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輕地揮一揮手

居美國華盛頓, 就職政府部門, 花甲年歲, 天天等下班, 月月等薪水, 年年等退休.
個人資料
華府采菊人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穿越戰火守衛愛情 97歲老教授走了

(2012-07-04 07:35:34) 下一個

12月2日淩晨4時36分,97歲的馬建策走完了他生命的最後一程。在三女兒馬開蓉家裏,他閉上眼睛,安詳地離開了人世。昨日,馬建策的生前同事和好友陸續趕來,希望在今日的遺體告別儀式上,再見他最後一麵。

作為一名前西南農業大學的教授,馬建策幾乎將所有時間都放在了教育事業上。他曾參與全國高等農業院校教材的編寫工作,他的名字曾被《中國當代科技名人成就大典》收錄。每年生日,他幾乎都能收到學生寄來的賀卡;他教育子女:“不打人的教育才是最成功的教育”。

穿越戰火 有情人終成眷屬

馬建策是四川瀘州人,1937年,他畢業於江蘇南通學院農科農藝係。後來,抗日戰爭爆發,當時馬建策正在南通學院任助教。“父親當年已經和母親訂了婚,母親是江蘇人,在一所醫院當醫生。”馬開蓉回憶說,在這種情況下,爺爺連發數封電報,稱自己病危,要求父親速回瀘州。

無奈之下,馬建策與未婚妻分離,於1937年8月13日踏上了從上海到重慶的客輪。戰火紛飛中,馬建策乘坐的客輪遭到日軍襲擊,“幸好父親躲過了子彈。”半個月後,他抵達重慶,在一所學校任教。戰火隔斷了他和未婚妻之間的聯係,彼此甚至不知對方是否還活著。“當時,外婆曾對母親說,找個人重新嫁了吧,那個四川男人音信全無,都不知道是不是還活著。”馬開蓉回憶說。

然而,馬建策的未婚妻並沒有放棄。1942年,她輾轉來到重慶,多方打聽馬建策的下落並最終找到他,兩個人隨後結為夫妻。“當時由於戰亂,母親不得不在臉上抹上灰,裝成逃難的人,一路走過來非常不容易。”馬開蓉說。

“不打人的教育才是最成功的教育”

結婚後,馬建策曾在川內多所高校任教。馬開蓉說:“父親和母親工作都忙,常常沒有時間照顧我們。家裏有5個子女,幾乎都是兩個保姆在照顧。”

全心撲在工作上的馬建策,在教學上一絲不苟。“那時候,在學校裏,父親很受學生歡迎,他講究教學的藝術,不死記硬背,不強製要求,而是采取啟發式和點撥式的教學方法。”即使在90歲高齡以後,他仍常常在生日那天收到學生寄來的賀卡。

“父親對我們要求很嚴,有時候也會說重話,叫我們站到門背後去反省,但有一點,他從不打我們。”馬開蓉說,6歲時,一家人住在重慶,父親給她一塊錢,讓她過江去買橘子。年幼的她貪玩丟了買橘子的錢。“我非常害怕,一塊錢在當時也不算小數目,我想回家後父親肯定會打罵我。”

然而,讓她意外的是,父親並沒有懲罰她,甚至連重話都沒說一句。“他說,教育不能打人,不打人的教育,才是最成功的教育。”馬開蓉說,“我始終記得他的話,不打人的教育,才是最成功的教育。”

愛讀書 “要科學不要彩電”

新中國成立後,馬建策一直在西南農業大學(後與西南師範大學合並為西南大學)任教。他自學進修了測量學,又能熟練使用英文和日文,在學校裏頗受歡迎。因為工作熱情,他一直到74歲才退休。1979年,時年65歲的馬建策還參與了全國高等農業院校試用教材《測量學》的編寫工作;1986年,他主編了《城鄉建設測量技術》並出版……在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馬建策多次在相關學術雜誌上發表文章,並受到高校、科技部門的表彰。

老人喜好讀書。馬開蓉說,1980年,在美國的姑媽要給父親買一台彩電,遭到父親的拒絕。“父親說,要科學不要彩電,你給我多買些書回來吧。後來,姑媽就給他買了幾箱子書回來。”

12月2日淩晨4點36分,因為肺炎引起的腎功能衰竭,老人安詳地閉上了眼睛,走完了生命的最後一程。“父親走得很平靜,他最後說,我該走了,你母親在那邊都等我10多年了。”馬開蓉說。(原載於《成都商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英三 回複 悄悄話 我不知道怎麽用準確的語言表達對伯伯的尊敬。
我看您寫的很多回憶您這一生,非常願意看。
看到您拍那些花,做辣椒醬讓我感覺到有您這些,使我生活不浮躁。
祝福您健康!
生活幸福!
如果旅遊來英國請聯係004407541954651
華府采菊人 回複 悄悄話 這是我的八伯伯,解放前是在相輝學院(即複旦離開重慶後留下的學院)教書, 解放後合並成了西南農學院的一部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