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107)
2013 (179)
2014 (312)
2015 (483)
2016 (242)
2017 (225)
2019 (110)
2020 (257)
2021 (215)
2022 (337)
2023 (175)
2024 (161)
2025 (5)
成長於工人新村的我,感到很自豪,的確一些住市區的朋友有些瞧不起我們,認為我們是下隻角的,不過這和前麵那些爭論無關。
正因為我的成長過程,差不多看到了上海最有名的工廠--江南造船廠--職工宿舍的曆程,自我感覺有些發言權。
在跟貼的時候,我舉了個朋友的例子,一家六口三代住一間15.6(8?)平方的房間, 那是在日暉一村,解放初期的二萬戶工程,我朋友的父親是江南廠的老工人,七級半,寧波老蟹(寧波朋友別罵我),每月大約110元,一兒一女, 四口人五十年代初搬進去的時候,其實蠻可以的,生活水平也很高,朋友比我大好幾歲讀書有些問題, 姐姐在六十年代初就出嫁了,所以好些年三口人住這一間房在上海算是很寬鬆的了,朋友留了好幾級, 隻好不讀了,老子把棍子都不知打斷幾根也沒用,又不想兒子學壞更不願兒子去新疆,隻好在66年初提前退休讓兒子頂替進江南廠做車工,文革中有一段時候社會秩序有些亂,老子還是怕兒子學壞,就張羅著讓他娶老婆,很快生兩孩子,這就造成了那個三代同居一室的尷尬局麵。
從這個例子, 可以看出,五十年代的工人新村修建,讓那些大型工廠的高級技術工人們的確大大改善了居住條件,這些老工人解放前靠著手藝, 收入還是不錯的,何以見得?我小學同學的老爸們,個個的手表自行車都是解放前買的,好些連無線電(上海人稱收音機)都在解放前就有了, 但是,上海的住房則從來就是個大問題,這些老工人在解放前要不是在棚戶區建了小屋要不存好些時候錢在老式石庫門弄堂裏頂間小房子,很可能好些人並不知道這個“頂”是什麽,就是花錢買“居住權”,房子不是你的,租金還是要付的。因此,解放後的工人新村修建, 使得這些老工人能夠住上雖不算大但很便宜的房子, 挺開心。
還是拿江南廠的工人說事。
日暉一村的1號到50號,可住500戶家,分給了江南廠,當然全是七級打底的老工人(不是年齡老啊),插句題外的話, 至今我還不明白為什麽廣東人那麽多?我認識的那百十號人了,大約四分之一是阿廣。日暉一村修得早,房型不好房間不大,當時告訴工人們這是臨時性的,過不幾年會拆了重建(但工人們等了50年),等到江南一村和江南二村修建的時候情況就果然好些了,每個門洞的12戶中,一半是單間一半是套間, 而且廚廁不是一大幫人合用了,隻是兩家而已。我的那些同學們,一家人搞高高興興地住著,雖擠但子女大多還小,問題不大,因為領導們給大家的承若還是別急, 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肯定還會建更好的住房,大家的確看到的是三五年還不到,就有從日暉一村到江南新村的變化,那不就三五年的事麽? 沒想到這個空心湯元到現在六十年尚未兌現。
房子是死的不會變大,人是活的既會長大娘老子還可能會再生出弟弟妹妹,人均麵積的變小就這麽隨著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地來了。
倒是真的,我家的江南新村,唯獨上山下鄉期間,好像不擁擠,可一過年過節,兒子女兒回來啦,不過這好歹是暫時的,擠擠對付一下也還行。
最大問題的出現,在知青大返城後,不但兒子女兒, 還有些是拖兒帶女一家三口四口回來的,把個老媽一下子頭發就愁白了。可不能說他們不該回家吧,此刻很多人家裏,頭幾天的親情團聚勁兒過了, 實在的問題來了, 吵嘴打架翻臉離婚的,全出來了,怪得他們麽?
工人新村在上海從來沒被認為是"棚戶區".
我不知道習李有沒有計劃改造上海大片工人新村.
我所知道的日暉一村也是兩萬戶, 不完全是您說的那個樣子, 樓上樓下各五間, 兩頭的兩間長度大些因為無走廊. 一樓有一個廚房, 供十家人使用, 裏外各一水龍頭, 一個廁所有兩還是三個隔間(忘了), 不是一般的抽水馬桶也不是一條溝的蹲位廁所, 也是十家人合用, 所以很多人家仍然在家裏放個馬桶.
夏天洗澡則隻有輪流, 小孩則是大人拿個大木盆在樓前空地幫著洗, 所以夏天訪客得注意, 實在沒辦法就有可能就暫時"攆到室外坐坐".
至於該工人新村的煤氣, 是1967年煤氣管道沿長到斜土街道時才有的, 而臨近的楓林街道則一開建就有煤氣, 因為東安二村是市委市人委的宿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