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輕地揮一揮手

居美國華盛頓, 就職政府部門, 花甲年歲, 天天等下班, 月月等薪水, 年年等退休.
個人資料
華府采菊人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第一機器(機床)廠的搬遷工程, 是我父親主持的

(2020-11-25 15:24:09) 下一個

當時家父在東北工業部機械總局設計處任工程師,齊齊哈爾沈陽之間來回跑了好幾次。至於防滑鏈, 真正解決表麵滲碳熱處理工藝的, 也是家父在上海滬東造船廠完成的。我老爸說他和馬恒昌很熟悉, 另外還有一個勞模, 因為向組織伸手要待遇的次數太多, 就隻樹立馬恒昌一位了。轉載者

 

全國機床行業的18羅漢一廠和二廠。一廠和二廠像一對孿生兄弟,隔永安大街比肩而立。一廠和二廠都是195010月從沈陽遷來的。一廠的前身是沈陽東北機器一廠。有許多文章說一廠是蘇聯援助的156個項目之一,其實156個項目齊齊哈爾就攤上3個,即一重、北鋼和熱電廠,沒有一廠。一廠位於安順路。一廠從沈陽遷來前這裏還沒有路,安順路是在1953年形成的。一廠的職工來齊齊哈爾前,就聽說了北大荒的荒涼和寒冷,在沈陽時就準備好了狗皮帽子、羊皮大衣和大頭鞋。來到齊齊哈爾後感到果然名不虛傳。白天在冰天雪地裏人拉肩扛搬運機器,晚上要帶狗皮帽子穿羊皮大衣睡覺,一間屋住30多人,但職工沒有叫苦叫累的。硬是在荒原上建立起國家重型車床生產基地。建廠以來,一廠累計生產各類機床4萬多台套。遠銷世界4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50多個產品榮獲國,部,省優質產品獎,140多種產品填補了國家空白。技術創新為企業增強了實力,在機床行業十八羅漢排名第三。二廠的前身是從沈陽東北機器五廠,也就是現在的沈陽中捷友誼廠。195010月沈陽東北機器五廠部分北遷齊齊哈爾。10月的沈陽,還是鬱鬱蔥蔥,而北國邊疆齊齊哈爾,卻是冰天雪地。北遷勇士們克服了物資匱乏、居住條件差等諸多困難,冒著零下三四十度的嚴寒,在沒有起重設備的情況下,人拉肩扛,正所謂“嚴寒何所懼、熱血化冰霜”,從而僅僅用了79天時間,順利完成北遷建廠任務,先後有15925人,370台設備遷至齊齊哈爾,利用麻袋廠和蛋粉廠的廠房改擴建成了後來的齊齊哈爾第二機床廠。19511月正式開工生產,當年就生產銑床和鏜床57台。工廠還完成軍工急需彈頭機、火帽機、裝藥機等多種機械設備生產任務。當時朝鮮前線急需汽車防滑鏈子,據當時廠技術科長,後來擔任齊齊哈爾市副市長婁運回憶,由於這種鏈子以前廠裏沒有生產過,婁運和工人一起設計了模具,進行了切斷、圍圈、點焊和扭環試驗,一道道工序都試驗成功了。他們在廠院裏搭起了工棚,安裝了壓力機電焊機,晝夜燈火通明,連續夜戰,提前完成了上級下達的防滑鏈生產任務。1951117日馬恒昌小組通過《工人日報》向全國職工發出開展愛國主義勞動競賽的倡議書,得到全國18000個生產班組的響應。馬恒昌小組後來成為中國工人階級的一麵紅旗。1953年,第一個五年計劃的頭一年,二廠按照蘇聯圖紙製造了第一台具有當時國內先進水平的X62W萬能銑床,拉開了大批生產機床的序幕,實現了由仿製到研製,由單一品種生產到多品種生產,由普通機床到數控機床的跨越,科研開發水平和生產製造能力不斷提高,為我國機械工業起步做出了重要貢獻,有力地支援了抗美援朝運動的深入開展。

 

而這個齊齊哈爾鋼廠, 從太原也調去了一些任, 文革中九大那位王“八蛋”(王白旦)中央委員, 就是那時從太原鋼廠調去齊鋼的。-轉載者

1956年,是建廠任務最繁重的一年。在這一年裏,5個主體生產車間,除了冷拔熱處理外,大量的設備進入安裝高潮,有4000多台套,5萬多噸重。在緊張施工的同時,北滿鋼廠為了完成建設和生產準備雙重任務,先後派出503人到國內各鋼廠去學習,並派出36名業務骨幹去蘇聯深造。早在1953年,冶金部從中央、省、市抽調了140多名縣級以上幹部,800多名一般幹部和600多名大學生來充實工廠管理隊伍,並從沈陽、上海、山東等地為鋼廠輸送了1200多名特殊工種的工人。一個當時在國內最大的特殊鋼廠雛形正在形成。富拉爾基這個本來僅有5千人口的小城鎮,一下發展到將近5萬人口的城鎮。一重開工後達到了8萬人口,頓時使小鎮熱鬧起來。甲、乙雙方的指揮部,晝夜緊張地工作著,領導們通宵達旦地討論、擬定著一個又一個生產建設方案。施工進度,生產準備,各項工作指標直線上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