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嚴格執行國家出售高價商品的政策,在出售高價商品的過程中,按照中央要求首先保證以下18類生活必需品的價格,包括:糧食,棉布,針棉絲品,絮棉,食鹽,鞋子,醬、醬油、醋,肉、魚的定量供應部分,食油的定量供應部分,食糖、糕點、糖果的定量供應部分,大宗蔬菜,火柴,煤炭,煤油,文具、紙張、書報雜誌,主要西藥,搪瓷製品、鋁製品、橡膠製品等國家供應原料的日用工業品,房租、水電、交通、郵電、醫藥費用。這18類必需品的價格由江蘇省委嚴格定價,以保證職工生活必需品的供應,然後對部分消費品實行高價供應和議價供應政策,以回籠貨幣,抑製通貨膨脹。1961年1月,經中共中央批準,全國開始敞開供應高價糖果和高價糕點。到2月19日止,已經敞開供應的城市達40多個,到2月底,把高價糕點的供應範圍擴大到全國一切大中城鎮即1.3億人口的地區,隨後又把高價糖果的供應範圍擴大到全國。以後高價出售商品除了高價糖果和糕點外,繼續擴大到酒類。1962年4月初,中共中央、國務院批轉了國務院財貿辦公室《關於提高各種名酒、用糧食釀造的白酒、啤酒的銷售價格的報告》,決定提高各種名酒、用糧食釀造的白酒、啤酒的銷售價格,實行高價銷售。例如:中央規定名酒價格,貴州產的1斤瓶裝55°茅台酒,原價2.97元,新價16元,較原零售價提高438%(詳見表1)。
在執行國家酒類高價出售的同時,江蘇省委、省人民委員會規定:從1962年4月20日起,本省生產的各種名酒,用糧食釀造的白酒、黃酒、啤酒,在全省範圍內,實行高價銷售。例如:泗洪產1斤瓶裝60°優質雙鉤大曲,由原價1.73元提高到8元,較原零售價提高362%(詳見表2)。為了照顧特殊人群的酒類需要,江蘇省規定以下四種情況仍然實行平價供應:1.外賓、外僑和國外海員本人自購的,仍按平價供應,但必須指定專門商店或設立專櫃負責這項工作;2.礦區井下工人、水下作業人員、海員等,仍按現行定量標準平價供應;3.對漁民的供應,目前實行按出售水產品數量獎售酒類的辦法,仍繼續實行,並按平價供應;4.有些城市在1962年4月份已經規定對居民定量供應的露酒、黃酒可以平價供應到四月底為止。①
隨著高價商品的出售,江蘇省高價商品的範圍逐步擴大。1961年夏天,江蘇省出售了高價冷飲;8月開放了高價餐館,提供高價飯菜。以後高價供應的商品還有自行車、手表、鍾表、照相機,以及照相材料、針織品、卷煙等。1962年4月23日,江蘇省決定在農村敞開銷售高價自行車,對各種牌號自行車的價格重新規定:
飛鴿、永久、鳳凰三種牌號的標定車每輛六百五十元(高級自行車暫不出售),東方紅牌每輛五百六十元,狼山牌每輛五百四十元,瘦西湖牌每輛五百元。①
4月24日,江蘇省委、省人民委員會決定提高鍾表銷售價格:
手表價格,在現行價格的基礎上,平均提高一點八四倍。懷表價格,不論國產或進口,一律在現行價格基礎上提高二倍。鬧鍾、座鍾、掛鍾(不包括電鍾),一律在現行價格基礎上提高一倍半。鍾表零件價格,一律在現行價格基礎上提高百分之五十(隻提高鍾表零件價格,不提高修理費)。②
此後,各種表類價格大幅度被提高。例如:上海牌17鑽半鋼防水大三針男表由原價60元,提高到180元,加價200%(詳見表3)。
同年6月6日,江蘇省委、省人民委員會決定提高照相業價格和主要照相材料價格:
主要照相材料的批發和零售價格,在現行價格的基礎上(批零差率不變):膠片(包括玻璃底片)提高百分之一百五十,印相紙提高百分之一百(風景相紙和人像印相紙一樣),120膠卷提高百分之一百二十五,135膠卷提高百分之七十五。照相業的價格,在現行基礎上提高百分之五十。③
同年8月4日,全國物價委員會下發了《關於提高收音機價格實行敞開出售的通知》:
適當提高收音機出廠價格和銷售價格,不再列入購貨券範圍,在全國敞開供應。
江蘇省委、省人民委員會根據中央要求提高收音機零售價。例如:南京無線電廠生產的型號為紅星504—8型5燈交流木殼收音機原零售價為115元,提高為150元,提價幅度為31.31%。上海產美多652-3-4型5燈交流木殼收音機原零售價105元,提高143元,提高幅度為36.19%。④
出售高價商品,實質上就是把一部分人手中的貨幣大幅度貶值後收歸國有,它是國家在經濟極端困窘,商品供應嚴重不足,通貨膨脹十分嚴重條件下的無奈之舉。隨著國民經濟的調整,市場供應好轉,加上經過出售高價商品,回籠了資金,集市價格開始回落。1962年7月,江蘇省委根據實際情況對高價商品價格逐步進行下調。江蘇省委要求:“結合我省當前市場情況,對高價酒樓類、高價菜館的銷售價格適當調低。”從1962年8月1日開始,“對省內生產的白酒、黃酒零售價均作適當調整”。
例如:全省各地各種甲級大曲60度散裝,每斤零售價4元調整為3元,下降25%;全省各地各種乙級大曲60度散裝,每斤零售價3.5元調整為2.5元,下降29%。全省各地糟燒酒50度散裝,每斤零售價2.8元調整為2.1元,下降29%;全省各地土燒酒46度散裝,每斤零售價2.5元調整為1.8元,下降28%。“高價菜館的各種菜、點在現行零售價格的基礎上,一律打八折計算新價。”①1962年底與年初比較,江蘇省高價商品的價格平均降低38.26%,其中高價糕點下降40%,糖果下降19.5%,酒類下降48%,自行車下降49.6%,手表下降34.2%,高價茶館的毛利率由71%下降為41%。與原平價相比,平均由年初高3.57倍降為高1.7倍,其中,糖果由高4倍下降為高3.02倍,糕點由高3.87倍降為高1.88倍,名酒由高3.89倍降為高1.91倍,白酒由高4.64倍降為高1.91倍,自行車由高3.13倍降為高0.57倍,手表由高1.88倍降為高0.89倍。隨著江蘇省經濟的好轉,1962年9月,茶葉、鍾表退出高價。1963年5月,部分名酒退出高價。7月,飯菜、照相機退出高價。12月,酒全部退出高價。1965年1月,自行車、手表、紅糖退出高價;3月後,卷煙退出高價;7月15日,糖果、糕點、白糖、古巴糖退出高價,高價商品隻剩下針織品一種。1969年,針織品也退出了高價。②
江蘇省委嚴格執行中央出售高價商品政策,嚴格區分生活必需品和高價商品,控製高價商品的範圍,根據本省實際又製定了一些靈活措施,取得了很大的成績。
(1961年)全年供應高級糖果2807萬斤,高級糕點1808萬斤,加上十個市的高級餐館營業和高級酒的供應,總共回籠貨幣23114萬元,占商業廳係統回籠總額的69%,上交利潤15493萬元(包括公私合營的回籠上交在內),占商業廳上交利潤總額的49.80%。夏季冷飲的生產供應也比1960年準備早,供應數量多,品種多,地區廣。過去從來沒有買過冰棒的縣城集鎮,也有了供應。全省冷飲商品一年總共回收1999萬元。③
(1962年)全年貨幣淨回籠二億五千七百萬元,是解放以來回籠最多的一年,省人民銀行分析:其中屬於控製投放的占三分之二,屬於商品回籠的占三分之一。基本解決了市場貨幣過多的問題,對穩定市場物價,起了極重要的作用。④
江蘇全省1963上半年高價商品的銷售額為6777萬元,比1962年同期減少6905萬元,下降50.47%。⑤從1961年到1963年上半年,江蘇省通過高價商品大約回籠資金共計38458萬元,基本上消除了市場上貨幣流通量和可供商品量之間的巨大差額。
通過國民經濟調整,加上出售高價商品,江蘇省財貿狀況開始好轉。
(一)江蘇省財政收支狀況開始好轉。1962年財政收入134276萬元,支出59677萬元,改變了1960年和1961年出現財政赤字的局麵,而且1962年財政支出比原計劃少支出4201.5萬元。⑥
(二)市場供應好轉。不少商品供求關係趨於平衡,排隊搶購現象基本消失,憑票供應商品品種不斷減少。1962年,江蘇省城市納入工資券的商品有27種,1963年6月隻有9種。原來緊張的商品,敞開供應以後,並未受到衝擊。⑦
(三)國家計劃牌價和集市貿易價格之間的差距逐步縮小。1962年第一季度,江蘇省集市貿易價格總水平約高於國家計劃牌價5.5倍,到1962年第四季度縮小為2.22倍,1963年6月份的集市貿易價格,又比1962年年底下降36%。1963年7月,江蘇省集市商品的市價比1962年12月下降50%,比1962年同期下降57%,“有些地方的魚、蛋、土產品等市價已經接近牌價或者與牌價持平。”群眾說:“人民幣更是值錢了”。⑧
(四)通貨膨脹得到緩解。到1963年5月底止,江蘇省市場貨幣流通量隻有1.78億元,比1957年5月底減少0.39億元。市場貨幣流通量與商品庫存量對比,1961年5月底是1比3.17,而1963年5月底的1比8.61。市場貨幣流通與社會商品零售額對比,1961年是1比3.84,而1963年同期是1比7.98。①
江蘇省在出售高價商品的過程中,堅持高價商品要適合群眾的實際需要;高價商品數量要少,見效要快;城市農村雙管齊下,哪裏票子多就在哪裏出售等原則,一旦市場供給好轉,集市商品價格下降,就逐步讓高價商品退出市場,以上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總體來看,江蘇省高價商品政策,是當時國民經濟調整的一個重要部分,為江蘇經濟的好轉做出很大的貢獻。
【作者簡介】柳森,男,1974年生,河南省杞縣人,南開大學曆史學院中國史博士後流動站在站博士後,鄭州輕工業學院思政部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現代經濟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