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軍用大飛機研製瓶頸

(2010-02-02 13:14:12) 下一個
軍用運輸機是用於空運兵員、武器裝備,並能空投傘兵和軍事裝備的飛機。軍用運輸機具有能在複雜氣象條件下飛行和在比較簡易的機場上起降的能力,部分還裝有用於自衛的武器和電子幹擾設備,這些都是軍用運輸機和民用運輸機的區別。

在剛剛過去的2009年底,由空客公司研製的,目前世界上最新型戰術運輸機A400M首次試飛,A400M由英國、法國、德國等歐洲七國斥資200億歐元曆時六年終於完成首飛。然而時隔一個月,空客公司卻在近日突然宣布正在考慮放棄生產A400M。

【背景資料:空客A400M軍用 運輸機項目是迄今為止歐洲最大的軍事項目,項目啟動六年來,歐洲七國累積投資已經超過200億歐元,原計劃首批生產180架,A400M機長43.8米, 機寬42.8米、機高14.6米、載重量37噸,最大起飛重量141噸,最大飛行距離9300公裏,最大飛行速度0.728赫。按計劃,量產的A400M 最快將於今年服役,剛剛完成首飛的顯示表明,A400M最早也要到2013年才能開始交付使用。那麽作為目前上世界上最先進的大型運輸機,A400M又麵 臨夭折的命運呢?有評論指出,A400M原本是歐洲國家準備用來替代現役美製的C130運輸機,然而已經花費的200億歐元,則夠購買500架C130運 輸機,盡管A400M比C130先進很多,然而對於目前仍未擺脫經濟危機影響的歐洲國家來說,不得不重新考慮自己的軍費支出。

此外,作為美國的盟友,即使A400M項目馬上終止,歐洲國家仍然可以繼續向美國購買大型運輸機。】

盡管如此,此次A400M的下馬所引發的轟動效應卻要遠遠大於一個月前首飛時所產生的影響,是什麽使得人們對A400M的未來扼腕歎息呢?

與現役軍用運輸機相比,A400M有著航程遠、續航速度快、載重量大等優 點,A400M機身采用多種複合材料,大幅降低了飛機的重量,用有不低於三萬小時的服役壽命,同時它的機身設計為方形的橫截麵形狀,可以獲得最大的貨艙空 間利用率,貨艙容積達到356立方米,比C130貨艙容積還要高出兩倍,僅憑的機身頂部,也更加有利於大型武器裝備的裝卸。A400M裝有高度自動化的自 主性貨艙操作係統,與貨艙內裝卸係統相結合,還完全無機場保障設備前提下,一名護理員就能高效完成所有貨物的裝卸,而無須地麵人員協助。

作為軍用運輸機,A400M還有著優異的戰場生存性能,機身重要裝備都裝有裝甲防護裝置,采用多輪式起落架,兩排主起落架左右共12個輪子,這個使著它能夠在簡易跑道上起降,機翼下方裝有五個起落架,便於安裝電子彈設備,提升飛機的生存性能。

與現役運輸機不同,A400M需要簡單的外場工具,兩小時內就能變身空中加油機,它的飛行速度覆蓋每小時240公裏到0.728赫,因此,可以為從直升機到戰鬥機的多個機種實施空中加油。

正是因為A400M有這麽多的特點和優點,才使得它的突然下馬,讓很多人不能理解。然而目前在歐洲各國還沒有完全走出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剛剛完成首飛的A400M可謂生不逢時,A400M的未來究竟會是怎樣,現在還都是一個末知數。

二、 中國運輸機的曲折發展道路

中國運八中型運輸機

那中國的運輸機,特別是軍用運輸機發展情況如何呢?應該說,同其它運輸機一樣,中國軍用運輸機的發展,也走過了一條漫長曲折的道路。在說過了A400M之後,來回顧一下中國軍用運輸機所走過的歲月。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軍事空運任務都是通過借用或臨時改裝的轟炸機和民用運輸機 來完成的,但它們往往不能適應軍事空運的實際要求。一戰之後,德國容克公司首先於1919年製造出世界上第一架全金屬軍用運輸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軍 用運輸機在運送兵員、物資和空投傘兵、裝備等方麵發揮了作用。 

新中國成立之後,空軍麵對的是美國這個強大的對手,於是戰鬥機的需求被排到第一位。航空工業也將力量集中到戰鬥機的研製和製造方麵。

當時的中國航空工業並不具備生產大型飛機的條件,同時空軍對於大型運輸機的需求也並不迫切。於是雙方選擇 了比較容易製造的機型進行研製,這就是運五。作為運輸機運五確實太小了,有效載重隻有1.5噸。隻能運十幾個人,運力還比不上一輛卡車,20世紀60年代 中期,我國完成了國民經濟調整任務,工農業生產全麵高漲,整個國民經濟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國家提出必須大力發展交通運輸事業。

特別是迅速改變航空運輸事業的落後狀態。1965年5月紅都飛機公司開始研製 我國第一代中型螺旋槳旅客機,該機以蘇聯伊爾14M為原形放大設計,命名為運六。在投入一千萬研製經費和兩年時間後,國家決定放棄研製運六。1966年4 月,西安飛機公司開始研製運七型運輸機,就在運七飛機展開設計時,文化大革命開始了,於是運七的主要任務開始變著撲朔迷離。

經過四次反複後,運七又回到了起點,老老實實從標準性開始,所謂標準性就是既 可以運貨,通過改裝又可以運人。即使這樣,運七也經過八年停滯期才得以走向正規。就在運七飛機研製限於停頓的時候,空軍對運輸機提出的新的要求,運輸機要 大、載人多,用短跑道或者垂直起飛,1969年初,西安飛機廠開始設計新的運輸機。曆時兩年多完成了設計,又用了兩年完成零部件製造和裝配。1974年底 試飛成功,此時的西安飛機公司跑道上停留著兩種自行研製的大中型運輸機,卻都無法完成定型。

運八中型運輸機的原型機

運七和運八的研製都遇到了問題,運七的發動機功率偏低,運八則在等待國產附件的到來。

就在運八首飛機後不久,西飛將0203號原型機散裝件及其運八飛機全部技術資料、部分專用工藝裝備轉交漢中基地,由當時陝西飛機製造公司繼續試製。漢中基地也因此由漢中殲擊機基地變為漢中大型運輸機基地。

一直到20世紀80年代初,運七和運八才進入小批量試生產階段,我國航空工業初步 掌握了大中型窩槳運輸機的設計製造,從外形上看運七運八都采用了平直上單翼、梯形尾翼,機體均為全金屬半硬殼結構,同時掌握了大型飛機大型軟油箱,整體壁 板的化學洗切加工及噴板形成,合金板件熱變成型、數控加工和計算機輔助製造等製造大型飛機的關鍵技術。

而他們製造者也意識到不能隻用一條腿走路,必須研發更多的型號才能滿足各方越來越多的需求。

被稱為英俊少年的運七飛機是新中國第一個正式投入運營的國產運輸飛機,它填補了我國在中短程運輸機方麵的空白,曾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並為民航和軍事運輸的發展做出了貢獻。在這之後,運七和運八這兩種飛機的命運會是怎樣?之後又發生了哪些故事?

現代戰爭中,爭奪製空權是戰爭雙方最為看重的,在過去的思維裏,人們以為主宰藍天的是那些性能先進的各型戰鬥機。近年來發生的高技術局部戰爭都說明空中運輸能力是決定一個國家空軍乃至整個國家的軍事實力的關鍵所在。

空中運輸能力是現代戰爭成敗的關鍵,而運輸機就是空運能力的具體實施者。

上世紀60年代,毛澤東主席發出為戰、為國、為人民的號召,國家開始建設大三線的 部署,航空工業部在建設貴州航空工業基地的同時,從1964年開始漢中航空工業基地規劃和籌建,後來即成為運八係列飛機研製和生產基地。運八飛機從 1969年初開始研製,01號原形機於1974年12月10日完成總裝,12月15日首次試飛,取得圓滿成功。運八原形機一開始就嚴格按照軍用運輸機要求 來研製的。具有戰術運輸機的各種特點,能夠在草地、雪地和沙綠地等簡易跑道安全起降。可靠性高,機長34.02米,翼展38米,最大起飛重量61噸,最大 著落重量58噸,空機重量35.488噸。

運八飛機在裝備部隊之後,隨著各種特種任務的需求,又開始研發它的後機機種,出現很多改進、改型。

中航工業陝飛設計研究院院長彭飛:隨著國內一些機載設備還有一些配套的工藝的成 熟,在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走向運八的改型。我們現在基本上形成兩大係列、三類平台的係列化發展,運輸機我們總共發展了三個係列,最初運八原形機、還有後 來運八70飛機、還有現在新型的運輸機。

運八研製之初用途是作為軍用運輸機,但是它誕生之後起一直在民用的發展道路,經過不斷的改進改型運八的生命力依然很強大,運八F是民用改型中最重要的一個係列。

中航工業陝飛董事長總經理李廣興:運八F這個型號是當時向中東運貨樣,就是做商貿的用的。中東需要給養,當時進行第一次改裝,改成民機,我們叫運八F100,真正進入民用領域。

近代以來,西方國家的軍事運輸機技術在大踏步前進,誕生了一大批高性能的軍用運輸 機。C5、C130是其中很典型的例子,這些飛機能夠快速地將大量武裝部隊送到戰區,真正做到全球部署、全球到達。目前的戰爭日益演變為後勤戰,軍事運達 能力成為決定戰爭成敗、決定性的因素。

海外戰爭、科索沃戰爭,美國就動用了大量的運輸力量,自身力量不到整個運輸力量一半還不到。運輸力量是現在空軍所必備的一個項目。

作為一款中型運輸機,運八飛機誕生於上世紀60年代,但是經過它逐步的改進、改型,現在的運八飛機已經可以在中國戰略運輸力量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中航工業陝飛董事長總經理李廣興:國際上通用來看的話,一般大型一架匹配四到五架型飛機,目前我們國家最大的飛機就是運八飛機。

我國的航空運輸能力並不強大,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與我國軍事實力相對稱的軍用運輸機,運八飛機誕生於上世紀60年代,但是經過逐步的改進改型,作為一款經典的中型運輸機,它必將在未來中國戰略運輸力量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中航工業陝飛董事長總經理李廣興:運八的生命力體現在哪裏呢?運八就是因為不斷改 進、改型獲得生命。實際上就是運八多個型號改進當中,對現在先進的航空理論跟航空技術,在不斷改進當中逐步運用進去。我覺得運八飛機現在看的話,隻要堅持 不斷改進改型,仍然有它的生命力。

作為我國運輸機的一對好兄弟,運七和運八都已經走過了超過40年的道路。時至今日,這些被稱為飛行的騾馬仍在任勞任怨的完成著自己的使命。

三、中國軍用大飛機研製需突破三大瓶頸

中國空中戰略力量和國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要求中國航空工業必須提供適用且好用的大飛機。這也促使國家在軍用大飛機的研製方麵要跟上需求,填補空白,中國航空工業能否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成為關注焦點。

空軍指揮學院陳洪教授:我 們國家在航空工業方麵投入是非常大的,多年來我們國家生產了許許多多、各種各樣的航空器,就是通過改革開放我們的國力逐漸強盛了,我們人民生活水平逐漸提 高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後,對交通工具的要求就更強了。我還有一個感覺,就是合資永遠不能成為一個大國,真正要使自己的國家成為自主強盛的就必須自主的 研發、生產自己的項目,那麽大飛機的研發生產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標誌。

大飛機按照大小和用途分呢,可以分為遠程的和中近程的,所謂遠程一般都是航程在六千公裏以上,中近程一般 都是在六千公裏以內,如果從軍事上分,就可以把他們歸納為戰略的運輸機或者戰役戰術的運輸機。如果按動力裝置劃分,我們還可以把這些大飛機劃分為螺旋槳式 和噴氣式大飛機,我認為在中近程大飛機生產當中,使用螺旋槳可能比較經濟、比較安全、比較合算,而遠程的或者叫戰略性大型飛機,大多數使用的是噴氣式的發 動機。

在載重量方麵也有一些區分,大飛機的載重量要求是比較高的,中型以下這個大飛機它的載重量大概在5噸到40噸,那麽大型的或者叫戰略性大型的運輸機它的載重量可以達到40噸到150噸,目前世界各國有一些大飛機,很多都是在軍事領域當中使用。

比如說美國的C5A和C5B,它的載重量就可以達到131噸,C17它的載重量可以達到77噸,而美國人自己裝備的C130,所謂大力士運輸機,充其量也就是戰術型的運輸機,它的載重量隻在18噸。俄羅斯在航空工業方麵也有很多建樹。

比如說俄羅斯人現在使用的伊爾76有軍用的也有民用的,它的載重量可以達到50噸,應該說非常大了。從俄羅斯航空工業的發展,我們還可以看出一個很有意思 的趨勢,就是其實俄羅斯人現在受到經濟條件的限製,它的航空工業、它的發動機生產、它的大飛機研發能力遠遠超過了一些西方國家,比如俄羅斯人很早之前就生 產過一種大型的運輸機,叫做安-225,這種飛機是生產過兩架,它能夠搭載重量有多少呢?它的最大載重量可以達到250噸,它的最大起飛重量可以達到 600噸,隻不過它是為了當時在機背上拖運俄羅斯的暴風雪號航天飛機,隻是專用一種運輸機。那麽250噸重量相當於什麽呢?

我給大家做一個形象的比喻,假如說一個空降兵他的體重加上他的裝備武器彈藥是80公斤,那麽250噸的載重量說明安225飛機,它可以搭載3125名空降 兵,這隻是從數量上計算。我們說再大的飛機它也裝不下三千多人,我們講就是形象的比喻。說明俄羅斯人的航空工業技術是很發達的,他能夠生產最大載重量,達 到250噸這樣的大型飛機,這在世界上絕無僅有。

我們國家過去也生產過一些小型的或者中型的運輸機,比如說我們運七飛機,它的 載重量可以達到五噸,我們的運八飛機載重量相對提高了,它可以達到20噸,巡航時間可以達到11個小時,巡航速度可以達到每小時660公裏,但是我們國家 那些生產運七、運八飛機,還不能遠遠滿足我們國家現有的需要,比如俄羅斯的伊爾76飛機,這個飛機的載重量可以達到50噸,這個50噸已經超出我們運八兩 倍多了。像搭載50噸以上的這種大飛機方向發展,向噴氣式大飛機方向發展,其實是一個很好的路線。

在發展大飛機過程當中,研發、生產有一些很重要的技術保障,而且有一些非常重要的突破點,這些突破點作為我們的生產研發的單位來說,是很重要的。

首先當然是資金的保障,我們國家通過改革開放以後,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出了國家的財富,在世界金融危機條件下,我們仍然有著大量的外匯儲 備和強大的資金基礎。那麽這些資金我們是拿來買人家的飛機,比如買波音的飛機、買西方的一些大飛機,還是我們把它拿出一部分作為我們自己研發、生產,用這 些資金來培育、培養我們自己的航空工業研發人員,我感覺後一條更好。

那麽在技術保障方麵,要突破的更多了,首先是材料技術,這 個大飛機的生產和其他一些戰鬥機還不太一樣,材料技術可能要求比較高,工藝水平要求也非常高,再有他的電子技術,尤其起落裝置,或者起落技術。這裏包括大 飛機的起落架、包括大飛機起落架的輪胎,大家可以想一想,這架大飛機它的載重量要達到100多噸,如果算上飛機本身重量,全重達到200噸,那麽他在起飛 和著落過程當中它的起落架和起落架上的輪胎,所要受到的壓力有多大。如果這個材料不好就會出現非常危險的事故,所以起落裝置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技術保障。

還有就是導航技術,我們國家有許許多多天氣 導航、地級的導航、空間的導航,這個應該說是沒有什麽太大的問題。最關鍵的技術我個人認為就是動力技術,尤其是發動機,大飛機要能夠安全地遠航、大量搭載 人員、物資、實時快速的機動、實時遠程的空運和投放物資,那麽它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心髒係統就是發動機。生產發動機、生產大推力的發動機這是我們一個很重要 的突破點,這個發動機的體積還不能太大,但是要求它的推力是非常大的,它要能夠在巡航條件下,在最省油的情況下最大限度遠航。

要飛到八千公裏、一萬公裏以外,所以對這個發動機的技術要求是非常嚴格的, 也是我們在技術上要重點攻關一個非常重要的突破點。從另外一個角度上說,我個人認為發展大飛機技術,對我們軍隊也是有非常好的作用。因為在大飛機生產、研 發和使用過程當中,都會有一些軍民共建、軍民兼用的過程。即便這些大飛機它不參加軍隊的訓練,在一些軍事行動中它同樣能夠支援國家的軍事行動。比如在 1991年那場海灣戰爭中,當時美國人也用34架民航公司,為海灣戰爭輸送美軍和作戰物資出動115架飛機,在整個美軍空運行動當中,大型的戰略運輸機軍 用和民用的加起來有400多架,使用的非常得心應手。而這些軍用、民用的大型運輸機為戰爭行動提供十分有利的、最強大的技術保障,從這點上說,大飛機的發 展對軍隊建設也是巨大鼓舞。

利用我們資金和那些兢兢業業航空工業科研人員,航空工業的工業生產單位,我們是能夠在有限時間當中,為我們自己的國家生產出最有效、最實用、最好的大飛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