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奧巴馬對台售武”考驗中國人民的戰略智慧!

(2010-01-30 15:39:54) 下一個

我不讚成宋曉軍有關“奧巴馬對台售武”的看法

國內著名的軍事評論員宋曉軍先生在央視《環球視線》節目點評中,談到奧巴馬對台軍售時說到:奧巴馬急於對台售武是迫於軍火商的壓力,是為自己的中期選舉作準備的。這句話我不完全讚同,如果從為中國外交解套的官方立場來說我是可以理解的,因為畢竟宋曉軍也看到了中國政府是騎虎難下,總得站在奧巴馬的立場上為他說幾句“理解對方”的語言,為奧巴馬解套就是為中國外交部解套,但是,如果從戰略立場上看則是差不多完全錯誤的。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啊!

奧巴馬在國內有沒有軍火商的壓力?有。有沒有中期選舉的考慮?也有。但是,這些事情都是奧巴馬任內可以駕馭的事情,美國的每屆總統都經曆著與奧巴馬相同的問題,一個小小的台灣那點軍火費決不是美國經濟生死悠關的救命錢,美國賣不賣台灣軍火,賣什麽、賣多少都是美國根據中國大陸的形勢來判斷的,也是根據美國總統不同時期的國際戰略布局來運作的,決非什麽軍火商的壓力可以決定的,如果到現在還沒有看清楚奧巴馬的布局,等一下我會附上我去年對奧巴馬有關包圍中國的文章。

美國的軍火商與奧巴馬到底是個什麽關係?簡單點講,是朋友關係,形象點講是“二人轉關係”,就是在唱戲,奧巴馬借軍火商的“壓力”搞悲情外交,希望中國多點理解(宋曉軍專家就是這麽理解的、吳建民更是願意幫奧巴馬說話),軍火商借奧巴馬的戰略搞軍火政治,兩者誰也離不開誰,這就是美國外交為什麽始終強勢的原因所在,是政府外交與民意外交的和諧統一,中國政府就不善於用民意外交,把民間的“壓力”視為極端主義,視為“憤青”,視為“極左”,視為與政府“唱對台戲”,如果奧巴馬不想售台武器,軍火商照樣不會拿他怎麽辦,中期選舉照樣贏,就算中期選舉失例,總統照樣運轉正常,美國是一個以國家利益為核心的國家,在國家利益方麵永遠是一致對外的,不要期望美國什麽黨的總統會給中國什麽甜頭可吃,中國隻有盡快放開“民意外交”,允許老百姓發出自己想發的怒吼,給不同的聲音表現的平台,就算有點表麵上的不和諧,對於國家整體外交而言絕對是個好事,壓製民意不利於政府的工作,有些人一看到人民發點牢騷、講點過激的話就視為愚昧無知、敵視美國、破壞中美友好的“大局”,如果人民都成羔羊了,到時候想人民站出來恐怕都很困難了。

對於奧巴馬的售台武器,我們到底該怎麽辦?對抗行不行?適度地對抗是行的,無論是從經濟角度還是從外交和軍事角度都可以考慮,與美國打了這麽多年交道,我相信中國政府應當對美國的任何可能的行動都作了相應預案(如果沒有得盡快做預案),之所以不敢按預案出牌關鍵出在外交思維上,關鍵出在領導人的意誌決心上,中國這幾十年來為了求得一個和平發展期,已經對“對抗”二字深為害怕,似乎一對抗就失去了“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似乎一對抗中國又要打仗了,其實未必,中國這樣一個國家,除非哪個政治家瘋了,否則,再怎麽對抗也不至於一碰就打起來,如果中國和美國都是彈簧,彈來彈去都會伸縮自如,如果美國是石頭,中國是棉花,那麽,它壓在中國身上,你就根本沒辦法反彈,盡管中國外交的“抗議”也很多,但還是不夠的,如果不想打仗,我建議短期用下麵的辦法:
一是經濟牌、外儲牌按中國政府可控的程度適當打打,你賣台灣軍火,我就封殺洛克西德馬克、雷神在中國的生存權,但這張牌打出去可能會引起連鎖反應,進而傳導到國內的經濟,尤其是GDP數據,有些人比較怕數據不好看,所以未必敢打,經濟牌一打不可避免會爆發某種程度的貿易戰;二是要適當打打外交牌,盡管歐洲也不是什麽好東西,但一定情況下又不得不借一下力,你賣軍火台灣,我就取消波音有訂單,改定空客的訂單,盡全力要求歐盟對華軍售,本來中國手上有朝鮮牌可打,可惜現在被自己“腳踏兩隻船”的思想給消彌了,朝鮮已經基本與中國行同心不同了,“內賈德牌”、“查韋斯”牌該打還得打,最核心的外交牌還有“世行”“WTO”“IMF”三個組織的重新洗牌上,要想盡一切辦法在這三個地方跟美國對抗,要沒事找事鬧;三是在對美國無正麵可打的牌的情況下,最有效的是向台灣方麵施以重壓,既然兩岸都承認“良好的局麵來之不易”,為什麽台灣還要在此時與美國就先進性武器打得火熱呢?這裏麵會有三種解釋:一是把責任推到陳水扁,認為這是以前就定購好的;二是馬英九想玩兩麵策略,用所謂的“害怕大陸”的心理為美國搖旗呐喊;三是想以武拒統。無論哪一種借口都是站不住腳的,即使是以前的采購,現在危機階段也可以暫停或者取消訂單,如果說想給大陸一點壓力的話,就直接用推遲采購來說明,大陸會默契對待的,如果馬英九想玩“借美拒統”的招數的話,大陸就沒有任何必要在此時對台灣放鬆政策,必須毫不猶豫地收緊政策,有人擔心這樣會引起馬英九更大的反彈,完全沒有必要擔心,馬英九“既想統治藍營又想討好綠營”的心態早已經曝露無遺,他注定是個靠不住的政客,大陸無論如何挺他也不會得到實質性回報,馬英九玩固的“美式執政理念”注定了他在台灣難成氣候,大陸方麵必須要意識到,依靠台灣的任何政治力量都是徒勞無功的,唯一能依靠的就是自己手中到底有多少牌可打,什麽時機、出什麽樣的牌必須做足預案。 
中國政府必須牢記:奧巴馬想打的牌,就是我們要抽掉的牌,也是我們要打壓的牌,不打仗就要打好牌。 

下麵我想再次把去年談到的有關奧巴馬對華戰略的文章拿出來供朋友討論(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自從美國陷入經濟危機以後,世界都在關注著美國的走向和美國未來的地位問題,尤其是中國一些網民和熱衷於中美對決的年輕人很自然地認為,美國已經在走下坡路,中美共治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但是,事情並非這麽簡單,以後我將分專題就中美關係及涉及中美雙方的相關領域話題談談個人看法。

自從奧巴馬上台以後,世界突然變得十分平靜,美國的棱角好象也突然被磨平了,該衝突的地方不衝突,想看到的戰爭它不打,過去美國的傳統敵人也在悄悄變得溫和低調,美國的盛氣淩人的架勢也變得相當的收斂,種種跡象說明什麽呢?是不是美國不想當世界霸主了呢?是不是美國真的要搞什麽“中美共治”或者“多極世界”呢?顯然不是,美國的文化和美國現實的綜合國力不允許任何總統放棄世界領袖的地位,美國選民不會讓一個拋棄領導權的總統坐在台上,他們隻能要求總統用不同的方式來領導世界,用盡可能多的國家能夠接受的方式來發號施令,避免樹敵過多反傷美國自身利益,這就是奧巴政府為什麽會對外交戰略作出深度調整的原因。

一、美國為什麽要戰略收縮?

美國自從二戰以後,實際上一直都是在采取進攻性策略,無論是在冷戰時代還是在冷戰結束,進攻、進攻一直是美國的優先戰略考量,任何國家要麽選擇同他修好成為朋友,要麽就被當作敵人受到打壓甚至是製裁,很少有中間地帶,這在一定程度上耗散了美國大量的物質資源和形象資源,隨著世界各國人民在“人類如何共同主導世界”這個主題認識上的覺醒,物質打壓和精神打壓都越來越受到空前的抵抗,世界各國“個性化”的領導人相繼續走上台麵,沒有經曆過戰爭年代的戰後領導人相繼統治著世界每一個角落,沒有人願意用心傾聽美國的進攻思維,即便是彈丸小國也紛紛開始與美國叫板,武力戰爭的恫嚇作用相對弱化了,軟實力統治越來越重要了,美國的智囊們不得不開始著手為下一個十年甚至更長時間準備一整套新的治世方略,當然,北約的存在和擴大化還為美國戰略收縮保留了在收縮地區相當強的軍事進攻選擇性。

二、美國計劃收縮的戰場在哪些地方?

美國的戰略收縮決不是全方位收縮,一定是要選擇性地收縮,那麽它會在哪位戰場進行收縮呢?

美國可以收縮的戰場主要有:中東地區、美洲地區、所謂的邪惡軸心國、俄羅斯。

首先談俄羅斯,美國對俄羅斯的收縮是一種選擇性收縮,是一種帶有進攻性的收縮,進攻的執行者由北約來完成,美國並不選擇單獨與俄羅斯對碰,原因並不在於俄羅斯有多強,足以讓美國恐懼兩敗俱傷,美國其實對俄羅斯早已經不擔心兩敗俱傷了,俄羅斯的綜合國力已經不具備單方麵與美國全方位抗衡了,唯獨保留的殺手鐧就是“核威懾”,那麽美國根據對俄羅斯的判斷就采取“軍事上不直接碰撞、國際戰略對其進行藐視”的策略,這是一個十分見效的外交策略,對於俄羅斯這樣一個曾經的帝國來說,被藐視實際上就是一種侮辱,就是一種痛在下身的難受,是一種難言之痛,主動去挑釁美國不符合自身利益,不去挑釁則有被邊緣化的危險,無論誰當俄羅斯的領導人,都不得不麵對美國對它的選擇性拋棄。

美洲地區是美國選擇更為友好政策的重點所在,除了古巴、委內瑞拉與美國相對較為對抗之外,其他國家對美國的敵視並非是傳統性敵視關係,有很多國家都是在執政黨的輪換過程中出現的黨派觀念不同引起的對立,這些對立都沒有在各自的國民心中產生仇恨情緒,也沒有利益上的完全分割,處理起來相對容易得多,所有與美國產生對立情緒的美洲國家中沒有一個受到第三方勢力的強大支持,俄羅斯現在不敢也沒有能力從中作梗,偶爾的小打小鬧不足以改變格局;中國更是不敢惹火燒身,“撿點小利就抽身走開”是中國的不得已選擇,目前沒有任何能力敢在美國的勢力圈插旗子;歐洲就更不用說了,傳統的美國盟友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表現出要在美國背後捅一刀的跡象。所以綜合起來看,我認為:奧巴馬會在他的第一個任期將美洲地區打造成一個與美國和諧共處的地區,無論從經濟角度還是從政治角度來看,對美國都是十分必要和十分有益的。

中東地區:這個地區一向都是美國難以抽身的地方,不是自身被卷入戰爭,就是自己主導戰爭,要麽就是為戰爭買單,有人認為美國的所有行為都是為了石油,美國的所有行為都是為了以色列的猶太人,有沒有道理呢?當然有理,沒有利益的事情誰也不會做,中國也不例外,但是,美國在中東地區的利益遠不止石油和以色列,從事情的本源來看,美國與中東地區最大的分歧在於文化信仰的差別,美國幾十年來在這個地區的拚命和堅守,已經把最大的文化隔閡得到了很好的彌合與相融,美國獲利最大的不是石油和以色列,而是對中東地區的“民主改造”,不管我們承不承認,美國已經基本上達到了階段性目標,也許有人說那些君主製國和政教混合的國家取得了什麽民主?還不如中國,我們不能這樣簡單認識問題,我們要看到中東地區很多國家已經非常接近民主國家的邊緣,已經有很濃、很清晰的民主國家的影子,不要低估女性戴著頭巾的國家的現代觀念和民主觀念,他們的社會大環境已經接近被美國“和平演變”(以前隻用在中國人身上),所以,拋開表麵的物質利益看美國在中東地區的成功,不能不佩服美國外交政策的堅定性及成功性,現在,美國不可避免地要調整與伊朗的關係,打壓將不是奧巴馬的首選,一個階段性保持和平的中東最符合美國未來十年的利益,巴以和平進程也將會未來十年看到比過去五十年更多的成果。美國將會在保持成果的前提下大幅降低對中東地區的關注和投入,這個地區很可能不再成為美國的熱點地區。

所謂的邪惡軸心國,布什提出的邪惡軸心國為朝鮮、伊朗、伊拉克、蘇丹、敘利亞、利比亞、古巴、阿富汗、索馬裏和緬甸十個國家。其中部分國家早已經從名單中刪除掉,部分國家在小布什時代還保留著,但這份名單並不是什麽國際共識,隻不過是美國單方麵的一個外交大棒罷了,即使在美國內部,它也不是一個要求每任總統都必須執行的強製性法律,奧巴馬並沒有完全遵照小布什執行的義務,除了朝鮮等少數國家可能會繼續同奧巴馬打情罵俏之外,大部分國家都將無法進入“奧氏外交體係”的主要名單。

三、美國的戰略進攻將如何部署?

奧巴馬上台以後,看起來四平八穩,無論內政還是外交都沒有給出非常清晰明確的輪廓,整個世界都被“經濟危機”和“流感危機”蒙住了眼睛,美國暫時地被淡忘是一件對美國最好不過的事情,在平靜之中,美國人被世界的詛咒會慢慢減退,在平靜中,美國會集中精力做好規劃,在大家都忙於克服各種危機找對策之時,美國其實在為未來的十年甚至更長時間做部署,他們在部署戰略收縮的同時,也在部署戰略進攻的方向及策略。

美國未來的戰略進攻重點:亞太地區,重點中的重點是中國。為什麽美國會選擇中國作為未來的戰略重點,這與中美共治是兩回事(後麵專題論述),中國不是現在才被世界選擇為大國的,中國的戰略影響力在毛澤東時代就是深遠的,尤其是政治影響力從來都沒有被低估過,隻不過以前相對封閉的市場環境導致經濟層麵的對立較少,沒有在經濟領域展開撕殺,不管是何種體製,不管是誰當權,超過13億人口、超過五千年曆史的中國永遠都是世界的主導力量之一,當今和未來都不例外。美國的選擇是現實之舉,也是必須之舉。

美國亞太戰略的部署階段:第一階段(2009至2011年初),機構調整、人員重構和對策製定。這個階段大約需要二年左右的時間,在這個階段是美國大量“造牌”的階段,絕對大多數的亞太牌都是針對中國的牌,本階段美國不會大量出牌,頂多隻打一些試探牌和外圍牌,不是進攻牌。第二階段(2011年至2012年)為壓製性出牌,這個階段的牌大多集中在經濟牌和領土牌,這個時期是奧巴馬的第一任下半周期,是必須向美國人交成績單的時期,這個時期美國必須密集地向中國出牌,聯合亞太盟友公開支持印度挑釁中國,並且將南亞地區複雜化。第三階段(2013至2017年)奧巴馬連任或者其它美國民主黨總統,這個階段為中美兩國的戰略對決階段,如果奧巴馬獲得連任,朝鮮與美國的關係將在第一任有效改善的情況下,實現關係正常化,朝鮮將在未來十年之內有可能同中國走向對立麵,巴基斯坦不再是中國的鐵杆(中國兩邊倒的策略將失去巴方的堅定支持),美國直接或間接與中國決戰的可能性非常之大,2013至2017年是中國非常危險的幾年,這一階段美國將打出手中最絕妙的牌,“戰爭遏製”是未來美國的必選項之一。戰爭的形式並不一定是美軍直接與解放軍碰撞,美國將用“東海戰場”、“南海戰場”、“黃海戰場”、“印度戰場”四麵合一的方式夾擊中國,他們如何組織這些戰場圍剿戰將在以後分開討論。

無論美國怎麽部署,歸根結底離不開一點:圍繞中國部署。

針對美國的“造牌”“出牌”和“攤牌”的部署,中國必須要有清醒的認識,不要把自己放在與美國共治世界的地位來看待未來的形勢,不要把自己看作是與美國共存共榮的利益攸關方,中國必須也要有“造牌”“出牌”“應牌”“攤牌”的準備,如果以為可以通過與美國和諧相處進而改變世界的想法,那可能是與二十一世紀的美國雄心是相違背的,也可能與中國周邊國家的如意算盤接不上軌,一個“由相對平靜向相對動亂的轉變”將是二十一世紀前三十年的主旋律,想逃避是不可能的事。提前規劃才是上上之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