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說過我家住在離龍華不遠的地方,1957年我們家搬去江南新村的時候,那條現在的中山南二路還是叫著龍華路,41路公共汽車隻到大木橋路龍華路口的南洋中學,是後來(那年我忘了)才延長去的龍華。
而我們去龍華,又幾條路線,可以從船廠路網黃浦江方向走,然後沿著鐵路走,這是我們最喜歡當然就是最常走的路線,沿著鐵路,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龍華機場,運氣好的話可以看到飛機的起飛降落。也可以走龍華路到東廟橋路左拐,注意,這個十字路口的西麵,原先是沒有路的,自從柯慶施要求市領導與工人同住的東廟新村建好後才開的一條路,路南油各六機部11所,路北則是東廟二村,最開始的路名叫龍山路,後來才連同成一氣地改稱為中山南二路,按下不表。接著回去說到龍華路,走到和謹記路的交叉口(那時有一座紀念碑,後來聽說是紀念十九路軍抗戰的,文革時扒了),再繼續走的還是叫龍華路,走過協昌縫紉機廠,其對過是龍華機器廠代號7314,也就是電影裏常見到的國民黨淞滬警備司令部,柔石等很多共產黨先烈就是這個院子裏被執行死刑的。若是剛才的謹記路繼續走就走到進5713廠的方向了,去龍華遊泳的話得走著到百步橋,我們就還是說龍華吧,過了協昌,左邊一條小路,旁邊很多小房子,是類似於棚戶區和本地房子之間水平的住宅,好些人就是協昌的員工,不拐順著走,很快就到了龍華鎮,一如所有江南小鎮,河是一定有的,走到這迎麵看得到的就是那座蒼勁古樸的龍華寶塔,我們以寶塔為中心來回顧龍華,東南方向是龍華鎮,北麵龍華古寺,再往西走,左口市機場路到龍華機場的大門,右手則是龍華公園。
在看對龍華寶塔的介紹時,老見到說是三國東吳孫權為他老娘造的,想來想去不可能,佛教的傳入是晉時啊,好象比孫吳早些吧,而且有帳可查的第一個佛教廟宇是洛陽的白馬寺,看來我的上海不但鄉親包括專家學者一樣不能脫俗地將曆史的糨糊往前搗了百十年。
那時的這段行程,沿途大多農田,倒是快到龍華的謹記路那一段,兩旁還真沒了莊稼,可就是這中間那座小橋的中線(不知哪位記得起小橋叫嘛名?, 就是第三毛巾廠俗稱“三毛”廠旁邊那座,拜托了),就是上海縣龍華人民公社龍華鎮和上海市徐匯區的“楚河漢界”, 線南靠龍華那邊的就是郊區戶口,每月少糧票一斤少油一兩每月四兩,線南德雖然有些真的在種蔬菜,但也是市區戶口。也就是說,那時不但有城鄉差別還有市區和郊區城鎮戶口的差別啊,嗚呼唉哉。歡呼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就是好來就是好就是好來就是好的朋友,要不要告訴韓正請他恢複這個差別呢?
[相傳在三國時期,西域康居國大丞相有一個大兒子,單名叫會。他不戀富貴,看破紅塵,立誌出家當了和
龍華寺(5張)尚,人稱“康僧會”,康僧會秉承佛旨,來到中華弘傳佛法,廣結善緣,他東遊於上海、蘇州一帶。一日,來到龍華蕩,見這裏水天一色,塵轍不染,認為是塊修行寶地,就在這裏結廬而居。他不知道,這裏之所以景致幽靜不凡,是因為廣澤龍王在這興建了龍宮。廣澤龍王見來了個和尚居住,心中很不高興。一時起了惡念,要興風起霧,掀翻和尚的草廬、把和尚嚇走。可是龍王突然發現草廬上放射出一道毫光,上有五色祥雲,龍王吃了一驚,他挨近一看,見康僧會神色端詳,正在打座誦經。龍王聽了一會兒,被和尚所誦的佛旨所感動,他不僅打消了原來的惡念,還走上前對康僧會說:自己願回東海去住,把龍王宮讓給康僧會,用來興建梵宇。康僧會接受了龍王的一番好意,他就把龍宮改建成龍華寺,還專程趕到南京拜會吳國君主孫權,請他幫助建造佛塔,好安置自己所請到的佛舍利。就這樣,在龍華寺中又建了13座佛塔,安放13顆佛舍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