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品中的三聚氰胺又殺回來了?
BBC中文網
上海有毒奶粉被查一年後才公布消息
近日在中國再次出現的食品中三聚氰胺超標的問題,由於媒體星期一的報道,又一次引起公眾關注。
報道公布了貴州省衛生廳近日發布的三聚氰胺超標食品名單,其中包括上海的熊貓乳品和山東淄博的綠賽爾乳品等。
這一消息立即招致社會各界的眾多議論,最大的擔心是三聚氰胺超標食品又回來了。
在兩年前暴露的毒奶事件中,三鹿、蒙牛等乳品商生產的三聚氰胺超標奶粉,導致大批嬰兒腎結石和尿毒症,甚至還有死亡。
所以這次是又一次出現新的三聚氰胺超標食品呢,還是中國食品中的三聚氰胺超標現象從來沒有中斷過?
《民以何食為天》的作者、中國食品安全問題專家周勍在接受BBC中文網的采訪時認為,食品的大規模生產化,使三聚氰胺和其它食品添加劑成為中國食品中的不可缺部分。
屢禁不止
中國當局在處理三鹿毒奶粉事件時,由於對主犯判處重刑死刑,曾給人一種處理很嚴的印象,所以為什麽生產商不接收教訓,改變生產程序,減少食品中的三聚氰胺成份呢?
周勍認為,那是中國當局的又一次典型的殺雞儆猴的做法。而正是當局的這種應付態度,才導致中國食品領域作惡不止的現象。
他說,從表麵上看當局是槍斃了重犯,但實際上那兩個被處死的犯人所涉及的也隻是幾百公斤的三聚氰胺,和生產商相比,微不足道。
此外,應該對毒奶事件負責的當時的河北省領導人在被免職後不久,又很快異地升官,也表現出當局的應付態度。
不僅是乳製品中的三聚氰胺超標,中國的有毒食品近年來可以說是越來越多,從毒酒、毒大米到毒鴨蛋、毒蔬菜、毒活魚,幾乎超越常人的想象。
所以究竟當局有沒有什麽有效的解決辦法,讓老百姓吃東西放心,成為中國公眾多年來最希望有答案的問題之一。
政府與媒體的作用
在任何國家,消費者對於大資本來說都是處於弱勢地位,而政府和媒體在調節這種不平衡關係中能起強大作用。
如果政府和媒體不站在消費者一邊的話,那麽食品安全就永遠不能得到保障。
周勍說,中國的乳製品生產商以前用總理溫家寶的“我有一個夢,讓每個中國人,首先是孩子,每天都能喝上一斤奶”作廣告。
而三鹿毒奶粉事發後,政府的態度是動員一切可能的社會力量,來補償幾乎所有廠家都有安全問題的乳製品行業。
周勍說,政府在毒奶事件後不僅讓官員在媒體麵前做秀喝奶和訂奶, 而且還在許多省份發起“蛋奶工程”,讓學校學生每天喝奶吃蛋,推銷乳製品。
也許這一工程是以關注學生健康為目的,但是如果這些牛奶出了問題,影響就將更大更廣。
所以周勍認為,最有效的製止有毒食品的辦法,是加強媒體對食品安全的監督。
他說,即使當局在其它領域害怕開放媒體,也一定要在食品安全領域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