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輕地揮一揮手

居美國華盛頓, 就職政府部門, 花甲年歲, 天天等下班, 月月等薪水, 年年等退休.
個人資料
華府采菊人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1949年的走與留?以上海為例

(2022-08-22 08:51:10) 下一個

用事後諸葛亮的話問”為什麽不走“? 沒有意義。

走, 對於有產業有房子有不錯工作的人,不是那麽容易的,能夠壯士斷腕的人不多,比如有家拆修船公司的老板, 大約在1948年中在龍華的港口花200根金條買了塊地, 準備建工廠大幹一場, 到年底淮海戰役實際已見分曉的時候,毅然決然地丟下, 據說沒賣掉, 想想也是, 那個時候哪怕隻會軋一點點苗頭的人,就算不跑而留下繼續軋苗頭, 也不會花那麽大價錢去買地建廠。

對那些有個現成的工廠或公司行號的老板,三文不值兩鈿地賣掉, 能做得到的人不是那麽多。

若是有點房產的人,賣掉也是十分困難的,1956年的社會主義工商業改造, 1964-65年的四清, 就有一些有些住著大房子的非業主,在積極動員下自願地主動讓出一些房子, 當然到了1966年的探索初期, 沒有動員了, 一張”勒令“啥都解決了,這些人就是替出走的親朋好友”看“房子”的,看房的人舒服了一段時候, 出走的在外麵念阿彌陀佛“還好走了”。

見慣了城頭大旗換來換去的上海資本家,很多自以為有足夠的眼力,其實很多上海的資本家特別是大資本家,和地下黨多多少少都有些往來, 還有一些大老板的家中,就有子女就是地下黨!於是自我感覺就很不錯, 而且堅信一點, 共產黨來了也要吃飯穿衣做生意, 所以阿拉還是有用的。

至於“跑”, 也有個跑哪兒去的選擇,那些老家老老家是廣東的老板, 好歹多多少少和香港有這個那個的聯係,若是想跑, 去香港至少不會兩眼一麻黑。但是, 那些江浙的呢? 未必和香港有什麽來往,跑去香港連“言話也講勿清爽”, 搞啥雞腳勁,跑一個新地方從頭開始, 不是說帶一些錢就能行的事,坐吃山空事不行的。

去台灣?更是個未知數。

無論老廣或寧波老板, 和台灣基本無交接,很不容易下這個決心, 放棄熟門熟路的上海,去台灣那個完全陌生的地方搞來搞去。

更重要的,按照當時的政治軍事形勢,解放軍的摧枯拉朽步伐,台灣海峽是擋不住的,要不是金one胖的盲動,是不會有什麽“台海”兩岸的事了。

所以, 事後再來討論“為什麽不跑”?就沒有多少實際意義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