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和稱中國軍工專家最擅學習 航展上尺量發動機
(2010-02-06 11:15:04)
下一個
1月出版的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認為,中國在軍工領域的自信迅速增強,最突出的變化就是不再像以往那樣對任何尖端武器都嚴加保密。譬如,中國在此次反導試驗當天便發布公告,並默許廣大網民積極參與討論。回顧過去的一年,從東風-21C彈道導彈、長劍-10巡航導彈,包括一些在研的重大項目(如第四代戰鬥機)也都予以承認。麵對這些先進武器,外界不禁對中國軍工的實力刮目相看。
德國軍事專家漢斯·克魯格表示,盡管西方媒體常說中國“逆向仿製”美歐俄同類武器,缺乏原創性,但中國軍工專家仍值得尊敬,理由很簡單——如果沒有深厚的技術功底和完整的工業體係,是不可能造出這些武器的。更有說服力的是,像陸基中段反導一類的“高邊疆技術”不可能由外國流入,中國隻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去發展。因此,中國軍工人今天擁有的自信是發自內心的,絕非虛張聲勢。
《漢和防務評論》補充說,中國軍工專家可能是世界上最勤奮、最善於學習的人,他們密切關注世界先進軍事技術,努力搜集自己所需的信息。以去年的莫斯科航展為例,作為觀眾的中國專家常常最先到達展館,對武器樣品詳細考察,搜集所有能夠獲得的技術資料。有時候,這些專家甚至掏出尺子,對展出的武器零部件、發動機等進行詳細的測量。
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中國軍工專家在各大防務展上所展現的“吸塵器般的信息搜集能力”,讓西方軍火商吃驚。法國《費加羅報》曾引述法國達索公司某官員的話:“中國軍工人員甚至僅憑幾張模糊的照片,就能推斷出一種武器的基本性能。”
與此同時,中國軍工專家又深諳保密之道——什麽是需要宣傳的,什麽是需要保密的,他們一清二楚。在國際防務展上,中國軍工代表態度和藹,但西方媒體和情報人員卻很難從他們那裏得到更多的技術信息。
寓軍於民讓發展有後勁
今天,“打贏信息化戰爭”已成為中國軍隊建設的主旋律,與此相適應,借助資本市場實現“軍民融合、寓軍於民”,正成為中國軍工企業的自覺行動。
美國“環球戰略網”分析稱,中國於上世紀末啟動的軍工企業市場化改革已取得重大成果,目前已進入“軍民融合”與“專業化重組”的新階段,通過引入市場化運作機製,再加上持續不斷的投入,中國軍工企業的積極性和科研人員的聰明才智被全麵激發出來。
英國《金融時報》評論說,在中國《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許可實施辦法》於2005年實施後,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開始加入到軍品競標行列中,這不但標誌著中國軍隊裝備采購機製改革邁出重要一步,還意味著中國軍工市場的競爭將更趨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