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郵票“畫”出的清明上河圖

(2009-12-07 17:52:47) 下一個




長5.38米、高27厘米,沒有用一筆一墨,全部用各種郵票剪貼而成。畫中僅人物就有670個,眾多的景物和神態各異的人物共用了7000張郵票,畫作耗時約一年。



.


絲帛棉麻巧剪裁,慧心幻出萬花開
!


2009年10月4日至7日,武漢收藏品市場正在舉辦“建國60周年武漢集郵匯報展”活動,展覽中特別有引人注意的是一幅由郵票貼圖而成的《清明上河圖》上卷,此卷由武漢市“拚貼畫雜家”姚少武所作,

姚先生風趣地稱自己作畫不過是“剪刀加糨糊”的手藝。雖說工具和工序簡單,但姚先生的作品卻花樣繁多,給人以逼真厚重之感。姚少武的父親是一位美工師,受其影響,他從小就喜歡繪畫。孩提時,他的作品就參加過武漢青少年美術作品展。“文革”時,學校停課,閑得無事的姚少武除了畫畫外,還從剪舊畫報中找到了樂趣,用舊畫報剪貼成的《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便是他的第一張拚貼作品。從此,姚少武就迷戀上了拚貼畫。

姚少武做過裝卸工、修理工,現在武漢水務集團任職。工作的勞累絲毫沒有影響他對拚貼畫的熱情,多年來,他總會擠出時間,實踐著對拚貼畫的奇思妙想。紙貼畫技術純熟後,姚少武又開始在作畫材料上尋找突破。一天他和工友們搬運一車皮碎布,搬運結束後,他見散落在地上的碎布顏色鮮豔,十分好看,立刻靈感閃現。當晚姚少武就以剪代筆,以這些碎布為色,運用布料的自然紋理,製作出了第一張布貼畫。

上世紀90年代初,從武漢教育學院藝術係美術專業畢業後,姚少武把在校園裏習得的國畫、水彩畫以及油畫技巧移接到布貼技藝上,由此其布貼畫創作開始產生質的飛躍,憑借其具水墨畫般意境、水彩畫般絢麗的貼畫作品,在省、市甚至全國比賽中屢屢獲獎。著名老畫家魯慕迅先生看了他的布貼畫後情不自禁地寫下了“絲帛棉麻巧剪裁,慧心幻出萬花開”的詩句。





52歲的姚先生愛好拚貼畫已經30多年了,無論這位“雜家”所用的原材有多雜,他始終堅持不用一筆一墨,就連人物的眉眼,動物的毛發都是他精心剪貼而成。姚先生說:“希望大家能看到我作品中不落筆墨的純真,並喜歡上拚貼畫藝術。”

姚少武的拚貼畫往往是在隨意中展現美感,他的拚貼畫十分自然,沒有拚湊的痕跡,渾然天成。姚少武懂得博采眾長,他的作品,從骨子裏滲透著西畫的功底,流淌著國畫的神韻,有著與眾不同的魅力。難能可貴的是,他還特別愛動腦筋,能依據有限的原材料巧妙構圖,並大膽創新,把自己的個性和情趣都融到了民間拚貼畫藝術中。






在創作了大量用蛋殼、鉛筆屑、樹皮、樹葉等拚貼的畫作精品後,近年來,姚少武又迷上了蝶翅貼畫和郵票貼畫。他創作的郵票貼畫和蝴蝶貼畫精品不僅在國內頗有名氣,一些作品還被日本的幾家畫院收藏。

在郵票貼畫成為拚貼畫新寵的今天,姚先生也趕上了這個時髦。他的郵票畫打破了工筆畫的平麵構圖傳統,運用平鋪或重疊的手法,使畫麵層次分明、自然流暢。他既能拚貼成粗獷遒勁的版畫、瀟灑淋漓的水彩畫,也能做成絢爛厚重的油畫。姚少武作畫注重保留郵票的特色,如齒孔、麵值、“中國郵政”、蓋銷日戳等,讓人從郵票原汁原味中感受情趣。姚先生對色彩十分敏感,他能在色彩繽紛的世界裏遊刃有餘,能從成百上千張方寸大小的郵票中輕而易舉地捕捉到所需的顏色。



轉自作舟博客,背景音樂《亂紅·簫與鋼琴》專輯來自小聲音,含嫣特注並致謝!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飄塵永魂 回複 悄悄話 能工巧匠 多謝含嫣推薦!
風中秋葉 回複 悄悄話 哇!真不簡單!欣賞,欣賞!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