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溫相:趙紫陽對胡耀邦致命的最後一擊

(2010-01-24 03:49:30) 下一個

【原創】胡耀邦下台前後

[ 溫相]

倒胡派早在一九八二年就開始有計劃的推倒胡耀邦,首先是占領了真理大討論以來的主陣地--中共中央黨校,起因就是因為中共中央黨校主辦的刊物之一《理論動態》第282期登載了署名文章《謙虛謹慎和實幹精神》,

聯係到此前的文章《跳出圈子想問題》中提及的“言必稱‘一五’,行必法‘一五’,被人一狀告到陳雲的麵前,說是譏諷陳雲,我們都知道一五計劃是陳雲早年的傑作,而告狀的人又是黨校內部的領導,更主要的是此人曾經是陳雲的秘書。

陳雲在一次政治局常委碰頭會上對胡耀邦說:“我是支持你的,你不要搞那麽一批人在黨校裏麵反對我。”282期的文章的執筆人孫長江以後受到特殊責難,如果沒有聶榮臻出麵力保,很有可能和阮銘一樣流亡海外。

談到這裏有必要交待一下胡耀邦和陳雲的關係,陳雲是黨內撥亂反正之後僅次於鄧小平的重要角色,特別是葉帥病故之後,陳雲得以大步的走到前台,他手中掌握著中央紀委這張王牌,再加上鄧小平對他的信任以及他在黨內的老資格,所以,其威風是很大的,他對於胡耀邦本來並無惡感,但是,經過這次事件之後,陳雲對於胡耀邦的看法有所改變,

陳雲的這位秘書王某以後調到中共中央書記處研究室,做鄧力群的副手,再以後被陳雲派到更為重要的崗位上主管幹群關係,黨校事件作為陳雲以後評價胡耀邦的一個重點,陳雲在政治局主持召開的生活會上指責胡耀邦八個字:“不懂經濟,用人不當。”後麵四個字就是專門指的黨校事件。王震上來之後,胡耀邦原來扶植的一批中青年骨幹先後去職,有的還被開除黨籍,王震在黨校宣布陳雲的講話要點,稱不同意陳雲的講話就是三種人。包括馮文彬等人以後都黯然消失。

一九八三年一月二十日,胡耀邦在全國職工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做了題目為《四化建設和改革問題》,第二天由《人民日報》全文刊登,隨後就遭到陳雲的指責,陳雲問胡耀邦這篇講話為什麽沒有送給他事先看?還要不要十二大的路線等,口氣十分嚴厲,而此番責難立刻被鄧力群、胡喬木等人捕捉到,他們四處宣揚陳雲的講話,

萬裏希望趙紫陽出麵幹預一下,趙紫陽沒有說話,以後萬裏親自找到楊尚昆向鄧小平做了匯報,鄧把鄧力群、胡喬木、王鶴壽找去講:“你們這麽搞是什麽意思?”王鶴壽說他並不知情,鄧小平隨即在政治局會議上宣布此事“就地停止”,“胡趙體製不能動”。

此後,關於經濟工作上的翻兩番事件上,陳雲再次和趙紫陽一起指責胡耀邦“亂打岔”,“不懂經濟”,“幹涉國務院”等,有效的動搖了胡耀邦在小平那裏的信任基礎。

陳雲在對胡耀邦提出批評之後,還在人事上進一步限製胡耀邦的權力,繼黨校事件後,中宣部部長換上鄧力群,鄧力群還兼任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進入核心圈子,趙紫陽通過鄧力群等人把對葉文福的處理決定中胡耀邦的批示送給鄧小平,鄧小平親自發動的批判《苦戀》一事,此事以後還選登在《鄧選》中,是鄧的四項基本原則體現之一,而胡耀邦對於白樺的處理是持有保留意見的,不同意采取毛澤東時代文藝討論采用政治幹預的手段,特別是葉文福本人在北師大的一篇講話,直接攻擊軍隊的領導人,總政治部大為光火,這件事的處理由韋國清親自出麵掌握,

本來這件事已經在一九八一年處理結束,這時候趙紫陽舊話重提就是為了給鄧小平作出一個暗示。鄧小平當時雖然沒有作出表態,但是,隨後他在中央會議上強調:“我在六中全會上講反自由化要反二十年,有人不愛聽,現在再加上五十年,一共七十年,一直反到下世紀。”

這裏的有人無疑就是胡耀邦。而事實上真正熱衷於自由化樹立個人權威借以控製政治局麵的恰恰是指責胡耀邦的趙紫陽其人。

在胡耀邦的外延上,地方諸侯中支持胡耀邦最力的是任仲夷和項南,任仲夷與項南也是鄧小平親自提拔重用的幹部,小平同誌對於他們始終抱有好感,

但是,倒胡派抓住晉江假藥事件和海南汽車走私事件迫使這兩個人離開了領導崗位,習仲勳、楊尚昆、萬裏三個人都曾經在廣東、福建問題上仗義執言過,然而沒有扭轉大局。可以說,在一九八六年前後,胡耀邦的地位已經開始發生了根本性的動搖。

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中紀委負責人之一的黃克誠病逝,而後作為中共中央主要領導人的胡耀邦沒有出息黃克誠的追悼會,敏感的西方社會就說“胡失寵了。”

就在黃克誠病逝的第三天(黃克誠死於十二月二十八日),鄧小平對於學運事件表態,同時建議中央政治局考慮領導人改選問題。一九八七年元旦,胡耀邦向鄧小平提出書麵請求,請求免去他的總書記職務。

一月十日到十五日連續六天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和生活會,批評幫助胡耀邦認識錯誤,在會上趙紫陽第一個講話,他給胡耀邦扣上了兩頂關鍵的帽子,第一個是破壞集體領導體製,隨意幹涉國務院經濟工作;第二個是反對自由化不力。

這時候,陳雲建議宣讀趙紫陽給鄧小平和他的那封五月來信,這封信直到這個時候胡耀邦才第一次看到,因為當時薄一波離陳雲做的最近,結果由薄一波來念,薄一波的宣讀以後被訛傳為薄一波嚴厲指責胡耀邦,為此薄一波同誌的秘書王某再次對我們做了說明,薄一波在那次生活會上處在一個十分尷尬的境地,

薄一波因為六十一人事件長期受到迫害,七七年找到陳永貴和華國鋒、姬鵬飛等,他們都不給予正麵答複,其中陳永貴還譏諷薄一波要翻偉大領袖毛主席的案是全國人民不能答應的,直到胡耀邦出麵才解決,

所以,薄一波對於胡耀邦是一直比較敬重和感激的,但是,在這樣的會議上顯然套用私人感情是不可能的,

所以,薄一波的發言斷斷續續,基本按照事前定規下來的調子說的,沒有自己的發揮,比較趙紫陽、王震、王鶴壽、胡啟立、彭真等人的講話簡直不值一提。

在這幾天的會議上,胡耀邦違心的承認了自己的錯誤,同意中央集體的決定,同時表示要“尊重新領導,搞好團結。”這次會議上,胡耀邦因為傷心一度痛哭,

這本來是會議內部的事情,然而竟然被趙紫陽用公開講話的形式給傳達了出去,進一步達到搞臭胡耀邦的目的。一九八七年一月二十八日,趙紫陽在中共中央打招呼會上做了如下的講話:

趙紫陽說:“黨中央早在一九八四年就覺察胡耀邦不行,想要去掉他,但是,考慮到十二大召開不久,過早解決這個問題對於穩定大局有影響,所以預備在十三大解決,顯得更加自然些,這次學生鬧事,胡耀邦看到自己造成的惡果,痛哭流涕的提出辭職,在京的政治局委員認為現在這種情況下再讓胡耀邦解決這些問題已經不適當了,於是,就必須提早的讓他下來。”(全文引自《情況反映》8701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趙紫陽同誌向在京有關部委負責人打招呼講話傳達要點通知》)

趙紫陽的原話中對於胡耀邦連同誌的字眼都沒有加入,要知道會議還是決定保留胡耀邦常委的名義,還主張把胡耀邦的問題看作黨內矛盾處理,直到中央文件下發時,才加上同誌的字樣。

根據李銳同誌轉述胡耀邦生前的回憶,一九六四年時,胡耀邦就曾經向黨中央建議啟用趙紫陽,來共青團做第一書記,接他的班,胡耀邦在很多公開場合下從來都是比較尊重趙紫陽的,更沒有向趙紫陽這樣公然的把胡耀邦的“痛哭流涕”堂而皇之的暴露在中央和地方的負責人麵前,

趙紫陽利用胡耀邦和鄧小平關係的疏遠達到了瓦解鄧小平對胡耀邦信任的目的,進而倒胡使得自己成為鄧小平之下的第二號人物,但是,他沒有想到的是唇亡齒寒,胡耀邦下台不久的兩年多一點時間後,他也走到了盡頭,而且,他失敗的比較胡耀邦還要慘,可謂是身敗名裂、萬劫不複。

吳江同誌在總結趙紫陽對待胡耀邦下台事件時曾經這樣評論過:“趙紫陽對於胡耀邦的下台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可以說趙起了關鍵性的作用,他把兩項最嚴重的罪名橫加到了胡耀邦的身上,趙紫陽要求“解決胡耀邦問題”恰恰為其他人“接著解決趙紫陽問題”創造了條件。”

他還說:“趙紫陽在承擔政治體製改革的重任之後,而是把它看作是政治造勢,掌握政治全局的機會,把自己置身於政局的核心地位,因此,在趙紫陽的領導下,首先是自上而下的設立機構鋪攤子,組織一些人馬為他造勢,製造輿論,到處製造空氣,鼓動情緒,以致於一開始就引起社會的不安。”

胡耀邦正是因為處在權力的風口浪尖上所以才遭到了一些人的嫉恨,而趙紫陽並不慮此,反而以為胡耀邦一旦下台,自己就可以放手大幹,平心而論,鄧小平設計的胡趙體製是比較科學的,

胡耀邦長年在中央工作,而趙紫陽又長年在地方工作,他們兩個人搭班子可以優勢互補、各取所長,特別是胡耀邦本人人品高潔、毫無野心,在這樣的一個領導者的覆蓋下很容易營造出寬鬆的政治氣氛,

可是,趙紫陽沒有領會鄧小平的深刻戰略意圖,反而把胡耀邦看作是他自己進步的阻礙,必欲驅之而後快,所以,當胡耀邦收到苦果的同時,趙紫陽的苦果也在進一步的成熟。

全文節選自本人的長篇係列《趙紫陽對胡耀邦致命的最後一擊》

【原創】胡耀邦和趙紫陽--趙紫陽對胡耀邦的發難(上)

 [ 溫相] 於:2004-12-28 17:57:38

趙紫陽是當時鄧小平等同胡耀邦一起考慮的一位頂尖級的政治人物,此人最大的特點是熟悉經濟活動,建國之後在廣東以養豬著稱,思想上一度和鄧小平等老一輩息息相通,

並且因為陶鑄的此前的鋪墊,趙紫陽之於鄧小平可以說十分的熟悉。中央原來準備調陝西省委負責人王任重和四川省委負責人趙紫陽一起入京,以後單獨考慮趙紫陽,準備任命他做國務院副總理,主管農業,因為趙紫陽號稱精通農業,在四川期間,77、78兩年四川糧食增產100億斤,以致於百姓流傳:要吃糧,找紫陽。

但是,當中央有關領導找趙紫陽談話時,趙紫陽居然利用其他理由推托了,中央就隻好調來王任重擔任國務院副總理,而一向寡言少語的當時地位已經岌岌可危的華國鋒此刻說:“紫陽不來是等著我的位置呢。”(指的是華國鋒的兼職國務院總理)

作為中央這麽一個重要的決定,趙紫陽能夠用很簡單的理由給推了出去,那時候看來趙的政治行情已經看漲了。

鄧小平、胡耀邦、趙紫陽組成十二大以後的中國政壇的三駕馬車,這個格局以鄧為主體,鄧小平經常說:“天塌下來有胡耀邦、趙紫陽頂著。”以後他和法拉奇談話時還是重複了這句話,隻是在公布的時候改成了高個子。

類似的話的改變毛澤東也有過,比如章含之回憶,毛澤東本來對張春橋、王洪文說:“你們多讀一些外語,免得上了喬老爺、姬老爺的當。”發表以後就給改成了“外交部的老爺們的當”。

趙紫陽是中共黨內的開明派人物,在堅持改革開放上他是一直比較堅定的,也就是這點一直被鄧小平看好,直到他走到對立麵以後鄧小平還是堅持說這個觀點。

一九八三年清汙的前後,在中央書記處召集的會議上,根據《人民日報》社社長秦川的回憶,趙紫陽針對鄧力群、胡喬木等人的聳人聽聞曾經細聲慢語地說:“ 我看社會主義有點剝削也沒什麽了不起。”(回憶原文如此)會後,趙紫陽單獨找了鄧小平談起這件事,同去的還有萬裏,

根據萬裏同誌的親屬萬伯翱同誌回憶,鄧小平對胡喬木、鄧力群的講話不滿意,不過就說了一句話:“堅持改革開放這一基本點不能動搖,其他的都是目。”

趙紫陽在初來中央的時候,介入黨內事務比較少,不過,他是旗幟鮮明的站在鄧小平和胡耀邦這邊的,在平反、真理大討論問題上,他是鄧派的頭號大將之一。八二年之前,胡趙二人的關係雖說不上蜜月,可也相安無事。

(未完待續)

【原創】趙紫陽對胡耀邦的發難(下)--趙紫陽五月來信

[ 溫相] 於:2005-01-03 17:07:08

趙紫陽在一九八四年五月二十六日給鄧小平專門寫過一封信,同時抄送陳雲,這封信實際就是打響了推倒胡耀邦的第一槍,也是打向胡耀邦背後的最為致命的一槍。

而對於這封信的內容,趙紫陽本人顯然比任何人都特別關注和垂青,在他晚年接受一些人詢問時,作為八九事件的主要經曆者,他一反常態的沒有首先回答學生運動的事情,反而幾次三番的就這封信做過幾次重要的辯解,他本人近乎病態的一再強調這封信的內容僅僅限於健全黨的組織生活和完善中央領導製度,而沒有涉及攻擊胡耀邦或者要求換馬的東西在內,也就是因為趙紫陽這種異乎尋常的辯解更讓這封信顯得十分的重要,

為此,我們專門走訪了薄一波同誌的原秘書王×同誌和中共中央辦公廳秘書二局的劉××同誌,並且在中共中央黨校內部資料室、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共北京市委政策研究室《情況反映》編寫組的有關同誌的協助下,看到了這封至為關鍵的信的影印件。稍後,我們將對此給予一定程度的披露。

本文無意於對趙紫陽的功過是非做出必要的判定,而是旨在說明一點,那就是近年以來,趙紫陽及其海外的追隨者們一再否定趙紫陽在胡耀邦下台事件中所起的推波助瀾和決定性的作用,盡量回避或者轉移話題,從而讓人們感覺趙紫陽似乎在這件事上沒有任何責任,更不要說什麽“落井下石”了,但是,當我們重新回顧這段曆史時,事實告訴我們這並不是真相,因而,我們感覺有必要就此事對大家做適當的澄清,還曆史一個本來的應有的麵目。

趙紫陽和胡耀邦的分歧不僅來自各自所代表的力量的不同,也是來自他們對於八十年代中國政治、經濟的主張的不同。

趙紫陽早在四川時就曾經對中國以後的政治發展做過一個預見,根據陳俊生(生前)、吳江等人回憶,趙紫陽認為八十年代的中國應該是“政治上反左,經濟上反右。”而胡耀邦的主張則是政治、經濟上都要反左,具體到經濟的改革方麵,胡耀邦主張積極調動勞動者的生產熱情、調節責權利關係,而趙紫陽則主張“利改稅”,

這還在其次,而是一九八四年,胡耀邦本意在加強中共中央書記處和國務院關於經濟領域內領導的通氣,準備成立一個由中共中央書記處、國務院牽頭的經濟匯報會這麽一個半鬆散的組織,可是,就是這麽一件黨內組織製度允許的範圍內的事情引起了趙紫陽的極度不滿,他認定這是胡耀邦要對國務院動手術的前兆。

國務院主導經濟工作一直是在中共中央領導之下進行的,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黨政不分家的曆史,建國以來以趙紫陽這一任總理任內主管經濟的權力最為之大,甚至超過周恩來時期。這種堅定的放權思想和鄧小平的“黨政分家”的思想是全然分不開的,

胡耀邦也是小平黨政分家的思想主張最力者之一,而且,胡耀邦此人並不算是一個野心勃勃的人,相反他總是給他人提供上升的空間,鄧小平早在八十年代初期就明確的提出胡趙體製這一格局,所以,胡耀邦的提議成立聯席會議除了必要的溝通之外,並不其他不良企圖。

趙紫陽在打擊胡耀邦時,先後采取了兩個重要的步驟,第一個就是讓萬裏、田紀雲給鄧小平匯報,稱胡耀邦的經濟思想是“洋冒進”,和華國鋒的思路類似。

這裏有必要把趙紫陽強加給胡耀邦的這頂帽子的來龍去脈說一說,趙紫陽所強調的胡耀邦的所謂的洋冒進是指胡耀邦針對二十年內翻兩番的決策的一個調整,胡耀邦認為八十年代應該對九十年代負責,所以,八十年代時期的經濟不能僅僅限於保四爭五的小圈子內,應該提高一下適當的能夠承受的發展比例。

先不說這個提議是否符合以後和當時的中國的經濟發展狀況,就問題本身,胡耀邦作為中共中央總書記,作出這樣的一個提議和思考沒有任何違背組織原則的地方,而且,按照中國後來的經濟前景,胡耀邦的這個看法實際是符合曆史事實的。

江澤民執政之後,中國經濟當局就很快的調整了發展速度的比例,由此看來,胡耀邦並不是外界一直謠傳的不懂經濟、胡亂指揮,而胡耀邦之所以贏得這樣的“名聲”,和趙紫陽麾下的智囊團的任意剪裁、別有用心是息息相關的。

趙紫陽自己不出麵,而是讓萬裏等人出來,強調他們在國務院工作難做,胡耀邦幹涉過多。這件大事正是發生在陳雲對胡耀邦在黨校以及胡耀邦在八三年一月的《四化建設和改革問題》講話事件之後,關於陳雲對胡耀邦的態度我們在下篇《胡耀邦下台始末》中還要提及,故而不贅。

當時,胡耀邦最需要的就是同誌間的理解和支持,而作為胡耀邦的曾經的戰友趙紫陽不從客觀實際出發,不但沒有對胡耀邦伸出手去,反而在背後推了胡耀邦一把,而且是關鍵的一把。如果說這次還隻是趙紫陽個人在幕後的策劃,那麽接下來的五月來信就成為趙紫陽公然站到倒胡派一邊的有力佐證了。

根據當事人之一的薄一波同誌的原秘書王×同誌回憶,一九八四年五月二十六日,趙紫陽親自給鄧小平寫信,長達3500多字,就當時的中共中央領導班子調整問題談了自己的看法,明確指出:“中央主要領導人思想落伍、態度頑固,不能保證和貫徹小平同誌的偉大戰略,??????建議您(指的是鄧小平)和陳雲同誌身體允許的情況下解決這一複雜的問題。”

這封信在趙紫陽以後的談話中不承認是對胡耀邦的落井下石,但是,我們卻從字裏行間看到這裏的所謂中共中央主要負責人指的就是胡耀邦本人,而最能說明問題的假如這封信確如趙紫陽說的那樣是單純的談及領導製度建設問題,那麽這封信不但沒有送給身為中共中央總書記和中央整黨指導委員會主任的胡耀邦,而是直接送交鄧小平、陳雲(信封上寫的是主送鄧小平同誌,抄送陳雲同誌),

更為奇怪的是這封信直到一九八六年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時才由薄一波同誌念出來,而此前兩年多的時間裏,胡耀邦如坐鼓中、絲毫不知。如果說趙紫陽直接送給鄧小平和陳雲是因為這兩人是中國當時實際最高決策者尚可以理解的話,那麽如果這封信內容和目的真的猶如趙紫陽辯解的那樣純白,為什麽始終瞞著胡耀邦一個人呢?而且連並不是政治局常委的薄一波等人都收到這封信,獨獨胡耀邦以合法的總書記竟然蒙在鼓裏,這難道不發人深醒嗎?(此信根據王×同誌回憶外,中共北京市委主辦《情況反映》8706期載有部分內容。)

我們再來設想一下,胡耀邦下台之後,最大的政治上的受益人是誰呢?顯然就是趙紫陽。這裏我們不妨先把目光放的遠一點,胡耀邦下台之後,趙紫陽的親信鮑彤組織嚴家其等人在媒體上公開宣揚“新權威主義”的觀點,什麽是新權威主義呢?

原中共中央宣傳部理論局副局長李洪林(八九事件後被逮捕)曾經披露過,李洪林說:“新權威主義就是主張由一個強權政府推行經濟自由化,例子就是新加坡、韓國,鮑彤所組織的理論班底秀才不少,但是,功底不深,他們熱衷於自己都未必了解的西方新潮政治術語,力求推出當政者垂青的主張,這個主義比較符合趙紫陽的‘口味’。”

趙紫陽幕僚班子的外層人士蘇小康曾經因為參與《河殤》策劃而名噪一時,在他同時進行的那部號稱是對黨史反思的作品《烏托邦祭》中對於趙紫陽的吹捧也是毫不掩飾的。(此書專門把趙紫陽的一段指示作為全書的指導符號登在書的最前麵)

“新權威主義”是活躍在中國八七年到八九年這兩年多一點時間內的政壇上最為嘩眾取寵的政治口號和思路之一。而按照鮑等人的策劃,趙紫陽無疑就應該是中國的“新權威”乃至“新核心”。

趙紫陽曾經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主持召開的批評幫助胡耀邦的生活會上指責胡耀邦“前呼後擁”,現在我們看看到底誰在更加熱衷於個人吹捧呢?作為七十年代生人的大家不妨回顧一下八九年前後的中國意識形態領域,那時候對趙紫陽的新經濟思想的熱捧可謂是空前的了。

而趙紫陽之所以最後堅定的站到倒胡派一邊並且在以後召開的八六年的政治局生活會上對胡耀邦給予致命的一擊還在於胡耀邦意外的泄露了鄧小平和他的一次談話,

一九八六年夏季,鄧小平找胡耀邦談話,就十三大的人選提出自己的看法,鄧說:“我全下,辭去軍委主席,你半下,接我的軍委職務,紫陽也半下,去當國家主席,總書記和總理都讓年輕人去做。”(引自《國史通鑒》第四卷187頁)

關於這次談話目前有幾個不同的版本,但是,總體比較一致的就是鄧小平同誌第一次提出辭去全部職務,推年輕人出來,當時胡耀邦提出的人選有胡啟立、王兆國和郝建秀,鄧小平主張喬石擔任黨務係統的負責人之一,李鵬作為國務院總理人選之一。

然而,由於胡耀邦的疏忽,這次僅僅限於鄧小平和胡耀邦談話的內容被泄露了出去,為什麽呢?因為胡耀邦還不知道趙紫陽此前給鄧小平、陳雲寫信的事,第一時間把這件事告訴了趙紫陽,隨後王震在中央黨校公開說道:“誰讓小平同誌退休,誰就是三種人。”

一時黨內外知者甚多,而且越傳越複雜,以後居然形成了“胡耀邦逼宮”的統一版本。內中何人在做手腳可以說是一望便知。我們都知道國家主席在八十年代中始終是一個榮譽性的地位,李先念也好,楊尚昆也罷,他們充當國家主席的時候雖說還是積極參與國家重大事件的決策,但是,並不因為國家主席的位置決定,而是他們本身的曆史背景和最高當局對他們的信任所致,因此趙紫陽懷疑胡耀邦可能對他總理的去向有過不當的建議,當然這種推斷目前隻有部分人這麽認為的。

當時,北京流傳一句政治順口溜:“鄧小平是掌權派,胡耀邦是當權派,趙紫陽是實權派。”於此可見,趙紫陽本人是不可能甘心去做國家主席的,他的更上層樓的願望是顯而易見的。

鄧小平最初對趙紫陽的五月來信隻批示了已閱的字眼,一方麵他對於這件事表示重視,一方麵還想看看發展,根據陳俊生同誌生前的回憶,八六年十月之間,中央高層基本達成讓胡耀邦下台的共識。

而這樣的共識沒有鄧小平同誌的拍板是很難形成的,然則鄧小平的拍板和當年夏天的這次“退休事件”是完全分不開的,趙紫陽在其中所起的關鍵作用也是一目了然的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溫相:趙紫陽對胡耀邦致命的最後一擊
  • 胡耀邦下台中趙紫陽的責任(轉貼)
  • 馬悲鳴:六四武裝平暴的曆史意義
  • 趙紫陽支持動亂的鐵證(轉貼)
  • 從曹操墓想到:文物的價值是如何確定的?
  •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