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107)
2013 (179)
2014 (312)
2015 (483)
2016 (242)
2017 (225)
2019 (110)
2020 (257)
2021 (215)
2022 (337)
2023 (175)
2024 (161)
《滿鐵調查報告》譯叢第一輯
近現代以來,對中國社會全麵的調查摸底,最早是由日本人做的,所謂“滿鐵調查報告”在學界一直很受關注。《滿鐵調查》譯叢第一輯四冊日前麵世並在京舉辦了座談會,這是滿鐵資料首次譯成中文,改變了此前始終是影印照相出版、中國學者利用率較低的局麵。該書由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主持編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
滿鐵是日本“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的簡稱,20世紀上半葉在中國活動達40餘年。多年來研究滿鐵資料的曹幸穗介紹,甲午戰爭後,日本政府就開始提供經費對中國進行調查,從台灣擴展到大陸,從早期的特務式調查到組織大批專家、學者進行科學、係統的考察,其中滿鐵調查科尤其龐大和專業,從東北到海南,對中國的城市、鄉村、農業、工業、商業、軍事、資源、物產、地理、風俗等各個領域進行了事無巨細的摸底,積累了浩繁的資料和數據。“按照滿鐵的資料,能完全複原1947年的北京,連某座橋邊的樹是幾棵都有,太可怕了。”曹幸穗說。
目前存留於世的滿鐵調查報告約有6萬多種,670萬頁,美、俄收藏得最多。在這片汪洋大海中,《滿鐵調查》譯叢聚焦有關中國農村的資料,計劃出100冊左右,3000餘萬字,它將為曆史學、社會學、經濟學、民俗學等不同學科提供寶貴的一手文獻。
華中師大中國農村研究院的徐勇教授介紹了這項工作的初衷:從前學界有個說法,中國農村在中國,中國農村調查在日本——指的是滿鐵調查無可比擬的精確度和持續性;還有,中國農村在中國,中國農村研究在美國——指的是杜讚奇、馬若孟、黃宗智等學者利用滿鐵資料寫出了一批有關中國農村的名著。“我們讀不了資料,就無法對話,隻能拜倒。希望通過翻譯來改變學術格局。”此外,翻譯也是為了服務於當前的中國農村調查研究,“中國農村研究院做的百村觀察,達到甚至超越滿鐵的水平就曾是我們的目標,所以必須了解滿鐵。” 徐勇說。
主持翻譯的李俄憲教授介紹了工作中的艱辛。他有些沉重地說:“中國是個巨人,可是通過滿鐵調查就能看到,中國在日本這個‘小人’麵前曾經是裸體的巨人。而我們對日本又了解多少呢?日本在我們麵前仍是個神秘的小人。”
一些跟貼:
按照滿鐵的資料,能完全複原1947年的北京,連某座橋邊的樹是幾棵都有,太可怕了。
他們工作是做的很細,但目的卻是侵略!
學他國之長,補自己之短,不斷在學習借鑒和自我完善中前行,無論對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民族、任何人而言,都不是一件屈辱的事兒!
這次《滿鐵調查》譯叢聚焦僅僅是有關中國農村的資料,計劃出100冊左右,3000餘萬字,還不是全部,如果是全部的那將是多大的翻譯量!不明白,為什麽不全部翻譯成中文呢?這麽珍貴的資料我們不重視,那就太悲哀了。
當你的敵人對你了解的的一清二楚,而你對敵人卻一無所知,那離失敗也就不遠了。
說的太對了!日本人處事嚴謹,考慮周全,針對性強,做事認真,規劃長遠,真的值得我們學習,更值得我們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