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未來國產大型軍用運輸機的技術水準

(2010-01-27 16:32:57) 下一個
大型軍用運輸機涉及材料、氣動、動力、電子、信息、軍事裝備、結構、機械加工等行業,是典型的高技術與高集成產業。要想全方位的分析大型軍用運輸機技術水準,有一定的難度,限於篇幅,筆者將從未來國產大型軍用運輸機不同於中小型軍用運輸機(運7、運8)所具有的特殊技術進行分析,這樣的由繁入簡的分析論述,可以說能涵蓋未來國產大型軍用運輸機的技術基本點。

一、 中國特有的環境地理條件需求點分析

中國的地理特點是西高東低,南熱北寒。西藏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多米,北部最低溫度將近-50攝氏度,南部最高溫度40攝氏度。跨度大。同時中國又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國家,東西距離5000多公裏,南北距離5500多公裏。這就要求我國未來大型軍用運輸機有較大的航程,較高的巡航高度,較寬的溫度適應範圍,還應具備較強的高原機場起降能力。伊爾-76恰恰能適合中國環境地理的這些條件,且在中國服役多年,已飛遍祖國的大江南北,目前中國已掌握一套運行、管理、維護伊爾-76的成熟辦法。所以,從中國特有的環境地理條件需求點分析,伊爾-76是較適合的機種,我國未來大型軍用運輸機在環境地理條件適應性設計上目前看應參考伊爾76的原始設計思想,不要嫌其是蘇聯上世紀70年代的設計。參考其他的設計如安-70、C-17、A-400M雖說是先進,某些方麵雖說有些研究,也有些突破,但離實際應用條件還有距離,還需要做大量的實驗。

二、 未來戰爭的需求點分析

除非發生世界大戰,筆者認為中國未來最有可能麵臨的戰爭是中國海外勢力麵臨的侵略。改革開放後的30年,中國製造的產品已經走向了世界,我們已經在世界的一些地方建立了工業基地、工業園,還在世界許多地方有我們投資開采的油井和礦產資源。如何保住我們的這些成果是擺在我們麵前的一個問題,或者說我們的這些海外成果遭到侵犯,這或許就是我們最有可能麵臨的戰爭。麵對這樣的戰爭我們采取的唯一可行的積極辦法是:發展我們的戰略空軍,發展國產大型軍用運輸機,增強我們的遠程兵力投送能力,使我們的航空兵能在最短時間內達到我們的海外工業基地和勢力範圍,保住我們的成果。這樣的戰爭需求點要求我國的未來大型軍用運輸機能夠裝載大尺寸、大重量的地麵作戰裝備和航空兵地麵保障裝備;能夠空投中國作戰部隊列裝的大部分裝甲車和輕型坦克,能夠超低空一次投放十幾噸的裝備;能夠多路跳傘,一次空降100餘名的傘兵;能夠具備平台改裝潛力,飛機構型以及係統配置能夠兼顧特種作戰飛機(預警機、電子戰機)平台的發展需要。滿足上述條件的中國可利用資源(C-17、A-400M的資源我們沒有)就屬伊爾-76了,安-70雖然先進但不能承載坦克這樣的重武器。所以,從中國未來戰爭的需求點上來考慮,我們還是應該以伊爾-76為參照點,別再抱怨其落後,經濟堪用是伊爾-76的特點,這也是現成的唯一可利用資源。

三、 總體氣動設計技術點分析

不論是伊爾-76、安-70還是C-17、A-400M,都是采用國際上流行的典型布局型式,即上單翼,翼下吊裝4台渦扇、渦漿或槳扇發動機,T型尾翼,後機身開大型貨艙門,前三點多輪多支柱起落架裝在機身兩側。機翼采用中等後掠角的大展弦比超臨界機翼。全翼展前緣襟翼和後緣富勒式襟翼構成高效增生裝置。

中國航空界科技人員通過長時間的對伊爾-76的氣動特點研究,再加上與烏克蘭安東諾夫航空聯合體的長期合作研製,目前已經掌握成熟軟件數值計算輔之以風洞測試結果,能對全機流場進行精確計算,並能夠獨立靈活的進行大型軍用運輸機所特有的超臨界機翼設計、高效增升裝置設計、T尾布局設計等等。也就是說,中國的科研人員已經具有獨立設計大型軍用運輸機總體氣動布局的能力。筆者的觀點是:搞出一個略優於伊爾-76氣動指標的中國自有知識產權的飛機是根本沒有問題的。

四、 特殊結構設計技術點分析

大型軍用運輸機的機體結構要求堅固耐用,經得起惡劣氣候和頻繁使用的考驗,所以需對其結構進行特殊的設計,主要包括:長壽命低成本結構設計技術、大型複合材料結構件設計、翼身對接結構設計技術、翼吊發動機吊掛設計技術、整體油箱密封設計技術、整體結構件設計技術等。這些特殊的結構設計技術,是建立在大量的實機試驗的基礎數據之上的本領。我國科研人員由於沒有大量的實機試驗數據做支撐,所以,在特殊結構設計這一點上,還得老老實實的借鑒伊爾-76的結構設計經驗。

五、 起落架技術點分析

伊爾-76的起落架為液壓可收放的前三點式,多支柱(5個支柱)多輪(20個低壓機輪)式結構,可滿足飛機在水泥、土跑道上安全起降的要求。伊爾-76我國已用多年,已經積累了非常豐富的使用和維護其起落架的經驗,其他型號的經驗目前還沒有。再考慮到結構設計還不得不采用伊爾-76的,何況起落架的承重部分設計也是結構設計的重要部分,因此,未來國產大型軍用運輸機的起落架還是應采用伊爾-76的為佳。

六、 飛行控製係統技術點分析

伊爾-76的飛控是模擬主備式兩餘度係統,安-70、C-17、A-400M的飛控都是電傳技術。對於電傳飛控技術我國有好多成型的經驗可以借鑒,從J10、J11戰鬥機到購買的波音、空客民機,到中巴合作的ERJ-145,再到自主建造的ARJ-21,應該說中國的航空科技人員都可以借鑒。筆者認為:在未來國產大型軍用運輸機上飛控技術點上,我國的科研人員還是能搞出自主知識產權的東西來得,航空界應該有這個實力。

七、 動力裝置技術點分析

通過多年的努力,中國已經成功研製出供殲10和殲11使用的10A渦輪風扇發動機。令國人倍感驚喜的是10A發動機就是從國外引進的CFM-56發動機核心機而派生研製成功的,且該核心機性能屬國際前列,也比較成熟,目前中國已經全麵掌握了該核心機的生產技術。利用該核心機發展適用於未來大型軍用運輸機的發動機是一行之有效的發展途徑。前一段時間已有媒體報道我國已研製出大飛機用航空發動機的消息,所以筆者分析:航空界搞出與伊爾-76的Д30發動機動力性能的相似的發動機還是有可能的。筆者相信中國的科研人員有這個能力和水平。萬一我國的這款發動機滯後幾年研製出來的話,可采用兩條腿走路先購買俄的發動機頂上。

八、 航空電子係統技術點分析

航電方麵我們可借鑒的東西太多了。從波音、空客的民航客機,到ERJ-145、ARJ-21,以及新舟60和運八上的最新研製成果等等,都可以參考。可以肯定的說搞出具有獨立自主知識產權的航電係統不是什麽大問題。

九、 貨艙和貨運設施技術點分析

這方麵的技術點主要包括:1、貨艙設計。使之便於大型裝備從後麵裝卸,便於兵員的運輸,便於滿足運送多種類型人員、物資、設備和快速裝卸為原則;2、空投係統;3、空降係統。大的方麵講就包括上麵的三個關鍵技術點,由於我國已使用伊爾-76的這套技術多年,且已經積累了豐富的使用經驗。筆者推測我國的大型軍用運輸機還是以伊爾-76的這套技術為參考點進行設計。

十、 戰爭條件下的生存力技術點分析

生存力是指飛機在執行任務使命時,躲避或承受敵對環境的能力。通常大型軍用運輸機裝有以下防衛措施:1、雷達告警接收機;2、導彈告警接收機;3、金屬箔和曳光彈散布器;4、激光告警接收機;5、紅外對抗手段;6、主動電子對抗;7、對所有防衛設備的計算機管理係統。這些軍用的防衛手段,我國的研究並不落後,且有多年的運7、運八運行經驗,筆者認為:未來國產大型軍用運輸機搞出自己特色的防衛技術手段不是難事。

十一、結束語

通過以上簡單分析,我們可得知:我國的未來大型軍用運輸機有些是參考伊爾-76的成熟技術,有些是我們通過與國外先進技術合作而研究的最新成果,還有些是我們通過使用國外先進民機而積累的經驗與技術。它是一個攢和體。軍迷朋友們,不要嘲笑我國大型軍用運輸機水平的落後,隻要我們撮合出的大型軍機能堪大用,能向伊爾-76那樣翱翔於祖國的藍天,我國的航空人對祖國的貢獻就值得肯定,國人就應該支持。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