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107)
2013 (179)
2014 (312)
2015 (483)
2016 (242)
2017 (225)
2019 (110)
2020 (257)
2021 (215)
2022 (337)
2023 (175)
62年前沒有規定, 1962年“千萬不要忘記階級鬥爭之後”有規定但沒有真正執行。
咋說?
中國的政策有時真管不到農村,文革前的大學裏, 城市考進來的應屆高中畢業生或近幾屆畢業生, 應該是沒有結婚的,調幹生例外。
但農村就不同了,農村本來結婚就早, 而且“定親”甚至“娃娃親”也很普遍,農村把“定親”看得很重, 想變卦也不是很容易的,一個農村學生, 到縣城讀了三年高中, 若是考取了大學, 當然是男的多,不管哪兒的大學不管重點不重點,不得了啦!原先定過親的,女方生怕這門親黃了,就會緊緊地盯著, 甚至提出結了婚男孩子再去上大學,或者在這位新科大學生頭幾次放寒假時回家結婚, 絕大多數男孩子, 一旦離開了農村進了城市讀大學, 外麵的“花花世界”真精彩, 從內心來說不願意過早地娶一個農村老婆, 意誌堅定的,想方設法擺脫了那門親事。
但是, 有一些不能說是意誌薄弱,有點糊糊塗塗聽娘老子的,而農村有些老人, 一腦子漿糊, 光想吧兒子拴在家門口,以為孩子在家結了婚, 就不會被分得遠遠的了,這類學生也許就在哪個寒假裏就結了婚, 至於打沒打結婚證不重要, 農村那時本來就不太認那張紙, 再說真的想要還不容易? 大隊開個證明, 去公社民政員那兒另一個就成, 小兩口去不去都無所謂。
還有一種, 男孩子本來就和這位訂過親的姑娘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大人不急他(她)自己都慌著想一起過日子,隻要有人一提,事就成了。
還有些稀奇古怪的原因, 我中學有個華東師範大學畢業的老師,老廣, 獨生子(有姐姐在當地城裏工作), 他考取上海的大學後, 姐姐覺得沒有人照顧父母, 就作主要弟弟在老家娶個老婆, 家裏既有了勞動力, 老父老母也有兒媳婦照應了, 於是這個老師就在大二寒假時成了新郎, 大三時做了爸爸,大學畢業到底說是命好還是命不好呢? 分到了上海, 那時的農村戶口進城是一個字“NO”, 結果十來年的文革中間,老師拚死拚活, 終於和農村的老婆離了婚。
那麽, 不是說1962年後有規定在校大學生不能結婚嗎?對, 但記住, “千萬不要忘記階級鬥爭”裏有一項:農村學生進了大學, 千萬要抵製“一年土兩年洋, 三年不認爹和娘”!
若是男大學生回老家向農村老婆提出離婚,若時女方有點本事, 公社一封信寫到校黨委, 控訴某某想做“陳世美”,哪個大學校方膽敢回當地“組織”:該生婚姻關係原本就違背了學校的規定, 校方無法處理?居多也就含含糊糊能混則混過去了。
如果這個男同學在學校不招校方待見, 這可是個整你的好機會啊!
所以這類已婚大學生, 有心找事, 也等畢業分配後到了單位再想辦法。
大學生的能否結婚生孩子, 不可一概而論, 不過, 似乎女學生情況就比較特別了, 畢竟結婚可以瞞著學校, 生孩子就門兒也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