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107)
2013 (179)
2014 (312)
2015 (483)
2016 (242)
2017 (225)
2019 (110)
2020 (257)
2021 (215)
2022 (337)
2023 (175)
以前說過,有時間就寫一下東安新村。
東安新村之所以在工人新村裏特有名氣,是因為其中的東安二村曾經是市委宿舍,連柯慶施都住過。
事情是這麽的。
大約在1958年吧,陳毅調離上海後, 柯慶施當上了華東局第一書記上海市委第一書記南京軍區第一政委上海市長,又成了政治局委員,緊接著1964年(?)又兼任了國務院副總理,紅得燙人。我想起源應該是市委需要加蓋家屬宿舍了,柯慶施不知出於什麽原因,提出市委幹部要和工人們住一起,於是在興建當時的東廟新村時,就把這個計劃列入了,地點是東廟橋路和龍華路交界處,在1964年的社會主義教育運動中上海改了一批帶有封資修意義的路名, 比如梵皇渡路改成萬航渡路,東廟的“廟”字很不妥當, 便按照上海馬路的命名規矩, 改成了東安路, 因為湖南就有一個東安縣。
東安一村是普通老百姓住的,我的中學同學住這裏麵的不少, 大多是一家人一間房,可能最大的館就是702所的陶錫根所長吧, 不過一個局級幹部,其實局級也不小了, 隻不過待會兒會說到對麵東安二村的大官們,所以局級就不算什麽了。這張是現在的東安一村一棟尚未裝修的房子, 多寒磣。
一旦裝了修,好比女人做了臉, 著實就大不一樣了,我想裝修是按照某種順序進行的吧, 好歹等上個一兩年, 每棟樓都能煥然一新的。
這東安二村的故事比較多,因為住了“官”而且有“大官”。
二村分為“內二村”和“外二村”,外二村大多也是些普通老百姓, 不知有無政審在前, 因為畢竟帶上了個“與市委領導們住在一起”的高帽子,我也有同學住這兒, 好像也隻是一家一間房。
我專門跑內二村去照了一張門牌號碼的照片, 這內二村就住了很多市委的一般幹部中層幹部乃至局級幹部了, 當然他們家的不是一家一間房了, 我有倆同學住內二村, 一個其父親是個正處級幹部,三兄弟姐妹, 三間房, 我好像覺得她母親耍了一點小心眼,因為正處級家三子女在上海很難分三間房了, 我恍悟記得她家還有外公外婆什麽的,那就靠這多的兩口人菜多分一間方吧, 這是我的懷疑而已。另一同學父親是個工人, 兄弟姐妹4-5個, 沒有辦法, 工人隻能住一間,那時雖說把“工人”放在嘴邊說成是老大哥, 其實好處沒有, 比不上知識分子, 這倒是句實話, 那時的分房政策是知識分子優於幹部的。
關鍵的關鍵在此,鋼材說了二村分內外, 在內二村裏還有一個“內內二村”, 總共每幾棟樓, 如果我沒記錯,底下這張就是“內內二村”之一了, 這就是市委領導們住的地方, 據說柯慶施住了幾天, 我們國家的政保規定非常嚴密,什麽級別必須要有什麽樣的保衛措施, 大官也得聽從小保衛幹事的命令,大概對政治局委員的政保工作實實在在不好落實, 柯大鼻子很快就搬去了康平路大院, 他在這住, 其他領導不敢不住, 他前腳一走,第一個就是中央候補委員陳丕顯立馬滑腳,搬了, 倒是那位應該說實實在在的柯慶施的繼任市長曹荻秋, 老老實實住了五六年, 應該就是這棟樓。現在的狀況好像還是比別的房子好些, 是麽?
順便也給出幾張街景照片
不遠的東安三村, 整個兒就是老百姓裏的老百姓住的了, 不過現在好像和當年一點也不一樣了。
說到這一片,不能不提一下我的母校,雖然這所學校之沒有名(實在不好用什麽不好聽的話來描述自己的母校),這是一所建於1964年的初級中學, 本人不幸就是該校的第一屆畢業生。迷迷糊糊的一所中學,要啥沒啥, 可是,大約在1973-74年間, 體育老師淩齊奎,不知哪根筋接到了別的地方, 帶領這學生練起了擊劍, 可他也不會, 現學現教, 搞得有聲有色, 後來的哪年呀,一下子又有個全運會,又有了擊劍項目, 市體委上哪兒去找一幫擊劍運動員啊?哪知這所不起眼的學校裏, 居然有這麽一支擊劍隊, 一不小心, 零陵中學擊劍隊就成了上海青年擊劍隊,淩老師也一不小心成了上海青年擊劍隊的教練,現在就成了上海的特色體育項目學校了。好歹我們這些校友臉上也有點光彩了。弄得香港的邵逸夫都起了勁, 投錢建了個“逸夫”擊劍館,更神氣了。
說起零陵中學,我想起一件事。那時無線電收發報是一門國防體育。在徐匯區,南洋中學的實力最強,接下去好像就是零陵中學(或者是茶陵中學)。這裏有南洋的老校友嗎?
不過在這裏我所感興趣的是采花人把東安新村剖析的比較詳細,我總算搞懂了為什麽東二小學是重點小學這回事了。
零陵中學的確是1964年新建格, 我呢是從別個學堂集體轉過去格,去格辰光是初二,隔末算下來是66屆,雖然是1968年滾出學堂格,今朝儂就自家去算算我個年齡伐,阿是可以等退休了,是伐。
其實旁邊還有一個蠻有名氣個華僑新村。
零陵中學的確是1964年新建格, 我呢是從別個學堂集體轉過去格,去格辰光是初二,隔末算下來是66屆,雖然是1968年滾出學堂格,今朝儂就自家去算算我個年齡伐,阿是可以等退休了,是伐。
其實旁邊還有一個蠻有名氣個華僑新村。
不過感覺你心態挺好的.
那位龍山新村出來的, “龍山”是5703廠的宿舍吧,小時候我們吧龍山小學叫做“飛龍子弟小學”的,對伐?
還有那位校友, 不知是哪年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