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俺做一回標題黨,要砸的手下留情。
俺木有啥秘訣,不過就想8掛一下俺家那些過80的老人之事。
一直以來,關於長壽秘訣的探討就沒有停過,很多專家建議這個建議那個,狗狗一下可以看到很多相關介紹,無外乎飲食,睡眠,心情,抽煙,等等,就是沒有一個提到基因和現代醫學的作用。
沒有長壽的基因,其他的努力有多少幫助就不得而知了,所以俺還是避之的好。
現代醫學對人類的拯救,是無可否認的。發達地區新生兒的存活率大大增高是不可否認的事實。很多人因為及時搶救,躲過了鬼門關,也是有目共睹的。
杜甫《杜工部詩·曲江二首》:“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可見70之壽命,在當年隻是一種夢想。
可如今誰家沒有80歲的老人?90歲的也不少見吧?他們的高壽除了基因,當然離不開現代醫學。他們出生後的年代,還都是一窮二白,缺油缺肉缺營養的年代,醃製類食物自然吃得不少。但別說米飯,有稀飯吃就不錯了。所以很多老人至今養成了吃稀飯的習慣,應該說他們年輕時的飲食還都算是非常健康的。等他們老了,中國的食物供應充足,想吃啥都有時,他們的年紀已經沒什麽大的胃口天天山珍海味了。
先說俺外婆70多,和俺姑太婆80多,都是因為股骨頸骨折沒有得到及時的醫療,最後死於並發症。
親戚1:83歲,70多歲還上手術台。36歲那年半夜叫醒夫人,說自己中風了,夫人立刻讓老大到樓上請專家下來,自己和老二給他全身按摩(這個應該沒什麽作用,也就是個心理安慰了)。幸好醫院和家屬樓在一個大院,專家又同住一個樓,搶救方便及時。住了一段時間的醫院,被告知,因為嚴重的惡性高血壓,他活不了幾年。於是,同為醫生的夫妻,共同討論,幹起了別說是一般的內科醫生,就是專家都不敢隨便下手的藥物配伍,不是幾個,而是十多個藥的配伍。為了減少藥物的副作用,隔一段時間還要重新選藥配伍,把一日三次的藥藥一包包包好。我們都知道他吃藥是一把把吃的。他一直都堅持早上跑步,不吃雞蛋黃。其他的因為過去的食物供應有限,也就隻能是一些家常菜。可能因為藥物的副作用,他嚴重失眠,經常半夜起來看書。另外就是缺鈣。
親戚2,93歲,壞脾氣,不識字的家庭婦女,非常能幹,幾個孩子甚至孫子輩都是自己一手帶大的,家務全包。2次股骨頸骨折,手術後都是靠女兒細心照顧,兒子們則很少甚至不管。
親戚3,85歲,好脾氣,家庭婦女,也是家務全包,但不太能幹,70多歲因癌症手術,得子女悉心照顧。至今康複良好。
親戚4,85歲,掘脾氣,規矩大,說一子女不敢二。文革受過迫害。抽了一輩子的煙。曾因心髒病搶救,至今還是自己買菜,夫人做飯,夫人也80多了,身體差些。
親戚5,82歲,壞脾氣,非常自私,對自己非常好,啥好吃的都留著給自己。沒有親戚,也沒什麽朋友。哮喘,是醫院的常客。
俺娘:91歲,壞脾氣,一個絕頂聰明能幹的人(這是大家公認的),就是嘴巴不饒人。小時候下田種地,後來成紡織女工,三班倒了一輩子。過去的剩飯剩菜都屬她,二手煙抽了一輩子。弟妹都比她吃的苦少,但沒一個比她硬朗的。一輩子關心他人勝過關心自己。俺娘很自豪的口頭禪:至今今走路不用拐杖,看報不帶眼鏡。70多歲查出糖尿病,現在要打胰島素。
俺爹:84歲去世。掘脾氣。肝炎,肺炎,胃出血,老了終於體會到都是因為得到了俺娘的精心照顧,才不至於早逝。因為節儉(他當時的收入算高的,但都拿去接濟兄弟們了),他的煙盒裏有二種煙,一種是他自己抽的最便宜的浦江牌,還有一種是交接用的大前門。有條件後,每天早上2個雞蛋,誰都攔不住,膽固醇從來不高。60歲後幾乎每年都要住院,絕大部分是因病情嚴重住院,病危多次。70歲時60%氣胸,照樣挺過去。他的去世還是因為抽煙,導致老慢支,最後是肺衰。
這些老人能過80,無一不是因為現代醫學的昌盛。
當然,俺家的例子太少,在統計學上尚無意義。當然如果統計一下如今過80的老人比例,就有顯著意義了。
當然,我不否認醫學上有誤診和過度醫療的,就像我的親戚說的,哪個外科醫生不是踩著病人的屍體成長的?
但因噎廢食則是不可取的。
青黴素對人類的貢獻是無可置疑的,但濫用青黴素的後果就是導致細菌的變異,對抗菌素的耐藥性增加。其後果之嚴重,絕非玩笑。
所以,如何善用藥物,是人類需要麵臨的重要選擇。
醫學上還有很多難關沒有過,但不等同我們需要否認醫學。
不知道那些否定醫學的人,是否自己和家人從不找醫生?
謝謝啦!