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反導和動能侵徹看DF打航母

(2010-01-22 07:14:22) 下一個
反導試驗在軍迷中引起很大反響,而後又有多位高手在激論彈道導彈打航母,今日又見到下麵這段對常規地地導彈反跑道戰鬥部動能侵徹試驗的報道,現按高考的物理水平對常規彈道導彈打航母作一些推論。近日,總參工程兵科研三所自主研究的 “常規地地導彈動態威力試驗係統研製與毀傷效能研究及反饋設計”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該研究成果已廣泛應用於某係列導彈多個型號戰鬥部的研製中。

  為實現既要打得“準”,又要打得“狠”的武器研製目標,成功解決長期製約我國動能侵徹武器研製缺乏動態威力試驗手段這一瓶頸,該所劉瑞朝研究員帶領科研團隊7年來不懈攻關,成功解決了彈道炮高空垂直下射、準確命中靶標、著靶姿態可控等關鍵技術難題,創造性地提出了基於毀傷效應研究的戰鬥部反饋設計方法。該係統的建成滿足了我國重點型號地地導彈動能侵徹戰鬥部研製的急需,為我國反跑道導彈戰鬥部研製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為推進我國國防現代化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常規彈道導彈打航母歸結為打得準和破壞威力兩個個問題。 從反導試驗來看,中段的飛行速度應在5km/S左右,兩彈相對則可能達10km/S的相對速度。在這樣速度下的米級碰撞精度,要靠有10-100uS級控製精度的多次點火修正實現,即4個大噴嘴+周邊N個小噴嘴在中段指令和未端雷達或紅外捕獲目標後的多次點火調整實現,對於現在1G以上的計算機10-100uS可執行1-10萬條指令,計算當不成為問題。沒人考慮用沒有中未段機動能力的導彈去打一個運動目標。以這次反導試驗的精度,導彈的機動調整能力相對航母最大15m/S的運動速度沒有任何問題。目標的捕獲有較大區別,彈道導彈的軌道在高空,雷達易測且能計算出彈道。而航母則可人為機動,在導彈飛行1000km的200S內航母可移動3km,在高山上的大型雷達和偵察衛星捕獲目標提供指令修正下可確保在100km高度指向誤差小於1-2km。由於在50-30km高度時將由於大氣磨擦電離產生黑障,這時將產生電磁屏蔽和紅外屏障,光學引導也很難實現。因此應在70-50km的高度下落的4S內完成對航母目標的捕獲,對航母這個330X70米的大家夥,雷達光學紅外都不困難。這時在重力和空氣阻力作用下彈頭可能在落到海麵時減速至3-4km/S,用時約10-15S。其間航母可前進150-250米,左或右轉最多50米,不可能停下或倒退。而在捕獲航母時對其前行速度可進行預估,但無法對左右轉準確預測,故在前進方向預估點以30米間距橫向排布4個彈頭或6個彈頭按排距50米每排各3個間距米分布則能保證有2-4個彈頭擊中航母,這隻需由加速度傳感器在未端采用多彈頭分導即可保證由50-60%彈頭擊中航母。

對於破壞威力,注意上麵報道中提到地地導彈,垂直下射和動能侵徹反跑道戰鬥部。地地導彈隻能是DF21的1000-2500km、1噸有效載荷、1-4個分導彈頭;或傳說的DF25射程1700-3200km、2噸有效載荷、4-6個分導彈頭。DF21按4個250kg彈頭命中2個則爆炸破壞力不足。DF25用4個500kg命中2個或6個330kg彈頭命中3個,爆破威力能有強些的破壞,但也不足以擊沉航母。因此有上麵報導的動能侵徹反跑道戰鬥部研究。世上恐怕沒人用動能侵徹去破壞陸地機場的混凝土跑道,這隻能是去破壞航母的鋼跑道。

反坦克穿甲彈以1500m/S的初速和10-20kg的彈頭可擊破1000mm的裝甲,如果分出50-100個20-50kg的儺鏡?芬?/font>3000m/S的速度擊中航母甲板,當可在航母跑道上打出25-60個彈洞並對部分艦麵設備損毀,則使航母在修複前的一段時間內失去戰鬥力,這可能是彈道導彈打航母的正確方案。試想如多向4-8枚DF射向航母50%彈X50%彈頭=25%命中在航母跑道上打出100多個洞而航母又不沉,對方如何應對。在反導之後又出這篇報道,估計下個111軍方隨時可演示一下了。美軍該研究甲板修複術了。這裏不是航母無用,航母是以大欺小的利器,在不對稱強強對抗中則成為要保衛的要目標。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