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鼻屎國之高論欣賞: 現在不陪笑臉 中美關係後患無窮

(2010-02-16 16:50:38) 下一個
新加坡《聯合早報》2月16日載文《崛起未竟 仍須戒驕》,文章說,中美關係走向直接關係到中國“戰略機遇期”何時終結的問題;對於中國而言,“求發展”壓倒一切,所謂“爭一日之雄長”,無補於大局,反而有可能引來無窮的後患。摘要如下:

  關於美、中關係的發展趨向,中國外交部長楊潔篪在2月5日指出,“這對美國應該是一個考驗”。可是,這對中國領導人的智慧又何嚐不是一個考驗呢?

  中美關係走向直接關係到中國“戰略機遇期”何時終結的問題。當前中國正處於經濟持續騰飛、國力不斷充實的狀況,放在曆史視野裏,這個過程可稱之為曆史長河中的“間隙期”。國際環境和國內政治給予這個“間隙期”的時間長度是有限的。

  北京領導人的政治智慧在於,在這個“間隙期”內,如何對各種有利因素予以充分利用,而對各種不利因素進行“無害處理”。如果中國能夠順利度過這個“間隙期”,其綜合國力必然又會上一個甚至數個台階,這是可以預料的。屆時,國際勢力要對付中國,則成本太大,風險太高,一時又難以奏效,很可能就此罷手,不再作此想,而是訴諸於如何同中國磋商,在處理國際事務中重新互相分配利益了。

  假若中國尚未度過“戰略機遇期”,或在內政問題上變生肘腋,或在一場國際軍事危機中橫逆自來,則過去幾十年以來中華民族為了崛起而作的努力可謂前功盡棄,成為夢幻泡影。恰如一個人即將抬頭然而尚未抬頭之際,被旁人全力猛地把他的頭按捺下去,就此低頭服小;一旦他的頭真的抬起來了,站穩了腳跟,旁人就難以把他的頭按捺下去了。

  如今北京把新世紀頭二十年也視為“戰略機遇期”,判斷中國在這段期間可能進一步增強綜合國力。說到底,也就是立足於在此期間基本上可以把中、美兩國迎頭相撞的可能性排除在外的估計。“戰略機遇期”的價值及其重要性恰恰在這裏。

  一般來說,一個國家在邁向盛世的途中,執政者往往能夠對民眾情緒及時、有力地進行引導和疏通,而這樣的引導和疏通對於盛世的到來也是不可或缺的;而當一個政權步向末世之際,執政者卻每每無意或者無力對民眾“飄”起來的情緒進行必要的引導和疏通。在中外曆史上,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在國際風雲際會的嚴峻考驗中,或是在國力發展遇到瓶頸的關鍵時刻,無論是社會製度的先進性或者以GDP為支撐的綜合國力,對國家興衰甚至興亡其實並沒有起到重大的作用。相反,一部世界史或者一部中國史,從某個側麵看,充斥著以弱勝強、以小勝大或以野蠻戰勝文明的記載。當然,這要有一個前提,即勝者有正確的戰略作指導。

  決定國家興衰的決定性要素並不全是綜合國力,而是領袖的智慧以及由領袖製定並為精英群體接受的發展戰略和安全戰略的正確與否,加上若幹並非純然是巧合的機會,亦即所謂“國運隆否”。軟實力的作用絲毫不遜於硬實力。無怪乎奧巴馬政府甫履新就要強調“巧實力”了。

  在如何看待美國的問題上,北京向來試圖“以兩手對兩手”。兩手戰略的含義延伸一下,麵對強大的對手,戰略的要點是“陪笑臉,握拳頭,求發展”。“陪笑臉”是前提,“握拳頭”是手段,“求發展”是目的。三者缺一不可,不宜偏廢。如果中國能夠成功地貫徹這項策略,就能化解或者阻止中國的假想敵之間的結盟及其針對中國的咄咄逼人的威脅性行動。

  當前,“求發展”是壓倒一切的。“爭一日之雄長”,所謂在政治意誌上作一番較量,無補於大局,反而有可能引來無窮的後患。

  據判,白宮在戰略博弈中,對於是否將把中國視為必須全力對付的“老二”,尚在煞費躊躇的階段,並未最終在棋盤上落子。在華盛頓的戰略盤算中,中國可能還沒有完全脫離“拉一拉”、“推一推”的範疇。概括地說,即“拉一拉”,則中國可能繼續在國際反恐鬥爭中成為美國盟友或至少是非敵對性的中立國家;“推一推”,則中國成為美國在現實中最需要打起精神與之周旋的對手或至少是最大的假想敵。

  就中國而言,一言以蔽之,在白宮尚未在棋盤上落子之際,事猶可為;一旦白宮落下子,就形格勢禁,舉步艱難了。遇事快意恩仇,並不符合中華民族的戰略利益。歧途去從,自須三思而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