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馬六甲難題長遠解決辦法

(2010-02-16 10:24:21) 下一個

  如果你領導著中國,就有責任將數億中國人帶入能源利用非常奢侈的中產階級生活模式,你也會尋求發展一支可靠的海軍,目的是保護自己在印度洋和西太平洋上穿梭的商業船隊。

  不過,問題是中國仍然還沒有擁有這樣一支海軍。因而,根據分析家詹姆斯·馬文的觀點,中國領導人可能滿足於“共同利益”的“免費享用”,而提供這些“共同利益”的是美國海軍。然而,隨著中國海軍正越來越有能力承擔更多的責任,這種免費享用的狀況將會變得越來越沒有必要,而中美海軍競爭時代可能會雙方的重視之下開始。

  突破太平洋上的島鏈

  在太平洋上,中國海軍在第一島鏈範圍內有著不小的挑戰。該島鏈從北向南,包括日本、琉球群島、朝鮮半島的一半、台灣島、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和澳大利亞。除澳大利亞之外都是潛在的導火索。從中國大陸沿太平洋海岸向第一島鏈望去,中國海軍戰略家們認為這是用來遏製中國的“海上防線”,用美國海軍戰爭學院教授詹姆斯·霍爾莫斯和吉原俊井的話說:一個組織有序的美國聯盟防線,都可以潛在地封鎖中國進入藍水。中國的戰略家們凝視著這種現狀,時刻準備著衝出島鏈。

  由於前出於亞洲大陸,朝鮮半島控製著中國東北部所有海上交通,尤其是進入渤海灣的船隻,這裏是中國最大的海岸石油存儲基地。一個分裂的朝鮮半島對於中國來說可以彰顯自己的作用,因為朝鮮為中國與東北亞其他國家之間的互動提供了緩衝作用。同樣,台灣地區也在口頭和文字上被各方頻繁討論,其未來的走向將會導致重大的地緣政治改變,這一改變將是極其關鍵的。

  用美國著名將領道格拉斯·麥克阿瑟的話說,“台灣是一艘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這意味著台灣島控製著中國大陸東部沿海區域的中心點,立足於台灣島,像美國這樣的外部力量就能夠沿著海岸外圍向中國大陸“輻射”武力。正因如此,沒有什麽可以比台灣地區的“事實獨立”更令中國海軍決策者們憤怒。在所有遏製中國走向藍水的警戒力量中,台灣島處在最高也是最中央的位置。隨著台灣地區一步步轉向中國大陸的懷抱,由美國盟國組成的防線和海上遏製體係正麵臨著嚴峻挑戰。

  長期以來,中國一直渴望擁有一支真正的藍水海軍,就像美國曾經擁有的強大海軍艦隊那樣。一旦中國大陸統一了台灣地區,那麽中國海軍不僅在麵對第一島鏈時突然處於有利戰略位置,而且中國的“國家活力”將會引人注目地迸發,自由地向外部區域投射力量。如果台灣地區決定與中國大陸攜手共進,那麽就像霍爾莫斯和吉原俊井說的那樣,中國將會更加從容地在印度洋和太平洋之上尋求一個宏偉的海軍大戰略。

  中國大陸對台灣地區的統一,有著與印度戰爭最後一場戰役——1890年傷膝穀之戰相同的影響。在那次令人後怕的戰役之後,美國軍隊開始將注意力和目光投向海洋,十多年之後美國就建造了巴拿馬運河。盡管“多極世界”被用來形容當前的世界格局,但這個格局將推進台灣地區與中國大陸的統一,而這也標誌著中國大陸在這個多極世界中的真實崛起。

  當前,中國正在通過多種方法努力(主要表現在經濟手段上)改變由美國主導的第一島鏈的運轉。像菲律賓和澳大利亞這樣的國家,將會把中國當作自己的頭號貿易夥伴。中國如今一直在竭盡所能地推動與菲律賓的雙邊關係。未來可能還會包括軍備重整的日本、民族主義日盛的韓國、與中國大陸統一的台灣地區以及菲律賓和澳大利亞,雖然這些國家和地區名義上是美國的盟友,但它們一直受貿易因素和與中國經濟實力及軍事實力持續增長有關的其他事實狀況所牽製。結局將是在美國力量滑落的同時,西太平洋將變得更不穩定。而在此過程中,中國海軍將從所有可能的方向突出重圍。

  在這一想定中,東麵,中國開始為衝出第二島鏈做出謀劃,該島鏈的主要節點在於美國的關島基地和馬裏亞納群島。實際上,整個大洋洲都是中國迅速發展的經濟利益所覆蓋的範圍。

  不過在南麵,是南中國海和印度尼西亞海的複雜海域,主要受控於新加坡、馬來半島和其他菲律賓南部數以千計的島嶼及印度尼西亞群島,中國海軍在這裏的利益存在非常明顯——而且中國到中東及非洲地區的海上交通線大部分都麵臨著一定的危險。在這片海域有著激進的伊斯蘭武裝力量、海盜以及印度海軍的崛起,外加馬六甲海峽和龍目島海峽這兩個地理位置上的“瓶頸”所帶來的嚴重海上擁堵。在這片海域還蘊藏著豐富的石油資源。所有這些因素的綜合、機遇、問題,以及它們展現給中國決策者的噩夢,使得印度洋與太平洋交匯的這一地區成為在未來數十年中最為關鍵的海域之一。就像美國海軍在一個世紀之前開赴並控製加勒比海盆地一樣,中國海軍一定會深入這些海域,然後至少與美國一樣成為該海域的主宰者:馬六甲海峽可以被想象為巴拿馬運河,一個通往更遼闊世界的出口。

  珠鏈與前沿存在——中國的印度洋戰略

  印度洋海嘯救援行動引發了中國高層內部的一場熱烈爭論,內容核心是關於“中國是否應該擁有屬於自己的航母”。在中國眼中,未來在這些海域的海軍優勢將會帶來主導權。

  當考慮東南亞海域時,人們會立即想到在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和印尼的部分島嶼上極端伊斯蘭教武裝分子的發展壯大。對中國來說,他們會帶來美軍勢力的介入。在全球反恐戰爭中,美國特種部隊在菲律賓南部的棉蘭老島建立了一個基地。自1992年菲律賓克拉克空軍基地和蘇比克灣海軍基地關閉後,美軍第一次重返菲律賓。對中國的戰略家們來說,這些都是令人沮喪的消息。一些美國人對於美軍存在的地緣政治影響非常坦率,他們認為這些軍事部署為未來與中國的競爭占據了有利的戰略要地。

  在這些擁擠的、狹窄的並且島礁眾多的海域,海盜也潛在地威脅著中國重要的海洋交通線。最近幾年,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海軍之間的協作,大大打擊了該海域的海盜活動,因此該海域的海盜活動並不像在印度洋的另一端——亞丁灣那麽猖獗。一位中國的分析家甚至曾擔心,組成印度安達曼-尼科巴群島的244座島嶼可能被來組成一個“金屬鏈”,可徹底封鎖馬六甲海峽的西北入口。這位分析家還進一步推論稱“一旦印度控製印度洋,肯定不會對自己的地位感到滿意,並將不斷尋求擴展其影響,而且其東向戰略尤其對中國將產生衝擊。”最後,這位分析家總結道,“印度有可能是中國最現實的戰略對手。”當然,這可能是來自中國專業學術人員的擔憂之見,完全從理論出發。不過,政策的製定主要在於目的,而且即使這位分析家多多少少對印度的威脅有些誇大,但他的關注表明北京已經把新德裏看作是自己麵前一個主要的海上力量。

  有一種推論認為,中國將在可預見的未來與泰國合作,投資開鑿一條運河,這將為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間的連接提供另一種方式——這一工程項目在規模上與巴拿馬運河相當。對中國而言,克拉運河的重要性可以與京杭大運河相比,它將為中國帶來新的港口設施和石油精煉廠,貨物轉運所需要的倉庫儲存,而且,這將是擴大北京在東南亞影響的平台。此外,距離克拉地峽不遠就是中國海南島,那裏正在興建軍事基地,從這裏中國可以投射海軍和空軍力量。

  如今,海洋世界的戰略心髒已經不再是北大西洋,取而代之的是太平洋和印度洋地區。隨著這些項目中至少有一個或兩個投入建設,中國將會獲得巨大的利益和便利。一旦這些東南亞海域變得不再那麽狹窄並且不再依賴於馬六甲海峽這一個戰略通道,海盜和印度海軍崛起所帶來的潛在威脅將會煙消雲散。更為重要的是,中國海軍將更希望在印度洋和西太平洋之間擁有多條進入通道,減輕其對馬六甲海峽的依賴,成為跨越兩個海洋的大國,而不僅僅是活躍於一個海洋的大國。

  中國的“馬六甲難題”有兩個長遠解決辦法。第一個比較簡單,就是在從一個大洋進入另一個大洋時可提供後備海上路線。第二種解決辦法是更多地通過陸上交通,從中東和中亞地區獲得石油供給。這意味著通過印度洋港口運輸石油和其他能源產品,再經過公路和石油管網向北輸送到中國的“心髒”。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