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輕地揮一揮手

居美國華盛頓, 就職政府部門, 花甲年歲, 天天等下班, 月月等薪水, 年年等退休.
個人資料
華府采菊人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多少人還記得“文化廣場”的這場大火?

(2012-07-07 12:41:41) 下一個
1969年的冬天,“文化大.革命”的浪潮正“席卷”著全國大地。12月29日,位於上海市陝西南路永嘉路口的“上海文化.革命廣場”,在大修中發生大火。死13人,傷140人;燒毀建築8600平方米,損失折款329萬元。這場大火是1949年以來上海損失最大的一起火災。
“上海文化.革命廣場”解放前是設在租界內的賽狗賭博取樂的露天跑狗場。解放後,人民政府將其擴建後改名為“文化廣場”,作為重要集會和大型文藝演出的場所。當時“文化廣場”是上海最大的群眾娛樂場所。擴建時受當時的條件限製,觀眾廳利用了原來的水泥台階式看台,以鋼架、鋼桂支撐,呈扇麵形向南延伸出一個頂蓋,木屋麵板上鋪蓋油毛氈;而東、西兩側則完全敞開。觀眾廳內共有座位12000多個,全部是木質長椅。廣場南部的舞台則是鋼筋混凝土建築物,舞台台口高達15米,台口寬度超出20米,由於台口太高,安裝防火幕技術上有一定困難,所以,根據消防部門的意見在舞台台口的上方安裝了一道消防水幕,並在廣場西側設置了水泵接合器,以利消防車向供水管網加壓,經試用驗收,效果十分明顯。盡管如此,由於廣場是大型娛樂場所,人員集散量十分大,市消防處對廣場的消防安全不敢有絲毫懈怠,一直將其列為量重要的消防重點保衛單位之一。每次使用前均派專人配合有關部門進行消防安全檢查都在場值班,還派消防車駐防。
“文化大.革命”中,上海“文化廣場”改為“上海文化.革命廣場”。名稱增加了“革命”二字,其“革命浪潮”卻衝掉了一切規章製度。在“砸爛公檢法”的口號下,消防處機關的許多幹警被集中審查,消防業務陷入停頓狀態,以致廣場進行大修時,無人過問消防安全問題。火災發生前,觀眾廳內用1萬多根毛竹搭建了滿堂腳手架,大廳兩側是蘆席搭建的防風雨掩蔽物,整個廣場幾乎成了一個堆滿柴草的特大爐膛。對於這樣極端危險的情況,房修單位的施工人員不僅對此險情視而不見,而且為圖省事,擅自采用汽油噴燈烘鏟油漆。
火災當天中午,工人用噴燈烘鏟油漆幹活時,有1隻噴燈因燈內灌滿汽油,導致手動泵無法打氣加壓。生產組長見此狀不顧他人製止,未將噴燈火焰熄滅,就打開油蓋,帶火倒油,以致引起汽油燃燒。在場的工地負責人看見起火,本想把著火的噴燈扔出場外,慌亂中卻一扔扔在蘆席棚上,頓時,火引燃了蘆席棚,接著燒著竹腳手架和場內木質長椅。現場的工人紛紛起來滅火,誰都忘了報警。當大家發現滅不了火,想到要去報警時,已經晚了,大火已成燎原之勢,無法控製。
第一批消防車接警趕來後,廣場已是一片火海,帶火的煙柱高達100多米,繁華的淮海路因濃煙籠罩而頓時暗淡。大半個市區都能看到空中翻滾的蘑菇狀煙雲。起火後僅15分鍾,觀眾廳整個鋼結構屋架全部燒坍。著火的油毛氈片被高溫熱氣流托起,猶似滿天群鴉飛舞,向東北方向飄去,最遠的竟落到距火場幾公裏以外的北火車站附近。落下的油毛氈片有的還在燃燒。
在撲救中,最先到場的責任區消防由於原熟悉廣場的消防幹部已轉業,所以,沒有人指揮選擇最有利的進攻路線,也根本不知道使用舞台口的消防水幕以保護舞台,致使火勢又向舞台蔓延,將變壓器等舞台主要設施全部燒毀。從四麵八方趕來滅火的群眾成千上萬(其中有許多中學生),一時間,火場上人山人海,口號震天,秩序十分混亂。為了搶出主席台上的毛主席像和地下室糧食,許多人不顧危險衝進火中,造成了重大傷亡。
廣場的地下水管口徑隻有150毫米;後到的消防車接連不斷,僅公安消防隊的消防車就有27輛,還有一批企業專職消防隊的消防車,滅火中水壓嚴重不足。自來水公司不斷接到要求增加水壓的電話,於是一個勁地加壓,致使水管承受不料壓力而突然破裂,滅火供水中斷。大火在熊熊燃燒,消防車卻出不了水,消防人員眼睜睜地看著大火焚燒3個多小時,到15時15分火才被撲滅,實際上等於都燒光了,沒東西可燒了。整個廣場全部化為灰燼,連東側的戲曲學校也被燒掉一部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2)
評論
盧灣妮妮 回複 悄悄話 格個辰光,在茂名南路二小讀書,就了文化廣場對過,親眼目睹這場大火,老瞎人個。
納蘭 回複 悄悄話 小時候就住永嘉路陝西南路,倒是在文學城不止一次看見有朋友提及這場大火,我老爸那時候也才10幾20歲,倒是可以問問他是不是知道。
月亮雨 回複 悄悄話 記得是下午,我們都沒心思上課,全跑去看了,我們學校(五十九中學)還死了一個低一年級的男孩,說是去救火的,成為全校學習的傍樣,但據說平時在學校是個調皮搗蛋的男孩。
上隻角 回複 悄悄話 我知道,小時候聽大人談論文化廣場大火。
shparis 回複 悄悄話 記得。我那時還很小,但記得大家都湧到衡山路宛平路口的大圓圈五叉路口往文化廣場的方向看,可以看到黑煙,還有飛揚的燒焦的油毛氈灰燼。還有不少大人往那個方向跑,大概是去救火吧。這是我小時候印象深刻的一件事。
鄉野一村夫 回複 悄悄話 我就住在永嘉路,離文化廣場一步之遙,怎麽沒有聽說過?文中說69年冬,指的是69年初還是69年底?
雙城春秋 回複 悄悄話 我的鄰居,十幾歲的胡姓小夥子,去救火而成了烈士。
六月瘌痢 回複 悄悄話 當天我賴學。爬在對過房頂上。看了清清爽爽。當時感覺到很新奇的是:要等到一片火光衝天而起,迎風招展一會兒之後,房子才會轟然倒下。後來看911 時就有經驗了。

幾年前碰到一個留美用英文寫小說的中學女同學。她說當時她衝在了救火第一線。我倒不大相信。不然她怎麽沒有用英文寫一篇呢?
揚州一怪 回複 悄悄話 記得。我在永嘉路口差不多看到整個過程。沒多久上海文攻武衛就攔住了路口。消革會的救火車一部接一部。還有看到不少附近工廠機關的員工提著泡沫滅火機往裏麵衝。文化廣場的頂部是油毛氈鋪墊的,左右兩側冬天才用蘆席遮攔。都是易燃品。
鳥鳴鶯鶯 回複 悄悄話 當然記得啦!我那時已經去了上郊農場,聽到不同的傳言多極了,報上可沒你說得這麽翔實。很佩服你這今天能搜集到這些資料,謝謝分享!
華府采菊人 回複 悄悄話 應該說最勇敢的是隔壁戲校的學生,恐怕傷亡的最多也是那兒的吧。
那時的“安全操作規程”被當作“框框”,隨意地被打破, 是事故發生的根源,還有就是上海船廠的風雷(好像是吧)號在船台上著火,也是打破洋框框,一麵加油一麵電焊造成的事故。
另外也是上海船廠的一座塔吊打破了6級大風不得使用的洋框框,非起吊鋼板不可,真的就“哐”的一聲,倒塌了。
SHIFRA 回複 悄悄話 記得。 那年我十歲,在長風公園玩,遠遠地看到一片黑煙衝天而起,並有火光。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