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實故事:我的兩位妻子

孫傳榮,筆名夏威夷。男,1961年6月17日生於江南水鄉高淳,曾當過教師,現是一家私營企業的負責人。
正文

第21章,百鳥迎春

(2009-12-08 12:40:59) 下一個
  早上起來,我第一件事就是去請送春的人,附近也有幾個會送的,但都是唱些見之歌【方言,當場編著唱】,他們唱不了整本。我要到薛城長樂的夏家去請,那裏有兩個年齡大些的,能唱很多的整本。現在他們不是依靠唱送春而生活了,都是為了熱鬧。因為現在的年輕人沒有一個願意學這些,而且當地人一般不在自己村上送,如果他們在家,我要去請。外地人也願意到我們這裏來,這似乎是一個祖上傳下來的規矩。過去舊社會,生活困難的人家,每到春節選兩個喉嚨合適的,組合起來到外地去挨家挨戶地送春。人給的東西也不一樣,有給錢的,有給物的,如歡糰蒸糕糰子粑粑,也有多有少.....
  長樂村和我們平埂圩隔開一條官溪河,騎車去要從高淳或楊家灣繞著走。也有條小路,需要經過錢家渡的渡船,這條路我走過多次,小時候跟著母親到長樂去賣飴糖歡糰之類。現在的人都不高興走路了,寧願繞路騎車,那天我也選擇了騎摩托。雖然冷但速度快,我現在要的是速度。早上去時,路上行人還不是很多,我選擇了從楊家灣到長樂的路。一到長樂,先是問人,好心人指點著我去的路,再問已經離送春的那家不遠了。一個約50歲左右農民模樣的人,帶我直接去了那送春的人家。我走進這家的堂屋,看到一個約60上下的人坐在桌子旁邊喝茶。送我的那人我遞給了他一支煙作為謝謝他就走了。我說明了來意後,那人感到很意外,說已經有很多年沒有送了,還要去找另外一個搭檔。我說如果你們願意去,要錢要物隨你說。那人很客氣,他並不在乎這些,聽到我說請他還是樂意的。於是叫我先坐著,倒給我一杯茶,他自己去找另外一位去了。
  過了不到一根煙工夫,那人就帶著搭檔來了。他們先問我要聽什麽,我叫他們會什麽就送什麽,隻要是整本就行。他們說會的很多,到時去了由我們自己選擇吧,以前他們也經常到平埂圩滄溪一帶去送春的,隻是現在生活好了,不需要去了。於是我們談好了,給他們每人兩百元,他們說太多,減半就行,不是為了錢去的,隻要有聽的對象也很樂意。
  他們準備好後我去叫了三輪車,一同到了我家。小朱已經梳洗完畢和真真在玩,臉上看不到昨天晚上的一絲不快。我叫真真去喊爺爺奶奶下來聽送春,他們要吃過中飯再動手唱正本。一來先拿起鑼鼓唱了一些見之歌,都是根據我家裏的東西現場編著唱:主家抬舉我的【我的:方言,我們】笑,不度錢鈔度熱鬧......
  村上的人聽到好久沒有聽到的鑼鼓聲,紛紛趕來看熱鬧。我準備了錄音機把他們唱的錄下來,最興奮的是小朱,她從沒有聽到過,更沒有像這樣和送春的零距離接觸,非常高興。我說把它錄下來再解釋給她聽,她看到這種特殊的過年氣氛已經很滿足了。中午吃過飯,準備開始了,我點的是《百鳥迎春》,黃段子的就沒有選了。看熱鬧的人擠滿了一屋子,妻子把家裏所有的凳子拿來叫鄉親們坐下來聽。
  (遺憾地告訴大家,那盒磁帶經過十幾年裏的幾次搬家,已經丟失。我努力回憶也不到十分之一了,我以後回鄉收集完整後會把它補上,但願那兩位老人還健在。)
  
  三黃五帝不唱聽,單唱百鳥迎新春,
  自從盤古分天地,鳥兒先來世上登。
  
  世上雀鳥萬千種,先把仙鳥唱你聽。
  傳說鳳凰天上來,鳳凰下地繡牡丹。
  
  鳳繡牡丹象畫張,鳳繡牡丹做家堂, 家堂:堂幅。
  ............
  
  唱完仙鳥唱凡鳥, .....
  ...........
  
  正月裏來鬧新春,喜鵲登梅在樹頂。
  喜鵲本是歡喜鳥,有了喜事就來報。
  
  孔雀生來就好看,一身花毛碧綠頭。
  孔雀開屏像把扇,遇到母雀抖幾抖。
  
  燕子雙雙從南來,好人家家裏來借歇, 好人家:這裏指心好。
  燕子生來神得很,沒有門窗它不進。
  
  一鴨過克二鴨來,野鴨翻陣起暴風,
  常常來在南湖中,......
  
  元屋鷺來生的小,占答動猛子像假老, 元屋鷺:水塘中的一種鳥,像鴨,比鴨小。猛子:潛水。象假老:這裏指敏捷。
  ...........
  
  白鴿子往興處飛,......
  鴿子本是通人性,它幫主人來送信。
  
  得傷跳嘴巴實在硬,簽答動樹來一個洞。得傷跳:啄木鳥/
  ...........
  
  黃雀簽牌難度高,十二肖屬簽得到。
  江北佬用它來騙錢,他拿空子來開會。 空子:不了解的人。開會:這裏指愚弄。
  
  茭雞做窩藕塘中,茭雞做窩拉茭草。
  野雞尋食占了迢, ......
  
  野雞後麵長老毛,唱戲子買做豎雞毛,
  ...........
  
  苦老瓦叫來真傷心,一百先叫來螞蝗通,
  聲聲交得血見心,人們聽了真煩神。
  ..........................
——————————————————————————————
作者:先迷後得 回複日期:2009-11-19 15:15:07
 
 
  作者在這幾個章節,利用接小朱來過年,把家鄉的春節習俗向我們做了展示。在座的年輕人大多沒有見過這些場麵,可能會有聽說書的感覺。對於我們這些年紀大的人來說,更多是勾起兒時快樂的回憶。
  昔日兒孫滿堂共進晚餐那樣的情景,正在讓位於五花八門的過年方式。這些時髦的方式,主要是手機短信、互聯網、電話溝通等,對於一些城裏人來說,春節可能隻是一次特殊的長假而已。
  我是在農村長大的,對於我來說,農村的年味很濃,但很多東西也在慢慢的丟失和老去。當大家覺得年味淡了的時候,更多的是親情的紐帶在鬆懈,這裏麵最失落的就是家裏的老人,年的習俗和文化應該不僅僅是一種氛圍。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