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輕地揮一揮手

居美國華盛頓, 就職政府部門, 花甲年歲, 天天等下班, 月月等薪水, 年年等退休.
個人資料
華府采菊人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再說說五十年代大型廠礦的一些特性

(2021-11-20 12:38:32) 下一個

若是建在當時比較偏遠的地方, 一定會成一個獨立的小社會, 又視其大小, 這社會也可大可小, 舉鋼鐵企業為例, 鞍鋼因其初始期間的緣故,整個鞍山市就是圍繞著這個企業轉圈圈的。

而當時的三大鋼鐵公司的另外兩個, 情況就很有不同了,包鋼的包頭, 是個內蒙的”大城市“, 就此而已, 所以城市就得依靠企業來支撐,但又由於企業太大,搞得和地方相互交叉,分不大清楚了。

武鋼又是另一種行情, 武漢本身城市太大, 比武鋼要大得多,而且武鋼所在的青山, 又不是離三鎮太遠,於是, 別的鋼鐵企業很容易形成的”東北話社區“, 武鋼就基本沒有, 加之建廠初期, 還是有大批湖北本地人加入進來, 所以, 您到青山紅鋼城區逛一圈,聽到的絕對是武漢市罵“個把門的”遠多於國罵“他-媽-的”更多過東北“媽-那個疤子”。

但, 有些倒大不小的鋼鐵企業,又孤零零地位於貧下中農的包圍之中,萬把員工,比如在下以前呆過的舞鋼,該企業來前, 這塊地盤最大的地方企業也許就是街上那個供銷社!

四幫人馬作為創建元老, 來自酒鋼的392廠, 齊齊哈爾鋼廠, 包鋼和武鋼, 392和齊鋼其實是一家人, 因為最先規劃的大型軋機是放在齊齊哈爾的, 不是計劃趕不上變化, 而是第一次變化幾乎是第一次計劃同時進行的, 所以392的元老就是齊鋼的人,包鋼來的很多原先就是鞍鋼調去的, 武鋼來的人情況有點不同, 除了五十年代從鞍山去的人, 還有不少原武鋼的“老單身”,大多是河南人, 五十年代招工去了武漢, 按照中原的習俗, 在老家娶個農村老婆,二十年牛郎織女的生活, 等到有個調回離家近點兒的地方, 趕緊來了。

結果, 語言沒有混合,還是東北話,到底河南本地調來的那些人員, 他們的子女幾下子都學會了一口東北話。至於外來員工學會河南話的不多, 下一代裏, 趕上了到廣闊天地大有作為過的,一個二個的河南話說得”老中“了!

一個題外的事, 七十年初期, 全國形勢一片大好不是小好,酒泉齊齊哈爾包頭武漢調來的哥兒們,嘴裏淡得出鳥來,而河南那幾年不知何故,資本主義有點泛濫, 自由市場相當繁榮,原來的這個小鎮,雞蛋隻賣四五分一個, 十月裏的當年小公雞, 斤把左右, 八毛錢你拿走, 兩三斤的野兔, 一塊大洋就是你的啦!

這些口操外地口音的人,多少年沒見過這價格的東西了啊!價都不問, 幾個月以來, 雞蛋漲到六分了。但最早來到那些人, 著實也補足了前兩年在原地缺下的營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