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印度將軍稱要用首先使用核武器原則威懾中國

(2010-02-17 12:12:57) 下一個

 編者按:盡管近年來中印兩國高層互訪頻繁,加深了兩國的交流與溝通,但印度國內關於“中國威脅論”的聲音始終不斷。在一部分印度右翼人士眼中,中國的任何一種行為,不管是在國際事務中的負責任作為,還是國防力量的現代化建設,乃至是邊境地區的基礎設施改善都是對印度的“威脅”。在美國和西方在某些方麵已經開始思考中國崛起的意義並調整自身行為規則的時代,印度媒體動輒的戰爭叫囂顯得那麽的不合時宜。2009年12月15日,印度前海軍中將庫瑪爾·辛格公開撰文聲稱,印度應該調整自己的核戰略,放棄不首先使用核武原則,以達到威懾中國的目的。本刊特編譯此文,為廣大關注中印關係的讀者提供一個印度鷹派人士的視角。本刊刊發此文,絕非同意其觀點,亦非證實其內容,僅供讀者參考。本文在編輯過程中有刪節,標題和節標題為編者所加。

  庫瑪爾·辛格 原著

  印度前海軍中將,印度海軍東部艦隊總司令

  聞 道 編譯

  要黃油還是要大炮

  印度目前正麵臨著來自多方麵的威脅。不僅是頻繁發生的恐怖主義襲擊在困擾印度,來自中國、巴基斯坦等鄰國的常規武力和核武威脅也正讓印度感受到越來越沉重的壓力。為了遏製不斷增長的“中國威脅”,印度必須向兩國邊境地區大量增兵,或者改變印度曆來奉行的“不首先使用核武”的原則。盡管印度核武庫現在還不算強大,但相信中國不會對來自印度的威懾視而不見。

  鑒於印度在海空力量上都存在較大短板,大規模更新武器裝備將帶來沉重的經濟壓力,有限的資源和不斷增強的國家雄心之間的矛盾使印度再次麵臨“大炮還是黃油”這個古老的命題。

  印度麵臨中國和巴基斯坦的核威脅?

  當前恐怖主義、海盜和叛亂活動肆虐等問題加劇了印度麵臨局勢的複雜性,更重要的是印度周邊的中國和巴基斯坦都擁有強大的常規武裝力量和核打擊力量。也就是說,印度不隻受到恐怖分子的襲擊,還麵臨著日益增長的常規和核武器的威脅。

  1998年,巴基斯坦使用核彈(以鈾235作為裂變材料)進行了6次10000-15000噸當量的核試驗,此後巴基斯坦還進行了以鈈239為裂變材料的核彈的實驗,並測試了多種導彈投送係統。2009年5月的最新消息顯示,自2002年後,巴基斯坦就著手發展建立二次核打擊能力,為此,巴軍方開始建設地下發射井和發射場、各種偽裝設施並研製了公路機動導彈發射係統。到2009年,巴基斯坦似乎已經具備了二次核打擊能力,盡管巴基斯坦海軍還沒有彈道導彈核潛艇,但這樣的核武庫已經能夠滿足其需要。巴基斯坦擁有的60多枚核武器全部指向印度,兩座新的核設施已經開始生產新一代核武所需的鈈239,而這些新一代核武甚至可能不需要進行測試就能直接部署。

  朝鮮在2006年10月進行了1千噸當量的核試驗,隨後在2009年5月25日進行了2萬噸當量的核試驗,並在此後進行了多次導彈試射。今年,朝鮮試射了射程6700公裏的洲際導彈,而且洲際導彈的研發工作肯定還要繼續進行。

  巴基斯坦和朝鮮發展核武器,使印度、日本和韓國等國疲於應對地區威脅,而中國則可以放手發展經濟和軍事力量以求在2050年前與美國平起平坐。伊朗、日本、韓國成為公開或秘密的核國家隻是一個時間問題,事實上許多人都相信,日本也有能力在4-6個月裏造出核武器。

  相比之下,印度在1998年對五種型號的核武器進行了一次測試,“烈火-II”和“烈火-III”係列地地導彈大約有3次成功試射。但是這樣的核武器麵對中國和巴基斯坦以及恐怖主義的現實威脅是遠遠不夠的。美國總統奧巴馬宣布了他的推進核不擴散條約、全麵禁試條約、禁產條約的意向。印度也需要重新檢查它的裂變材料的儲存(武器級的鈈239和快中子增殖反應堆),加快測試新型號的地地導彈,包括“烈火-V”洲際導彈。

  印度目前的核理論可能需要重新修改,所需核武器數量及其運載係統也要重新考慮。印度必須建立有生存能力的二次核打擊力量,戰略導彈司令部也需要做出相應調整,至少要擁有一個足以應對核戰爭的冗餘指揮體製。

  印度需要首先使用核武器

  我們需要重新審視一下我們的周邊態勢。

  2009年5月,巴基斯坦前總統穆沙拉夫接受CNN采訪時聲稱,印度陸軍擁有33個作戰師,其中24個被部署在靠近巴基斯坦的地區。他沒有提到巴基斯坦也相應地部署大約22個師的常規地麵力量。印巴雙方在邊境線上囤積重兵相互威懾。

  但是,印度最令人焦慮的現狀並不是與巴基斯坦的武裝對峙,而是在與中國接壤的4000公裏國境線上隻部署了極少的軍隊。雖然媒體報道稱該地區又新增了兩個山地師,18架蘇-30MKI戰鬥機並且基礎設施有所改善。但印度仍需要大規模向東北邊境增派兵力以應對部署在該地區的超過25萬中國人民解放軍。如果印度不希望做出如此劇烈的軍隊部署變更,或擔心此舉帶來的兩國緊張,那麽印度就必須改變“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原則。核威懾所帶來的效果有時甚至好於部署大量的常規作戰力量。

  與此同時,印度海軍和空軍力量也需要迅速升級換代其裝備,與中國相比,印度在防空、潛艇等領域還存在較大差距。對印度來說,要保持與中巴力量的平衡將帶來巨大的經濟負擔,而印度和中國、巴基斯坦之間的邊界問題在未來數十年中都難以得到解決,因此對印度而言,一種建立在新型核理論基礎上的“戰略威懾”將是更加現實的選擇。

  常規軍事力量的調整

  印度麵臨的另一個問題是戰略和常規軍事力量結構的調整,特別是考慮到打擊恐怖主義、武裝叛亂以及海盜等需要。例如,155毫米火炮、彈道導彈防禦係統、預警機甚至是蘇-30戰機在這些行動中就發揮不出作用,需要的是運送特種部隊的直升機、無人偵察機和武裝直升機等等。陸軍可能需要更多的特種部隊,空軍需要采購更多重型運輸直升機。戰略司令部則肯定想要短、中、遠程導彈和攜帶核彈的專用戰機,以具備發動二次打擊的能力。

  同樣,海軍在亞丁灣和毛裏求斯外海進行反海盜巡邏的需求並非昂貴的現代化驅逐艦、護衛艦乃至航母,而隻需要一打可以搭載直升機的巡邏艦即可,其造價僅相當於塔瓦爾級護衛艦的10%和德裏級驅逐艦的5%。同樣,為了滿足近海防禦的需要,海軍和海岸警衛隊需要增加巡邏艇的數量(每艘耗資約2-5億盧比),這些可全天候操作的輕型巡邏艇將與直升機巡邏艦、無人飛行器和Do-17海上巡邏機一起行動。總而言之,對於一支平衡的海軍(“a balanced Navy”)而言,藍水作戰力量與黃水巡邏力量同等重要。

  在這個全球恐怖主義的時代,麵對著海陸空的威脅,情報機構、軍隊和警察力量的角色變得同樣重要。需要增加和現代化這些部隊,並將其納入整體的國家架構。這是至關重要的,但印度政府對這些領域幾十年的忽視意味著這些部門將為國家有限的資金投入展開激烈的競爭。

  也許對付所有威脅的唯一通用途徑是通信和偵察衛星,以及數字實時數據鏈路的態勢感知和決策。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軍事,準軍事,警察,情報機構和戰略力量在未來10年內將需要大大增加,以彌補被忽視多年的預算。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