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107)
2013 (179)
2014 (312)
2015 (483)
2016 (242)
2017 (225)
2019 (110)
2020 (257)
2021 (215)
2022 (337)
2023 (175)
是中央對上海不重視嗎? 不是!
就在那個期間,其實上海自己也新建和擴建了一批規模不比156小的項目, 比如閔行的四大金剛: 上海汽輪機廠上海電機廠上海鍋爐廠和上海重型機器廠,江南造船廠滬東造船廠的擴建,那156工程中的407(洛陽)408(陝西), 上海用自己的力量把原來不大的一家廠擴建成409廠!上海機床廠上海柴油機廠都是六七千人的大廠,上鋼一廠三廠五廠都是一兩萬人的大廠,等等。
這些, 都有所謂的蘇聯專家的幫助, 但用的都是中國自己的錢,之所以給幫助加上了引號,是因為蘇聯專家放個屁未必就是“香”的, 他們一樣會出餿主意, 經常會有中國工程技術人員和蘇聯專家在工作上有不同意見, 聽參與這些工程的父輩們說過, 比較幸運的是上海當局的領導,大多沒把這種技術爭論上升到政治上反蘇的高度,當然也有倒黴蛋,某清末民初大人物的兒子, 五十年代似乎頗受重用, 是個二級還是三級工程師,派去蘇聯考察回來, 說了“那些設備和工藝, 我十年前在美國就見過, 沒啥先進”,可能說的範圍有點不妥, 結果57年中獎了, 罪名就是“反蘇”。
不但上海沒有接受多少“蘇聯”的援助, 反而對全國各地支援倒是不少, 比如船舶工業局把葉在馥楊槱鄭某某等派去大連船廠,葉老當總工,而後葉老先生調回上海船舶局任顧問, 楊槱當一陣總工後也調回上海交大還是當他的二級教授, 鄭某某則留在大連當總工。
五十年代上海紡織係統調了大批人馬去鄭州建那幾個國棉一二三四五(?)廠, 相當一批人去洛陽以致專門在洛陽建了個“上海市場”,包鋼武鋼初建時,當然鞍鋼調去的人最多, 上海幾個鋼廠一樣調了人去的, 家父一個同學當時是上鋼三廠的副總工程師, 調到武漢鋼鐵設計院當副總工程師,害得一二十年後子女埋怨老子放棄了上海的好日子, 跑到武漢去當了多少年的“耐溫將軍”。
東北是當時共和國的長子, 好吃好喝使勁造, 上海似乎像是個長女,想方設法挖掘“油水”, 這就是中國父母對待子女的習俗,長子娶媳婦時, 還要出了嫁的女兒又出錢又出力。
當然, 上海得有油水可榨才行,所以不但要上海靠自己的力量新建擴建工廠, 還得擠出人和錢來, 去幫助那些“體質”不好的小弟弟小妹妹, 重點就是: 上海自己有本事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