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台灣問題為啥老吃虧?

(2010-02-01 13:23:01) 下一個

  中美關係的問題從來就無法忽視台灣問題。最近這次的美台軍售再一次提醒了中國人,台灣問題仍然是美國手中最重要的牌。中國在麵對美國打台灣牌的時候,往往缺乏能夠與之針鋒相對的回擊。本次美台軍售問題中國能夠用反導試驗來做一次回擊,那也有大形勢下的巧合因素。

  從去年開始,中國在國際政治鬥爭中的姿態有所轉變。這一點,很多人都注意到了,美國自然不例外。正是為了對抗和試探中國姿態的改變,對台軍售問題才在一個敏感的時期被提出並大肆炒作。最終中國高調地曝光了反導試驗,算是有所回應,表明了自己在新時期所具有的新立場。即中國已經開始以一種更為自信的姿態麵對美國。

  不過,反導問題與台灣問題終究不是一體的。中國用反導問題的高調曝光來反擊,僅僅是戰略大方向一種宣示。就台灣問題這個具體的戰略方向而言,美國並沒有看到中國真正有力度的手段。因而,美國仍舊推進著對台軍售,在具體問題上終究還是無視了中國的態度。

  在台灣問題上,中國吃悶虧也不是第一回了。美國從來也沒有真正想過去遵守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美國反複通過調整對台軍售的時間、數量和質量來牽製中國。而中國又由於台灣問題涉及到國家最核心利益,不得不被動地受到來自美國的牽扯。甚至於進入了一種怪圈,中國不得不跟著美國的指揮棒來起舞。

  作為一個中國人,當然對於類似事情的發生感到很氣憤。可是一旦認真考慮起來,又很少能夠找到恰當的應對方法。對於中國政府來說,這同樣是一個棘手的難題。這個難題所產生的基礎就在於中美兩國之間的實力差距。更為明確地來說就是中國不得不麵對美國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巨大優勢。

  誠然,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大陸到台灣的距離也僅僅是一條海峽。而美國本土實力距離台灣是一個太平洋。這樣看起來,大陸到台灣的時間和空間方麵應該是比美國有優勢的。然而,作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已經將自己的實力直接推進到了中國的周邊地區。前沿存在的美國力量加之就目前而言無可匹敵綜合國力,事實上台灣方向的力量平衡並不對中國有利。

  如果僅就一個台灣問題的話,中國倒是不會介意與美國進行針鋒相對的決戰。可是中國麵臨的並非僅僅是一個台灣問題。在經曆了一個曆史的衰落期後,中華民族的首要任務顯然是複興和崛起。即便是台灣問題都必須服從於這個大方向。需要強調的是,這裏麵並不包括失去台灣的選項。失去台灣,中華民族複興和崛起的道路必然被打斷。

  就總體局勢而言,中國和美國的相對實力對比正在發生積極的改變。美國的前沿存在戰略必然會在中國的周邊地區受到巨大的挑戰。隨著中國實力的進一步增長,這種挑戰的頻率和強度都會顯著上升。美國已經開始感受到壓力,這才有了其亞太戰略的不斷調整。加強關島的軍事存在就是美國日益感受到來自中國挑戰的最有力例證。

  現今,中國與美國對抗的第一線仍然是第一島鏈之內。台灣雖然離大陸很近,但仍然是第一島鏈的組成部分。中國的力量還沒有絕對把握徹底摧毀和突破第一島鏈。也正因為這樣,無論是美國還是台灣當局都還敢於繼續在中國麵前玩弄各種各樣的小把戲。總體力量對比和戰略線的位置就是中國心虛的地方。不客氣地說,中國還沒有力量真正意義地從技術層麵上孤立台灣。假設中國具備了這種能力,完全可以複製一次古巴導彈危機。遺憾的是,當前中國還不能。一旦危機升級到一定程度,中國就非常有可能缺乏對應升級的手段和力量。

  由於多種因素的製約,中國軍事力量的騰飛才開始不久。戰略線前推的時機確實一直沒有到來。不是中國不努力,這一步的確很難邁出去。中美在西太平洋地區的拉鋸已經到了一個僵持的局麵。美國已經走過了其相對力量最為優勢的時期。他在時間和空間上對中國的壓迫也已經到了極限。中國自身力量的蓄積改變著力量對比,也對美國的戰略線造成著越來越大的壓力。為了維持這條戰略線,美國不得不抽調更多的力量集結在西太平洋地區。一旦美國在最前沿發生決定性的動搖,那麽潰退必然發生在整個第一島鏈方向。中國就像已經繃緊的彈簧一樣。反彈一旦開始,必然還會不斷加速。

  中國的目的是獲得自己的時間和空間,而並不是戰勝美國又或者別的什麽。那些都隻是在大目標下附帶發生的事情。因此,中國沒有下決心在台灣問題上與美國進行消耗式對抗。中國認為這會招來更大的壓力以至於磨損彈簧。至於對美國造成更大的衝擊,就事件本身而言並不值得讓中國付出足夠大的消耗去實現。

  中國在當前戰略態勢下選擇在台灣問題上擺出絕對強勢,其實是一種超越戰略線的投入。台灣至今還不在戰略線的中方一側。這樣的投入,必然帶來美國的戰略誤判。一旦美國認定中國的目標超越力量,那麽美國對於中國的敵意將劇烈上升。說得通俗點,就是美國會認為中國不講規矩,這規矩說的就是國際政治較量中的一些隱性規則。雖然對於中國來說,這樣一個事實是苦澀的。可是,既然是事實,就必須理智地接受。因此,中國方麵並不想引起美國類似的誤判。

  於是,在局部服從整體的原則之下,台灣問題上中國一次又一次地忍氣吞聲。這確實很屈辱,沒有什麽可粉飾的。無論這屈辱的背後具有什麽樣的戰略目標,用領土主權上的忍讓來實現,本身就是無奈之舉。隻不過,需要理解的是,這種無奈是基於新中國建立前的積貧積弱。今天,我們正在努力去改變這些。

  隨著綜合國力的提升,中國已經能夠頂住美國的壓力,並進行著局部反擊。在氣候大會上,在國防建設上,在經濟博弈上,中美衝突趨向激烈。更大規模的全麵交鋒怕也是為時不遠。台灣問題離洗刷屈辱越來越近。當我們的戰略線開始超越第一島鏈,美國就將難以繼續有效維持自身與台灣的聯係。讓寶島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不靠別的,恰恰是要中國的整體實力能夠將台灣完全納入到自身的實力空間範疇內。到了那個時候,若美國還想插手台灣問題,該擔心戰略誤判的就是美國。很簡單,就實力對比而言,在台灣方向上,到時候是美國撈過界。對於美國來說,一旦中國將戰略線超越第一島鏈,台灣的意義也必然極大下降。在缺失足夠利益的情況下,有條件放棄無疑才是美國的明智選擇。這和俄羅斯放棄古巴和越南的軍事基地是一個道理。

  中國在台灣問題上心虛不為別的,差的就是超越第一島鏈的絕對實力。為了早日結束這種屈辱的心虛,中國也隻好一次又一次地吃悶虧。犧牲了空間,中國獲得了時間,積累了實力。實力對比有利中國之後,當然是要奪回屬於自己的生存空間。

  話說回來,中國也到了該反擊的時候了。金融危機之下,別國無力保住原有的蛋糕,都盯上了中國的蛋糕。戰略機遇期的判斷已經受到了突發事件的影響。我們必須積極做出新的應對。中國的蛋糕,就是機遇之根本。保住這塊蛋糕,才是真正抓住機遇。無論是美國、日本又或者印度、越南,誰伸出手來中國都應該堅決予以反擊。挺過金融危機,新的世界格局下,中國必將更上一層樓。早日完全突破第一島鏈,挺進第二島鏈,台灣就離回來不遠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