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國:中國自研第五代空空導彈

(2010-02-02 14:11:31) 下一個
中國的先進武器總是那麽神秘,特別是近來,國外的權威軍事機構、專家更是把目光的重點投向中國的武器研發,下文是國外專家曝光的中國自研第五代空空導彈以及世界各國空空導彈的對比

霹靂-10導彈:該型導彈於2010年前轉入批生產,但是另外兩種新型空空導彈的批生產時間不得而知。一旦這些新型導彈裝備部隊,他們將使大陸老式、新式戰鬥機在對抗裝備AIM-9“響尾蛇”和AIM-120“阿姆拉姆”導彈的台軍戰鬥機時占居決定性的優勢。霹靂-ASR/霹靂-10的射程將為美國正裝備海軍和空軍的AIM-9X導彈的2倍,而霹靂-13衝壓式噴氣發動機導彈的射程則可能超過AIM-120空空導彈。

中國政府及導彈製造商不承認有關這些導彈的射程和抗幹擾能力的信息,從而使外界很難確定中國空軍空空導彈的作戰能力。此外,空空導彈的作戰效用還會受載機屬性的影響,如載機的雷達和電子支援係統、來自載機以外傳感器數據的可用性、載機飛行員的訓練程度和經驗。但是由於大量的作戰力更強的第4代戰機裝備部隊,以及第5代戰機會在下一個十年初至中期出現,導彈受載機失誤的影響會越來越小。如果美國不對中國做出反應,如采購更多的第5代戰機,發展新一代空空導彈,或采購更先進的歐洲空空導彈,亞洲地區的空中力量平衡就會非常危險地移向中國。

自20世紀40年代來,作戰飛機及其武器係統的發展就以“代”來衡量。美國洛馬公司的F-22A是當今世界上唯一服役的第5代戰機,該機具有隱身、不加力可以超音速巡航等特性,該機還安裝了先進的電子掃描陣列雷達。這些使F-22A先敵發現、先敵攻擊、規避先進的俄式地空導彈。另外,自20世紀70年代美、俄第4代戰機如波音公司的F-15戰機、蘇霍伊公司的蘇-27/30戰機裝備部隊後,美俄就對這些戰機不斷進行升級,為他們裝備更先進的電子係統和武器。

在80年代,俄羅斯開始研製第4代空空導彈,“三角旗”設計局研製成功R-73導彈。這是世界上第一種推力矢量空空導彈,使用頭盔瞄準具瞄準,其紅外導引頭有效鎖定載機前方±45度範圍的目標(視界為90度)。這使俄式戰機在對抗美歐戰機時處於絕對優勢地位:俄羅斯的飛行員總是首先發射短程空空導彈,而不必對準目標或與敵機纏鬥,隻是看著引導R-73空空導彈飛向目標。目前,空空導彈技術已經發展到了第五代:包括將導彈導向目標飛機的任一特定部位的敏感度更強的圖像紅外導引頭;導引頭能鎖定載機前方±90度範圍的目標(視界為180度);使用先進的抗幹擾和防欺騙技術,安裝了更高級的頭盔瞄準顯示器。目前世界上第5代導彈包括英國的高級短程空對空導彈ASRAAM)、德國的IRIS-T導彈、以色列的怪蛇-5導彈,日本的AAM-5導彈,美國的AIM-9X導彈、俄羅斯R-73改進型導彈和南非的A-達特導彈。如果象怪蛇-5這樣的遠程第5代空空導彈在第一次飛過時未擊中目標,它還具有足夠的射程和靈活力進行第二次攻擊。

第一代短程紅外製導空空導彈依賴飛行員發現和機動力攻擊快速移動的目標,而第4和5代短程空空導彈依賴載機的傳感器和先進的頭盔瞄準顯示器瞄準目標,並且導彈的射程已經遠遠超過了飛行員的視距。在80年代,除了使用載機的雷達外,蘇聯還引進了更先進的紅外搜索和跟蹤係統。載機可以關閉雷達,從而減少被敵人電子傳感器發現和幹擾的機會。如俄羅斯在最新的蘇式戰鬥機,中國沈飛製造的殲-11戰機上都安裝了OLS-30紅外搜索與跟蹤雷達,據稱該雷達使戰機被動搜索和跟蹤50-90公裏以外的目標。雖然俄羅斯的紅外搜索與跟蹤雷達不能確定目標的距離,但是俄羅斯將幾架戰機的紅外搜索與跟蹤雷達和雷達聯結直來,形成網絡就可以計算目標距離、甚至是隱形目標的距離。頭盔顯示器能夠核實來自雷達、光學傳感器的數據,以及頭盔上的載機性能數據,這樣,不必將注意力集中在座艙設備上就能瞄準遠方的威脅目標。美國在以色列的DASH頭盔顯示器基礎上研製了聯合頭盔瞄準器,並從2003年開始裝備在F-15、F-16和F/A-18戰機上用於支持AIM-9X空空導彈。

第5代紅外/圖像製導空空導彈
導彈名稱 國別 射程 重量
AIM-9X 美國 10公裏 85公斤
ASRAAM 英國 20公裏 87公斤
IRIS-T 德國 12公裏 87公斤
怪蛇-5 以色列 32公裏 103.6公斤
R-73(三角旗) 俄羅斯 40公裏(估計) 110公斤(估計)
AAM-5 日本 15-20公裏(估計) 未知
A-達特 南非 20公裏 89公斤
霹靂-10/霹靂-ASR 中國 20公裏(估計) 80-95公斤(估計)

主動雷達製導空空導彈
雖然美國對第5代頭盔瞄準具引導的空空導彈的研究落在後麵,但是在發展中程主動製導空空導彈時卻走在世界前列。雷聲公司的AIM-120導彈從1975年開始研製,在90年代初開始服役,而俄羅斯的R-77導彈項目始於1982年,在90年代初服役。這兩型導彈都采用了主動雷達導引頭,使空空導彈在部分飛行過程中能自動製導。而以前半主動雷達製導的AIM-7和R-27導彈則需要載機雷達的持續的無線電信號的引導導彈直至抵達目標。AIM-120和R-77主動雷達製導導彈仍需要從載機或是預警機等載機外的傳感器處獲得目標的位置數據,但是,當導彈的主動雷達瞄準了目標,載機就可以機動到安全處或開始另一輪攻擊。

AIM-120、R-77和法國的米卡導彈主導主動製導空空導彈的市場,在本十年中,日本、中國和台灣已經裝備了主動製導空空導彈。所有主動製導空空導彈製造國都尋求為導彈裝備更好的導引頭,有些國家采用了衛星導航製導,提升電子對抗措施,加裝數據鏈以提供最新的目標位置數據,安裝更佳的發動機實現更遠的射程。美國、俄羅斯、歐洲國家、南非和中國已經研究衝壓式噴氣發動機空空導彈,以在不增加導彈體積的情況下實現更遠的射程。這種發動機也使導彈在大多數射程中保持高速度行駛,從而極大增加了“不可逃逸區”的範圍。即將裝備部隊的第一種衝壓式噴氣發動機空空導彈是MBDA的“流星”導彈,其射程號稱為100公裏以上,能持續保持速度4馬赫以上速度,並且其“不可逃逸區”的範圍是AIM-120早期型導彈的3倍。最近,俄羅斯重新啟動了其遠程導彈研究如“革新家”公司的K-100或K-172導彈,據稱該型導彈的射程為200至400公裏,而美國的AIM-54C不死鳥遠程導彈雖然於2004年從美海軍退役,但是射程達150公裏。美國目前沒有取代AIM-54C導彈的計劃。

高級主動雷達製導空空導彈
導彈名稱 國別 射程/重量備注
火箭發動機
AIM-120C-7 美國 50-80公裏/160公斤以上(估計) 改進處理器和製導設備,2007年向台灣出售了218枚
AIM-120D 美國 75-110公裏/160公斤(估計) 共形導引頭天線,雙邊數據鏈、GPS製導
R-77 俄羅斯 80公裏/175公斤 中國裝備了R-77,並正在研究安裝了主動/被動導引頭的改進型導彈
R-27AE 俄羅斯 110公裏/350公斤 R-77的主動製導型,未進入生產
AAM-4 日本 110公裏(估計)/220公斤 少量裝備在F-2戰機上
天劍2 中國台灣 60公斤/183公斤 裝備IDF戰機上
米卡EM 法國 60公斤/112公斤 台灣定購了960枚
霹靂-12 中國 70公裏/180公斤 采用俄式導引頭和國產型發動機、數據鏈,裝備殲-10和殲-8Ⅱ戰機
新型小體積雷達製導空空導彈 中國 20公裏以上/100公斤(估計) 2007年12月第一次出現,受R-達特影響
衝壓式噴氣發動機
流星 歐洲 100公裏以上/185公斤 號稱“不可逃逸區”的範圍為AIM-120B的3倍
R-77M-PD 俄羅斯 160公裏/225公斤 從未研製完畢,俄羅斯未采購
霹靂-13 中國 160公裏以上/225公斤(估計) 存在尚未證實,可能安裝了數據鏈,研究工作可能得到俄羅斯和南非的幫助
超遠程導彈
K-100/K-172 俄羅斯 200-400公裏/700公斤 首先裝備蘇-35,未來型號可能用於反導
AIM-54C 美國 150公裏/463公斤裝備F-14戰機,2004年在海軍退役,但伊朗還在使用
AIM-120 NCADE 美國 200公裏/160公斤以上(估計) 在AIM-120基礎上研製,有2級;可用於反導任務。

幾乎從一開始,中國就依賴美國、俄羅斯、以色列和南非等國的發展先進的空空導彈。1958年9月,台軍1架F-86戰機向大陸米格-17發射了1枚AIM-9B響尾蛇短程空空導彈,結果該導彈未爆炸被中國所獲得。蘇聯和中國很快仿製了該型導彈,蘇聯將其稱為K-13,中國稱為霹靂-2。越南戰爭時,中國獲得了更先進的未爆炸的AIM-9導彈,這些導彈影響了霹靂-5導彈的研製,而AIM-7早期型導彈影響了雷達製導的霹靂-11的研製。在80年代,中國獲得法國馬特勒550導彈,並依照該型導彈仿製出霹靂-7。中國還根據以色列的怪蛇-3仿製了霹靂-8導彈。

從90年代開始到現在,中國從俄羅斯采購了數千枚先進的空空導彈,包括R-73短程空空導彈和各種型號的半主動雷達和紅外製導的R-27中程空空導彈,約1000枚更先進的R-77主動雷達中程空空導彈。這些導彈幾乎全部武裝了蘇-27SK、蘇-30MKK/MKK2戰機、或殲-11戰機。據報道,中國對部分蘇-27SK和初期製造的殲-11進行升級,以便這些戰機能夠發射R-77導彈。

從90年代開始,中國決定購買武器係統技術或部件,提升武器係統的國產化水平。90年代末,中國已經研究出霹靂-9導彈,該型導彈的彈體與以色列怪蛇-3的相似,隻是製導安定翼不同。PL-9導彈由仿製烏克蘭頭盔瞄準具引導,該瞄準具的國產型稱為TK-14。最新型霹靂-9C的射程達22公斤,霹靂-9、霹靂-8和怪蛇導彈僅為15公裏。霹靂-9導彈未在中國空軍中大量使用至今仍是一個謎團。從1996年珠海航展到隨後的航展上,生產該型導彈的洛陽導彈製造公司員工稱,盡管霹靂-9在殲-7G等戰機上偶爾出現過,但是軍隊對采購霹靂-9的不感興趣。

未采購霹靂-9的重要原因也許是中國將製造更先進的空空導彈。在2002年珠海航展上,有消息稱中國正在研究先進的空空導彈。這種先進的導彈將采用先進的製導係統、使用推力矢量技術和頭盔瞄準顯示器。外界還有猜測中國對英國的ASRAAM空空導彈感興趣。盡管中國非常依賴R-73短程空空導彈,但是中國研製第5代空空導彈的靈感可能來自其它的國家。

南非的幾家公司在2002年珠海航展上設立了一個小型的展位,表示願意與中國開展合作。在隨後幾次航展上,南非公司展示規模越來越大,他們與中國開展了幾項合作項目,包括無人機、防空係統和空空導彈。雖然南非公司未透露空空導彈合作的消息,但是2004年的一篇報道稱,中國對采購A-達特第5代空空導彈表示了興趣。1月4日隨圖片透露的數據表明,霹靂-10導彈從04年開始立項研究,這與有關中國依賴南非合作的報道相吻合。從霹靂-ASR/霹靂-10的圖片可以看出,它與A-達特空空導彈95%的相似,最大的不同隻是尾翼形狀及布局,但這隻是很小的不同。因此,可以推測霹靂-10的作戰性能與A-達特導彈相當,甚至會更好。它有可能采用先進的圖像紅外製導係統,最大射程為20公裏以上。1月4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它的導引頭可有效鎖定載機前方±90度範圍內的大機動目標。它同樣具有發射後鎖定目標的能力,這些通常在頭盔瞄準具的引導下完成。霹靂-ASR/霹靂-10導彈可能裝備在大多數配備紅外搜索與跟蹤係統的戰機上,可能包括殲-10、殲-11B或殲-11A和新型殲-8Ⅱ和殲-7戰機。

公開霹靂-10這種帶有明顯南非技術參與研究跡象的空空導彈圖片,同樣可以讓人洞察2007年12月中旬發布在西北大學網站上的另一種空空導彈所帶有的一些信息。這種空空導彈還未被官方或非官方渠道所確認,但是這張圖片顯示它與南非的雷達製導R-達特導彈有些相似。R-達特導彈是以色列和南非在80年代和90年代聯合研製的,以色列將其稱為德比空空導彈。R-達特重量為120公斤,射程為63公裏。南非生產的這種高機動輕型雷達製導導彈可以裝備在第3代和第4代戰機上,目前R-達特已經在南非空軍中服役,至於德比導彈則未在以色列空軍中服役,另有報道稱新加坡空軍裝備了德比導彈。

中國的新型空空導彈與R-達特導彈的重大相似之處在於他們的形狀,以及後翼後麵的滾轉穩定翼。但是,從外觀來看,這種新型導彈可能比R-達特導彈小,重量可能隻有100至110公斤,這意味著其射程可能短一些,為20至30公裏。目前仍不清楚這種導彈的導引頭是半主動、主動或被動式,中國有可能為該型導彈安裝俄羅斯AGAT公司的新型150毫米導引頭。很明顯,中國希望充分利用導彈重量輕的特征。因為它的第一次公開露麵是該型導彈成對出現,與一枚霹靂-12導彈同時掛在一個外掛發射架上的。這種外掛發射布局可使梟龍、殲-10、殲-11B和殲轟-7A戰機提升搭載超視距空空導彈的能力。這種輕型雷達製導導彈也可能配備第三代殲-8ⅡF/H和殲-7E/G戰機上,與霹靂-10紅外/圖像空空導彈配合使用。

如果霹靂-10和新型空空導彈得到南非的大量幫助,那麽有理由推測南非也可能提供了頭盔瞄準顯示器係統和數據鏈。南非Denel Archer公司的頭盔瞄準顯示器能支持A-達特和R-達特導彈。南非有可能將其與空空導彈製造技術一同售給中國。中國也一直自行秘密研究頭盔瞄準顯示器技術,其實驗型頭盔瞄準顯示器的圖片經常出現在各種媒體上。2004年珠海航展展示中國的頭盔瞄準顯示器采用了優良的發光二極管,使得座艙計算機跟蹤飛行員頭部位置。

霹靂-12標誌著中國空空導彈技術發展取得重大進步,2001年,中國首次公開了霹靂-12主動雷達製導空空導彈的數據。在當時,中國正與俄羅斯協商采購R-77導彈,公開這些數據也迫使俄羅斯導彈公司提供技術支持中國導彈國產化計劃。據稱,俄羅斯導彈製造商AGAT公司向中國出售了R-27主動製導型空空導彈上的9B-1103M雷達圖紙,但中國還可能從AGAT公司獲得了R-77導彈上的9B-1348雷達技術。據稱,霹靂-12安裝了被動式導引頭,能將導彈引向幹擾飛機或預警機等發射信號的目標。但是霹靂-12采用了中國自行製造的發動機,再結合高弧線飛行剖麵能實現70公裏的最大射程,但這比R-77導彈少10公裏。但是中國擁有了霹靂-12就意味著擁有與美國AIM-120和俄羅斯R-77同一級別的導彈。2002年,中國珠海航展上展示了導彈的模型。2005年至2006年,霹靂-12開始裝備殲-10和殲-8Ⅱ戰機上。有人還看見它還在殲-11B和殲轟-7A戰機上試驗過。

1月4日網站上公布的圖片中有一張是電腦合成的霹靂-13空空導彈照片。但是必須強調,這是該型導彈的第一張照片,它的存在及其作戰性能有待於進一步核實。本文作者認為霹靂-13研究計劃是存在的,因為它與霹靂-12和新型霹靂-10的清晰圖片在一起。另外,有報道稱,中國一直對研究衝壓式噴氣發動機推動的霹靂-12導彈感興趣。霹靂-13的圖片也表明了俄羅斯“三角旗”設計局可能向中國出售了製造這種導彈的技術。從霹靂-13的圖片外觀來看,它有兩台吸氣衝壓式噴氣發動機,這與三角旗設計局的導彈布局一致。此外,霹靂-13前端處的四根保形彈翼也帶有R-27導彈的特征。據稱,三角旗設計局放棄用柵格狀彈翼為常規彈翼,這與霹靂-13的圖片是吻合的。因為俄羅斯決定不再采購R-77M-PD導彈,很可能批準三角旗設計局將其技術賣給中國。但是,南非也可能向中國提供了衝壓式噴氣發動機空空導彈技術,因為南非也有一個未實現的遠程空空導彈計劃。

在真實的計劃中,霹靂-13將為中國帶來一種具有強大作戰能力的遠程空空導彈。據稱,R-77M-PD射程為160公裏,那麽霹靂-13的射程會更遠。此外,由於采用衝壓式噴氣發動機,導彈預計能維持較高的飛行速度,約在4馬赫以上,這表明該導彈的“不可逃逸區”的範圍與MBDA公司的流星導彈有得一拚。如果霹靂-13能在近期內裝備,它有可能與中國的預警機配合使用,由預警機發現遠方的目標,然後將瞄準數據發達至殲-11B和殲-10等攻擊飛機。但是霹靂-13潛在的射程表明,中國也正在可能為第4代、第5代戰機研製一種遠程雷達,或是使用新型遠程雷達升級現有的戰機。因為三角旗設計局一直出售R-27和R-77被動製導導彈。有理由推測霹靂-13導彈可能采用被動製導係統,從而更好對預警機、電子戰飛機和加油機等重要作戰保障飛機實施遠距離攻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