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輕地揮一揮手

居美國華盛頓, 就職政府部門, 花甲年歲, 天天等下班, 月月等薪水, 年年等退休.
個人資料
華府采菊人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工業券之外的“高價商品”--不要票! 但買得起的不多 (ZT)

(2018-01-06 14:31:21) 下一個
有錢又不夠“特供”的主, 餓得就是想吃一口的,好歹有個地方可以買到了。-轉載者

1960年代,為了抑製通貨膨脹、回籠貨幣、穩定人心,國家被迫實行了高價商品政策。對於1960年代高價商品的研究,已有的研究成果或一言帶過,或停留在國家政策分析的宏觀層麵,對基層怎樣實施國家高價商品政策的微觀層麵還沒有研究成果出現。本文以江蘇省高價商品為個案,試圖來考察江蘇省如何根據本地實際,因地製宜地實施國家高價商品政策的曆史場景。
 
  “大躍進”後,為了盡快恢複農業,國家實施退賠、提高農產品價格、貫徹農產品獎售等一係列政策,使農民手裏擁有大量現金。1960年冬,《中共中央關於農村人民公社當前政策的指示信》(即“十二條”)要求各地對“大躍進”期間的“一平二調”進行退賠。江蘇省嚴格執行中央政策: 
  據統計,到1961年6月30日,全省各地退賠兌現3.857億元,其中實物退賠1.3896億元,現金1.7219億元,抵賬0.1947億元,發放退賠期票0.551億元。① 
  “大躍進”後,國家征購非常困難,為了收購到更多農產品,不得不提高了農產品收購價格,同時,對農產品實行獎售政策。江蘇省委響應國家的號召,在1961年5月1日將糧食收購價提高21.2%,油料收購價提高13%,生豬收購價提高14.4%。②以上這些措施,使大量的現金流向農村。 
  “大躍進”期間,片麵強調重工業的發展,忽視了農業和輕工業,導致農業歉收,輕工業生產萎縮,造成市場供應嚴重不足: 
  從三年間工農業生產的發展速度來看,一九六○年比一九五七年,全省工農業總產值增加百分之七十四點三四,其中工業總產值增加百分之一百四十三點零八,農業總產值卻下降百分之十二點五;在工業中生產資料的產值增加百分之二百五十七點七,消費資料的產值隻增加百分之九十點七。③ 
  從江蘇省農業、輕工業、重工業占工農業總產值的比重上看,1957年,農業占46.35%,輕工業占42.76%,重工業占10.89%;1960年,農業占23.95%,輕工業占46.38%,重工業占29.67%;1960年與1957年相比,農業的比重下降了22.40%,輕工業增長了3.62%,重工業增長了18.78%。④由於農業減產,輕工業發展緩慢,導致市場供應緊張。1960年上半年,江蘇省安排的24個主要小商品、小五金,隻有兩個品種完成了收購計劃。無錫市群眾反映:“無錫三大名產,油麵筋、肉骨頭買不到可以諒解,泥阿福買不到有些說不過去。”①“三鍋(鐵鍋、砂鍋、鋼精鍋)、碗、調羹、剪刀等不少產品,市場經常脫銷,蘇州供應緊張的15種人民生活必需品,其中穿的有5種,用的10種,衛生紙長期緊張,火柴也已限額購買。”全省“原鹽供應緊張,無錫等地已經出現搶購。”②1960年11月,江蘇省副省長陳書同在地、市委財貿書記會議上指出:“現在很多情況說不過去,蔬菜不足,鹽不足,碗沒有,筷子不夠。”③ 
  “大躍進”後,江蘇省市場流通貨幣過多,貨幣流通量和可供商品量存在巨大差額,通貨膨脹嚴重。江蘇省1960年原財政赤字11943.7萬元,當年中央補貼5000萬元,地方集中凍結存款彌補5826萬元,故最終的赤字為1117.7萬元。④1961年,江蘇省存款總數為14.64億元,放款總數為36.23億元,放款比存款多21.59億元,財政再次出現赤字。1961年底,江蘇省市場貨幣流量和商品可供應量之間相差4.1億元。這些貨幣分布在城市的占18.78%,在農村的占81.22%。在農村流通的貨幣中,有70.46%在農民手裏。⑤1962年江蘇省社會購買力和可供商品量之間,“大約有5~6億元的差額”。⑥由於群眾手裏擁有大量貨幣,形成了巨大的購買力,但市場商品匱乏,導致物價飛漲。“大躍進”後,重新主持中央經濟工作的陳雲說: 
  現在農民賣出一百元的農副產品,我們能夠供給他們的商品隻有六十多元。⑦ 
  1961年上半年,全國零售物價比1960年同期上漲了20%以上。⑧1962年和1961年相比,江蘇省日用搪瓷製品價格上升19.9%,膠鞋上升81.4%,塑料鞋及鞋底上升2.4倍,火柴上升20.4%,肥皂上升11.6%,合成洗滌劑上升962倍,鐵鍋按隻計算上升50.7%,鋁製品上升54.9%,普通燈泡上升63.7%。1960年11月3日,“十二條”下發後,江蘇各地農村集市貿易開放,由於商品供應不足,江蘇省“集市貿易價格,不同品種高出國家計劃牌價兩、三倍,四、五倍,七、八倍,其中以糧食為最突出”。⑨1962年春,漣水縣陳師公社集市上的“玉米每斤一塊元五角,小麥每斤一元八角”,相當於當時國家牌價的20多倍。⑩ 
  由於各種商品供不應求,大部分商品又憑證、憑票供應,即使人們手裏有錢,也買不到東西,引起了人們的不滿,容易引起社會不穩。江蘇省的一個資本家說:“現在人民幣不掛帥了。”為了把大量的貨幣回籠過來,抑製通貨膨脹,一方麵,國家大力進行國民經濟調整,發展生產,保障供給;另一方麵,考慮出售少數高價商品,抑製通貨膨脹,回籠貨幣,穩定人心。1961年1月,在中央工作會議上,陳雲指出: 
  現在供應緊張,應該“兩條腿走路”,即有些商品可以實行憑證分配的方法,有些商品應該是隻要有鈔票就可以買。……一是可以緩解人心,二是可以增加營養,三是可以回籠貨幣。{11} 
  陳雲的建議得到了中央的支持,於是,全國開始出售高價商品。

 江蘇省嚴格執行國家出售高價商品的政策,在出售高價商品的過程中,按照中央要求首先保證以下18類生活必需品的價格,包括:糧食,棉布,針棉絲品,絮棉,食鹽,鞋子,醬、醬油、醋,肉、魚的定量供應部分,食油的定量供應部分,食糖、糕點、糖果的定量供應部分,大宗蔬菜,火柴,煤炭,煤油,文具、紙張、書報雜誌,主要西藥,搪瓷製品、鋁製品、橡膠製品等國家供應原料的日用工業品,房租、水電、交通、郵電、醫藥費用。這18類必需品的價格由江蘇省委嚴格定價,以保證職工生活必需品的供應,然後對部分消費品實行高價供應和議價供應政策,以回籠貨幣,抑製通貨膨脹。1961年1月,經中共中央批準,全國開始敞開供應高價糖果和高價糕點。到2月19日止,已經敞開供應的城市達40多個,到2月底,把高價糕點的供應範圍擴大到全國一切大中城鎮即1.3億人口的地區,隨後又把高價糖果的供應範圍擴大到全國。以後高價出售商品除了高價糖果和糕點外,繼續擴大到酒類。1962年4月初,中共中央、國務院批轉了國務院財貿辦公室《關於提高各種名酒、用糧食釀造的白酒、啤酒的銷售價格的報告》,決定提高各種名酒、用糧食釀造的白酒、啤酒的銷售價格,實行高價銷售。例如:中央規定名酒價格,貴州產的1斤瓶裝55°茅台酒,原價2.97元,新價16元,較原零售價提高438%(詳見表1)。 
  在執行國家酒類高價出售的同時,江蘇省委、省人民委員會規定:從1962年4月20日起,本省生產的各種名酒,用糧食釀造的白酒、黃酒、啤酒,在全省範圍內,實行高價銷售。例如:泗洪產1斤瓶裝60°優質雙鉤大曲,由原價1.73元提高到8元,較原零售價提高362%(詳見表2)。為了照顧特殊人群的酒類需要,江蘇省規定以下四種情況仍然實行平價供應:1.外賓、外僑和國外海員本人自購的,仍按平價供應,但必須指定專門商店或設立專櫃負責這項工作;2.礦區井下工人、水下作業人員、海員等,仍按現行定量標準平價供應;3.對漁民的供應,目前實行按出售水產品數量獎售酒類的辦法,仍繼續實行,並按平價供應;4.有些城市在1962年4月份已經規定對居民定量供應的露酒、黃酒可以平價供應到四月底為止。① 
  隨著高價商品的出售,江蘇省高價商品的範圍逐步擴大。1961年夏天,江蘇省出售了高價冷飲;8月開放了高價餐館,提供高價飯菜。以後高價供應的商品還有自行車、手表、鍾表、照相機,以及照相材料、針織品、卷煙等。1962年4月23日,江蘇省決定在農村敞開銷售高價自行車,對各種牌號自行車的價格重新規定: 
  飛鴿、永久、鳳凰三種牌號的標定車每輛六百五十元(高級自行車暫不出售),東方紅牌每輛五百六十元,狼山牌每輛五百四十元,瘦西湖牌每輛五百元。① 
  4月24日,江蘇省委、省人民委員會決定提高鍾表銷售價格: 
  手表價格,在現行價格的基礎上,平均提高一點八四倍。懷表價格,不論國產或進口,一律在現行價格基礎上提高二倍。鬧鍾、座鍾、掛鍾(不包括電鍾),一律在現行價格基礎上提高一倍半。鍾表零件價格,一律在現行價格基礎上提高百分之五十(隻提高鍾表零件價格,不提高修理費)。② 
  此後,各種表類價格大幅度被提高。例如:上海牌17鑽半鋼防水大三針男表由原價60元,提高到180元,加價200%(詳見表3)。 
  同年6月6日,江蘇省委、省人民委員會決定提高照相業價格和主要照相材料價格: 
  主要照相材料的批發和零售價格,在現行價格的基礎上(批零差率不變):膠片(包括玻璃底片)提高百分之一百五十,印相紙提高百分之一百(風景相紙和人像印相紙一樣),120膠卷提高百分之一百二十五,135膠卷提高百分之七十五。照相業的價格,在現行基礎上提高百分之五十。③ 
  同年8月4日,全國物價委員會下發了《關於提高收音機價格實行敞開出售的通知》: 
  適當提高收音機出廠價格和銷售價格,不再列入購貨券範圍,在全國敞開供應。 
  江蘇省委、省人民委員會根據中央要求提高收音機零售價。例如:南京無線電廠生產的型號為紅星504—8型5燈交流木殼收音機原零售價為115元,提高為150元,提價幅度為31.31%。上海產美多652-3-4型5燈交流木殼收音機原零售價105元,提高143元,提高幅度為36.19%。④ 
  出售高價商品,實質上就是把一部分人手中的貨幣大幅度貶值後收歸國有,它是國家在經濟極端困窘,商品供應嚴重不足,通貨膨脹十分嚴重條件下的無奈之舉。隨著國民經濟的調整,市場供應好轉,加上經過出售高價商品,回籠了資金,集市價格開始回落。1962年7月,江蘇省委根據實際情況對高價商品價格逐步進行下調。江蘇省委要求:“結合我省當前市場情況,對高價酒樓類、高價菜館的銷售價格適當調低。”從1962年8月1日開始,“對省內生產的白酒、黃酒零售價均作適當調整”。 
  例如:全省各地各種甲級大曲60度散裝,每斤零售價4元調整為3元,下降25%;全省各地各種乙級大曲60度散裝,每斤零售價3.5元調整為2.5元,下降29%。全省各地糟燒酒50度散裝,每斤零售價2.8元調整為2.1元,下降29%;全省各地土燒酒46度散裝,每斤零售價2.5元調整為1.8元,下降28%。“高價菜館的各種菜、點在現行零售價格的基礎上,一律打八折計算新價。”①1962年底與年初比較,江蘇省高價商品的價格平均降低38.26%,其中高價糕點下降40%,糖果下降19.5%,酒類下降48%,自行車下降49.6%,手表下降34.2%,高價茶館的毛利率由71%下降為41%。與原平價相比,平均由年初高3.57倍降為高1.7倍,其中,糖果由高4倍下降為高3.02倍,糕點由高3.87倍降為高1.88倍,名酒由高3.89倍降為高1.91倍,白酒由高4.64倍降為高1.91倍,自行車由高3.13倍降為高0.57倍,手表由高1.88倍降為高0.89倍。隨著江蘇省經濟的好轉,1962年9月,茶葉、鍾表退出高價。1963年5月,部分名酒退出高價。7月,飯菜、照相機退出高價。12月,酒全部退出高價。1965年1月,自行車、手表、紅糖退出高價;3月後,卷煙退出高價;7月15日,糖果、糕點、白糖、古巴糖退出高價,高價商品隻剩下針織品一種。1969年,針織品也退出了高價。②

 江蘇省委嚴格執行中央出售高價商品政策,嚴格區分生活必需品和高價商品,控製高價商品的範圍,根據本省實際又製定了一些靈活措施,取得了很大的成績。 
  (1961年)全年供應高級糖果2807萬斤,高級糕點1808萬斤,加上十個市的高級餐館營業和高級酒的供應,總共回籠貨幣23114萬元,占商業廳係統回籠總額的69%,上交利潤15493萬元(包括公私合營的回籠上交在內),占商業廳上交利潤總額的49.80%。夏季冷飲的生產供應也比1960年準備早,供應數量多,品種多,地區廣。過去從來沒有買過冰棒的縣城集鎮,也有了供應。全省冷飲商品一年總共回收1999萬元。③ 
  (1962年)全年貨幣淨回籠二億五千七百萬元,是解放以來回籠最多的一年,省人民銀行分析:其中屬於控製投放的占三分之二,屬於商品回籠的占三分之一。基本解決了市場貨幣過多的問題,對穩定市場物價,起了極重要的作用。④ 
  江蘇全省1963上半年高價商品的銷售額為6777萬元,比1962年同期減少6905萬元,下降50.47%。⑤從1961年到1963年上半年,江蘇省通過高價商品大約回籠資金共計38458萬元,基本上消除了市場上貨幣流通量和可供商品量之間的巨大差額。 
  通過國民經濟調整,加上出售高價商品,江蘇省財貿狀況開始好轉。 
  (一)江蘇省財政收支狀況開始好轉。1962年財政收入134276萬元,支出59677萬元,改變了1960年和1961年出現財政赤字的局麵,而且1962年財政支出比原計劃少支出4201.5萬元。⑥ 
  (二)市場供應好轉。不少商品供求關係趨於平衡,排隊搶購現象基本消失,憑票供應商品品種不斷減少。1962年,江蘇省城市納入工資券的商品有27種,1963年6月隻有9種。原來緊張的商品,敞開供應以後,並未受到衝擊。⑦ 
  (三)國家計劃牌價和集市貿易價格之間的差距逐步縮小。1962年第一季度,江蘇省集市貿易價格總水平約高於國家計劃牌價5.5倍,到1962年第四季度縮小為2.22倍,1963年6月份的集市貿易價格,又比1962年年底下降36%。1963年7月,江蘇省集市商品的市價比1962年12月下降50%,比1962年同期下降57%,“有些地方的魚、蛋、土產品等市價已經接近牌價或者與牌價持平。”群眾說:“人民幣更是值錢了”。⑧ 
  (四)通貨膨脹得到緩解。到1963年5月底止,江蘇省市場貨幣流通量隻有1.78億元,比1957年5月底減少0.39億元。市場貨幣流通量與商品庫存量對比,1961年5月底是1比3.17,而1963年5月底的1比8.61。市場貨幣流通與社會商品零售額對比,1961年是1比3.84,而1963年同期是1比7.98。① 
  江蘇省在出售高價商品的過程中,堅持高價商品要適合群眾的實際需要;高價商品數量要少,見效要快;城市農村雙管齊下,哪裏票子多就在哪裏出售等原則,一旦市場供給好轉,集市商品價格下降,就逐步讓高價商品退出市場,以上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總體來看,江蘇省高價商品政策,是當時國民經濟調整的一個重要部分,為江蘇經濟的好轉做出很大的貢獻。 
  【作者簡介】柳森,男,1974年生,河南省杞縣人,南開大學曆史學院中國史博士後流動站在站博士後,鄭州輕工業學院思政部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現代經濟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