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發了一個帖子,讓我甚喜,立刻回複朋友說,17日,我們北大見。
十幾歲去北大,覺得那麽遠,這次開車才發現不過是6-7英裏的路。這讓我感歎科技發展,世界不但在變大也在變小。
北大的門口人來人往,每個進去的人都得向保安顯示證件。還好,我帶著護照,又給保安顯示了邀請信,方才進去。
講座是在一個能容納200人的大教室舉行。朋友的先生楊青老師是主講,朋友和楊先生的學生也要彈唱。
楊先生在古琴上造詣極深,從師管平湖的嫡傳弟子王迪,屬起源於北京的“九嶷派“,其演奏的風格為蒼勁堅實、雄健瀟灑、講究吟猱節奏。
楊先生對古琴情深意濃,每當說起這個被他稱為有“4000年曆史的母親“,他都是眼含熱淚。四十多年的風風雨雨,青發變白發。當年我見到的帥氣小生也從腹有詩書氣自華,到手持七弦性本貴,變成了一位儒雅之士。
楊先生說“彈古琴會讓你姿態優雅、心態寧靜。靜而幽的古琴特別適合調整現代人的生活節奏,鬧中取靜,它會讓你的內心安寧,在虛靜中體會生命的力量感。”
為了傳承古琴,重興中華文雅之風,楊先生嘔心瀝血,為複興中國的古琴事業創下了不凡的功績。他是把中國古琴納入了世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名錄,和國務院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推動人。他是當代少兒古琴教學之先河的開拓者。他是一個“不拒絕任何一個想學琴的人”的良師,他的學生幼至四、五歲,長至七、八十歲,乃至失聰姐妹也在古琴比賽中摘金奪銀。他著書二十餘冊普及和開發古琴知識,還多次在央視,北京台傳播古琴知識。他在國內外辦演出,組織琴會,開辦學習班,出入北大清華等多所名校,走訪亞洲,歐美。他的琴跡也曾被路透社、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等國外媒體專題報道。
難怪在古琴圈裏,人們稱他是一個任重道遠的文化藝術傳播者、一個懷古憂今的音樂藝術普及者、一個博愛無私的古琴教育實踐者。
部分著作
辦班
接受央視流行無限節目采訪
演出
這次講座的內容包括三個方麵:
一、樂教的重要性:楊先生從孔子提倡的六藝、踐行的六經開始講起,談到樂教的重要性。他認同中國人成才必經三步: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語言的盡頭是音樂的開始,音樂是語言的延續。文人雅士必修的四藝,琴棋書畫,琴為首,而琴就是古琴。
二、少兒學琴:梁啟超說“少兒強則中國強“,楊先生說”少兒樂則中國樂“。中國古琴的傳承必須從少兒抓起。為此,他打破”非成年不學琴“的老規矩,頂住各種壓力,在2000年辦起了第一個少兒古琴班,僅僅兩年後,他就在北京金帆音樂廳開了第一場少兒古琴音樂會。音樂會的成功,為少兒學古琴開啟了大門,2002起,少兒終於可以參加文化部舉辦的古琴比賽了,到了2004,專門的兒童組的比賽也開始了。楊先生不僅琢磨出了少兒彈古琴的特殊手法,而且總結了態度和藹,要求嚴格的幼兒教學模式。
三、學古琴的四種層次
琴技:即演奏的基本手法,強調的是“指與弦和”
古琴演奏的右手基本指法是 擘、托、抹、挑、勾、剔、打、摘
左手罨、虛罨、捐起、帶起、放合等打弦帶弦,發音指法吟、猱、綽、注
琴藝、指的是演奏的技巧,強調“弦與音和“
琴學:講的是琴隨意走,曲由心動,強調的是“音與意和”
伯牙鼓琴,六馬仰秣,匏巴鼓琴,鳥舞魚躍”。
七弦一動便能使六馬仰秣、鳥舞魚躍 就是這種境界。
又如高山流水覓知音,
子期“巍巍乎誌在高山“”洋洋乎誌在流水”的評論一出,伯牙便知覓到了知音
又如司馬相如用一曲“鳳求凰”追來了卓文君。
琴修道這種層次,大概便是“隨心所欲”了。
琴道:指的是用琴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強調的是“意與心和”
楊先生說,位卑不敢忘憂國。正是這種家國情懷,楊先生把傳承中國古典文化據為己任。他根據87年版的紅樓夢中的12首歌改編成古琴版的《琴夢紅樓》,他還創作了古琴版的《琴頌詩經》
講座中,楊先生為大家帶來了精彩的古琴獨奏、琴阮合奏、琴歌彈唱等古琴藝術形式展演
朋友演奏古琴《欸乃》,楊先生伴奏
朋友演唱詩經《蒹葭》
第二外國語學院藝術教師倫豔豔演唱琴頌詩經與琴夢紅樓琴歌《 關睢》《紅豆曲》《題帕三絕》
楊青老師琴歌彈唱《好了歌》、《客至》、《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中央音樂學院吳雪盟,古琴曲《廣陵散》
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龔蓮伊,古琴曲《神人暢》
中央音樂學院附中孫寧伯,古琴曲《離騷》
孫寧伯,柳琴《賽馬》
盡管寧伯是楊先生一手栽培下成長起來的,可楊老師還是稱年幼的寧伯為師兄,這位小神童不僅在成人組古琴比賽拿金獎,而且擅長其他樂器,圍棋,書法,賽馬。
楊青師生與北大耕讀社合影
幾年前做心髒醫生的朋友退休了,兒子也辭了職,現在全家人可以一起出行,齊心合力做事情。今年,他們將作為中國文化的傳播者再度來美國傳播古琴。他們將出一套書,讓一般人也可以在家自學古琴,他們將做越來越多的公益事業。
朋友加油啊!願你們越做越成功。
順便發幾張北大的照片
北大的標誌景觀是湖光塔影
湖,指的是校園中北部最大的u形人工湖。其南部有翻尾石魚雕塑,中央有湖心島,由橋與北岸相通。湖心島的南端有一個石舫。湖南岸上有鍾亭、臨湖軒、花神廟和埃德加·斯諾墓,東岸有博雅塔。
此湖本無名,因錢穆教授“未名湖”而有名,而此小詩讓其實現了揚名。
未名湖是個海洋,
詩人都藏在水底,
靈魂們都是一條魚,
也會從水麵躍起。
一塔指的是1924年7月燕京大學為了解決生活用水,掘的一口水井,水塔外形則仿照通州燃燈古塔的樣子,用遼代密簷磚建成。塔共13級,高達37米,除塔基座以外,全部用鋼筋水泥建成。為感恩捐資人故名“博雅塔”。
樹長大了,房子衰老了
喜歡,古色古香
有趣,新與舊
挺舒服的
挺想看的
也想聽聽
北大校園那些古建築還保留著真好!美麗的校園,謝謝分享,
周末快樂!
請轉過身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