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德國外長用失禮的強硬方式結束了他的中國之行

(2010-01-23 08:03:15) 下一個
任何人都別想把你們的價值觀強加在中國頭上!這個外長和藏獨有聯係為什麽中國不拒絕他、真是的維斯特韋勒與和藹的楊先生——德國外長的中國之行。德國外長維斯特韋勒以幾乎失禮的強硬方式結束了他的中國之行。不過,他的同僚楊外長卻處之淡然。

如果德國外長在東京指出,德國與日本有著“共同價值夥伴關係”,這不足為奇。不過如果是有意在他即將到北京作就職訪問前發表這番言論,則其中潛藏著某種程度的挑釁。因為,中國可以反過來理解,德國顯然無意將這個新近在世界舞台上冉冉升起的巨星視作共同價值夥伴。

那又怎麽樣?最近中國發生了這麽多事情:無視布朗的抗議處決英國公民,在哥本哈根有計劃的談判失敗,以及最近與穀歌的爭執訪問行程和外交禮儀答問是闡明自身立場的外交工具。在亞洲這些以苛責的眼光相互打量的鄰國中,某些東西絕對會受到關注:新官上任先拜訪哪裏,他花費多長時間,會見多高級別的對話夥伴。維斯特韋勒利用他在日本和中國就職訪問的機會,異常清楚地表達了德國與後者、那個更大的夥伴(中國)之間的道不相謀。在與楊外長會見後的聲明中,他馬上毫不隱瞞地三次提到了“意見分歧”,這種態度對於初次到訪而言——尤其平易近人的楊先生被公認為北京高層最溫和人士之一——強硬得幾乎失禮。楊看上去容忍克製,他也許明白,這德國人主要是因為受到一幫隨行的記者嚴密觀察,看他是否表現出僅僅代表德國工業界利益(而忽視了人權問題)。

維斯特韋勒當然知道自己處於這種嫌疑之下,因而對此反應得相當靈活,他聲稱:勿庸諱言,他作為德國外長此番也要促進同行的經濟界高層人士的利益,不過這與清楚闡明德國價值觀並不矛盾,這裏涉及到言論與宗教自由、少數民族文化的權利以及一般意義上的人權問題等。令德國人苦澀的中國當前現狀是,當局並不覺得其中存在這種(經濟與人權之間的)矛盾。目前,為了所謂國家利益,涉及言論與媒體自由的人權受到大幅限製。如果西方政治家一方麵清楚表明他們絕不遵從這個邏輯,另一方麵卻還是有興趣與中國保持——可能的話——甚至加深對話,那樣更好。維斯特韋勒很好地完成了在利益與價值觀之間找到了平衡。不過有人要問,中國政府是否對此還有興趣。自從奧運會以來,隻要涉及到中國利益,它明顯擺出一副氣勢洶洶的姿勢。中國政府能夠容忍這個德國人在本國的觀眾麵前展現人權鬥士的風格。不過中國政府確信,在中國,如果政府不願意的話,沒人會把這種作秀當回事。有時候我們會產生這樣的印象,德國人這種必須在利益與價值觀的對立中找到平衡的理念,會讓中國人覺得十分可笑,因為共產黨是不認識這種對立的。按照官方意識形態,中國的利益及其價值觀是一致的。提升中國的利益就是最高的價值所在。

要了解它在外交政策上的表現,我們得去體驗維斯特韋勒和楊先生的新聞發布會,會上不同尋常之處在於,在德國人施壓下,記者被允許進行提問。“時代在線”記者問及,如果核外交努力失敗的話,中國是否準備考慮對伊朗實施新一輪製裁,對此中國外長用一則外交聲明來回答,聲稱每個國家都有權在國際原子能機構的監督下,在不擴散條約框架內,和平使用核能。

這個回答用禮貌的方式清楚地回答了“不”。而維斯特韋勒則用更堅定的口吻指出伊朗加強核軍備對於德國聯邦政府是“完全不可接受的”。這番話似乎未給楊先生留下任何印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