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喝酒

來呀來喝酒,不醉不罷休,東邊那個美人西邊黃河流
正文

敏感期

(2010-02-05 05:52:06) 下一個
敏感期

我意識到的joyce的第一個敏感期是口欲期,大約半歲左右吧,她把所有能抓到手上的東西都塞進嘴裏,要是手裏沒東西就拚命啃自己的拳頭或吸自己的手指,隻要衛生條件許可,我不會製止她。我經常是隨時攜帶一條濕毛巾,時刻準備擦拭她的小手或她手裏的東西。那段時間 joyce的小嘴裏經常叼著各種匪夷所思的東西,大到遙控器,手機,小到清涼油盒子,礦泉水瓶蓋子,那副小樣子,也的確是蠻搞笑的。

我想口欲期是大部分嬰兒第一個有比較明顯表現的敏感期,joyce的口欲期持續了有一段時間,十一個月左右,她的口欲期結束了,隻是偶爾在焦慮或難過的時候還會吸吮自己的手指。

一歲左右,她進入空間敏感期,大概持續了兩,三個月左右吧。那段時間她熱衷於把所有到手的東西都扔到地上,發出的聲響越大她越開心,並且視線一直跟隨著物體下落的軌跡。我們為她買了一個很貴的巧手杯,每次讓她喝水的時候她就把杯子摔倒地上,樂此不疲。還好這杯子結實,被joyce狠狠地摔了幾個月,居然還沒有散架。

我父母非常不滿於我對joyce這種行為的縱容,認為孩子養成這種摔摔打打的習慣很不好,應該及時製止。我們小區有個男孩叫阿傑,比joyce大一個月,乖巧可愛,有一次我帶著 joyce在小區花園玩兒,joyce 專心致誌地摔打她那昂貴的巧手杯,而我跟在她屁股後麵不停地檢,正好碰上阿傑的爸爸,他說阿傑也有一段時間天天摔東西,可是經過他們的嚴厲製止,已經改掉了這個壞毛病,並且很真誠地勸告我:不能太縱容孩子,這麽小就知道摔東西發脾氣那還了得嘛!我們做父母的,要該出手時就出手,遇見這種情況,就得堅決阻止。


其實據我的觀察,joyce 因為發脾氣而摔東西的情況非常少見,絕大多數的時候,她是帶著一種非常專注的神情進行這項活動的。不僅專注,而且執著。這很明顯是她處在空間敏感期的典型表現,她通過這樣的摔打學習不同物體在空中運行的軌跡,學習速度和時間的關係,這是對物理和幾何的最初探索,也許以後她對自然科學的興趣就起源於此。如果我們有一個十二歲的孩子,天天在家鑽研物理和幾何,我們可能會為這個孩子的用功學習而深感欣慰,可為什麽同樣的行為發生在一個一歲孩子的身上,就那麽讓我們難以忍受呢?


我怎麽可以打斷她的學習,阻止她的探索呢?一歲幼兒的成長自有它的規律,我又怎麽可以強迫她遵守成人的行為準則呢?我必須要細心觀察,因為很多智慧的最初火花都是稍縱即逝,我更加應該安靜等待,讓她穩穩當當地跨過成長的每一步。如此複雜特殊的成長過程,又怎能不要求我們全心全意地學習,全心全意地關注呢?


一歲一個月,joyce進入走路敏感期,她天天提著小腳丫,啪啪啪不停地走,哪裏不平她就愛往哪兒去,還特別喜歡牽著我去爬樓梯。這個時候本來應該不怕孩子跌跤,放手讓孩子自己去走,教導她規避馬路上的危險,並且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鼓勵她去挑戰路麵上的一些特殊情況,比如高低不平的石板路,坡度和緩的橋麵或者障礙物等等。可惜的是,我父親喜歡一天到晚把joyce抱在手上,生怕她磕著碰著,有的時候 joyce走的好好的,他不由分說就把她抱起來,並且經常念叨:孩子這麽小,剛會走路,總讓她走,多讓人心疼啊。


很快joyce的走路敏感期就過去了,由於經常被大人抱著,缺少足夠的經驗,她從此後不喜歡走路。直到今天,她最常說的一句話還是:媽媽抱抱。隻有碰見她特別喜歡的人或特別感興趣的活動時,她才會主動要求下來走,不過那樣的情況,實在少之又少。

 
我當然努力彌補,但收效甚微。天天抱著一個二十多斤的丫頭,那是太累了,但我實在不忍心拒絕她。唉,有什麽辦法呢?抱就抱著吧,我就不相信她到了二十歲,還能讓我抱著!

六月初,空間敏感期過去了,她開始有一些新的變化。她要求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專屬物品,比如我的挎包,若是被別人拿了她就特別著急;媽媽的拖鞋是紅色的,外婆的拖鞋是白色的,那是分毫也不能錯。有的時候我貪涼快,光著腳在地板上走,她發現了一定要馬上把我的拖鞋拿來,並示意我穿上。地上若有一點紙片,她一定要撿起來,衣服上若有一根線頭,她不把它揪掉不算完。如果給她一塊不完整的蛋糕,她一定拒絕,若我們擅自在她不想喝奶的時候把吸管打開,那簡直就是捅了馬蜂窩,她馬上極為痛苦地放聲大哭,怎麽哄也止不住。


這就是人類對規則和完美的最開始的追求,若是我們不明白,不理解,我們會認為她很多時候是在無理取鬧。但我可以清晰地看到秩序感和完美感在她身上的萌芽,這是兩個極為重要和漫長的敏感期,不僅需要我們細心地嗬護,更需要我們精心地引導,為最終過渡為道德感而打下基礎。從那時起我一直小心翼翼,盡可能地滿足她對完美的追求。並且開始引導她把不同的東西放在固定的位置。我自己本身是一個懶散的人,此時不由得打點起十分精神,努力把家裏的物品歸置整齊,並要求所有的家庭成員都以身作則,不僅要把自己的物品整理好,並且使用完了某樣東西之後,一定要記得歸回原位。

 
寫這篇東西的時候joyce二十個月,這段時間我發現她有一些新的變化,我們的任何提議她都不假思索地回答“不要”,以下的對話最近一個月頻繁地在我們之間出現:
要喝水嗎?    
不要(一秒鍾後,她對我說:水,給她水,一口氣喝半杯,看得出來是渴了)
要去幼兒園嗎?
不要(一分鍾後,她把外出的鞋子拿到我麵前,指著門對我說:鞋,外麵,幼兒園)
要吃果果嗎?
不要
要洗手嗎?
不要
要吃糖嗎?
不要(猛地抬頭,用不敢相信的眼光看著我,然後反應過來,興奮地大叫:糖!糖!要吃。)

這很有意思,一切的事情我們都隻有提議權,而沒有決定權,仿佛joyce覺得否定能夠帶給她力量。她不停地否定我們,哪怕心裏其實是讚同的。她似乎更願意先否定,然後再由她自己提議。


她的自我意識開始覺醒了,這是最初的逆反,是青春期叛逆的預演,這是孩子走向獨立的至關重要的一步,也是我們父母麵對的最大挑戰之一。兩歲左右的確是一個令成人頭疼的時期,也許每一個媽媽都有自己獨特的方法,但有一點是共同的,我們應該開動腦筋,卯足精神,跟這個小小的挑戰者周旋到底。
兒童的成長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因為幼兒尚不能清晰地表達自己,所有對兒童行為的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有的時候我們知道孩子的動機,從而清楚該如何麵對,可更多的時候我們其實並不明白孩子,不知道孩子為什麽要那麽做。但是不要緊,愛和包容是應付一切問題的良方,當我們麵對孩子的變化茫然不知所措時,放下我們的尊嚴,蹲下身來,擁抱孩子,並且告訴她:媽媽不理解你,但是媽媽永遠會像今天這樣愛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