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瓦良格”號航母修複內幕小曝光

(2010-01-19 14:28:06) 下一個
網上到現在還有很多人,說是瓦良格不一定會加入PLA現役,其論點中很重要的證據是,老瓦來中國後,足足在大連港放了三四年,並且誰都可以去看。

對於這種觀點,可通過我知道的一件事來證明,PLA始終是積極修複老瓦的,之所以放了那麽長時間,是因為技術問題,修不了,而不是不去修。

時間比較久遠了,大概在03年吧,那年大連恰好是第一次承辦APEC(環太平洋經濟合作)組織,部長級會議,整個大連市都行動了,尤其是保安更是重中之重。

當時老瓦還是在大連港的船塢裏停著,當時參加會議的APEC組織各國部長提出要去碼頭看瓦良格號,

大連市公安局和安全局動員了很多警力進行這次參觀的安保工作。

當天晚上,我恰好與我公司經理約好宴請一名大連公安局一名處長,當時約好的是晚上7點,結果過了8.30此人才匆匆而來。

吃飯間,他告訴我們,遲到是因為參加了參觀活動的安保,

這些APEC組織的部長隻被允許在碼頭上看瓦良格,其中有的部長要求上船,但是被國安部門拒絕了,這幫人看了足足2個多小時,才離開,

當時我就問他,

“瓦良格在哪停著,不修,那不是鏽了嗎?我們中國真的要把它給拆了嗎”

他當時說

“不是不修,剛拖來時就想修,當時大連造船廠和海軍的人,對瓦良格做過檢查,發現俄國人的造船水平比國內高的多。

其中僅瓦良格用的鋼板,就極其先進。

我們國內的軍艦用鋼,也是抗海水腐蝕的,但是性能一般,所以必須要刷防鏽漆,好在中國防鏽漆做的還可以。

但是一般軍艦,每三四年就要進船塢進行艦艇底部除附著物,並重新刷防鏽漆的大修。否則海水對軍艦底部的腐蝕,嚴重影響艦艇防護能力。

而瓦良格用的是俄羅斯的軍艦特殊鋼,在運到中國之前,已經好多年沒有進行過防鏽的處理了,但是通過國內檢查後發現,瓦良格用的鋼,可以自然抵抗海水腐蝕,

所以瓦良格外表麵狀態很好,所以中國拉來後,也一直沒有塗裝,就在碼頭那裏裸放著。

並且,一般重要軍艦都是無磁的,也就是可以防止磁性水雷或者通過磁力探測到軍艦。

但是地球自身是有磁場的,即使用的低磁鋼的軍艦,在航行幾年後,收地球磁場同化,

軍艦的鋼鐵也就帶上磁力了,所以一般三四年後,軍艦都要回船塢進行逆向消磁。

而瓦良格用的鋼可以說是絕磁的,瓦良格從建造到運回中國,足足將近15年,在到中國重新檢測後,磁力依然為零。”

所以當時他就感歎

“老毛子還是厲害,主要人家基礎好,蘇聯留下的家底,中國就是追上20年,也很難全麵超於啊,尤其是基礎工業水平,嚴重製約軍事設備的發展。”

他還說

“瓦良格,運到大連後,大連造船廠立刻就對其進行了試修複,

首先發現的問題是,因為前麵提到的俄羅斯的軍艦鋼是特殊鋼,我們國家的鋼板壁人家差了很多,當我們用我們的鋼板進行焊接,發現連接處強度根本不夠,

而且,由於我國軍用鋼性能不行,即使修複後,對瓦良格整體防護性能也造成很大的下降。所以,從2000年起,我國就開始於俄羅斯談判,要引進俄羅斯的軍用特殊鋼生產技術。

但是俄羅斯要價很高,條件也比較苛刻,光談判,就談了很長時間。

然後國內還要組織技術進行生產。

國內最先進的特殊鋼生產基地是撫順特鋼公司(是日本人1937年建的),中國的核潛艇,火箭,沈飛的飛機發動機,用的鋼基本都是撫順特鋼造的。

但當時撫順特鋼因為國企改革,工人下崗的很多,除了幾個軍品生產車間,幾乎是出於半停產狀態,並且據說還要賣個一個民營的鋼廠。

但因為這種特種鋼隻有讓撫順特鋼生產把握最大,所以必須先解決企業的問題。

當時薄熙來是從大連市市長剛升到遼寧省省長,他牽頭由效益較好的大連鋼廠聯合撫順特鋼組建了東北特鋼集團(後來還上市了),

由大連鋼廠出錢,撫順特鋼出技術,在大連建了一個生產這種俄羅斯挺軍艦鋼的生產基地,據說化了十幾個億,並且還要每年給老毛子交很多專利費。

通過這麽多事,才初步解決了進行修複瓦良格的第一步工作,能生產瓦良格用的鋼。”

當天那頓飯主要討論一些別的事,關於瓦良格的故事,也就談到那裏為止了。

單從這裏可以看到,我們PLA不是不想修,不是不想要航母,而真是是落後啊,

東西都買來了,修都修不了,就為了一個軍艦鋼的問題,足足就折騰了三四年。

瓦良格會加入海軍服役是確定無疑的,要不也不用費這麽大勁,投入這麽多經費和資源了。

無論是訓練艦還是正式的戰鬥艦都是我們中國人的大喜訊啊。

但這些年我就一直在想,我們軍迷,一直喊著愛國,擴軍,有人還埋怨我們國家軍費夠,領導人膽子小。

但實際情況呢,首先要實事求是的麵對的事我們國家相對還是比較落後的工業基礎,這個天生不足的條件,不是拿錢就能立刻解決的,就是用錢去砸,也是需要時間的,何況出了老毛子和以色列,別的國家用錢砸人家都不給你這個機會。

打鐵還需自身硬,以前我們窮,我小時候,我們講努力工作,為祖國發展做貢獻。現在我們不講這個了,但我覺得,我們依然要努力去工作,尤其是在國企的同誌們,國家的強大真的不是用錢來衡量的,要我們一代一代人的積累。我們軍迷不但要在論壇上呼籲支持國家,更要體現在我們實實在在的工作上,尤其那些從事高技術含量工作的兄弟們,你們一點一滴的積累才是我們國家軍事實力增強的基礎啊。

也不要太埋怨國家膽子小,不造航母。航母幾萬噸,不比幾千噸的驅逐艦,三四年就大修一次。美國航母一次進船塢大修,要間隔十多年,一次進塢大修要曆時半年甚至一年。

以我們國家原來的技術,造出的航母,僅消磁和防腐就要求必須三四年大修一次,這樣航母的戰鬥值班時間就大大縮短的,並也花費巨大,性能也受影響。

所以原來國家始終在造造不造航母之間猶豫,還是可以理解的。現在技術有了,不是馬上就啟動造航母的方案了嗎?

另,據我所知,我們的昆侖重點型號發動機,所有設計都過關了,隻有在製造材料上不過關。樣機用的材料都是俄羅斯進口的,等到定型用國產材料生產後,發動機壽命和可靠性都達不到服役要求。所以現在殲十用的發動機還是俄羅斯居多。

而且我聽說國內發動機的設計還是很先進的,據說雖然趕不上美國,但是也接近俄羅斯了,但是要求材料的耐壓,耐高溫,延展,變形,重量,都極高,俺們國家還是生產不了啊。

所以,現在我國是設計上達到世界一流末的水平,生產卻是的世界二流到三流之間。設計了好多先進飛機,就是生產不出來啊?要是都靠進口,那不是成了印度嗎,有什麽意義。

題外話,我是極度鄙視阿三們,就他們國內那個極度落後的工業基礎,肯定造不出什麽好東西,還核潛艇呢,連常規潛艇都隻能造德國一戰水平的就不錯的,二戰水平的阿三們都造不了得。嗬嗬,用俄羅斯航天專家的話講,阿三造火箭用的材料和焊接工藝和俄羅斯造的鍋爐一個水平的。阿三也是材料不過關,比中國至少落後30年,他們自己的火箭因為用的材料過於重,導致火箭載重很小很小。或者說,俄羅斯20噸火箭能發射500公斤的載重,阿三們,要用100噸的火箭發射,因為火箭本身就已經很重了。哈哈。

僅就國內的技術水平,生產的出產品,可以說是已經將技術能力發揮到極限了。

向最可愛PLA,致敬!向為祖國強大殫精竭慮的軍工人,致敬!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