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 ”上下隻角“一直是平民百姓的話題,可是, 上海男人或女人, 似乎不能僅僅從"住哪兒"來分類吧, 這隻能是其中之一, 而家庭背景--爺老頭子是大學教授與煙雜店店員有差別吧不管他們各自住在哪裏, 本人教育程度--大學畢業和小學三年級有差別吧也不論他家在嘉善路還是清真路, 所交朋友的層次--打橋牌和隻會打大怪路子的有差別吧都是打牌啊,工作環境--環保研究所和環衛站有差別吧好歹都帶了個環字雖然,用不用腦子--整天隻知道人家哪能講的和凡事自己總要想想看的有差別吧, 加在一起, 恐怕要比住"上隻角""下隻角"更重要吧. |
|
|
|
其實, 好多大學教授太太, 壓根兒不在意說出自己所居住的地方是否"下隻角", 比如複旦大學宿舍, 不但在"下隻角"而且連上海市區戶口都沒有, 那兒老底子, 就是講改革開放前, 是上海市寶山縣五角場鎮的戶口, 在上海稱之為郊縣戶口, 每月隻有四兩油, 連糧食定量都比市區每月少一斤, 但大學教授在三年自然災害時的照顧供應, 卻一點也不比市區的教授少, 所以那兒操全國天南海北口音的教授及教授太太, 一點不在意別人會瞧不起他(她)們, 隻因為住"下隻角", 幫幫忙, “衲迭種”市區所謂 “上隻角”的石庫門的小市民, 能被這些老公每月拿二三百但不一定會說上海話的教授太太看得起就不錯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