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陸基中段反導試驗打出三個效果

(2010-01-20 08:05:10) 下一個
中國11日陸基中段反導攔截試驗消息披露後,有人將之形容為一塊巨石擊破一潭春水,可見熱議程度。連日來,我一直關注各方反應與解讀意見,以窺探此項試驗的背後目的與實際效果;我以為,中國這一彈至少打出了如下三個效果。

“打”破了美國不謀求遏製中國的謊言

作為國家層麵來講,中國一句話新聞使美國大費疑猜。美國國防部、眾參兩院數度隔空問話,你們的意圖是什麽?美國防部自問自答地道:中國反導試驗與對台軍售沒有直接關係。甚至認為,美國的主要攻擊武器是巡航導彈,中國中段反導技術對它沒有作用。

但在隨後的國會質詢中,美國的各方勢力又說出幾句不太聰明的話來。大意是說,中國打著和平發展的口號,卻發展進攻性武器;激進者甚至於說,中美軍事交流沒有意義。中斷軍事交流,可不是句輕鬆的玩笑話;因為,交流是為了雙方建立戰略信任,如果美國決定那麽做,也就意味著可以公開進行針對性軍事部署了,意味著雙方冷戰的到來。目前,美國在中國周邊進行的軍事圍堵,還屬於遏製性戰略;雙方還可以在政治、經濟、乃至國際安全事務上進行對話與合作。

北約成員國對華武器禁售,美國對台售武及加深在中國周邊的軍事存在,用他們的話說:意圖很明確——就是要為“亞太安全”負責任。所以,中國進行一次防禦性武器的試驗,就成了“發展進攻性武器”,且“意圖不明”了。美國人早就有了TMD、NMD,他們的性質是防禦性的,中國難道不是麽?從技術上定義,當然是;政治上定義,那就複雜的多了,因為這意味著美國想絕對控製中國的戰略遇到了大麻煩。

美國自小布什以後,所有的軍事行動與軍力調整,就是為了遏製中國、控製亞太;奧巴馬去年在東京所作的題為“亞洲政策”的演講,儼然是要當“太平洋總統”。不過,美國從來都很“耐心”地表示:美國歡迎中國崛起,不謀求遏製中國。現在呢?中國這一彈,把美國的戰略圖謀,從他們的嘴裏給明明白白地打了出來!

“打”明了中國戰略容忍的底限

中共十六大就已經作出宣示,即抓住本世紀頭二十年的戰略機遇期,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胡總也不止一次地在國際場合講過,中國所麵臨的國際國內矛盾,異常尖銳,世所罕見;和平與發展,是中國必須長期堅持的發展道路。

但是,一些始終堅持冷戰思維的敵對勢力,從來沒有因為中國領導人的坦誠表達,而放棄對華顛覆、分裂、遏製的努力,也從來沒有停止激化中國周邊事態的做法,並且呈現越演越烈的趨勢。從朝鮮半島到伊朗一線,包括台灣島在內,中國麵臨著核危機、領土(海)爭端與分裂主義的困擾,戰略安全空間已被壓縮到極限,且隨時都有可能麵臨戰爭的考驗。

這一切危機背後的真正推手與對手,隻有一個國家:美國;並存在像印度這樣擁有核武的代理人。美國防部去年稱,將調集三分之二的核攻擊潛艇進駐關島等軍事基地,而且美國在菲律賓也修建了二個海軍基地;去年5月份以後,美軍情報船多次進入中國南海進行間諜活動。這一切行動都清楚地表明,美國存在對中國發動核打擊的軍事計劃。前不久,印度退役陸軍中將也公開透過媒體製造輿論,印度應修改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麵對這些赤裸裸地核威脅,中國不能繼續保持沉默。中國專家在反導試驗成功後,坦率地承認這是一次列裝前的檢驗性試驗。從這句話中,我們不難理解到,這一次極有可能是接裝部隊的一次實戰模擬性檢驗;按照中國武器曝光、外交辭令的一貫風格,也表達出中國亮明戰略防禦能力的迫切性,借以打消敵對國家實行核武冒險戰略的念頭。

從表現上看,美國一改渲染中國核武力量的做法,認為中國隻有幾十枚戰略核武器,沒有一枚能夠覆蓋美國全境,而且防導能力不足以應付飽和式攻擊。我認為,這是一個政治表態,目的是要安撫其國內的質疑與擔憂,及其他們的戰略盟友。其實,美國內心很清楚,中國掌握了中段反導能力,就擁有了第一時間發現、測軌、攔截、回擊能力,並具備對核反擊設施進行保護與多次輪核報複能力。中國有限的戰略導彈雖然不足以覆蓋美全境,但美國在亞太的軍事基地都是中國的中(遠)程彈道、巡航導彈的核報複目標,除非美軍現在全部撤出亞太地區,這樣也等於縮小了戰略防禦縱深,安全仍然不保。

因此,這一彈更打明了中國的戰略容忍底線。製止了核戰爭,軍事上隻剩下常規戰爭的選項;美國在伊、阿戰場上已經吃夠了苦頭,而且麵對的敵人是那麽的弱小。在戰略合作層麵上,中日關係趨於穩定、美歐矛盾並未化解;中美若開戰,日本是否還有能力與意願向美國提供軍餉?歐盟會不會趁機拿回被美國趁二戰餘威搶走的貨幣霸權?俄羅斯是不是借機戰略崛起?中東、朝鮮半島是不是大亂?都是未知數。因此,美國必須尊重中國捍衛核心利益的戰略底線,別逼人太甚,中國慎戰,並不是不能戰。

“打”明了亞太地區的戰略格局

在台海兩岸關係趨向和緩的時期,美國對台售武的行為,增加台灣“以武拒統”的實力到是其次,最主要的是將助長島內獨派勢力的氣焰,阻礙兩岸軍事互信等交流合作事宜的推進;從軍事上而言,大陸自然會加倍軍備威懾部署,但從政治上來說,兩岸無疑將加深隔閡與矛盾。美國一方麵多次表示歡迎兩岸深化交流,另一方麵再次采取對台售武行為,在兩岸關係總體向好的情況下,等於將兩岸模糊政策清晰化。因此,這一彈既打碎了美國“絕對安全”的夢想,也打擊了島內獨派勢力的氣焰。

中國發布中段反導成功消息後,從國家層麵作出強烈反應的,隻有美國一家;其它國家幾乎保持了沉默。國際媒體的主流消息,大多是防務專家解讀意見與媒體評論,且總體上是積極的;馬來西亞媒體甚至興高采烈地報道說:中國的反導係統正好平衡了美國在國際安全中的一家獨大!有的媒體輿論認為,中美共治亞太的時代真的到來了。因此,從政治上來說,中國這一彈不僅消除了美國“羞辱”中國的負麵影響,而且在國際社會上展示了大國實力與形象。

16日,梅德韋傑夫宣布:美俄核武裁軍協議談判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也正是俄、中之間戰略互信的體現;美國很清楚俄羅斯謀求上海合作組織同盟化的意圖,如果對華采取冷戰措施,中俄極有可能進行防導技術共享與合作。此間,中國“拒絕”出席原定9日舉行的對伊製裁六國協商會議,首次以“不合作”的態度回應美國的挑釁。最可愛的是,朝鮮突然提出有條件重開會談的外交聲明;更不知何時弄到了韓國應對朝鮮政體動蕩的計劃,幾十年來首次以最高權力機構,發出對韓國發起“聖戰”的宣言,聲稱要讓“決策者”所在地化為灰燼。如果巴基斯坦停止對塔利班的軍事行動就更好了。

美國還借助穀歌退出中國事件,極力進行的政治煽動,離間中俄、中印及中國與東盟國家的戰略信任,借機宣揚中國威脅論調,隻是應者寥寥;而歐洲一些媒體認為,商業活動應當尊重主權國家的法律。美國算是嚐到了高處不勝寒的滋味;其實從小布什推行單邊主義行動以來,這已經是家常菜了。

不過,中美之間軍事實力與技術差距仍然很大,這一彈打出去以後,雙方必將進入天基信息係統攻、防布局的競賽階段;似乎中國北鬥星發射有點趕場表演的味道,同時爆出嫦娥二號先進的光學偵察性能、及大推力火箭研製成功的消息,這些是否也是一種“有所準備”的暗示呢?但是,美國向印度拋出F35與宙斯盾軍售誘餌,是要進一步拉攏印度、離間印俄,還是要給印度鼓勁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