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香拾趣聞

我經曆的,我認可的,我喜歡的
個人資料
yy56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春之祭》原創,圖片除第一張外,來自網絡

(2016-09-30 11:12:09) 下一個

夏天,隻有在一個著名的露天劇場,聽了一場音樂會,才能全方位的體驗到夏的熾熱。所以,有朋自遠方來,就安排了在Hollywood Bowl 去聽《春之祭》。

LA的交通堵塞是有了名的,原本隻要四十分的路,開了兩個小時,還是靠著當地人的“見機行事”。上帝保佑,到那,音樂會就開始了。

《春之祭》是那晚LA Dance 中的最後一個曲目。也正是因為這個曲目我才選了這個音樂會做為這次“說走就走”聚會的一個亮點。

《春之祭》是俄羅斯作曲家伊戈爾·斯特拉文斯基(ИгорьФёдоровичСтравинский)的代表作與成名作。最初是一部芭蕾舞劇,但後來腳本遺失,隻剩下管弦樂總譜。當晚的演出也沒有芭蕾舞。

《春之祭》舞曲的產生是源於斯特拉文斯基的一個幻景

那是俄羅斯遠古時期的祭祖儀式:「我想像到一個肅穆的異教祭典:一群長老圍成一圈坐著,看著一位少女被要求跳舞直至跳死,她是他們用以祭祀春天之神的祭品」。

每當我想起這個創意,一種驚訝,恐懼,震撼的感覺就會襲上心頭。

春本是柔美的,歡快的,生機勃勃的,而斯特拉文斯基卻要表現一個本當是天真,健美,歡悅的青春少女,在歇斯底裏的狂跳中摧毀她所有的快樂,活潑,力量,直到那一刻,死亡代替了生命。而這無奈的犧牲,卻是要叩響萬物複蘇的門。

也許正是這個駭人聳聞的主題,才能夠讓現代主義音樂從古典音樂中破繭而出。

1913年5月29日,在剛剛建成一個多月的巴黎香榭麗舍劇院(Théâtre des Champs-Élysées),《春之祭》的首演拉開了序幕。翹首以盼的紳士淑女們希望在像天鵝湖一樣優雅的樂曲中渡過又一個浪漫之夜。

隻是沒有人料到,等在他們前麵的會是一場風暴。

從象征春回大地,萬物複蘇的巴鬆管高音獨奏的引子開始,人們就感到了這和以往的音樂有些異樣,接著在春之預兆的無比強勁,不和諧,不規整的短促的樂句的震驚下,觀眾們再也坐不住了。

隨著時而顯得神秘,時而充滿咆哮與嘶鳴的樂曲,一連串的口哨、噓聲、議論聲,尖叫聲此起彼伏,混雜著不時響起的掌聲。

40%的抗議者被劇院的警察趕出了劇院,但這並未能平息騷亂,劇場的燈全亮了,但也無法平息劇院裏男男女女的爆吼。

一個被樂曲深深感染了的年輕小夥子,從一開始就站了起來,以便看得更清楚,隨著強勁的不規則的節奏,他竟然忘乎所以地隨著音樂的節拍開始敲打起坐在前排人的頭。

斯特拉文斯基就是了不起,他可以用和諧的E大調三和弦與降E調的七和弦混達成的複合和弦讓這些衣冠楚楚的紳士和淑女領略了強烈的不和諧音,他用弦樂隊的連續下弓的手法硬是營造出了無比震撼的打擊樂的效果。定音鼓和它的同伴們很瘋狂,木管樂樂部很出彩,不規則的節奏和多重節拍在向古典宣戰。

在巨大的騷亂中“大地的崇拜”和“祭獻”兩幕十四個舞曲結束了;可《春之祭》的震撼卻從巴黎到紐約都響起了一陣陣滾滾的春雷。

以拉威爾為其代表的人稱讚,

以普羅柯菲耶夫為代表的人則開始效仿。

而更多的音樂家卻竭力反抗。

但是曆史的潮流就是這樣滾滾向前。現代主義音樂在一片喧嘩中誕生了。與此同時195年畢加索的三個音樂家出世了,抽象派的畫家也像雨後春筍一樣破土而生。

當初因為春之祭而備受責難的斯特拉文斯基,如今卻以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重要作曲家和現代主義音樂的創始人被載入了史冊。

混在聳動的人群中,和家人,朋友一起,在這樣的樂曲中鼓鼓掌,吹吹口哨,這不正是夏日音樂會的情趣嗎?!

當晚現場

 

Stravinsky, sketched by Picasso

 

 

《春之祭》

 

畢加索的三個音樂家 1925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菲兒天地 回複 悄悄話 好介紹!女兒知道這個戲。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