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jing的博客

浮生飄絮, 鄉思如水。
正文

一篇珍藏的舊文

(2010-12-26 05:29:51) 下一個
(山靜):一段年輕時走過的路,一篇感恩憶師的小文,寫於八十年代,隨我飄洋過海。幾經搬遷,收藏在地下室裏,紙色已變得陳舊發黃,一角還被老鼠咬掉。總想著等靜下心來,不忙的時候,用鍵盤儲存下來。一再拖延,再不行動,恐怕就要失去這段珍貴的記憶了。


                                                       回憶黃秋園老師

    人生若以十年度,能有幾春秋?

     轉眼,又過去十二個年頭了。  在這一截短暫而又漫長的歲月裏,我從一個單純幼稚的中學生逐漸走向成熟,成了年輕的成年人。在我“少壯努力”的成長過程中,曾得到前輩們真誠的關懷和指教。 黃秋園老師即是我離開中學,踏入社會後遇到的第一位令人敬重的前輩。在曾經跟老師學畫的近三年的時間裏,留下了我終生不能忘懷的記憶。
                                                       
                                                               一
     十二年前,我正值人生的“黃金歲月。” 和我一些同代人一樣,精力充沛,滿懷抱負,興趣廣泛,卻苦於求學無書,求師無門,想成才而不得其道。 隻好一麵做些臨工,一麵雜七雜八地看各種凡能到手的書籍。一次,偶爾聽熟人講起有位畫山水的老畫家,成天在家畫畫。我平生素愛山水,便一心想求得引見,拜師學畫山水,我的願望終於實現了。

       一天晚上,那位熟人帶我去老師家。一路上心情忐忑不安,生怕遭拒絕。可是到了老師家裏,他很熱情,言談中總含有笑意。 我見他很隨和,膽子也大了,隨即說明來意。 不料,老師回答說:“我隻是在家沒事畫畫玩玩,不收徒弟的。” 我一聽急了,忙表明自己的愛好,誌向,和決心,懇求老師帶我。 見我是那樣認真,老師就隨手翻了翻我帶去的一些素描練習,然後說:“有誌學畫固然好,不過山水是大工程,女孩子很難畫出來,不如學學花鳥還比較合適。” 可是我喜愛山水,工程大,多花些時間,我學十年還不成嗎?見我執意於此,老師最後說:那就試試吧。臨走時,老師交給我一幅接自宋代董源的披麻山水,讓我回去臨摹。
       
         當晚,我即動手研墨,然後攤開一張繪圖紙,開始一筆一劃地臨起來。第二天,我帶著臨好的畫去見老師。 老師一邊解說,一邊就起筆蘸墨,在我的臨作上進行修改:用濃墨中鋒複勾山石陰麵的石骨,
調整皴紋的疏密;用焦墨苔點分出層次,。。。經老師一點染,畫麵效果顯然不同了。山石顯得渾厚,仿佛可觸石上草皮的幹濕;石,樹層次分明,景致有了生氣,“死畫”似乎變成了活景。回家後,我仔細揣摩老師講過的畫法,對照原作精心讀畫,直到心裏有了體味後,又開始臨。這次的臨作,老師很滿意。他高興地對我說:"你很有悟性,耐心也好,就這樣學下去吧。"  從這天開始,老師開始正式係統的給我講課。他在一張毛邊紙上邊講邊畫,從山石的基本結構,形態,講到基本畫法。他說,畫山水要掌握兩大要素:石法,樹法。石法主要是皴法。。。石分三麵,首先骨法用筆,勾畫石的輪廓,分出層次,然後皴石。石要畫出質感,畫石骨重用筆,畫土肉重用墨。。。皴石要掌握墨的濃淡變化,筆劃的長短,鬆緊參差。。。待老師講完,手上已皴,擦,點,染完畢,毛邊紙上出現了一塊水墨渾融,拖泥帶水,似可感可觸的成披麻皴紋的大石。上完這一課,我好像一下子開了竅,明白了畫山水的起點,和延伸方向,消除了初始的迷茫。同時,心裏感到很踏實,因為老師是在真心實意地教我了。

        那些年裏,登門求老師學畫的人不少,不乏各層各類。老師並非任人都教,而是秉性取舍,這是可以理解的。不是每個想學畫的人都是出於賨尚藝術的動機。從老師教學的謹慎中可見他嚴肅認真的藝術追求。(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