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輕地揮一揮手

居美國華盛頓, 就職政府部門, 花甲年歲, 天天等下班, 月月等薪水, 年年等退休.
個人資料
華府采菊人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黃泛區農場場部附近地形解說

(2015-08-02 14:10:08) 下一個

黃泛區農場的場部,其實是一片區域,機關和一分場及汽車隊還有些商業機構在一堆, 算是中樞要地, 往北走一條柏油馬路,大約一裏地與漯(河)西(華)公路相交,再往北200-300米和一條土路相交,這條土路與漯西公路平行, 路東是良種試驗場路西是醫院,沿土路東行,原來是河南省和黃泛區農場合辦的農業專科學校(中專),農場自己的中學,文革前隻有初中部, 高中還是得去西華縣城上。

農校是大躍進的產物,60年下馬,62年1還是63年經濟恢複後又重新辦了, 但68年文革中全部畢業生走後停辦了惡,中學當然繼續,並且也帶帽辦起了高中,農校留下的一些房子呢,被中共中央高級黨校相中了,把個五七幹校辦到了黃泛區農場,很聰明, 那些人回北京十分方便, 農場汽車隊每天有上下午各有一趟班車去漯河,因為要買票所以叫“票車”, 也可以到漯西公路口等來往過路車去漯河, 46.5公裏,絕對準確我還騎洋車(鄉親們對自行車的稱謂)跑過。 漯河車站京廣線每車必停的,包括特別比如文革1前北京到憑祥(實際就是越南)5/6次特快,文革後把原來通往莫斯科的1/2次改成通向紅太陽升起的地方--長沙,也停靠漯河站,沒記錯的話,大概14-16個小時,就可回北京的家了。扯遠了。

回到醫院和試驗場那個路口,剛剛說了往東,土路往西,路北就是醫院,路南是試驗場的麥田,走過醫院百十米,有個小學,借地名而叫郭莊小學(這郭莊一會兒會說到的),文化大革命後改名“育紅”學校至今未變回去。

和育紅學校一小土路之隔,就是俺阿拉我待過的地方--酒廠。

酒廠再往西, 一條大土路,路對麵即路西,是農場的農機修配廠,是整個周口地區第一家現代機械廠,計有金工汽修翻砂(鑄造)打鐵(鍛工)電工等車間,及技術室化驗室,原有50年代初大學畢業生三名,反右全部中獎,60年代初大學生數名,60年代中專生數名,農校下馬不算數的“中專生二十多名”,三年時代洛拖技校畢業生實在分不出去又不想讓大家回家,農場撿漏, 幾卡車南瓜換來一批,其中三五人在此,在那年代那旮旯,技術力量著實也不低於大多數地級農機廠了,兄弟阿拉後來到那兒開了一陣磨床。

農機修配廠門前南北走向的土路, 往北有一條循環溝, 那是西麵電廠的冷卻水,並排著循環溝又是一條往西的丁字土路通往農場和地區電業局合辦的電廠(鄙內在那兒幹了8-9年運行工, 因為是小電廠工種不那麽細分, 所以外線爬電杆也幹過),路北則是電廠修配廠酒廠的家屬區,一中片住著幾百戶人家。 再往北,就不是農場的地盤嘍, 三裏地有一“潘”崗, 但人人姓虞。裏麵有故事以後再講。

修配廠門前那條南北路往南呢,西麵是農場所屬的一個集體所有製的郭莊大隊,那個小學的名稱來源,這個大隊富得不得了, 幾百口人近千畝果園主要是蘋果,75年前後一個工大約可分兩塊左右, 全勞力的月入肯定多過修配廠的三級工,但是,郭莊人民還是願意來做工人,一則到底工人名聲好得多,第二曆史的教訓值得注意,三年災荒時農場的工人好歹菜瓜當糧能把肚子鬧園而郭莊是集體製沒人給你每月多少斤糧票沒糧食就餓著。

這郭莊轉到這兒又和漯西公路相交了,土路朝南整大片東西看不到邊的蘋果園,直走又能相交一條東西向的土路, 走東邊又能回到場部了。

整個路線,好像一個日字,中間那一橫是漯西公路, 習慣上大夥叫場部為“南場”,北麵的工業單位學校醫院等叫“北地”。

也許有人會問, 咋的全是些土路啊?並非掌權的是些“土”八“路”,看到沒有,隻有日字中間那一橫不歸農場管,那是地方交通部門的,農場所有自己的路, 的確基本是土路,除了場部到漯西公路外(就那旁邊還是平行有條土路),為嘛?履帶拖拉機。

洛拖出產的東方紅80,是仿蘇聯的斯大林80履帶式拖拉機,那鏈軌板,若是上柏油路上一走, 特別是拐一個彎,要知道履帶車的轉彎時一邊全停另一邊強製行走而扭動整車拐的彎,對地麵的傷害極大, 土路嘛,再找些土填填就成, 交通部門的罰款是數鏈軌板印,據說一個印一百塊,所以日的兩豎,過漯西公路的那一小段,農場自己出錢鋪上大石頭,石頭可比柏油扛造得多。

在郭莊土路的對麵,漯西公路之南, 有一個很大的池塘,下集就說說去那兒遊泳的故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whalx 回複 悄悄話 真詳細!
冬陽 回複 悄悄話 現在完全今非昔比了,每年差不多都回,今年三月覺得已經完全找不到以前的感覺了,謝謝你的描述一下回到從前的記憶
冬陽 回複 悄悄話 我自己也是泛區長大的小孩,看到你的文章真的好像去育紅學校上學的路上遇到了你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