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輕地揮一揮手

居美國華盛頓, 就職政府部門, 花甲年歲, 天天等下班, 月月等薪水, 年年等退休.
個人資料
華府采菊人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難忘八鋼奠基人——王震

(2014-11-02 16:13:00) 下一個
那二位專家--餘名玨和許道生都是我老爸的老師,據說許先生那時到處找我老爸,否則我家可能就去了新疆,那二位是回了北京的,若是俺們家去了烏魯木齊的話,二位先生指不定就讓俺爹留那兒了呢轉載者


我國第一座由中國人民解放軍創辦的鋼廠是新疆八一鋼鐵廠。

  據曆史資料記載,1949年以前,新疆不能生產一斤鐵、一斤鋼。由於新疆缺鐵少鋼,解放前農牧民耕地使用的是二牛抬的木梨,解放初期平均每5戶人家才有一把砍土曼(新疆維吾爾等少數民族的一種鐵製農具,由木柄和鐵頭兩部分構成),3戶人家才有一把鐮刀,兩塊大洋才能換一斤蘇聯運來的鐵。甚至打馬掌用的鐵料,也要從蘇聯或者關內購買販運。1951年9月16日,王震將軍率領駐疆的人民解放軍,節衣縮食,艱苦奮鬥,創建起了八一鋼廠,結束了新疆缺鐵少鋼的曆史。

  王震:決不簽訂賣國條約!

  1949年新疆解放後,進疆部隊在王震將軍的率領下,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隨著生產運動的發展,農業和水利建設對鋼材的需求越來越迫切,而交通閉塞也製約著新疆經濟的發展。要改變這種情況必須先修鐵路,但是修鐵路要有鋼軌,需要大量的鋼鐵,從外地采購成本高,而且運輸困難。“必須要有自己的鋼鐵廠。”王震決心要在新疆創辦一個鋼廠。

  在鋼廠創建的過程中,從運籌、決策、廠址選擇,到建廠方案的實施,王震都傾注了大量的心血。1950年6月4日,赴京參加全國政協二次會議的王震,在向毛澤東主席匯報新疆建設情況時說:“新疆要發展,一是缺鐵路,二是缺鋼鐵,我想把這兩項搞上去。”毛澤東當即風趣地問王震:“王胡子,我問你,世界上是先有鐵路呢?還是現有鋼鐵?”當過鐵路工人的王震明白了毛主席的意思,決心先上鋼鐵廠。王震又向中央財經委主任陳雲匯報了情況,陳雲說:“你們搞鋼鐵我沒有意見,隻是國家底子薄,拿不出錢來資助你們。”

  據有關史料和回憶錄記載,王震當時首先想到了請工業發達的“老大哥”蘇聯幫忙。經聯係,蘇聯總領事請王震去具體商談簽訂合資合作的協議。蘇聯總領事和有關公司的總經理出席了座談會,他們先拿出了協議方案並作了一番解釋。其主要意思是,蘇聯方麵很樂意幫助新疆建鋼鐵企業,但是考慮到新疆辦鋼廠的基礎條件太差、各方麵的能力都很有限,因此他們建議最好把合資的鋼廠建在靠近中蘇邊界的蘇聯一側,鋼廠的位置初步考慮設在今日哈薩克斯坦的卡拉甘達地區,雙方合資合作開釆的鐵礦,由蘇聯以低價購買,礦山由中方負責提供勞力開采,把鐵礦石運到蘇聯冶煉加工。為此,兩國要共同修建新疆鐵路,同西伯利亞大鐵路直接接軌,但是因為中蘇兩國的鐵路標準不同,整個新疆鐵路軌距標準必須按照蘇聯鐵路標準修建才能接軌……

  王震聽著協議說明,越聽越生氣,心想:這哪裏是援助中國搞建設,分明是在敲竹杠,要中國出錢出力還要出賣主權,這絕對不行!時任新疆分局秘書長兼宣傳部長的鄧力群也很生氣,按照兩國政府簽訂的協議,逐條駁斥了蘇方的苛刻條件和無理要求。蘇方態度也很強硬,既然你們有求於我,就隻能按我們的要求簽訂協議與合同!王震實在按捺不住,一拍桌子罵人了:“老子打了一輩子的仗,現在我們勝利了,中國人民都站立起來了,決不簽訂賣國條約!”蘇聯總領事嚇唬王震:“這是我們中央的意思,我要向黨中央報告……”王震哪裏吃這一套,更加厲聲地說:“就是當著斯大林同誌的麵,我也不同意,也決不簽這個字!”回來後,王震讓鄧力群馬上向中共中央報告了這個情況。

  不久後,周恩來總理打電話召王震進京麵談。王震當時心裏還有些不安,怕惹起外交麻煩了。毛主席笑著說道:“王胡子呀,你酒醉了才說這話吧,不酒醉還說不出來這話。你沒有簽這個字就好!看來搞外交還得有幾個武將。現在搞經濟建設,就是要學會跟“老大哥”打交道,跟各種各樣的朋友打交道。靠別人是靠不住的,得靠我們自己,不僅要會打仗,還要學會做生意,會談判,會碰杯。”周總理也笑著說道:“王胡子,你堅持原則是對的,就是太激動了。主席在莫斯科的時候曾指示我們,對蘇貿易要‘從統籌全局的觀點出發,蘇聯當然是第一位的,但同時要準備和波蘭、捷克、德國、英國、日本、美國等國做生意’。主席要你們為新疆各族人民多辦好事,一定要把新疆建設好,辦法不妨多想一些。”

  後經中央與華東局協調,決定把上海閑置的益華鋼鐵廠搬遷到新疆。中共華東局和華東財經委也非常支持新疆的建設,決定將上海益華煉鋼廠的全套設備以極低的價格(100萬元人民幣)有償轉讓給新疆,同時將上海新慎昌機械廠的設備以3.3萬元人民幣售予新疆,批準範元記模型廠和美新工具機械廠以低價售予新疆。此外,還動員益華鋼鐵廠的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和技術工人以及家屬支援新疆。1951年9月1日,雙方簽訂《益華鋼鐵廠員工響應政府號召赴新疆鋼鐵廠服務協議書》,隨後人員和設備陸續遷往新疆。建廠初期,上海先後支援新疆鋼鐵建設的職工和家屬達到500多人。

  在把益華鋼鐵廠的設備搬遷到新疆時,因部分大型設備受橋梁涵洞的承載能力限製,無法用載重汽車運到迪化(今烏魯木齊)。新疆軍區向鐵道部提出申請,希望大型設備先發運至東北的滿洲裏口岸,辦理出國出境手續,然後經蘇聯西伯利亞鐵路經中亞運輸到新疆的霍爾果斯口岸,再用載重汽車運到迪化。時任鐵道部部長的滕代遠知道後作出指示,不能因鐵路運輸問題影響新疆鋼廠的建設。就這樣,部分設備繞道西伯利亞,經霍爾果斯口岸運到了新疆迪化。

  八鋼:“十八羅漢之一”

  1951年1月,新疆軍區後勤部鋼鐵廠籌備組成立(以下簡稱鋼鐵廠),王震兼任籌備組組長。隨後,王震來到北京,在重工業部鋼鐵局的幫助下組建了設計組。設計組以上海益華鋼鐵廠的技術人員為基礎,由專家、工程師、教授、設計師、設計員、繪圖員和技術資料翻譯人員23人組成,負責總體規劃和主體工程的設計。同時,王震還從部隊抽調探礦、冶金、機械、電力人員組成第二設計組,在迪化進行動力機械和輔助設施的設計。王震還聘請了中央重工業部鋼鐵局顧問餘銘鈺到新疆協助建設鋼鐵廠。

  益華鋼鐵廠雖有煉鋼、軋鋼工藝,卻沒有煉鐵工藝,搬遷來的鋼鐵廠是以廢鋼鐵為原料。加上新疆當時沒有廢鋼資源,沒有鐵水就不能煉鋼,鋼廠也就建不起來。為此,1951年7月份,王震寫信給重工業部,希望幫助解決煉鐵設備,並配一名煉鐵工程師。重工部非常支持,決定將河北宣化的一座69立方米高爐調撥給新疆,該高爐是當年日本占領東北後建的,設備基本完好,重工業部還特調留學英國的煉鐵專家許道生到新疆輔助建設。

  與此同時,鋼廠的選址工作也在加緊進行。王震對選址工作明確指示:“廠址選在東疆或者是北疆地區,最好在迪化附近,土質好,交通便利,原有建築可作工房或宿舍,省錢省時。”從1951年1月開始,曆時幾個月,先後出動近千人次收集資料,對地理地貌、氣象、水文、資源和交通等因素進行考察,最終匯成60多萬字的資料,從中初選出16處候選地址,最後確定水磨溝和頭屯河兩處為候選廠址。1951年9月12日~14日,王震、餘銘鈺等先後到水磨溝和頭屯河踏勘,最終確定將廠址設在頭屯河(原蘇聯建設的飛機裝配廠)東岸。1951年9月16日,老紅軍何光吉率領先遣部隊,浩浩蕩蕩地開進了頭屯河畔,拉開了建設八鋼廠區的序幕。後來,八鋼把1951年9月16日定為建廠的廠慶日。

  八鋼創建之初,國家的經濟基礎還相當薄弱。為了籌集資金,駐疆部隊發動廣大指戰員,開展了轟轟烈烈的“節衣縮食”活動。在軍人幹部大會上,王震將軍首先脫下了自己的軍衣和軍帽帶頭捐獻,他的行動深深地打動了廣大指戰員,大家除了從有限的津貼、夥食費和服裝費中節省外,每天還節約半斤糧食和菜薪,兩年內每人少領一套軍服,每套軍裝上不做領子和口袋,省下每一分錢用於鋼廠的建設。新疆軍區還從軍人合作社的生產節餘中拿出2900萬元資金(舊幣),作為鋼鐵廠的創辦基金。

  在當時極其艱苦的條件下,投身八鋼建設的廣大解放軍指戰員和全體施工人員冒風雪,戰嚴寒,靠刨冰化雪施工。當時的頭屯河畔是茫茫戈壁,隻有國民黨部隊留下的一些舊廠房和馬棚。施工沒有行車、吊車、切割機和彎管機等,建設大軍隻能用人拉肩扛的辦法施工。製作高爐的爐體,十幾個人編成一個小組,晝夜不停地輪換著搖動一台老掉牙的卷板機下料,然後再由小夥子們掄起24磅的大榔頭,一塊一塊地砸。由於設備落後,礦石等原料的破碎全靠人工用榔頭砸來完成,給高爐加料則由工人們一框框從爐頂往下倒,許多幹部和戰士都被煤氣熏倒;軋鋼用的傳動裝置使用的是粗繩代替,鋼錠燒紅以後,工人們隻能用鐵鉤往外拉,往軋機裏喂鋼錠用的是手鉗;采礦用的是十字鎬和抬把,運礦用的是毛驢和駱駝……

  經過7個多月的日夜奮鬥,建設者們硬是靠著自力更生的勁頭,完成了初期的建廠任務。1952年4月25日,煉鐵高爐開始烘爐,並於4月30日煉出了第一爐鐵。當飛濺著火花的鐵水奔流而出時,整個車間爆發出了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王震也情不自禁地同大家一齊歡呼,並向全體職工高聲喊道:“祝賀同誌們勝利!同誌們辛苦了!”鐵水映紅了王震的臉,振奮了所有在場人的心。那幾天,人們圍在高爐前、軋機旁,歡笑、流淚、擁抱,歡呼新疆這塊土地上的變化。

  八鋼的創建,奠定了新疆現代鋼鐵工業的基礎,一期工程3萬噸鋼的規模滿足了解放初期的新疆對鋼鐵的需求,對邊疆的經濟建設和國防的鞏固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3萬噸鋼的產能當時在全國已經是不小的規模,因為1949年全國解放時我國的年鋼產量才僅為15.8萬噸。毛澤東主席把八鋼比喻為“十八羅漢”之一,稱讚“三皇、五帝、十八羅漢好!”(三皇五帝、十八羅漢是指“一五”期間我國建設的3個大型鋼鐵廠、5個中型鋼鐵廠、包括八鋼在內的18個小型鋼鐵廠)。從此以後,遠離祖國內地、交通不便、經濟落後的新疆,有了第一座鋼廠。

  “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經過60年的發展,八鋼已成為一座大型的現代化鋼鐵企業,屹立在祖國的西北邊陲。

  編輯: 張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easycity 回複 悄悄話 好文章!
現在八鋼很有可能因為經濟效益問題而被關停,但是它的曆史意義不容置疑。

看了博主的另一篇文章,“感慨於留學生的回國”,有一些想法:

其實,中國人曆史上從國事到家事,共患難不是問題,難得的反而是共安樂。
我現在在美國,老婆孩子熱炕頭,樂不思蜀。但是真要是中國有抗戰那樣的危難,貴州遵義湄潭的浙江大學我是堅決不去,前線當兵和敵後遊擊隊不敢保證有那麽高的覺悟。但是中國軍隊的後勤部門,軍工部門,民政部門,我一定會去。最低當一個汽車司機也會在國內。
當然,我也一定會堅持老婆孩子留在美國。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