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看到那麽多人推崇田子坊,查了下地址, 不就是原來的打浦橋泰康路小菜場嘛,回國時抽空去打了一圈,感覺和那些“上等人”不一樣,好歹也得說出來, 哪怕掃了大家的興。
這兒還住著居民, 得聽聽他們是怎麽說的,從這些自行車的擺放, 感到了一種親切,也能體會他們的生活的酸甜苦辣。
這棟房子顯然已經全部租出作了“生意”。
樓上好像還住著普通居民, 夏天的席子到秋天也洗一洗曬一曬。
說句不好聽話,尤其是北方的朋友特別要注意,從這走過小心中了頭彩,看看頭頂上那家人晾出來的是什麽東西?
不必忌諱了, 倒不是說入鄉隨俗,本地的男人未必“不在意”從女人的褲子底下走過,上海的石庫門弄堂的晾衣方式使得這類事件在所難免,房子隻有那麽大,將洗好的衣服往窗外一伸,挺好,你命好的話,滴下來的水掉你頭上。
這麽一修那麽一裝,不起眼的石庫門弄堂倒也真的重新煥發了青春,可惜隻能合適與做生意, 居住呢? 未必。
我和幾位住戶聊了會, 大家都是同齡人,看法也就很容易接近,一半老太氣憤地說:“全是陳逸飛那搗漿糊朋友,一樓格人家交關要嘸自家做生意要嘸租出去,還有幹脆賣特了, 樓上廂個人家有些就得僵了,審議嘸生意勿好做借嘸借勿出去,賣友賣勿特.“ 我問她”衛生設備特衲裝了伐?“ 她回答:“謝天謝地, 裝好了, 要勿是還要自家拎馬桶格就要命了。”
她興趣蠻高地給我說“對過的新新裏,老早就拆遷了, 台巴子出鈔票建了日月光廣場, 勿要太嗲噢”,我說“阿是小菜場傍邊伊隻弄堂阿, 記得老底子大家勿是講新新裏是拉三窩嗎?”, 她的回答幹脆“是格是個, 就是伊隻拉三窩, 現在嗲得不是一眼眼”。
東西當然不是一般的貴,哄遊客的嘛
來自國外的看看稀奇,國內他處來者湊個熱鬧, 發展的結果是田子坊不再隻是田子了,隔壁誌成也田成一片了, 想起那位說到原來的新新理現在的日月光的感觸,若是新新裏尚未拆遷,不是也可以這麽一包裝,弄兩“小拉三”腔調個小姑娘馬路上一立, 鈔票勿要太好賺噢。
朋友們, 田子坊可以去看看, 可千萬不要以為石庫門生活是那麽的浪漫,這是被包裝過的。
阿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