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輕地揮一揮手

居美國華盛頓, 就職政府部門, 花甲年歲, 天天等下班, 月月等薪水, 年年等退休.
個人資料
華府采菊人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突然想起河南的兒歌

(2013-05-16 11:42:31) 下一個
我倒不是河南人, 隻不過上山下鄉時在那片厚重的"廣闊田地"裏"大有作為"(天曉得)了幾年, 很自豪地學會了地地道道的豫東口音的河南話, 絕對的可以和鄉下蹲村頭的老頭瞎噴, 保證不漏餡.
三年據說是自然災害的時候, 多災多難的河南鄉親們, 菜瓜當糧, 甚至菜瓜都不夠, 生產隊大辦食堂, 不過河南人不叫食堂而稱"大夥兒", 顧名思義, 大家一同起"夥"吃飯, 所以吃食堂就被說成了"吃大夥", 要說集體吃飯倒是省得家家戶戶的婦女老娘們做飯了, 一個"大夥"找幾個炊事員支幾口鍋, 由一個管理員老百姓稱之"事務長"的帶領, 做給大夥吃, 聽起來真的不錯, 您看, 幹完活收工後不用回家做飯啦, 直接到"大夥"吃就齊了, 吃罷回家, 炕(或床)上一挺, 可以幹那愛幹的事了.
好日子過了一陣子, 據說糧食"多"得不夠了, 大夥裏吃多吃少就有差別了, 個個都成了現在的新名詞"吃貨", 人人老愛盯著別人的碗了:"今兒這貨(河南話稱某家夥直接為某貨)咋飯比我稠哎?"
大家的鳥眼越盯越緊, 鄰居之間最後乃至家庭成員之間也盯來盯去的了, 生怕自己的碗中少了, 愛, 這人到了這份上了啊, 日他姐(河南獨特的罵人方式, 罵姐不罵娘), 啥球世道.

隨著糧食的日益缺乏(對不起了, 這是事實, 真的沒有越來越多), 碗裏越來越稀了, 於是一段兒歌出現了, 肯定不是階級敵人造的謠, 如下:

"碗裏的稀飯照月亮, 小孩喝了光尿床, 媽媽媽媽別打我, 長大我當事務長, 光吃稠的不喝湯!"

為什麽小孩羨慕那當事務長的呢? 想想, 管著大夥的, 不是自己想吃啥就是啥麽?
又有了另外一個"歌謠":

"一天吃三兩, 餓不死事務長";

更進了一步的話, 叫做:

"一天吃三錢, 餓不死炊事員".

我到那兒"戰天鬥地學大寨"的時候, 糧食已經不是那麽緊張了, 但是聽著過來人說的笑話, 也覺得挺有意思的, 由於事務長除了可以一天隻吃三兩而餓不死, 相必於炊事員的三錢也能活下去, 表麵看上去炊事員更厲害, 其實不是, 炊事員最後隻能"吃", 而事務長還可以"拿", 所以, 另一段話又出來了:

"當一個月事務長, 查帳要查一年."

我上大學前當過一陣事務長, 還好下台後沒查多久, 因為家不在那兒, 拿也沒有地方拿回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