史上有許多耐人尋味的病例。如在美國休斯頓有個腫瘤專家,他每在治療病人之前,總是娓娓動聽地向病人預言好結果,並能使他們深信不疑:自己一定能戰勝疾病。他還會把病人帶去見那些患過同一種疾病,並且已經治愈的患者,結果,確實能夠起死回生。而,醫院麻醉師的手下,原先從未有病人因麻醉致死,病人正處在正常麻醉狀態,手術也非常順利,突然,病人心髒停止了跳動。原來,有人在手術前告訴過病人,麻醉可能使人喪命。 由此可見,精神作用對我們的身體健康是何等的重要。我們都熟悉張海迪、林健、奧斯特洛夫斯基等等這些光彩照人的形象,他們堅強不屈的精神,成為那些身處逆境卻能與生命抗爭的人們的精神支柱。 氣大傷身 身體的健康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精神的健康。 ——約翰·格雷 從前,有一個人出於嫉恨和誤解,就惡罵釋加牟尼佛,罵得非常凶,整個人被怒火燒炙著。但是釋加牟尼佛平靜地閉著眼打著坐,並沒有理他。最後那個人罵累了,就喘著氣問:“你為何不說話?”釋加牟尼佛緩慢地睜開眼問:“如果你送別人一份禮物別人不接受,這一份禮物在誰的手裏?”那人不假思索地說:“當然還在我手裏啊。”釋加牟尼佛又說:“你剛才怒罵我一通,我聽而不聞,你那怒氣不還是回到你自己身上嗎?”最後釋加牟尼佛語重心長地說:“氣大會傷身,你傷的是自己。” 在跟別人發生爭執的時候,一定要避免發生激烈的爭吵,更要竭力避免“拍案而起”和“怒發衝冠”,而要學會在大怒時能夠采取“緩兵之計”。如果雙方都在火頭上,不但爭不出一個結果,還會激化矛盾,這個時候就要采取“退策”。 管理員老張巡查到了蔬菜區,發現一個中年攤販將菜筐擺在菜攤外麵的通道上麵,影響了行人走動,便要求他把菜筐收回去。但是那人卻置之不理。見到這樣的情況,老張自己上前將筐推到攤位裏麵。但是他剛轉過身,菜販又把筐推了出來。於是雙方發生了爭吵。目擊者說,老張當時的臉色特別不好,明顯是氣得夠戧。爭執了幾分鍾以後,攤販仍然沒有服從管理,老張要他去市場管理辦公室解決問題。於是,兩個人就一前一後地離開了蔬菜區。剛走出幾十米,走在後邊的老張突然晃了幾晃,一頭栽倒在地。旁邊的人圍攏過來一看,隻見他像是中風了,神誌不清,情況非常危險。當急救人員趕到的時候,老張已停止了呼吸。急救人員稱,從症狀上看,老張是因為心腦血管疾病而死的,這樣的疾病最忌的是大喜大悲和大怒。 誰都知道《三國演義》中有“諸葛亮三氣周瑜”的故事,說的是周瑜心胸狹窄,度量很小。 他雖有很高的軍事才能,但不及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常敗在諸葛亮的手下。他仰天長歎:“既生瑜,何生亮?”氣得口吐鮮血,一命嗚呼,結束了自己短暫的生命,由此說明生氣的危害該有多大呀! 說到氣大傷身,不得不提生氣的種類,在這裏生氣大凡可分為兩種: 第一種是生別人的氣,總認為別人與自己過不去,在他眼裏,隻有別人的過錯,沒有自己的事,一碰上不順心的事,心境就無法平靜,隻是一古腦兒地生氣,而且還氣得咬牙切齒,這樣的生氣還不是用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嗎?顯得十分不明智。你自己倒是耿耿於懷, 而別人悠然自得,根本沒有把它當作一回事,這樣生氣,隻能傷害自己,缺損害不到別人的一根毫毛。 第二種是自己生自己的氣,這種人還不如上一種人,連自己都無法理解自己,連自己都無法原諒自己,這種人是成心與自己過不去。我們班上有個女同學,考試成績一不理想,就要掉眼淚,氣得連飯也懶得吃,據說,她是沒有父親,僅靠母親一個人供養她,她決心好好讀書,來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而光著急、生氣有什麽用呢?應該尋找考試成績不理想的原因,吸取教訓,爭取下次考好一點,就行了唄。如果隻會與自己過不去,經常為自己的“過錯”而生氣,人生還有什麽快樂可言? 英國化學家亨特年輕時就易發怒,後來在一次醫學會議上被人頂撞,盛怒之下心髒病突發,當場身亡。這個事例告訴我們:氣怒猶如藏在人體中的一枚定時炸彈,隨時有可能釀成大禍。 下麵是科學家研究的生氣對人體危害的結果。 科學家的研究證實,人的大腦中有一個“腦島皮層”,當人的精神受到刺激、情緒發生變化的時候,便會通過“腦島皮層”把信息很快傳遞到心髒,使心肌負擔加重,心室纖維發生顫動,嚴重的則會因心跳停止而死亡。當人處於憤怒狀態出現“衝動高峰”時,人體的促腎上腺皮激素大量釋放,並與血液中的白細胞“擁抱結合”,使白細胞殺滅致病微生物的能力減弱,以致各種病原體在向人體進攻時,人體“衛士”無法進行有力的反擊,疾病就難以避免。 那麽怎樣才能不生氣發怒呢?心理學家提出這樣的幾條參考意見: 第一要注意心理衛生,遇事要“三思而後行”。 “思”什麽?思前因、後果和方法。衝動情緒往往是由於對事物及其利弊關係缺乏周密思考引起的,在遇到與自己的主觀意向發生衝突的事情時,若能先冷靜想一想,不倉促行事,情緒也就衝動不起來了。 第二要鍛煉自製力。 盡量做到處急不驚、寬以待人,不要動輒以“兵戎相見”,像個“易燃品”,見火就著。 第三要拓寬自己的胸懷和度量。 要學會人際交往禮儀,做到克己讓人,“想開些”,這樣常能避免產生憤怒的情緒。另外,要加強自身的思想修養,提高文化的涵養,人的修養同個人受教育的程度及家庭環境的影響密切相關,見多識廣,常能使你避免為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去發火。 俗說話“不要氣、不要惱,氣氣惱惱人易老。” 一個人在生活中,要學會原諒自己,也要學會原諒別人,別讓自己的“過錯”來折磨自己,也別讓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有人說:“樹大傷根,氣大傷身。”“食多傷身,氣多傷神。” 這話說得多好呀,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心平氣和地度過自己的一生。 凡事都要有度,不可不及,也不可過及。在心理健康上也是這樣的,一定要盡量地學會自我約束,並且保持較好的精神狀態。 對身體有百害而無一利 生命是刹那間的事實,而死是永久的事實。 ——長穀川如 每個人都有七情六欲,怒也是其中之一。憤怒是人心理上的一種消極且極有害的情緒,它是七情中最強烈的一種情緒。由於強烈的願望受到壓抑,特別是在追求某種目標時,由於人為的不合理,甚至是惡意的阻撓和破壞,造成許多挫折,從而產生一種對周圍不滿的情緒,這種情緒就叫做憤怒。 一個人在怒不可遏的時候,正所謂“火”從心頭起,“怒”從膽邊生,就有可能會做出一些喪失理智的行動,同時還會影響自己身體的健康。 大怒是致病的第一因素,它對人體有極大的危害。《千金要方》指出:“衛生切要三戒,大怒、大欲並大醉,三者若還有一焉,須防損傷真元氣。”《老子恒言·戒怒》中說:“人借氣以充身,故平日在乎營養。人們最忌恨的就是‘怒’。怒氣一發,則氣逆而不順,窒而不舒,傷我氣,即足以傷我身。”這些都指出了大怒之所以傷害人的原因及其嚴重的危害性。 英國著名化學家亨特就是因為在一次醫學會上被別人頂撞而大動肝火,導致心髒病複發,當場就結束了自己寶貴的生命。有兩句詩值得我們永遠記住:“長壽應止雷霆怒,求健須息霹靂火。” 醫學家曾經說過“救人要先救心,治病卻治不了命”。命運其實也是可以改變的。一個人的性格決定了一個人的命運,性格和心理又是分不開的,性格、心理改變了,就可以改變命運。關鍵是第一句——救人要先救心,也就是說給人治病先要治療他的心理症、精神病,從內心著手。 心理健康學認為,心理和生理的劃分是相對的,並非是形而上學的,所以心理與身體是一體的,不能生硬地分割,這就是辯證法。生理與心理在本體上是統一的,其劃分是為了理解和處理的方便。科學的劃分是合理的,但不是萬能的。心理健康學認為:心理對身體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一種不良情緒、一種違反自然的觀念、過分執拗的想法,這些都有可能導致人體內氣血的不良運作,不但會給身心帶來一定的痛苦,而且會導致器質性病變。也就是說,人體內氣血運行正常與否,不是間接,而是直接影響人的健康。有時一個看來對己有利對人不利、暫時滿足自己卻有害於他人的念頭或行為,就是致病的根源。馬克思說:“擁有一個較好的心情,要比數千副名貴藥材更能夠解除生理上的疲憊以及痛楚。” 生氣對身體有百害而無一利 俗話說:“經常生氣是百病之源。” 所以,醫學專家們說:“從中醫角度來看,生氣至少有以下8 大害處:”這8 大危害分別是: 第一,傷腦氣憤之極,可使大腦思維突破常規活動,往往做出魯莽或過激舉動,反常行為又形成對大腦中樞的惡劣刺激,氣血上衝,還會導致腦溢血。 第二,傷神生氣時由於心情不能平靜,難以入睡,致使神誌恍惚,無精打采。 第三,傷膚經常生悶氣會讓你顏麵憔悴、雙眼浮腫、皺紋多生。 第四,傷內分泌生悶氣可致甲狀腺功能亢進。傷心氣憤時心跳加快,出現心慌、胸悶的異常表現,甚至誘發心絞痛或心肌梗塞。 第五,傷肺生氣時的人呼吸急促,可致氣逆、肺脹、氣喘咳嗽,危害肺的健康。 第六,傷肝人處於氣憤愁悶狀態時,可致肝氣不暢、肝膽不和、肝部疼痛。 第七,傷腎經常生氣的人,可使腎氣不暢,易致閉尿或尿失禁。 第八,傷胃氣懣之時,不思飲食,久之必致胃腸消化功能紊亂。 也有的醫學專家針對生氣對身體的危害也總結了有八條:這八條分別是: 第一條,令皮膚長出色斑 美國的醫學人員對5000 名臉上長色斑的女性研究顯示,當她們處在情緒的低穀時,任何藥物對色斑的治療都顯得不盡如人意,而當其中一些女性的人際關係得到改善時,她們的色斑可以不治自愈。 “當人生氣時血液大量湧向麵部,這時的血液中氧氣少、毒素增多。而毒素會刺激毛囊,引起毛囊周圍程度不等的深部炎症,產生色斑等皮膚問題。”醫學人員分析道。 第二條,引起胃潰瘍 生氣時腦細胞會工作紊亂,引起交感神經興奮,並直接作用於心髒和血管上,使胃腸中的血流量減少,蠕動減慢,食欲變差,嚴重時會引起胃潰瘍。同時還會導致人吃不下去飯。 第三條,加快腦細胞衰老 生氣會加快腦細胞衰老,減弱大腦功能,而且大量血液湧向大腦,會使腦血管的壓力增加。這時血液中含有的毒素最多,氧氣最少,對腦細胞不亞於毒藥,憤怒時的思維混亂就是大腦缺氧的明證。 第四條,令心肌缺氧 每一次的生氣都會引發心跳加快,心髒收縮力增強,血壓升高,血液變黏稠。大量的血液衝向大腦和麵部,會使供應心髒本身的血液減少而造成心肌缺氧。心髒為了足夠的氧供應隻好加倍工作,一通亂蹦,於是心跳更加不規律,也就容易致命。 第五條,傷肝生氣時機體會分泌一種叫“兒茶酚胺”的物質,從而作用於中樞神經係統,使血糖升高,脂肪分解加強,血液和肝細胞內的毒素增加。 第六條,引發甲亢生氣令內分泌係統紊亂,使甲狀腺分泌的激素過多。甲狀腺是身體中參與新陳代謝的重要器官,當你感覺到熱血沸騰的時候就是甲狀腺受到刺激了,久之會引發甲亢。 第七條,傷肺情緒衝動時,每分鍾流經心髒的血液猛增,對氧氣的需求也就增加,肺的工作量驟增。 同時由於激素作用於神經係統,使得呼吸急促,甚至出現過度換氣的現象,肺泡不停地擴張,沒時間收縮,也就得不到應有的放鬆和休息,從而危害肺的健康。 第八條,損傷免疫係統一旦生氣時,大腦會命令身體製造一種由膽固醇轉化而來的“皮質固醇”。“皮質固醇”是一種壓力蛋白,如果在身體內積累過多,就會阻撓免疫細胞的運作,讓身體的抵抗力下降,甚至會讓免疫係統昏了頭去攻擊身體的正常細胞。 朋友,由此可見,生氣對自己的危害有多大呀。要想使自己健康,那就請你放開心情,別動不動就生氣了! 生氣隻會害了自己 憤怒以愚蠢開始,以後悔告終。 ——畢達哥拉斯 有時候一個人感到心煩意亂時,會覺得周圍的一切都與自己的想法或做法是相反的,更奇怪的是有時還會自己生自己的氣,看什麽都不順。可往往就是自己的一時之氣,害了自己的一生。 從前,有一隻駱駝在沙漠中無力地向前走著。中午的太陽簡直就是一個大火球,像要把整個大沙漠吞沒一樣,把駱駝曬得又餓又渴,焦急萬分。駱駝裝了一肚子的火,不知該往哪兒發。 這時正好有一塊小小的玻璃片把它的腳掌硌了一下,氣呼呼的駱駝頓時火冒三丈,抬起腳狠狠地將碎玻璃片踢了出去。卻不小心將腳掌劃開了一道深深的口子,鮮紅的血液立刻把沙粒給染紅了。 生氣的駱駝因為疼痛一瘸一拐地向前走著,身後留下了一串血跡,血跡引來了空中的禿鷲。它們叫著在駱駝上方的天空中盤旋著。駱駝心裏一驚,不顧傷勢狂奔起來,在沙漠上留下一條長長的血痕。跑到沙漠邊緣時,濃重的血腥味兒引來了附近的沙漠狼,疲憊加之流血過多,無力的駱駝隻得像一隻“無頭蒼蠅”一樣東奔西突,倉皇中跑到一處食人蟻的巢穴附近。 鮮血的腥味兒惹得食人蟻傾巢而出,黑壓壓地向駱駝撲過去。就在一刹那,食人蟻就像一塊黑毛毯,把駱駝裹了個嚴嚴實實。一會兒工夫,那隻可憐的駱駝就滿身是血地倒在了地上。 臨死前,這個龐然大物追悔莫及地歎道:“我為什麽跟一塊小小的碎玻璃片生氣呢?”臨死前才明白不應該動不動就生氣,這隻駱駝顯然明白得太晚了。其實人和駱駝是一樣的,人在生氣的時候也會亂發脾氣,有時候也會做一些對自己有害的事,等到真正麵臨嚴重後果時才發現,自己的所作所為都是因為一時之氣,卻造成了可能是永遠無法挽回的過錯。 是啊,生氣隻能害了自己!又沒有人理解,何苦呢! 如果一個人比較容易上火的,那麽難免就會有些事情做不好,甚至可能得罪人,所以,我們做什麽事情都不能意氣用事,更不能生氣,應該知道生氣是解決不了問題的,上火問題還是存在的,生氣隻會害了自己,一個人生氣,全世界的人都在笑,何苦呀!人來到世上不容易,遇到上火的事情為什麽不動動腦子,先把氣壓一壓,好好想個辦法,把不利轉化成有利,也許一時衝動會壞了一件好事,隻要靜下心來好好考慮,就會把壞事變成好事! 當你在生活上或工作中遇到讓自己生氣的事情時,你不妨讀一讀下麵這首不氣歌。 “人生就像一場戲,因為有緣才相聚。相扶到老不容易,是否更該去珍惜。為了小事發脾氣,回頭想想又何必。別人生氣我不氣,氣出病來無人替。我若氣死誰如意,況且傷神又費力。” 因為,時間不等人:日出東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忙也樂觀,閑也樂觀;心寬體健養天年,不是神仙,勝似神仙。 B 市有一婦女正站在一居民樓上,想跳樓自殺。當地的民警立即趕到現場,經過半個多小時苦口婆心的勸說,這位婦女終於放棄了跳樓的念頭,民警將其安全解救下來。 經過詢問,民警了解到,這名婦女姓在B 市農貿市場賣菜。四五天前,她和臨近的一位賣菜的老漢發生口角,事情的起因是老漢賣菜的價格比她的稍微低了點。原來,這位婦女的菜攤和老漢的挨著,前幾天老漢把自己的菜價調得比她的低,結果生意就比她的好了點。這位婦女看不過去就和老漢理論,說著說著兩人就吵了起來,吵了半天也沒吵出個結果來。回到家後,這位婦女越想越生氣,就把這件事和丈夫說了。第二天丈夫就和妻子(這位婦女)一起來到市場,找老漢“算賬”,丈夫把老漢揍了一頓,為妻子出了氣。 老漢的家人報了警,由於老漢受了點輕微傷,經民警調解,這位婦女和她的丈夫賠償老漢醫藥費等共1000 塊錢,但是這位婦女覺得這錢賠得冤枉。一時非常的生氣,賭氣就想跳樓。 事後,這位婦女對民警說,“我也是一時太生氣了,為這點小事就要跳樓,要是真跳下去我不僅是害了自己,也害了我的家人。” 常常因小失大 量小者易怒。 ——戴裏 有一對夫婦,吃飯時閑談,妻子也是興致所至,一不小心冒出一句不太順耳的話來,不料丈夫就不依不饒,把這句話細細地分析了一番,兩人心中不快,很快爭吵起來,直至掀翻了飯桌,拂袖而去。 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例子非常多,細細地想來,也就是因小失大、得不償失。這些人實在是有一些小心眼,太在意身邊一些瑣事了。其實,很多人的煩惱,並不是由多麽大的事情引起的,而恰恰是來自對身邊一些瑣事的過分在意、計較和較勁。 比如,有的人對別人說的話總是喜歡一句一句地琢磨,對別人的過錯更是加倍地抱怨;他們對自己的得失喜歡常常耿耿於懷,對於周圍的一切都易於敏感,而且總是曲解和誇張外來的信息。這種人無非是在用一種狹隘而幼稚的認知方式,為自己營造著可怕的心靈監獄,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自尋煩惱。他們不但會讓自己活得非常累,而且也使周圍的人活得非常的累,他們給自己編織了一個非常痛苦的人生。 要知道,人生中如果養成了過於在意和計較的毛病,天長日久,很多的小煩惱就會鑄成大煩惱。 關於這一點,古代的智者早已有了清醒的認識。早在2000 多年前,雅典的政治家伯裏克利斯就向大家發出振聾發聵的警告:“注意啊,先生們,我們太多地糾纏小事了!”後來,法國作家莫魯瓦更是這樣深刻地指出:“我們常常為一些應當迅速地忘掉的微不足道的小事所幹擾並且失去理智,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隻有幾十個年頭,然而我們卻為糾纏無聊瑣事而白白浪費了許多寶貴的時光。”可見,過於在意瑣事的毛病已嚴重影響了大家的正常生活,使生活失去了光彩。顯然,這是一種非常愚蠢的選擇。 百歲老人陳椿有這樣的一句話:“一件事情,如果想通了就是天堂,想不通就是地獄。既然活著,就一定要活好。”有些事會不會引來麻煩和煩惱,完全取決於自己怎麽樣看待和處理它。所謂事在人為,結果就大相徑庭。讓我們學會不在意,換一種思維方式來麵對眼前所有的一切。 不在意,就是別總把什麽都當回事,不要去鑽牛角尖,別太要麵子,別事事小心眼。不要把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放在心上;別過於看重名與利的得失;更不要為了一點小事而著急上火,動輒大喊大叫,以至因小失大,後悔莫及;不要有那麽多的猜疑敏感,不要曲解別人的意思;別誇大事實,製造假想敵;不要把和你愛人說話的異性都打入“第三者”之列而暗暗仇視之;更不要像林黛玉那樣見花落淚、聽曲傷心、多愁善感,總是顧影自憐。要知道,人生真的需要一點點的“傻”。 同樣,不在意也是在給自己設下一道心理保護防線。要想做到不在意,不但不要主動製造煩惱的信息來自我刺激,而且即使是麵對一些真正的負麵信息、不愉快的事情,也處之泰然,置若罔聞,不屑一顧。一定要做到“身穩如山嶽,心靜似止水”,“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台”。 不在意不但是自我保護的一種妙方,而且也是堅守目標、排除幹擾的一種良策。我們的精力畢竟是有限的,如果處處都糾纏瑣事,被小事情所累,我們的一生必會一事無成。 不在意,也是一種豁達、大度和寬容。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沒有寬廣的胸懷和氣度,是很容易流於瑣屑和平庸的。而當你實現了豁達和寬容,自然就會產生輕鬆與幽默,從而洋溢出一種性格的魅力。 不在意,體現的是一種修養,一種高貴的人格,一種人生的大智慧。那些凡事都要和別人計較、錙銖必較的人,自以為非常聰明,其實是以小聰明幹大蠢事;占小便宜,爭大煩惱。 而不在意,乃是不爭之爭,無為之為,大智若愚,其樂無窮。 不在意之人,是超越了自我的人,也是活得非常瀟灑的人。因為沒有了瑣事的羈絆和纏繞,也就使身心獲得了解放,自然有一片自由的天地任你馳騁。 當然,不在意也不等於逃避現實,它不是麻木不仁,不是看破紅塵後的精神頹廢和消極遁世,不是對什麽都冷若冰霜、無動於衷的加繆筆下的“局外人”。而是在奔向人生大目標途中所采取的一種灑脫、豁達、飄逸的生活策略。倘能如此,你自然會擁有一個幸福美妙的人生。 生氣造成的損失 無論你怎樣地憤怒,都不要做出任何無法挽回的事來。 ——培根 每個人都有逞一時之氣的時候,這些生氣的人往往會做出一些失去理智的選擇。在這些選擇中,極少數人能夠控製住自己的行動與思想,但大部分人是無法克製自己的行為的。特別是在氣憤的時候,你所選擇的行為85%都是錯誤的。而在這15%的正確選擇裏麵還有10% 是靠運氣。 人人都會 “生氣”,那可以說是太簡單了,連一個出生剛滿月的孩子都會生氣。但是對犯錯的人生氣,那就氣得恰到好處,以及因正當的理由生氣、用正確的方法生氣,那就不簡單了。而且這也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能力駕馭得了的。 難道說我們就沒有辦法應付生氣了嗎?其實,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做到在生氣時無論做任何一件事都要三思而後行。 在一家工廠,有一次老板到倉庫巡視的時候,看到有一個工人正躺在地上睡覺。這位老板最痛恨工人混水摸魚,此時看到這樣一幕,十分生氣地搖醒工人:“你一個月的工資是多少?”睡眼惺忪的工人慵懶地說:“2000 塊!”老板馬上叫倉庫管理領班給工人2000 塊,怒氣衝衝地說:“拿了錢給我滾!”事後老板問領班:“那個工人是誰介紹來的?”領班說:“老板,那個人根本不是我們公司的員工呀,他是別的公司派來送貨的。” 做老板的應該遇事冷靜沉著、三思而後行,決不可意氣用事,圖一時的痛快。人在生氣時往往會做出一些愚蠢無知的事情,這些愚蠢行為會讓人失去很多;而生乞所產生的急躁或偏激,會讓人失去更多。所以說,在遇到此類情況時,無論如何也不要因一時衝動做出一時之氣的事情。 生活在這個複雜的社會裏,生氣或發怒時,我們不僅不要作出決定,還要學會克製自己的怒氣,因為怒氣是可以駕馭的。 憤怒是可以駕馭的憤怒可以像吹熄的蠟燭,會暫時蒙蔽人的雙眼,而且令人做事違背常理。因此,無法抑製的怒氣容易成為傷害身心健康的本源。然而,憤怒如同其他的情緒,是可以控製的。 憤怒是醜陋的,而且是一種具有破壞性的情緒,蟄伏在人心,伺機操縱人的生活。 俗語說:“一個憤怒的人隻會破口大罵,卻看不見任何東西”。有人說,憤怒的人恢複理智時,會把怒氣轉移到自己的身上,如同銀行的存款可以生息,貯存在心中的怒氣,他日會累積成痛苦的根源。 所以,我們學會克製怒氣的方法,克製怒氣的方法主要還得靠高度的理智來克製怒氣的暴發,可在心中默默背誦名言“忍得一肚之氣,能解百愁之憂”、“君子動口不動手“等等。萬一節製不住怒氣,則應迅速脫離現場,在親人麵前宣泄一番,傾訴不平後盡快地將心平靜下來。 秦朝末年,張良在博浪沙謀殺秦始皇沒有成功,便逃到下邳隱居。一天,他在鎮東石橋上遇到位白發蒼蒼、胡須長長、手持拐杖、身穿褐色衣服的老人。老人的鞋子掉到了橋下,便叫張良去幫他撿起來。張良覺得很驚訝,心想:你算老幾呀?敢讓我幫你撿鞋子?張良甚至想拔出拳頭揍對方,但見他年老體衰,而自己卻年輕力壯,便克製住自己的怒氣,到橋下幫他撿回了鞋子。 誰知這位老人不僅不道謝,反而大大咧咧地伸出腳來說:“替我把鞋穿上!”張良心底大怒: 嘿,這糟老頭子,我好心幫你把鞋撿回來了,你居然還得寸進尺,要讓我幫你把鞋穿上,真是過分! 張良正想脫口大罵,但又轉念一想,反正鞋子都撿起來了,幹脆好人做到底。於是默不作聲地替老人穿上了鞋。張良的恭敬從命,贏得了這位老人孺子可“教”的首肯。又經過幾番考驗,這位老人終於將自己用畢生心血注釋而成的《太公兵法》送予張良。 張良得到這本奇書,日夜誦讀研究,使之後來成為滿腹韜略、智謀超群的漢代開國名臣。 張良克製自己的不快,為老人拾鞋、穿鞋,看上去好像很窩囊,但這並不是軟弱的表現。明知自己比老人身強力壯,處處禮讓,這既表現為對老人的尊重,也表現為對自身品格的完善。 張良正是在不斷禮讓的過程中,磨礪了意誌,增長了智慧,最終成為“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的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 真正的強者總是善於隱藏自己的鋒芒,成熟的管理者應該掌握一種外圓內方,綿裏藏針的管理、處事技巧。讓別人的攻擊因為沒有著力點而不能發揮作用,反之自己隻需輕輕一擊就可以令競爭對手受到重創,這才是真正的經營、管理高手應該做的事情。 影響鄰裏關係 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 ——康德 有對夫婦結婚兩年了,可是吵架卻成了他們的家常便飯。無論是在周末,還是在半夜或是中午休息時間,他們從來不顧鄰居的感受,不考慮對自己所造成的影響和嚴重的後果。女的聲音尖厲,男的聲音沙啞,他們把全樓的人都驚動起來就為了比個輸贏,看誰吵得過誰。 他們兩個人的吵鬧總是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結束,女的斷斷續續地哭泣著,讓住在這個樓道裏麵的人們總為他們產生一點擔心。兩個陌生人走到一個屋簷下,原本為了愛的牽引,有著恩愛相依的美好願望,可他們不知有什麽大不了的恩怨,整日爭吵不休,相互折磨。有時候人們看到妻子蠟黃的臉、疲憊的麵容,看到丈夫充滿鬥爭的表情和邋遢的外表,就有一種擔心他們的日子過不下去的悲哀。 我們周圍每天都有人在為某些事發生爭執,這是生活的內容之一。大家都有獨立的思想,大家都有追求自己理想的權利,更重要的是,很多人都肝火旺盛。俗話說得好,舌頭和牙齒還有打架的時候,更何況大家要生活,要相處。一句不合心意的話,或是一點利益上的損失、一場關於麵子的紛爭,這一切都有可能會使人大動肝火。 每個人都有可能生氣。就像你剛把頭伸出窗外,便被樓上晾曬的衣物滴了一腦袋水,那衣物還是讓人不堪忍受的內衣;雨後小心翼翼地行走在路上,可身邊的車卻在飛速行駛,濺了你一身泥水;商家滿口誠信謙和,可購回家的東西卻有著明顯的品質問題,你為此和他周旋最終卻遭到惡語相向;在夫妻之間,明明是對方的不對,可是他(她)卻先聲奪人,不講一點道理。麵對這些事情,你會不生氣嗎?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任天空雲卷雲舒。”這句話似乎隻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境界。也許,還沒有人能夠做到不生氣,可是很少有人捫心自問,生氣到底能給自己解決什麽問題,生氣可以達到什麽樣的懲戒目的呢? 許多事實說明,生氣時可以讓自己失去理智,更可怕的是,生氣還能讓人做出不可想象的事情。 美國的生理學家愛爾馬曾經作了一個分析:一個人如果生氣10 分鍾,那麽他所耗費的精力絕對不低於參加一次3000 米的賽跑。人在生氣的時候是很難保持心理平衡的,同時人體內還會不斷地分泌出一些帶有毒素的物質,這些物質對人身體健康是十分不利的。 有些人在自己生氣的時候可以進行自我調節,如找個人傾訴,或是轉移話題、轉換自己的思維。但有些人生氣時卻是獨自忍受,俗稱“生悶氣”,也就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這種生氣對人的身體傷害最大。 其實,生活也就是一部水平一般的長篇習作,隻有不苛求,才有欣賞的價值。與其責備別人,還不如擁有一顆平和的心,讓寬容和愛陪伴左右。像這種寬容、這種對別人的愛,事實上也是對自己的另一種保護,因為自己不生氣才是愛自己。 生氣的時候愛衝動,容易惡語傷人。要學會自得其樂,助人為樂,知足常樂。生氣需要“排氣閥”。我們要學會設身處地地想問題,運用逆向思維,倒著過來類比。三思之後冷處理,四顧之餘多自省。讓自己不生氣還需要寬容大度,聞過則喜。當自己對別人有意見的時候,說明自己氣量小;如果別人對自己有意見的話,說明自己有缺點。 看看下麵這個因為一時之氣而拿自己生命開玩笑的小女孩兒吧。 姐弟二人因為爭看電視發生口角,姐姐把自己鎖在房中做傻事———用一條絲巾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麗麗自殺的那一天,她和弟弟、媽媽三人在家。午飯還是麗麗做的,懂事的她還把飯端給媽媽吃。之後,因為她和11 歲的弟弟為爭著看電視發生爭執,麗麗便十分生氣地回到自己的房間,把自己反鎖在房間裏誰也不理。大約過了三十分鍾,媽媽見兩兄妹鬧得不輕,便想敲門勸勸麗麗,可是怎麽敲就是不見裏麵有回應。媽媽開始覺得事情不對,但當人們破門而入的時候,不幸已經發生了。 結束麗麗生命的是一條長長的絲巾。麗麗和弟弟二人同住一個房間。麗麗睡的是一張單人床,床頭緊挨著牆壁,床頭上方一米高處是窗戶。當他們進入麗麗房間時發現,她的脖子上緊緊勒著一條絲巾,絲巾的上端就掛在窗戶插銷上。除了脖子上留下的那道勒紅的印跡外,麗麗臉上的表情仍帶著一些氣憤。 事情過去很久,麗麗的家人仍難以相信平時開朗的她會與自殺聯係在一起。 麗麗平時在學校學習非常好,在家既會做飯又會洗衣服,唯一的一點小毛病就是愛看電視。65 歲的老奶奶提起自己的孫女仍舊哽咽不已、老淚縱橫,可見老人對孫女的思念。白發人送黑發人,一時間全家人都接受不了這個巨大的打擊。因為一時之氣不僅把自己的生命葬送了,而且還讓全家人為她的所作所為傷感萬分,可見生氣會給人們帶來多麽大的危害。 一對結婚已有十餘年的夫婦,兩個人的身體都不錯,平時的感情也很好。一天,夫妻倆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發生了爭吵。在爭吵的過程中,丈夫因一時生氣,竟然動手打了妻子。 這下可不得了,妻子在倒地的一瞬間感到又吃驚又委屈,隨後便頭暈、惡心、胃疼,而且還吐了好多血。丈夫立即帶她到了醫院,經檢查得知,妻子因為被他重重地打了一下,受不了丈夫對她的狠心,心裏一時氣憤,所以導致頭暈、惡心及胃疼,吐了好些血。 妻子病好以後非鬧著跟他離婚。經過他苦苦哀求,妻子還是因為對兒子放心不下,才沒有最終離婚。 事後丈夫十分後悔自己的一時衝動,不僅害妻子在醫院裏受罪,而且還影響了夫妻間的感情,他暗自下決心,以後再也不跟妻子生氣了。 看來,無論在何種情況下,生氣於人於己都不是一件好的事情。所以,當有些時候別人有意無意氣你時,你可千萬不要動不動就發怒,這樣隻會讓小人得逞,卻害了自己。 愛生氣的人不長壽 身體的健康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精神的健康。 ——約翰·格雷 美國前總統羅斯福在一次被盜之後說:“第一,那個來偷東西的賊沒有傷害我的生命;第二,那賊隻是偷走了我的部分東西;第三,最值得慶幸的是,做賊的是他而不是我。”這位總統善於從不幸之中發現一些大幸,所以他不為眼前的煩惱所困擾,這樣的人活得才有意思,活得也更有精神。 有時候你可能會在生活中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但是,無論碰到什麽困難,都不要感到苦惱與恐懼,活著就要盡可能發揮自己活著的作用,活就要活個痛快。 卡耐基曾經說:“如果一個人有著快樂的思想,那麽他就會快樂;如果一個人有淒慘的思想,那麽他就會淒慘。”客觀的環境並不是決定快樂和不快樂的主要因素,隻有個人主觀意識的影響才能起到重要的效果。 日本的一個心理學家名叫井上勝,他曾經在調查研究後總結出一個結論:“為今天而生”是人幸福生活的準則。因為時間對每個人來說都是極其珍貴的。 蕭伯納也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讓別人愁苦的一個秘訣,那就是有空閑的時間來想自己到底是不是快樂,盡量讓自己做一個最快樂的人。”投身工作、學習,集中所有的精力和智慧把今天的事做好,有助於思想的平靜;轉移注意力,讓那些具有意義的活動把自己的腦子占滿了,那麽不良的情緒也就再也進不來了。 特別是對於社會上絕大多數老年人來說,更不要生氣。 大家都知道,人到老年會出現一係列消極的心理,如社會角色改變會空虛失落,身體日漸衰弱會憂心忡忡,親人喪失會孤獨寂寞,這都是難免的。不少老人讓這些消極情緒籠罩著自己,為過去不順心的事煩惱,為未來擔憂,不能把握今天,寶貴的“夕陽時期”就這樣虛度了。 不良情緒會嚴重影響健康。古書說:“悲、哀、憂、愁則心動,心動則五髒六腑皆搖。” 現代醫學認為,不良情緒會影響消化係統、內分泌係統、神經係統、免疫係統等。因此,愛生氣的人是很難健康長壽的。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加農博士,在他研究的報告裏,指出人在發怒時,體內會發生如下的變化: (1)胃部入口的筋肉緊縮,消化器起痙攣,血液循環加速,脈搏加快,每分鍾一百八十次到二百二十次,甚至有二百二十次以上的。這種狀態會持續到息怒以後,才會恢複正常。 (2)血壓大幅上升,由正常的一百三十升到二百三十;甚至有二百三十以上的。有的會因此發生腦溢血,倒了下去。 (3)心髒的冠狀動脈緊縮,有時會發生狹心症,有時會發生心肌梗塞而喪生。 由此觀之,動怒對於生理的影響是如此巨大的,而在精神上和心理上,也都有極大的害處。所謂“怒火中燒”,非但會燒毀自身,甚或燒毀事業。忿怒之害,起於細小而毀於最終。 永不向民眾發怒,是英國警察就職時的誓詞。他們官無論大小,職無論高低,都必須遵守這句誓言。對一般善良的民眾固然不得發怒,即令對蠻橫無理、或無理取鬧的人,亦複如此。 實際上該如何處理,有法可循,無需動怒。 從生理上剖視,動怒是傷身的行為,會嚴重地影響壽元;從心理上看,對人生、家庭、社會帶來不良的影響。因此我們不能永遠保持心情愉快,笑口常開,起碼也需保持心平氣和,永不動怒才行。 容易發脾氣的人,最會增加身體上種種不如意的痛苦。 總之,如果你想要擁有一個美好的人生,你就要麵對現實,適應所有的變化,遇事從大處著眼,永遠使自己處於一種樂觀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