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長寧區某處的一條馬路上,此處乃豪宅一幢
從西往東看過去,好幽靜高雅的所在啊,想必“上隻角”吧
回答是未必, 甚至在一幢房子上,你都可以看到兩個不同的天地,比如這棟樓,原始狀態小洋樓一幢,可不知什麽時候由什麽人,原因則不用說了那是猜得出的, 在房子的車庫上加蓋了這麽一個難看破爛但可以解決幾口人的居住問題的違章建築,整體破壞了。
再往前走十米, 這房子就命好些, 沒被烏七八糟地加了這加了那,洗洗臉刷刷牆,“小別墅”了吧,儼然上隻角的“腔調”。
不用多走, 隻需跨過窄窄的小馬路, 你就可以看到完全不同的另外一個世界:下隻角也。
馬路的兩旁,生活的不一樣,可小學中學孩子們一起上, 若是同學十餘年,相互也會串串門,心裏會咋想?羨慕之中一定是帶著不平, 文化大革命的炮聲響起來的時候,實在氣不忿的就跑對麵去鬧騰一番, 反正破屋的平均成份一定比對麵小洋樓的好,我不同意這種做法,但我同情“窮邊”。
廣大人民群眾中, 蘊藏這無窮無盡的創造力, 這種上海灘特有的老虎天窗,提高了房屋的利用效率。
你說說住這幾十年,就看著對過洋房裏同學的不同生活,碰上了機會, 會不會有可能采取一下革命行動?又則,破屋裏的漂亮小姑娘,要是有個機會嫁到對麵小開家,哪怕受點富婆婆的氣,哪怕盡量減少回娘家的次數, 至少可以天天用抽水馬桶而不“拎出來”,忍也得忍下去啊, 不為自己也得為下一代。至於小夥子, 想吃對麵的天鵝肉就難上加難了,有哪個父母願意女兒從馬路這邊的小洋樓嫁到對麵的小破屋呢? 這不是當年所批判的資產階級思想, 任你貧下中農老工人也想得到的啊。
我們這種既不這邊也不那邊的人, 用腦子想想倒也對兩邊的人的想法都還算理解,理解萬歲。
恐怕這種“住房類的階級仇恨”一直延續到了現在, 隻希望不要發生那種可以使人瘋狂地去對麵鬧事的大環境。
...假如沒有人物,便做不成事情,剩下的隻有一幅風景,就成了一幀畫了。若還有些聲音,可以變成一支小曲兒;假如隻有人物,這些人物什麽也不做,那就成了一張照片,而且是報名照了。...
城市無故事 節選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