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楊潔篪在慕尼黑,很多細節中外媒體的報道對照

(2010-02-08 08:04:04) 下一個
中國外交部長楊潔篪5日出席了在慕尼黑舉行的安全政策會議,並發表題為《變化中的中國與世界》的講話,就當前世界和平與安全等重大問題闡述了中方立場和主張。

楊潔篪說,回首21世紀剛剛走過的10年,世界變化之大、之深刻,注定要在曆史長卷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頁,而中國無疑是這變化圖景中的重要元素。幾個月前,中國剛剛慶祝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這是曆經艱辛探索而開創出一條全新發展道路的60年。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GDP以年均近10%的速度增長,使2.35億人擺脫了貧困。中國實現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製向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曆史性轉變,實現了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曆史性轉變,實現了同世界從相互隔絕到利益密切相聯的曆史性轉變。

楊潔篪表示,今天的中國盡管實現了巨大發展,但困難還很多。中國人均GDP剛剛超過3000美元,居世界104位。發展不平衡問題還很突出,很多農村和偏遠地區還很落後,還有1.35億人每天生活費不足1美元,1000萬人沒有用上電。中國仍是發展中國家,真正實現現代化還需要長期艱苦努力。為了讓13億人過上全麵小康生活,我們必須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爭取和平的國際環境發展自己,又以自己的發展更好地維護世界和平,這是中國出於自身和世界長遠利益的戰略選擇。中國發展了,對世界是機遇,而不是威脅。曆史是最好的老師,會公正地記錄每一個國家走過的足跡。從古至今,“和而不同”是中國人民十分珍惜的價值,所謂“國強必霸”的邏輯既有悖於中國的曆史,也有違中國人民的意誌。

楊潔篪強調:“當代中國走的是和平發展道路,我們一貫堅持防禦性的國防政策,堅定奉行自衛防禦的核戰略,始終恪守在任何時候和任何情況下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明確承諾無條件不對無核武器國家和無核武器區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中國軍力建設的目的是明確的,就是為了維護國家安全和統一,確保國內經濟社會發展順利進行。中國發展了,仍將堅持平等待人,絕不把自己的意誌強加於人。我們一貫倡導並踐行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都是國際社會的平等成員,應互相尊重、平等相待。我們主張的平等,不僅是形式上的平等,更是實質上的平等,要用開放的心態看待和包容世界的多樣性,尊重別國價值觀和自主選擇的發展道路,尊重別國的核心關切,不幹涉別國內部事務。將心比心,在涉及中國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時,我們也會堅持原則,捍衛自己來之不易的平等權力和正當權益。中國發展了,將會承擔更多的國際責任,絕不會做損人利己、自私自利的事情。”

楊潔篪說:“我們深知,在這個日益相互依存的世界上,中國的前途命運與世界的前途命運日益緊密地聯係在一起,隻有利益共享、責任共擔、互利共贏,才最符合自己和別國的利益。中國在集中精力發展自己的同時,承擔著越來越多與本國國力和地位相符的國際責任。我們積極參與應對金融危機的國際合作,推動成立了1200億美元的亞洲外匯儲備庫,對外簽署了6500億元人民幣的國際貨幣互換協議。我們免除了49個重債窮國和最不發達國家的債務,向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了超過2000億元人民幣的援助。我們積極參與國際維和行動,累計向24項聯合國維和行動派出上萬人次,現正在執行維和任務的有2100多人,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中派出維和人員最多的國家。為了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中國維和部隊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在不久前海地大地震中,8名中國維和人員不幸罹難。中國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我們是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積極力量。”

楊潔篪指出:“中國的曆史性變化是與世界的發展變化相伴生的。過去10年,我們所處的世界經曆了複雜深刻變化。麵對變化了的世界,我們必須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用合作的姿態謀對策。要樹立相互尊重、平等協商的合作觀,有效維護發展中國家平等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力;樹立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的利益觀,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均衡普惠的方向發展;樹立互信互利、平等協作的安全觀,互相尊重對方的安全利益,實現共同安全;樹立相互借鑒、求同存異的文明觀,推動不同文明和發展模式取長補短、共同發展;樹立相互幫助、協力推進的環保觀,共同嗬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

關於中歐關係,楊潔篪指出,今年是中國與歐盟建交35周年,經過雙方共同努力,中歐之間已經建立起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全麵戰略夥伴關係。當前,伴隨世界的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中歐關係站在新的曆史起點上。雙方互為最重要的經貿合作夥伴之一,在推動多邊主義、和平解決國際爭端等方麵擁有廣泛共識,在解決氣候變化等諸多全球性問題上需要密切合作。中歐共同利益在擴大,在全球事務中的共同責任在增加,合作的基礎在鞏固,交流協作在加強,這將賦予中歐關係更強大的生命力。

楊潔篪說,中國政府一貫高度重視歐洲,始終把對歐關係作為中國外交的優先方向之一,期待與歐方共同開創中歐關係更美好的未來。他說:“中歐關係的未來,有賴於雙方始終從戰略高度和長遠角度把握彼此關係,珍惜和發展來之不易的局麵;有賴於雙方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照顧彼此的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也有賴於歐洲更客觀理性地看待中國,認識到一個發展的中國對歐洲是機遇,而不是挑戰。我們並不期待雙方在所有問題上看法一致,有分歧並不可怕,隻要我們秉持開放包容精神,共識必將大於分歧,共贏必將大於摩擦,合作必將成為主流。”

楊潔篪說:德國文豪歌德曾經說過,“單槍匹馬總歸無力,合群永遠是仁者的最高需要。”站在21世紀第二個10年的起點,我們迎來了充滿希望和挑戰的新時期。和衷共濟、合作共贏是時代的要求,也是各國實現安全與發展的必由之路。中國願與世界各國並肩努力,攜手合作,不斷推進全球的普遍安全,開創人類繁榮進步的美好未來。

===

慕尼黑安全政策會議以全球安全領域的“達沃斯論壇”聞名於世。2月5日,楊潔篪外長在慕尼黑安全政策會議上發表了《變化中的中國與世界》的演講,並回答了提問。摘要如下:

主持人:外長先生同意回答幾個問題。我們先請來自巴黎的Francois先生提問。

問題一:謝謝部長先生。您剛才的演講內容豐富,極有見地。我的問題是關於美中關係中的台灣問題,這個問題您在演講中幾乎沒有談及。中國已就美宣布對台軍售采取相應措施,這些措施比以往美國對台軍售後中國所采取措施更加嚴厲。你們這樣做是因為中國感到自身更加強大了,還是因為你們認為此次美國對台軍售數額更大、影響更惡劣呢?

楊外長:中國是不是感到自身更加強大了呢?是的,中國是越來越強大。同時,中國是不是感到自身在社會和經濟發展方麵還比較薄弱呢?我想答案同樣是肯定的。

我有點出汗,不是因為緊張——我回答類似問題已經不知道多少遍了——而是因為這裏的暖氣實在太足了。在中國的長江以南地區,很多人冬天供暖還是個難題。而歐洲許多地區從地理上看,相當於中國的南方地區,所以如果你們想和我討論氣候變化問題,請先關掉暖氣,這樣我們大家才平等。我想這個要求不過分。看來,要討論氣候變化問題,我們之間要有更多的理解。

關於美國對台軍售問題,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美國就在中美“八?一七”公報中承諾,美方向台灣出售的武器在性能和數量上將不超過中美建交後近幾年供應的水平,美方準備逐步減少對台灣的武器出售,並經過一段時間導致最後的解決。再看看現在,美國一方麵稱中國為夥伴,另一方麵卻宣布向中國的台灣地區出售價值64億美元的先進武器。這顯然違背了國與國關係準則,違反了中美三個聯合公報。中國政府和人民完全有理由對此感到強烈憤慨。美方不顧中方多次嚴正交涉,執意進行對台軍售。中國政府和人民當然要采取行動,這是中國主權範圍內的事情。

我知道你實際想問的是一個國家是否感覺強大。中國認為,所有國家無論大小、強弱、貧富,都是平等的。不管是誰,在做決定前都應換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我希望歐洲的朋友能夠理解中方所采取的行動是完全合理的。任何有尊嚴的人都會做出同樣的反應。中方強烈敦促美國恪守“八?一七”公報的原則,停止對台軍售。實際上,我們和台灣方麵在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方麵已取得很大進展,美國也表示支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我們敦促美方多做有利於推動這一良好勢頭的事,而不是相反。

主持人:謝謝部長。我們隻有時間再提一兩個問題。下麵請來自紐約東西方研究所的JohnRose先生提問。

問題二:部長先生,我能不能問一個關於網絡的問題?我知道這個問題頗有爭議,但網絡犯罪的數量正在不斷增加,影響數字經濟的發展,是我們共同麵臨的威脅。很多國家政府和企業都很關注這個問題。您能談一談對網絡安全的看法嗎?

楊外長:現在我收看中國的新聞節目比西方媒體上的新聞要多。作為中國外長,我每天早上上班前要對新近發生的事情有準確全麵的了解,要精打細算地用好每一分鍾。我發現中國的廣播和電視新聞更加準確可靠,看過這些新聞,我就可以確信已經了解世界上絕大部分的新聞。這不是說我不看西方媒體上的新聞,我還會繼續看。我想告訴大家的是,中國老百姓了解到的世界各地新聞恐怕比一些西方媒體還要全麵,這是事實。他們可以像我這個外交部長一樣輕而易舉地獲取各種信息。每年有幾千萬中國人出境經商、旅遊,同時有幾千萬人入境。實際上,在巴黎埃菲爾鐵塔腳下你就能聽到不少人說中文。所以說,中國人民享有充足的信息。他們能出國並比較在國內外的見聞。當然,我們仍要向其他國家包括發達國家學習。但中國人民為自己國家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中國30年來脫貧的人口幾乎相當於美國全國的人口。中國還向其他國家提供了大量援助。我認為,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最重要的事是建設基礎設施。在這方麵,中國將盡力提供幫助,我們希望發達國家也這麽做。

我不明白穀歌的事情為什麽會成為一個事件。我們支持信息的自由分享,也支持言論自由。另一方麵,每一個到中國或其他國家發展的公司都應該知道,各國社會製度不同,要尊重所在國的曆史背景和文化傳統。和其他國家政府一樣,中國政府也對互聯網依法實行管理,以維護國家利益。我希望,外國企業在中國拓展市場的過程中繼續尊重中國的公眾利益和文化傳統。毫無疑問,中國堅決反對黑客行為。事實上,中國是受害者。我們將與國際社會合作應對這種攻擊。這就是我對 “穀歌事件”的看法。我還想說,我們歡迎跨國公司到中國來,這是改革開放30年來一貫的政策。已經在中國發展的外國公司基本都不後悔,行事明智的公司更不會後悔。

主持人:非常感謝。下麵請JameHolden提最後一個問題。

問題三:部長先生,感謝您的講話。您剛才部分回答了Francois的問題,說中國是自覺更強大了。最近引發中國強烈反應的不僅僅是美國對台軍售這一件事。有確切報道稱,中國正在大力抵製對伊朗實施新的製裁。在哥本哈根大會上中國還組織了“基礎四國”,奧巴馬總統不得不與之打交道,這也被認為是中國越來越強勢的表現。從與歐洲、美國和印度的外交官和政治家的交流中我發現,他們都注意到了一個全新的、更強大的中國。總之,您是否擔心這種新的強勢態度會造成衝突而不是和諧?

楊外長:我想首先談談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在會前,中國就闡明了其立場,印度、巴西、南非也都明確提出了各自的立場。我們都強調將在可持續發展框架內為應對氣候變化做出貢獻。但我要強調指出,中國與許多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交換了意見。此外,還和77國集團保持密切溝通。所以,不僅“基礎四國”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觀點相似,許多其他國家也對中國的努力表示讚賞。當然,這次會議並不完全盡如人意。所以我們必須共同努力,使墨西哥會議取得更加積極的成果。但是,哥本哈根會議也取得了一些成果,會議重申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京都議定書》的主渠道地位,確認要堅持“巴厘路線圖”框架下的雙軌談判。在長期目標、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技術和資金支持、發展中國家自主控製溫室氣體排放行動等方麵,會議也都取得了積極的成果。我們要繼續沿著這條路走下去,確保墨西哥會議取得更大成果。中國願意繼續做出自己的貢獻。

關於與美國的關係,我們將繼續與美方交換看法。我們認為,一個穩定、健康、發展的中美關係對兩國、對世界都是最有利的。

關於伊朗問題。10天前我離開北京時,伊核問題並不是我此次出訪的主要議題,但後來不少會見都涉及到了這個問題。我想重申,中國堅決支持維護國際核不擴散體係。同時我們認為,在遵守國際原子能機構有關規定的基礎上,伊朗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我們認為,外交途徑是解決伊核問題的最好辦法,最有利於維護海灣和中東地區的和平與穩定。我們認為,伊朗並未對國際原子能機構關於德黑蘭研究反應堆核燃料供應問題上的提議完全關上大門,同時六國與伊朗舉行新一輪對話很重要。我們希望,在六國提議和伊朗一攬子方案的基礎上,能夠找到一個各方都能接受的方案。中國的觀點很明確。為防止局勢進一步複雜化,現在應該集中精力在磋商與對話上,隻有這樣才能找到令人滿意的解決問題的辦法。

很多國家把中國看作推動和平、穩定、發展的力量。中國人口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我們並不要求由這五分之一的人口說了算,但至少我們應有機會就國際事務表達看法。我們同其他國家一樣,也想改進國際機製,確保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都能從合作中受益。我們既提出自己的觀點,也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這是我們的傳統。同時我們真心希望,世界其它國家也能傾聽來自中國的聲音。說到平等和言論自由,這是理想社會的應有要求。不僅個人之間要平等,國家之間也要平等,國際關係要民主化。一個或少數幾個國家絕不能主宰世界的未來。中國追求的不是集團政治,而是各國利益的共贏。這應成為我們共同的訴求。

主持人:謝謝,部長先生。

===

【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網站2月5日文章】題:中國在慕尼黑安全政策會議上的大膽姿態

今天,在慕尼黑,麵對包括美國高官在內的300名高級外交官,中國外長楊潔篪以不同尋常的坦率姿態,公開聲明中國在國際舞台上變得更強大。他說,美國對台軍售計劃違反國際法,並表示中國媒體提供的新聞比西方媒體的報道“更詳實”、更可靠。

楊潔篪是在慕尼黑安全政策會議——最主要的跨大西洋安全會議——40多年的曆史上發表講話的首位中國官員。就在中美因對台軍售、互聯網自由、匯率以及源自哥本哈根會議的氣候政策等一係列問題發生爭執之際,楊潔篪在慕尼黑安全政策會議上廣受矚目。

一位德國高級外交官說:“我以前在公開場合從未聽中國高層官員說過,‘是的,我們 很強大’。這是一個過分自信的訊息,很不一樣,而且它意味著我們很快會看到中國采取不同的政策。”

楊潔篪發表了從某種程度上看很常規的講話——盡管他的語調堅定。他堅持認為中國既是發達國家也是發展中國家,它尋求“雙贏方案”,而且它準備在世界舞台上“分擔更大責任”——過去一年它在幫助全球擺脫金融危機方麵發揮了重大作用。

然而,在回答關於台灣、網絡空間和中國對伊朗核計劃立場等尖銳問題時,楊潔篪不停地擦拭額上的汗水。對美國售台武器問題,他稱美國“違反了國家之間的行為準則”,並說北京“有權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做出回應。

柏林美國研究院主任加裏·史密斯說,楊潔篪過分自信的講話並不像2007年普京演說那樣重磅出擊,當時的俄總統斷言,俄羅斯將在國際舞台上發揮新的重大作用。不過,史密斯說,楊潔篪的言論將讓這裏的人深有感觸,“歐洲人一直害帕這一時刻……他們一直擔心中國和印度的崛起”。

“楊潔篪的講話”無異於告訴這個安全政策論壇,如果中國不同意合作,大西洋國家就全球問題達成的共識是可以忽略的。

===

Beijing\'s debut in Munich

By Oliver Rolofs

Yang China willing to assume international responsibility”

„China willing to assume international responsibility”. Photograph by Harald Dettenborn

China’s Foreign Minister Yang Jiechi opened the 46th Munich Security Conference with a keynote speech about the future orientation of Chinese foreign policy. He assured in his greatly expected address that his country would render a contribution to worldwide peace. This would require a “cooperative spirit“. Yang clearly criticized the planned sale of military assets to Taiwan which China considers to be a backslider.

China – opportunity for the world

With Yang Jiechi’s first-time attendance at this year’s Munich Security Conference, China made its debut on the most important annual forum for foreign and security policy. Yang’s speech was greatly expected not least because of U.S. President Barack Obama’s statement to deliver military equipment to Taipeh which has led to some annoyance between Beijing and Washington. In the beginning, Yang stroke a pleasant note in outlining the guidelines of the Chinese foreign policy. In this context here he announced that Beijing would in the future assume more international responsibility and as a positive force render a contribution to world peace. Yang also dispelled any concerns that a developing China would pursue a more aggressive policy towards the West. A more developed China is an opportunity rather than a threat to the world , Yang pointed out. However, China was still a developing country that has to focus primarily on its own development and on the struggle against poverty. With regard to the unsuccessful UN climate summit in Copenhagen to which he attributed „positive outcomes and a new beginning“, he defended the Chinese negotiators’ against any criticism of being obstructive. China would take the climate change very seriously but had made its points of view clear already before the Copenhagen conference.

Claiming patience in nuclear talks with Iran

Considering the nuclear dispute with Iran, Yang advised patience without directly addressing the U.S.A. or theEU who are in favour of new sanctions on Iran. He rather appealed for further negotiations and dialogue. This issue has entered a crucial stage, the foreign minister said. Sanctions, however, would make the situation more complicated, Yang warned. China, that has a seat with a right to veto in the UN Security Council would play a constructive part in settling this issue and support the goal of banning the proliferation of nuclear weapons. Here he assured that the Chinese nuclear strategy would only serve self-defense. From the Chinese point of view, Iran would, on the other hand, have the right to peaceful use of nuclear energ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ules of the 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Organization (IAEO). So Yang made indirectly clear that China will not support new sanctions. In this context Yang underlined in his speech that China would respect the core concerns of other countries and refrain from interfering in their internal affairs. Along with „globalization and multipolarity gathering momentum“ it is a necessity to achieve a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ve spirit, Beijing’s Foreign Minister said.

Explicit criticism of the U.S.A.

The pleasant note in Yang’s speech which had been dominating the treatment of world-political issues being of relevance from Beijing’s view suddenly turned tart in the subsequent discussion. To the question out of the audience why China would so harshly criticize the planned delivery of weapons to Taiwan and had terminated the military cooperation with the U.S.A. in October 2008 Yang replied cooly: We think it is our sovereign right to do what we deem necessary“. The American arms package was an interference with the internal affairs of China. What the U.S.A. do represented moreover a „violation of the code of conduct between the nations. His government would expect the United States „to correct their behavior“. But Yang immediately mitigated his statements by adding: Good relations between our two countries are in the interest of America, China and the whole world. So Yang returned to the essence of his keynote speech that, after all, common interests and cooperation would imply a win-win-situation for all nations, as he had already emphasized. So Yang’s first appearance in Munich made also clear that Beijing’s line has become significantly more world-political. Though the foreign minister stroke a pleasant and moderate note he stood firm on the merits in order to advance the „core interests“ of the increasingly self-confident Beijing. Whether or not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will understand developing China as an opportunity and how a further intensified cooperation of the West with Beijing will look like are increasingly becoming urgent questions of foreign and security policy in the 21st century.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