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107)
2013 (179)
2014 (312)
2015 (483)
2016 (242)
2017 (225)
2019 (110)
2020 (257)
2021 (215)
2022 (337)
2023 (175)
1949年之前, 東北及華東長三角地區,整體經濟發展水平遠高於北方內地, 雖然從政治高度上來說, 一定得說指出那時是民不聊生窮人吃不飽穿不暖的, 哪有時間和精力去踢足球打籃球等等體育運動。
網友老生屢屢證實大連地區的各項體育運動開展得非常悠久,當然不是說他在讚美”偽滿“和”日本侵略者“,但實際上東北地區的城市化工業化程度就是比較高, 普通老百姓雖然隻能吃棒子麵和苞米大茬子,但好歹也沒有餓死光,而且上學的比例也遠高於關內的大多數地方,和上海可能差不多吧, 教育方麵有一點絕對比上海強的是外語教育, 雖說上海的教會學校非常重視英語,但還是有很多非教會學校, 就不可能像教會學校那樣隻有”國文“課才使用中文教的, 東北特別是大連的學校, 可不是這樣的, 我原單位很多東北人, 那些當年上過高中的人說,隻要是偽滿的高中畢業生,就具有三等翻譯官的資格, 這些人在考高級職稱時, 都填了“日語四會”:聽說讀寫。
再回過頭來說體育運動, 城市人口, 哪怕是工人階級,大部分子女小學至少還是要上的,不知道那年頭東北的公立學校是否收費?隻要上學校, 就有體育課(私塾就沒有體育課了), 小孩子哪有不喜歡奔奔跳跳的? 這就是體育運動的基礎啊, 再加上體育課老師教點運動技能,有運動天賦的人自然就很容易上手,而學校之間再有點比賽,開開運動會啥的, 那整體體育程度不就提高了嗎?
東北的情況俺們不知道, 上海則多少聽那些老克拉老梆瓜講過,有些老工人說起三四十年代上海那些運動明星, 特別是足球,真的也是如數家珍,大中華橡膠廠大隆機器廠幾個紡織機器廠和棉紡廠, 都是很有點足球傳統的, 而且並不是從解放才開始的。
記得社會主義教育運動時, 上海出過一套憶苦思甜叢書, 其中有一篇文章說的是後來的上鋼三廠, 解放前有一些年輕工人足球愛好者, 休息天就跑到浦西踢球或比賽, 有一次和一艘外國貨輪的水手隊踢, 是如何拚命把外國水手打得落花流水,好好地為中國人爭了一次光, 不過作者好像忘了點什麽東西。
所以那時若是全國開運動會, 如設有報名資格線的話,豈不是一半以上的運動員是東北和上海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