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對中實施“東西夾擊”而非“C型包圍”戰略

(2010-03-13 06:22:46) 下一個

有人說美國對中國實施的是C型或U型包圍戰略,這看上去似乎有些道理,但實際上並非如此,美國的真正戰略意圖是東西夾擊中國的戰略,而非包圍戰略.

首先印度就不可能成為美國包圍中國的戰略支點.

1.印度的戰略目標是成為世界軍事強國,其戰略設想是絕對的控製印度洋,稱雄亞洲,這就決定了印度不會甘心成為別人的附屬,必須要按自己的戰略構想來實施其國家戰略。

2.中印有邊境主權糾紛,中國的實力要強於印度,印度在中印邊境上加強軍事部屬,就是為了防止中國以武力出擊收回領土。在這種情況之下,印度恐怕是不會節外生枝的去惹怒中國,那樣是幫了美國的忙而使自己惹了麻煩。

3.印度與中國同屬金磚四國,是目前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兩個發展中國家,中印兩國在國際上的利益方麵有許多的共同之處。中國目前與印度的經濟往來密切,中國已經成為印度最大的貿易夥伴。在這種情形之下,印度是不會主動的破壞中印之間目前相安無事的局麵的。

4.巴基斯坦是印度的一大心患,而中國則是巴基斯坦的最大支持者,中國與巴基斯坦聯手對抗印度,會令印度很難受的。印度與美國聯手,中國就會更加的支持巴基斯坦與印度搞摩擦,這對印度也是不利的。另外如果一旦中印展開對抗,就會削弱印度的實力,印巴對抗印度就會由上風而處於下風。

5.印度一直受到西方的殖民,獨立後,一直與西方國家保持一定的距離,曆屆政府都是如此,這也決定了印度不會加入美國的利益集團的。

其次,東南亞國家也不會成為美國的戰略支點的.

1. 08年《東盟憲章》的通過,顯示了各成員國強調團結一致的“東盟意識”得到增強。憲章標誌著東盟從一個鬆散的聯合體,轉變為以政治、安全、經濟和社會文化等全方位合作的共同體。之所以成立東盟,就是為了阻止外部勢力對東南亞事務的介入,也是為了集體保護共同的利益.這也決定了不大可能介入中美的紛爭之中。

2.隨著中國的實力和影響力的增加,中國對東盟的經濟發展是有推動作用的。目前中國已經成為東盟的主要合作夥伴,與中國的合作才能使得東盟有更好的發展。此時介入中美紛爭,同樣不符合東盟的利益。

3.雖然東南亞國家與中國有領海主權糾紛,東南亞國家也有意借美國的勢力來抗衡中國在南海越來越強的實力。但中國目前對於南海的紛爭主要還是強調以擱置爭議共同開發,中國輕易不會在南海用強。東南亞國家也就沒有必要刺激中國,中國的軍事實力雖然與美國相差較遠,但對東南亞國家來說,那就是一個巨大的威懾。這也決定了東南亞國家不會采取刺激中國的戰略,也就不會介入中美紛爭之中。美國近來曾有意想要租借非律賓和越南的軍事基地,這兩個國家沒有回應就是最好的說明。

反過來,目前美國也不可能強行的進軍印度與東南亞,強行的在那裏建軍事基地。就算這些國家願意與美國一道來包圍中國,美國在這些國家建立軍事基地,對中國是一個直接的威脅,就等於美國公開宣布與中國全麵對抗,中國就會全力的進行反製戰略。中國雖然弱於美國,但中美真的要全麵對抗,恐怕也不是目前美國的戰略意圖。因此美國也沒有必要對中國進行全麵的包圍戰略。

印度東南亞國家不參與美國對中國的包圍戰略,美國就形成不了對中國的戰略包圍。

在東海方麵的情形就不同了,這在曆史上就已經形成了對中國的封堵局麵。西太平洋是美國的天然安全屏障,日本韓國又是美國的軍事同盟國,台海也同樣是美國牽製中國的棋子,在中國的東部,美國已經牢牢的占據了主動,已經天然的形成了對中國的戰略前沿.

在東部,中國已經被美國封死。中國要走向世界,除了西出印度洋的海上通道之外,也就隻有從中亞和南亞西出,建立新的“絲綢之路”。

美國發動的阿富汗戰爭與伊拉克戰爭,雖然是反恐戰爭的需要,但恐怕更主要的還是要借反恐戰爭的名義進軍中亞與南亞,同時控製西亞。如果美國的這一戰略得以實現, 堵死中國的西出之路,這樣就斷了中國的能源和貿易通道。對中國的夾擊之勢就已完成,同時也威脅到了俄羅斯,也同樣有利於控製中東地區。

目前美國一邊加緊控製阿富汗的戰爭局勢,一邊對伊朗施壓,同時對中國的老盟友巴基斯坦進行威逼利誘。如果阿富汗局勢得已完全控製,美國肯定是要對伊朗動手的,解決了阿富汗和伊朗,巴基斯坦恐怕就不得不聽命於美國。然後就是盡可能的加強在中亞國家的軍事存在,與中國和俄羅斯爭奪中亞的戰略主動權。而一旦爭得了在中亞的戰略主動權,不但夾擊中國之勢形成,對俄羅斯的封堵戰略也就完成了。中亞、西亞不但是戰略要地,同時也是戰略能源要地。如果美國在那裏得勢,控製了歐亞大陸的戰略主動權,美國稱霸全球的戰略主動權就又重新得已牢牢掌握。

綜上所述,美國目前追求的不是對中國的戰略包圍,這個包圍圈是很難形成的,也沒有必要對中國進行全麵的包圍,隻要這東西夾擊之勢形成,就足以遏製中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