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從犯黃泛區農場史話上轉載來的,作者我恍惚記得一點,其文字比較“黨化”,很正常。聽老婆說,常香玉被貶到農場後,職工中的大多數並沒有對她保持“無產階級”應有的態度,倒是幾個原先的幹部,警惕性比造反派頭兒還高,好些人還專門跑園藝場去看“名角”呢,而常呢,走路高昂著頭一臉的瞧人不起(或者是自尊自傲),職工家屬戲迷奇多,總想請常唱點,特別想聽的是“劉大哥講話理太偏”之類的老戲,可常香玉哪敢呀, 所以唱唱方海珍而已---轉載者
常香玉,本名張欣山,原名張妙玲。生於1922年,河南鞏義市人,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9歲學戲,拜翟身、周海水為師。10歲登台,13歲演出6部《西廂記》,名滿開封。在演出實踐,融會吸收其他劇種唱腔,別創新腔。1948年在西安創辦香玉劇校(後改名為香玉劇社),培養青年演員。1951年在抗美援朝運動中,義務演出,捐獻“香玉劇社號”飛機一架,有“愛國藝人”之譽。1952年獲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榮譽獎,曾到東歐及朝鮮訪問。她唱腔舒展奔放,變化自如,表演剛健清新,細膩大方。然而,就是這樣一個信奉“戲比天大”、深受廣大群眾喜愛的藝術家,“文化大革命”中卻被打成了“黑戲霸”,被剝奪了上台演出的權利。
1969年底,“文化大革命”進入所謂的“鬥批改”階段,河南文藝界到黃泛區農場創辦“文藝幹校”,常香玉就和一批文化名人從省城來到了黃泛區農場。筆者從黃泛區農場檔案館查到了當年省直文藝係統到黃泛區農場進行所謂“勞動鍛煉”者的名單,他們共分為三個班:
第一班:陳俊、饒興義、呂學召、彭永福、趙順公、高興旺、蘇金傘、王在岑、高俊英、馬雙枝、任仲儀、趙錫銘、馬天德、張建邦、李殿臣;第二班:曲民、刑銘超、唐喜成、耿小亭、於黑丁、安敦禮、閆立品、孫永祺、韋玉香、馮文景、林秀蘭、林素真、史直立、王福順、道鐸、束捷;第三班:馬達、嚴勵、李斯忠、薛建仲、王喜、莊少竹、常香玉、劉培岑、婁學義、董海泉、馬萬樓、謝瑞階、宋子明、武占祺、趙新民、吳萍、韓伯元、申鳳儀。
另外,常香玉的愛人陳憲章未編班,作為“曆史反革命分子”由群眾監督勞動改造。
年屆50歲的常香玉當時的主要工作是在園藝場當警衛,負責看護蘋果,後來是在果園裏勞動。常香玉象農場的女工一樣,夏天穿個長褲衩子,冬天喜歡圍著黑紗巾,成天一身土一身泥的。作為一級演員,新中國成立時,按當時的工資定級,常香玉每月可拿800多元,而當時的中央領導人才拿300多元,文藝界她第一個站出來,主動要求減薪,每月工資隻拿303.4元。“文化大革命”開始後,每月隻發給她50元生活費,常香玉生活非常拮據。一次,常香玉的綠色膠鞋爛了,她舍不得扔掉,又沒時間縫補,就托郵遞員崔連方到距農場二公裏的西夏鎮去補一下。有時星期天,常香玉也往往和老伴陳憲章一起步行到西夏趕集,買點生活用品。當時,在公共食堂吃飯的人很多,往往要排上半天隊,常香玉不願同人家爭著擠,就經常掂著空碗回寢室。善良的炊事員張太行發現這一情況後,就背著別人給她留飯,這樣常香玉才不至於餓肚子。
常香玉此時雖然離開了舞台,但對藝術事業仍是非常熱愛。剛開始,早晨起來喊喊嗓子,造反派就批她“賊心不死”,於是她就轉入地下,在蘋果園裏偷偷地練功、喊嗓子。由於當時“常香玉”的信件很引人注意,怕招惹麻煩,常香玉就偷偷地找到郵遞員崔連方,說:“我的門頭倒了,不能再用常香玉的名了,以後凡是張欣山的信,請你直接交給我。”郵遞員很同情常香玉的處境,就照她說的去做,常對此非常感激。有時常香玉到郵局送信,幾個郵遞員門一關,請她唱幾句,她也不推辭,就偷偷地唱上一段。常香玉在勞動中和職工群眾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對一些貧困職工生活上也時常偷偷地救濟一下。女工彭愛蓮生產,常香玉在晚飯後冒雨送上二斤紅糖,並再三叮囑:“千萬不要說我來了。”當時職工中能戴上手表的人還微乎其微,有些職工出場辦事,常香玉就主動把自己的手表借給職工,讓他們在外好掌握時間。更讓人感動的是,有一女工生產,愛人不在家,常香玉就親自跟著用架子車送到四裏之外的醫院。
林彪“九·一三”叛逃事件後,極“左”勢力受到打擊,政治氣候稍微變暖,有時在分場職工大會上,職工也提議讓常自己來一段,於是她就站起來唱上一段。熟悉的古裝戲不能再唱了,就唱當時流行的“樣板戲”選段。不過,她最喜歡唱的,還是陝北道情“太陽那個出來滿山紅……”。幹校解散前,經請示省裏,同意常香玉給職工搞個告別演出。當時,常香玉非常激動,找到場豫劇團團長張長安說:“我多年不唱戲了,怕唱不好,麻煩你讓樂隊跟一下。” 樂手跟不好,張長安就親自拉弦,常香玉在舞台上唱了《海港》中方海珍的一段唱詞,受到職工熱烈歡迎,常香玉對此非常滿意,對張長安說:“這回你可救我啦。”常香玉回到鄭州後,每見到農場領導職工去鄭,都非常熱情,非拉著回家說說話不可。1992年,農場新開發一種飲料,常香玉欣然為農場做經濟宣傳,不收分文報酬。
常香玉2004年6月1日病逝以後,黃泛區農場幹部職工十分悲痛。他們以各種方式表達自己的哀思。據《大河報》2004年6月3日報道:當年曾在黃泛區農場和常香玉做過鄰居的郭先生一大早就打來電話,他告訴記者,當時有一年多的時間,常香玉和他的姐姐一起看蘋果園,晚上沒事常去他家玩,還常托他父親購買一些農副產品。他還曾指著牆上的《朝陽溝》畫問常香玉有沒有她,常香玉笑而不語。常香玉回鄭後,還曾捎信讓他父親到鄭州玩兒。如今父親不在了,這麽好的老太太也不在了,他感到非常難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