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黃秋園老師(二)
(2010-12-26 11:31:53)
下一個
(二)
一天下午,我去老師家上課。一走進院子,就聽見屋裏傳出一陣笑聲。原來,老師與他的一位朋友正在談笑。 “。。。主義的樹都是筆直成才的,可打桌子,凳子,。。。而他畫的沒一棵好樹,
無一塊好石,都是古怪離奇的。。。”接著又是一陣笑聲。我似乎覺得他們不僅僅是在開玩笑。
那天下午,老師講到如何對待傳統的問題。他說:“現在有些人想把傳統的東西一刀切掉,完全拋棄,這怎麽能行呢?比方說我這個‘黃’字,要是把草頭丟掉,就不成其為‘黃’了。”他還講到:古人留下這筆遺產也是不容易的,經過了多少年的積累啊!要是後人連古人已經達到的高度都夠不著,還談什麽去超越古人呢?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萬卷書,行萬裏路,“ 等等,都說明不僅要師造化,也要師古人。師古人,學前人的經驗和筆墨技巧,師造化得自然景物的形與神。不師古人,專師造化,作出來的畫必然無筆墨氣息,不能達到效果。老師說,他在青年時代,臨摹了大量的名作。各代各家各派都學,打下了非常深厚的筆墨功底。出外倘看到有好的實景或好的畫作,就默記在心,回來後就默畫出來。有一次,他看中了一幅展覽作品,就反複去看了三次,終於把那幅畫背臨下來。老師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曆和體會告誡說:學畫既要有天資,領悟快,也要苦練功力。華而不實,光有小聰明,不紮紮實實地循序漸進,隻能學到一些浮光掠影的東西。反之,實而不華,讀死書而不化,必然礙板。“胡琴兩根線,會扯要三年。”年輕人不下苦功夫,是學不成的。老師還說:要畫好國畫,還需要多讀書。讀史記,讀文學史,讀畫史。沒有深厚的文學修養,作出的畫缺乏意境,最終不過是一個畫匠。
為了後人學習的方便,老師親手編了一本“南北宋山水畫選。”這是一本長寬各一尺多的畫冊,內有老師選臨的南北宋山水大家的幾十幅名作,用毛邊紙裱成。南派山水多屬土山石,圓渾無圭角,多用披麻皴,牛毛皴,亂雲皴,米點皴,雨點皴,折帶皴,園林石的骷髏皴,等等。北派山水多是懸崖峭壁,剛硬挺拔,用大斧劈,小斧劈,亂柴皴,礬石皴,釘頭皴,荷葉皴,亂披麻等等。除了山石,還有鬆,柳,雀爪,火焰,丁香等各種樹法。 此外,水,雲,煙,霧,氣的畫法都包括在內。 這本畫冊每幅畫上都題有作者姓名,畫法特點概述,是初學者的一本非常實用的入門書。臨摹這本畫冊,可練習掌握基本的筆墨功夫。用筆的變化涉及中鋒,側鋒,偏鋒,禿筆,破筆,闊筆,細筆等。墨的變化則包括焦,濃,淡,次淡,最淡;積墨,潑墨,惜墨,濕墨,幹墨,飛白等等。
老師一再強調筆墨功夫對於國畫的重要性。他說,一幅好的山水,不僅要意境深遠,筆墨也要畫到一筆不多,一筆不少,加一筆或去掉一筆都會影響畫麵的完美。非長期的勤學苦練是達不到這一步的。
我在學畫期間,把這本畫冊從頭到尾臨摹過了。每幅畫都反複臨好幾次,直到最後讓老師過目滿意為止。臨完後,我把這些臨作也訂成一本,想作為資料保存下來。臨完這本畫冊,不僅掌握了一些基本畫法,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修身養性的作用。我臨完這本畫冊後,由老師轉給他的另一個學生。當時,老師同時帶了好幾個學生。想起那本畫冊,我就想到,為了傳統國畫藝術的繼承和發揚,黃秋園老師花費了多少心血啊!(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