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發射越密集:中國航天越強大
(2010-03-09 06:37:56)
下一個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黨委書記梁小虹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明年我國安排21此火箭發射任務。2010年我國安排的火箭發射任務為15次,可以看出中國的火箭發射安排逐年增加。
初看每年20來次的火箭發射似乎並不多,同比美、俄等航天強國,我們國家的火箭發射確實也不算太多。但是中國自1970進行第一次成功的火箭發射以來直到2005年,中國的火箭發射才累計達到100次;從第一次發射到1984年火箭發射才累計達到21次。由此可見火箭發射並不是我們想象中的這般容易。現如今每年的20來次火箭發射幾乎等同於過去十幾年的火箭發射總和,從這個角度上來說我們國家的火箭發射能力實際是有大幅度的提高。
現在火箭發射逐年增加同中國一係列的航天計劃有必然聯係,“北鬥”係統未來幾年將進入密集發射期,載人航天馬上進入交會對接階段,探月工程正緊鑼密鼓的推進,中國對應用衛星的需求越來越大——這恐怕是中國火箭發射的“大頭”,深空探測即將拉開序幕……這一係列的航天計劃最初的起點都要落實到火箭發射上,這是中國火箭發射逐年增加的內在推動力。
而從中國火箭發射能力的保障來看,一方麵中國的火箭發射中心建設提供了堅實撓布?U稀?014年前後海南文昌火箭發射中心建成後中國就能擁有4個火箭發射中心,即:酒泉、太原、西昌和文昌火箭發射中心。如果以每個火箭發射中心平均擁有3個火箭發射架來計算,中國能共計擁有12個火箭發射架。再假設中國的火箭發射架具有每個季度發射一枚火箭的能力,則中國能夠形成年發射火箭48次的能力,這就很了不起了——中國到1995年火箭的累計發射總量才達到49次。這說明了,我們現在每年20來次的火箭發射計劃並沒有超越我們的實際能力,同時也說明了我們的火箭發射能力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另一方麵中國火箭的運載能力將得到進一步的提高,正在研製的“長征五號”火箭成功後中國火箭的運載載荷將達到20噸以上。而在我國航天功勳火箭“長征二號F型”火箭的基礎上進行研發的“長征七號”成功後中國火箭的有效載荷則能填補10噸到20噸之間的空白。這一係列的火箭研製成功後中國的火箭載荷基本就覆蓋了火箭發射的所有需求了。 “長征五號”的研製成功指日可待,“長征七號”則有望在“嫦娥計劃”中投入應用。(本段文字參考了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黨委書記梁小虹的談話記錄)
通過中國近年來一係列的動作可以看出中國的航天在逐日強大!我們逐年增加的火箭發射既是過去我國厚積薄發的結果,也是在推進落實我國朝航天強國邁進的戰略目標。中國火箭的密集發射不僅體現了我們國家航天能力的進步,對於軍事同樣有著極為重大的意義。那麽從軍事角度來看,擁有這樣的能力說明了什麽問題?
第一,說明我們有足夠的能力保障我們這一係列的航天計劃,而中國一係列的航天計劃對我國的軍事意義非凡。中國是個航天大國不錯,但中國還稱不上航天強國。中國至今成功發射火箭100多次,取得這樣的成就固然值得我們驕傲,但放眼全世界共計5000多次的火箭發射,我們所占的比例卻極小,同我們在世界大國的地位並不相符。
據說美國現在在軌運行有400多顆衛星,而中國不到100顆衛星。這不是數量上的倍數差距,而是幾何倍數的差距。美國依靠眾多的衛星已經形成了衛星網絡,比如GPS全球定位係統、全球導彈預警係統等,中國在這些方麵則剛剛起步,衛星遠沒有形成網絡。未來中國構建自己的一係列係統還是要依靠密集的火箭發射來達成自己的目標,因此我們未來的火箭發射責任重大。當然我們的火箭發射並不同於美國的為追求世界稱霸,但至少我們要能做到“保家衛國”吧!
第二,我們擁有越強的火箭發射能力就越能保障戰時的信息化不受影響。現在的作戰已經不可避免的延伸到了外太空領域,中國號召外太空和平實質上是中國的外太空實力不如別人,更何況中國的和平號召根本得不到別國的響應。假使發生中國衛星受攻擊的情況,中國要依靠足夠的發射能力迅速的補充被擊毀的衛星。這麽來看,中國的火箭發射能力就十分關鍵了。
即便中國在戰時外太空不受攻擊,那麽中國也要擁有快速發射衛星的能力。構建信息化作戰很關鍵的一條就是衛星的數量,戰時不同於平時,一旦戰時需要我們短時間內密集發射衛星等,那火箭發射的能力或許就關係到戰爭的勝負了。我們在戰時不一定要發射多少衛星,但我們絕對要擁有這樣的能力。
第三,火箭發射能力也可以等同洲際導彈發射能力。火箭發射架在關鍵時刻改成洲際導彈發射是毫不費力,據說中國的火箭發射中心都備有洲際導彈。要果真如此的話,這可是個巨大的威脅。雖然中國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但我們敢於作出這樣的承諾就要構建好我們核反擊的能力。火箭發射的能力也可以看成是核反擊能力的構成因素!假使中國有12個火箭發射架,理論上一次可以齊發12枚洲際導彈了,這個能力我想任何國家也不敢小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