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書有感
朱 熹
半 畝方塘一鑒開
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最近補課 (華廈子孫[賞析]在最後), 讀到 朱熹<< 觀書有感>>. 收在[宋]謝枋得 編的 <<千家詩>>裏.
以下[譯文]和[賞析], 引自 <<千家詩>> (中國傳統文化經典文庫. 第2輯/王輝主編) -西安: 陝西旅遊出版社, 2003年3月第1版, 第70頁.
[譯文]
半畝大的方塘水清如同明鏡, 映射出來回移動的雲影和天光. 問它怎麽這樣明淨清澈, 原來是它的源頭不斷有活水流來.
[賞析]
詩題”觀書”, 似為議論評說, 但詩中卻是事物描寫. 看: 半畝大的池塘像一麵鏡子那樣明淨澄澈, 天光雲影都在鏡子裏閃耀浮遊. 若要詢問它為何這般清澈, 它的回答是: 因為有源源不斷的清水流進來. 全詩圍繞著一”清”字展開想象, 層層鋪開, 以”鑒”作喻, 以” 天光雲影”映 襯 , 又設一問一答 , 妙趣橫生 , 形象地表現出了詩人想說的道理 , 想發的 議論.
讀罷這[賞析], 真是令我哭笑不得, 羞煞我"華廈子孫"也! 朱熹在天之靈若知, 不掉眼淚才怪. 好好一絕, 竟被後輩讀成這般. 明明詩題”觀書”, 賞譯竟仍未得要領, 早知如此, 當年他己直說或自加一[賞析]不就得了.
華廈子孫[賞析]如下:
正如詩題所言, 此詩是抒發詩人對”書”的感受, 以”塘, 天光雲影, 渠, 和水”作喻. 半 畝方塘一鑒開: 曆史上很多書以”鑒”命名, 如”通鑒”和 ”年鑒”. 詩人讀此類書應是多的. 書多為長方形, 故詩人以” 半 畝方塘”來形象描述. 開, 一意為”方塘”切開為兩個長方形, 一畝也就成了半畝, 另意”翻開書”. 多好的形象描述! 天光雲影共徘徊: 在 書裏麵 , 你說沒有什麽呢 ? 別說 ” 天光雲影”, 什麽都可以在裏麵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此兩句看似”問渠答水”事物描寫, 實為感歎”書”的重要, 曆史借鑒的重要. “渠”在此可喻書, 喻曆史,以表明要”清如許”, 必須有”源頭活水來”; 也喻詩人自已, 感歎己從書中,曆史中(源頭活水)得到了益處, 才能”清如許”. 而作為普通道理, 有活水源頭, 才有下遊清水, 這是人人都知道的.
由此詩可見, 有些時候, 讀詩賞詩, 理解詩人的喻意是多麽重要.
(來源: XiaoLinchuan 於
多謝好文。
比興是詩詞的手段和技巧。前解隻是講解字麵意思,華夏兄把作者的寄托和內心的感受做了進一步
挖掘,真是難得。很多詩詞是情景交融,尤其在詞中更是常見。朱詩隻寫“外物”,表麵上自己隻作一個旁觀者, "以物觀物",把解釋的權力交給讀者。
( 來源 : 華廈子孫 於
謝謝臨川兄美言 . 你所言極是, 隻是
此 詩題已言明 " 觀書 ", 前[賞析]中不 僅隻講解字麵意思 , 棄 詩題於不顧 , 還說什麽 " 以 鑒為喻 ", 實在令在下難服 . 有比 興的詩詞 , 重點在 喻意 . 讀者未明白其意 , 則 [ 賞析 ] 會不得要 領 , 輕者貽笑大方 , 重者 誤人子弟也 . 堂堂 華夏之博 , 竟出此 類 [ 賞析 ] 於 " 中國 傳統文化經典文庫 " 之 叢書 , 讓我感慨萬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